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十国千娇 > 第五百二十六章 讲理的魏仁溥

十国千娇 第五百二十六章 讲理的魏仁溥

作者:西风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44 来源:笔趣阁

金祥殿内,王朴和魏仁溥跪伏在地,叩拜道:“请陛下降罪。”

北汉国已派使者来到东京,指责大周派人在晋阳城偷偷摸摸做那奸_细勾当,有失体面。两国虽互为敌国,但明面上的言辞来往也是有点讲究的,比如北汉就一向以中原正统自居,指责大周郭家篡夺皇位。

然后派到北汉的奸细头目也逃回了东京。因为下面被逮住的细作被逼_供,暴露了很多人的行踪,整个北汉的细作人马都在晋阳呆不住了。

显然这是一次失败的行动。郭绍当时事儿挺多,没有亲自策划,又相信王朴的能力、便将此事交给枢密院去办……但枢密院的人只知斥候,不知“间谍”为何物,干得十分粗糙。所以枢密使、副使都来请罪。

郭绍看了一眼跪伏在地的王朴,心里虽然不满,但他不会因为一件事就动摇和这个大臣的关系,当下便亲自上前扶起,道:“你们都起来罢。”

王朴等人起身,王朴皱着眉头,有点懊恼:“细作首领还是很有能耐,我这才放心把事儿交给他。不料他用人不当……也怪老臣疏忽大意了,当时心急着办,没仔细筛选那些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郭绍没有发火,因为这里没有外人,他心里还记着在登基前王朴多次出谋划策的功劳,况且王朴等人认错的态度很好。

郭绍站起身来,踱了几步,转头看了一眼侍立在旁边一言不发的京娘。她穿着一身紫色的圆领袍,头上戴着幞头,很放松大气地站在那里。

前阵子刚刚登基诸事繁多,他注意力分散,根本没有心思每一件事都亲自去琢磨细节……他再次认识到,新事物从无到有不是那么容易,连王朴这么聪明的人都干不好;或许原因在于世人没有经验。从古到今,有派遣过刺客、有过奸细,但是像郭绍的意愿里那种系统化成组织的间谍团队还没出现过。

正如王朴所言,他认为某个人有能耐,就派遣那个人去;事情的成败是寄托在个人的能力之上,而不是一个组织的严密和合作,摊子一铺开就容易出问题。

不过京娘因为以前在郭绍身边,明白他的意图,从秦凤之战、东京兵变时她都干得很好。郭绍当下便不再多虑,他说道:“我想让京娘以内侍的身份,暂且监领兵曹司。”

王朴等因为刚刚办砸了事,当下便没有吭声。京娘抱拳道:“遵命。”

郭绍又道:“兵曹司的人可以从断案的官吏、捕快这些人里挑选,要培养专门干这一行的人。再别临时弄一些行伍里的武夫来干了,细致活儿,他们干不了。”

众人忙躬身应答道:“喏。”

郭绍道:“京娘知道怎么安排,派到国门之外的组织,要注意联络的法子。这回就是没管好,一人被逮,顺藤摸瓜一大群人全完蛋!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如此容易被破坏组织,不是长久之计。”

他稍微一想,就想明白那个急着去刺杀赵匡胤的奸细、肯定是冲着悬赏利益去的,便额外提醒道,“下旨,今后兵曹司相关的人,违抗了命令,什么悬赏都不能兑现!”

王朴又问:“北汉来的使节,陛下之意,以何种态度回应?”

郭绍沉吟片刻:“二位大臣以为该如何回应?”

魏仁溥淡定道:“北汉小国,还敢来指责我朝!臣进言,反过去问罪北汉主,收留庇护我朝逆贼,又该怎么说?可正大光明陈述赵贼的罪状,逼北汉国交出此人。”

郭绍听罢这个法子,大为受用,因为这样的态度能保住面子。

王朴此时的表情有些沮丧,之前的细作确实是他在掌权,当下便不言语。魏仁溥却侃侃而谈:“我朝兵强马壮、疆域辽阔,当今天下,谁武力强谁有理,不必和北汉国以口舌之争!辽国现在不一定能保护得了北汉国,此时北汉主也提心吊胆。陛下且看晋阳所在之地……”

郭绍的书房里挂着很多图,他一转身,就看到了一副图。魏仁溥道:“北汉国的要害之处在晋阳(太原),北部忻、代诸州土地更加贫瘠,人烟稀少。可晋阳近南方,距离大周国境不过百里;大周从辽州北伐,克日可至晋阳……反观辽国的援兵,从草原到云州、再通忻代,至晋阳,路程遥远超过千里之遥。辽军没法以大军长期增援北汉国作战。”

郭绍听得频频点头,他也认为打北汉,辽国的增援人马不会太多……不是北汉国不重要,而是辽国的代价太大;在北汉国维持不了长期作战,给养就难以解决。

魏仁溥道:“当此之时,朝廷以武力恐_吓北汉,让他们派人来谈,拿赵贼作为筹码议和。”

郭绍随口问道:“若是北汉国屈服,把赵匡胤押送到东京,那征北汉之事又当如何?”

