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十国千娇 > 第五百四十八章 翻山越岭来相见

十国千娇 第五百四十八章 翻山越岭来相见

作者:西风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44 来源:笔趣阁

readx;北汉国立国比大周还稍短,当年郭威进军东京后,刘家才在晋阳称帝;但晋阳城的年头就太长了,包括这座作为皇宫的建筑群,都不是北汉国建造的,他们没钱,仅有的国力全部都用在了军事上。

宫殿中陈旧斑驳的墙壁,连地上的铺地砖石都是破的,用一些边角石料拼镶修葺过,整座房屋的颜色基调灰黑。

唯有一些丝织品、摆设增添了几分鲜艳,还有国主刘钧身上的衣冠较为体面。刘钧在暖阁里面走来走去,门外的司空大臣郭元、大将杨业冯进珂等都弯腰躬身侍立,他们不能抬头东张西望或去看刘钧,只能看到破损砖地上的黑色人影在晃动,那影子的手一会儿背着、一会儿又在前面搓。

周国皇帝御驾亲征!刘钧此时心里带着恐惧,感觉今年周国是要下血本动真格;大臣们议论周朝此时的形势,也是这么判断,北汉国应该已成为周朝的主要目标。

刘钧此刻忽然有点后悔,他惋惜在二李谋反等机会下,没有全力对付当时动荡的周朝;也许那时也不一定能成,但起码争取过……今天他才真正认识到,在弱肉强食的世道,自保的唯一出路是让敌人灭亡。人便是如此,无论别人讲多少道理、讲一百遍,自己没有领悟都是白搭。

以前他不想进取,是因既没有信心、也没有动力。高平之战后,周国柴荣带兵围了晋阳一个多月,刘钧亲身感受到难以战胜周军;加上他没有亲生儿子,所以只想自保。而今却发现自保也非易事。

就在这时,他走出门来,说道:“汉军不能不战而退,得派出大军迎战周军,尝试在晋阳之外就击退来犯!”

郭元躬身道:“敌兵来势汹汹,恐大汉兵力不足。”

刘钧正色道:“自古沙场上不一定是谁的人多,谁就一定赢。不然比人数就断输赢,何必再打?”

几个大臣听罢便答不上来。

刘钧当即下令杨业为主帅、冯进珂为副帅,另派了监军,叫他们调集侍卫司精锐南下拒敌。

……杨业领旨走出宫城,在台基上不禁稍稍驻足眺望了一番周围的景象。入眼处是一座古城的景象,天空蔚蓝,地上却是又土又黄,高大的城楼与下面的山脉成辉映之势。(此时的晋阳不在太原城区,在太原南面、晋阳湖以南,西侧靠山。)

这里就是“龙城”,因为唐朝灭亡后很多皇帝都是在此发家。这座城的繁华程度与中原的大城无法相比,但在杨业看来也是人口很稠密的都市了……相比他出身的麟州,着实是一个能施展的广阔地方。

杨业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成长的故土麟州,那个长城附近的边陲小城。满眼的黄土沟壑,黄沙漫天,周围人口稀少。他出身不低,家父便是麟州刺史,但他从小就想走出那个地方,期待更大的天地。龙城晋阳便是曾经的梦想之地,弱冠则到了晋阳投奔北汉主;显赫的战功让他在晋阳占住了脚跟,赢得了北汉皇帝的信赖。

杨业收住心神,当即便回家与妻妾道别,准备率军出征。

最与他儿女情长依依不舍的,却是跟他时间最短的小妾红莺。红莺泪眼婆娑仿佛生离死别一般舍不得。

杨业好言道:“我本就是武将,出征打仗乃本分,你无须担心。”

红莺拿丝绢抹了一把眼泪,哽咽道:“北汉国的人投靠了契丹,本就不是什么好人,郎君可不用太拼命了,一定要股息自己……”

杨业听罢心下一怔,但片刻后想起红莺被契丹人残害过,故有这种说法也情有可原,便没多想。

一个女子都明白和辽国勾结不是什么大义所在,杨业哪能不明?不仅杨业,恐怕北汉国主和绝大多被汉人都对辽国没什么好感,不过北汉不靠辽国如何与中央对峙?

