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十国千娇 > 第六百章 风声渐起

十国千娇 第六百章 风声渐起

作者:西风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44 来源:笔趣阁

readx;宣仁元年六月。郭绍与枢密使王朴商谈,将北伐的时间定为明年春。

诸国发动战争的时间,多数是选择在春季,从之战秦凤之战开始几乎都是春季发动。因为汉人传统的过年是最重要的节日,大年过了更容易动员人马和民壮;北方严寒,冬季用兵也非常艰难。

但那时候可能也是辽人猜测防范的时间,要保障战争的突然性便更加困难了。

此时,离北伐的时间还有整整半年。

不久,河北地方官奏报请功,在黄河北岸抓获了几个契丹人细作。+++m

抓获的过程很简单,巡检官差在上撞见几个模样蹊跷的人,上前盘问,竟发现他们不会说官话,逮住一审是契丹人。

辽人打探消息的数并不奇怪,此时诸国似乎都没有间谍的概念,最多称得上斥候,便是被逮的那种人。恐怕辽人斥候也没觉得一定会被抓住,因为他们不是要混到东京来打探消息,只是在黄河附近打探情况。

因为周军此时如果要北伐,必过黄河……需要大量架设浮桥。

观察黄河上的浮桥,是辽国判断周军大规模北上最快捷直接的办法。

辽国此时派斥候深入,显然已经对周军北伐的意图有所警觉;但他们不清楚周军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北伐。

大周朝廷对北伐知情者也只有中枢的十几个人,而且他们只知朝廷已经决定北伐,仍不知具体的时间;此时完全知情的的人只有郭绍和王朴……还有符金盏。

有大臣进言派人提前联系高丽和河北汉将的建议被否定。

高丽离东京远,离幽州也很远,不能直接对幽州之役产生影响;高丽虽然一直对“渤海国旧地”野心勃勃,却进攻能力不足,结盟只有长期战略好处,没有战术益处……最不利的原因是,很容易泄露北伐的大致时间。

联络幽州汉将同理,很容易暴露出北伐迹象。

……元年中秋。东京灯火繁华,佳节酒宴和赏月的景象一如往常。

此时夏季炎热的天气已经过去,越来越凉……等气温到达最冷的时候,便是北伐之时。逐渐变冷的天气,仿佛是时间迫近的信号。

军器监昝居润奏报,新铸第一批龙啸炮已经试验完毕。

新炮与旧炮的构造几乎没有任何区别,都是大口径抛射石弹的臼炮。唯一的区别是由铸铁材料改成而来青铜,军器监认为这样能让火炮更耐用。

不久后,第一批火绳枪也制造了出来。枪管依旧用青铜铸造;枪机几经改进,改用火绳点火。

只是点火装置有了改进,比明火点引线更方便,但火|枪的射程杀伤力与以前没什么区别。所以依旧只装备了,因为实用远不如弓|弩。

……九月,东京派遣的使节到达南汉国兴王府(广州),诏令南汉国主进京,被拒绝,使节奏报已被驱逐出南汉国境。

不久后,枢密院设立“兴王府前营军府”,调动官吏组成了从上到下的完善组织……他们此时经手的是与南汉国的使节来往收集南汉的消息。

以至于东京官场上很多人也猜测,朝廷收复河东后,方略将放在南方,会陆续收复南汉吴越等地,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事。

但这个“兴王府前营军府”的组织完善,只要一道圣旨,就可以转变为北伐的幕僚府。

接着枢密院下令易州节使孙行友,在易州东南建城;又派符昭序北上,从河北诸州征召了大量民壮在易州附近开石场开凿城池所需的地基石料。

……十月,黄河南北诸州的民夫被征召服徭役,修筑黄河堤。

诸项举动既有迷惑性。作为一个大国,大周国内每年都会一些政令,无论建城还是修堤,都不是什么值得关注的事。

几个月过去了,东京看不出一丝北伐的迹象,连京官都不认为朝廷在准备大战。

但是,周军攻城炮需要大量的石弹,修城开石场,就事先找到了石料的矿场招募聚集了大量的石匠,这是必须要提前准备的事宜;修城需要征召大量的壮丁……大战的后勤也需要壮丁人力。

修黄河堤,征召的民壮更多,以十万计。

冬季已到,天气逐渐变冷,今年冬月(十一月)黄河南岸就开始下雪。到了腊月,黄河流域已是天寒地冻。

……

正月初十,东京仍沉浸在佳节的气氛中,整座城一片银装素裹,屋顶街巷上全是积雪,却一点也不冷清,灯笼旗幡人们的,各种大红色点缀其间,市面上人山人海。各种戏耍敲锣打鼓让这段时间的城市变成最热闹的时候。