魏仁溥一本正经道:“另外找名义开战……”

郭绍听着感觉有点奇怪,就好像两个人吵架,其中一方吵输了就干脆开始动手……不过大周似乎一向这么干,几次攻打蜀国、南唐,也不是因为没惹了,想打的时候总是有借口。

郭绍当下便点头道:“如此做法,甚妥。”

他当下又道:“派人安排一下,明日召见北汉使臣,我想亲眼见识一下北汉国的人。”

……处理完一天的事,郭绍回到蓄恩殿,今日轮到侍寝的人是杨月娥。但是他此刻的兴致不高,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连院子里的铁匠活儿,他也不想不动了。

太阳还没下山,郭绍便早早地呆在屋子里休息。一时间,他忽然觉得皇宫里很烦躁,每天好像没做什么事、却觉得一刻也不轻松。

还有这地方,郭绍觉得很闷,有压抑之感。蓄恩殿有道矮围墙,外面还有一道内宫墙,更外面还有高墙……他觉得好像被幽禁在了无数的宫殿建筑和宫墙之类,像个囚犯一般。

但郭绍暂时不愿意轻易出宫去散心,主要是和北汉国局势日渐紧张,他有点担心安全。

呆坐了一会儿,郭绍想起清虚正在三清殿,好几个月没理会这个小道士了;他脑子里浮现出了古鼎青烟、清静无为的气氛。一时间想清净一下内心。

左右没事,郭绍当下便下旨,准备车驾要去三清殿。

及至三清殿,郭绍被禀报,殿主(三清殿封给了清虚)正在睡觉,叫她还不起来。一旁的李尚宫道:“陛下,妾身去把她拉起来面圣。”

郭绍立刻说道:“别为难她了,我就在这里坐坐。”

他在一尊不知什么神仙的神像前,在蒲团上坐下来。众人忙退到殿外,不敢打搅皇帝的雅兴。郭绍心里想,能在皇帝来了还睡觉的人,大概也只有那个小道姑了;天下最轻松,最看得开的人,估计也是她。

就在这时,一个身穿灰布道袍的妇人缓缓走了过来,跪伏在旁边道:“贫道叩见陛下,太贵妃娘娘听说陛下临三清殿,吩咐贫道代为问安。”

“太贵妃……”郭绍沉吟道,猛然一下没想起是谁。

女道士道:“太贵妃娘娘是太祖时的贵妃,住在万福宫,娘娘六根清净、笃信道家,端慈皇后娘娘准她到三清殿清修,道号‘玄真仙师’。”

郭绍这时才想起来了,太贵妃张氏就是曹彬的姨娘,他隐约记得自己确实收到过一份上书,就是张氏想去三清殿修道的内容。当时他不想乱干涉后宫,叫宦官送去给符金盏处理了。

如今听来符金盏已经准许了张氏的要求。郭绍只在一瞬间有种直觉:张氏挺取巧的,她如果想出万福宫,会变成符金盏的长辈;但出家修行,在三清殿就不一样了……不过郭绍对这种直觉没认真,他觉得自己这阵子用_脑过度,心思太多了点。

郭绍从未见过太祖的嫔妃,脑子里本能地浮现出了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妇人形象。他虽为见过,但对张氏没有坏印象……一则,因为她是曹彬的姨娘,可能是爱屋及乌罢,郭绍对曹彬印象不错,他喜欢这种有仁义爱人之心、能约束部下,又有军事才能的将领。二则,张氏是太祖的妻妾,郭绍对大周太祖郭威没什么坏印象,觉得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英雄人物,而且他还继承了太祖的江山,内心多少有点感恩心态。要是郭绍对太祖有成见,也不会毫无压力地自认太祖之侄了。

而且张氏虽是长辈,毕竟是个长年幽居冷宫的妇人,郭绍是没有什么威胁感的。

一个慈眉善目的叫人尊敬的老妇,又懂清静无为的大道。忽然郭绍有点想见了,也许在烦躁的俗事之余,听这等人物谈谈道家,也是不错的事。

郭绍觉得面前的神像和这大殿挺无趣的,当下便站了起来,说道:“你帮我引见一下,我想见见太贵妃。”

女道士拜道:“陛下稍候,贫道告知太贵妃娘娘一声,问问她。”

郭绍道:“她是长辈,应该先通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