“咱们和辽国不是一回事,这是国与国之间的来往,一句两句话说不清楚。”杨业宽慰道。

红莺又梨花带雨,温柔地说:“以郎君的大名和本事,无论投了谁都会得到重用的。”

杨业“哼”了一声,已不想再与一个妇道人家多说了。

这妇人倒是说得轻巧,投主可以随便投?有本事的人如赵匡胤,在北汉国能得到重要么?杨业能身居北汉国大将之职,不仅是他能征善战,也是弱冠就追随北汉开国皇帝的缘故。

又从大义来看,当然北汉国会被诟病,人们没有谁会认为与异族敌国勾结合乎大义,打毕竟北汉国并非辽国……相比大义,杨业觉得对君主个人的忠诚度更让世人看重。无论是哪个君主,首先看的恐怕并不是一个人明不明大义,而是忠心是否靠得住。现在大周强,杨业要是立刻就“弃暗投明”,他觉得不是什么好事。

……

北汉军还没出征,郭绍已经得知了北汉军要出来迎战的主将是杨业。

他把手里的纸交还京娘保管,回顾身边的武将和大臣道:“一入北汉国境就要有仗打了,我们第一战要对付的人是杨业。”

王朴立刻说道:“此人名声不小,有‘杨无敌’之称。”

李处耘笑道:“几年前北汉国不是还有个大名鼎鼎的第一猛将张元徽,被官家一箭射死。今日又来了个杨无敌,正好给大周军开战祭旗!”

郭绍不置可否,但他心里却对这个杨业有额外的关注……因为杨家将!此时的杨业虽然名气也不小,号称无敌,但仅仅是因为会打仗;这战乱世道,会打仗的武将多了,现在的杨业恐怕名声比不上后世。

杨家将给郭绍留下的形象主要来源于影视,是宋朝的抗辽英雄。不管怎样,郭绍一点都不想杀杨业,在他的印象里……连宋太宗那么戒备和害怕武夫的人都能收杨业,自己为何不行?

“继续以史彦超为前锋北上。遇到杨业,正面摆开决战!”郭绍道。

他抬起头一看,山谷间的人马如同黑压压的山洪一样,沿着蜿蜒的谷道在行进。

此时原本驻扎在辽州的张光翰部已经与郭绍军主力汇合,总兵力达到五万余众,现在正在北汉国境附近行军。周围都是连绵不绝沟壑层层的黄土低山,大致方位就在晋阳的正南面数百里;大概位于太岳山和太行山东段之间,应该属于太岳山的余脉,这片山区连绵不绝、不过相比之下还不算那么险峻陡峭。

道路不是很好走,最好走的是太岳山西边那条沿汾水的路。但郭绍先期精兵选择沁潞高原,是因为路比较近,想要尽快进逼晋阳。大军走的这条路,沿着一条干涸的河谷。就是当年先帝在高平大战大获全胜后,乘胜攻打晋阳的路线,郭绍走过一遍……所以知道这条路的水源也是可靠的,几万人的队伍行军,若是路上没有水源,那就真的是大问题了。

四下全是沉闷的马蹄声和脚步声,队伍在缓慢地爬行,郭绍骑马而行,时不时与周围的人说话。在这在路上,乘坐车架真不如骑马来得轻松。

这山里的自然条件和中原比起来就不如了,风里带着沙,很干燥,景象除了沟壑就是山谷。而且此时的植被也似乎在衰减,反正二月间了,山上还是大片裸露的黄土,只有稀稀疏疏的灌木和蒿草。有时候山边能看到开花的树木,才能稍许感觉出春天的气息,往往这时候将士们都要转头观望一番。

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走了好几天都是这样的景象。直到一天走到了一片大湖泊旁边,郭绍回忆起来,便知山区已经到尽头了。

郭绍到了下午,沿着湖畔的道路穿过这片湖畔后,前面便豁然开朗。

不过地形依旧不是平原,东侧还是沟壑纵横的山坡,前面和西边则是比较平坦的土地,那些土地干燥很少种着庄稼,远远看去叫郭绍想起了千层饼那种东西,因为大地看上去一层一层的高低错落。要再往北走才能到达晋阳南部的平原地区。

北汉军是防守,杨业出晋阳后应该会在比较近的地方以逸待劳,可能相距不远了。

郭绍找来斥候营的武将询问,仍旧没发现北汉军大股。当夜又派人去前锋传旨,吩咐军府内书写军令的官吏:“叫史彦超在前面多派游骑,先打探清楚北汉军的地方,然后切勿冒进。我军远道而来,人马疲敝,先选择地方驻扎修整,等待后续大军跟进。”

郭绍捉摸了一番,史彦超在战阵上还是挺守规矩和军令的,但着实不是个沉得住气的人;而且这厮比林仁肇还难控制,林仁肇起码还听刘仁瞻的,史彦超谁都不听,只有皇帝才用的住他。

怕他轻敌冒进,先被杨业挫了士气。郭绍不太放心,又叫董遵诲率第三军骑兵和骑马步兵在史彦超的右翼靠后部署,张光翰率两个军的龙捷军骑兵在左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