但是天气仍然冷了,今年的天气更是额外地冷。进入正月天上还在下小雪。

除了城里和村庄里,郊野几乎没有人迹。

离东京最近的黄河岸边,却有一两骑驻扎在那里,在白雪皑皑的单调天地间,这些人有孤零零之感。

郭绍和枢密使王朴都在这里。二人站在那里眺望,面前就是黄河河面……一片白茫茫的平地,上面什么也没有。

郭绍拿脚踢开积雪,又蹲下身,伸手刨开看。

“今年比往年都冷。”郭绍回头对王朴说道。

王朴躬身一拜,不动声色道:“过河便不用搭浮桥了。”说罢抬起手挥了一下手。

一骑策马过来,“驾”地喊了一声,踢了马腹一脚,策马便向前冲去。郭绍站起身来,久久望着那远去的人马,只见黑影越来越小。

天地间没有风,小从天上落下来,轻飘飘地落在地上,十分安静。沉闷的马蹄声十分清晰。

良久后,那骑士骑马渐渐回来了。王朴又挥了一下手,一排二十余骑一字排开,慢慢靠近过来,以稀疏的队形向前奔去。

“今天就在这里扎营,明日返京。”郭绍对王朴说道。

王朴沉吟片刻,终于没有劝郭绍。这地方在黄河南岸,离京城很近的地方,周围十分平;皇帝身边又有一股精锐铁骑,逗留一两天不可能有任何危险。

王朴只叫将士们择营搭建帐篷,并吩咐了轮流值守的人马。

行军扎营,郭绍什么也不过问。他只等搭好帐篷,升了火便到里面避寒。

王朴没不久也走了进来,行了礼,郭绍叫他坐,他这才在火边坐下抖身上的雪花。王朴说道:“明日禁军换防,老臣临时下令殿前司侍卫司诸将,不解散轮换下来的将士。将出征的各军都聚集起来,然后送钱到各营犒赏将士,让他们和家眷道别。大后天就可以集结人马正式出征。”

郭绍点了点头。

王朴见状又拱手道:“如此一来,北伐的消息要明天才公诸于众,且只限于东京城。枢密院还下令明天开始东京戒严天,禁止除禁军将士以外的人出入城门。尽力延缓北伐消息散出去的时日。”

郭绍道:“半年的准备,咱们谋划得很细致。”

王朴道:“正是。大年还没过,戒严可能会影响东京人心,但大战当前,姓并不重要。

老臣估计,大周军出动后,幽州那边要知道消息恐怕也需要一段时间。照禁军的行军速,可能已经攻到幽州辽人会大吃一惊。”

王朴说罢脸上掩不住激动的神色。

郭绍故作轻松地看着他说道:“如此规模的战争,咱们能突然发动,应属前所未有?”

“陛下英明。”王朴深深一拜。

郭绍摆摆手:“打赢了再说英明。攻下幽州……”

他的内心一阵躁动。欲|望给人动机,但事到临头,并不一定是好事,它反而会让人分心。郭绍深吸了一口气,看着悠然的雪花和简洁白茫茫的雪景,让心中涌动的各种各样的野心逐渐冷却。

这也是他逗留在这里的原因。下午一到这了无人烟的地方,就有种远离尘世的感觉。

郭绍在王朴面前说道:“已经开始着手,想得多就没用了。主要专注于事情本身,尽力将其做好,回报会自然而然到来。”

王朴若有所思,回过神拜道:“陛下所言是。”

黄昏逐渐降临,看不见阳下山,却能感觉到光线渐渐暗淡。

郭绍望着帐篷外面,视线正对的地方,小山坡上立着两骑。他们的方向相反,站在白雪之中一动不动就好像入定了一般。手里拿的不是刀枪,而是弓箭;山坡下是一片开阔的雪地,如果有人起码几步外就看得见。

不过只要仔细看,看得出那两骑并未入定,他们以背相抵,头在缓慢地转动,在仔细地观察着视野范围内的东西。

“咕……”一声禽类的叫声传来,郭绍被吸引了注意力,但不知道究竟是什么鸟。那两骑哨兵也被吸引,一起抬头在天上寻找。

但很快又恢复了沉寂。此刻此景,如此孤寂,完全没有大战的宏大,一切都仿佛被刻意掩盖在了无尽的雪景之中。

郭绍端坐在那里,在这空灵却又开阔的天地之间闭目养神。他的呼吸渐渐均匀缓慢,仿佛道士在修炼内丹一般。

良久,他听到了,猛地睁开眼睛。帐篷外本来垂着的旗帜被吹了起来,在风中像水龙一般摆动,旗面被展开,一头猛虎张牙舞爪地猛地印在郭绍的眼前。

“吼……”郭绍仿佛听到了一声低沉又威严的怒吼。

那虎如在内心深处,瞪圆了眼睛俯视大地。郭绍的眼睛也瞪圆,化身成了那气势。

威压勇猛自信无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