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十国千娇 > 第四百七十六章 仁者无敌(2)

十国千娇 第四百七十六章 仁者无敌(2)

作者:西风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2:44 来源:笔趣阁

地上几个人倒在血泊之中,未干的血水沿着地砖横流。史彦超的衣甲上溅满了鲜血,刀身上血在往下滴,看起来更加可怖。史彦超似乎杀得还不尽兴,看了一眼刚刚被搀扶起来的镇兵武将,提着刀就走了过去。

“反正你不能约束部下,就是个草包,留着何用?”史彦超说罢挥起了长刀。

旁边有人大喊:“违军法者非他,罪不至死……”但已经晚了,史彦超一刀就捅进了那武将的腹部,惨叫声响起,人还没死,在腹部被捅穿是怎么也活不成的了。

没人敢指责史彦超乱杀,所有的将士都满面恐惧地看着他,还有街上的百姓,无不畏惧。

就在这时,便有人道:“郭大帅来了!”

众人纷纷转头,郭绍从马车上下来,和几个侍卫随从一起大步向这边走过来。不远处,王朴和董遵诲等人闻讯也赶来了,还带着一众兵马。

史彦超收起屠刀,上前抱拳执军礼道:“拜见郭都点检。”

这么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大汉却对另外的人弯腰执礼,围观的百姓纷纷把目光转向郭绍,好奇地想看什么样的人才能制住如此凶残的武夫。却见郭大帅是个高壮的年轻汉子,并无多少特别之处,因为周军禁兵大多都是这样的青壮`一`本`读`小说`ybdu壮汉。

郭绍此时也忍不住看了史彦超一眼,因为他觉得今天史彦超在自己面前的态度有点不同。这厮一直都比较守军中规矩、遵从军令不假,但为人羁傲不逊,脾气又差,今天倒是颇给面子……是什么原因让史彦超在自己面前态度改观了?

郭绍没有理会史彦超,跨步越过地上的血迹,走到军营前面,大声道:“上有国法,下有军规。藐视军法者,就是这样的下场!”

周围的人看着这一切,安静消停下来。

郭绍转身看着那个呆立的苦主,以及放在街上的几具盖着的尸首,又道:“杀人偿命,就算是我麾下的将士,违了国法照样严惩。若是天下谁有兵器谁就可以胡作非为,不顾命了杀人谁不会?昔日天下大乱,十国混战民不聊生,赤子为寇,坏蛋当权,外寇趁机欺凌,丢失土地百姓为奴,皆因于此……诸位乡亲,还想继续过乱世的日子?”

他顿了顿又大声道:“大统之朝,要民安居乐业,要自强抵御外辱,要惩恶扬善,刀枪,就得握于仁者之手!仁者捍卫百姓,善恶分明,公正有法……仁者无敌!”

百姓里很快有人大叫:“好!好!说得好……”

后面的董遵诲激动地大喊道:“仁者无敌!”众禁军顿时跟着呐喊,城墙下面的军民一片哗然。郭绍这时便迅速离开了此地,身后还在喧哗。

他过去很快碰见了王朴等人,见王朴神色有异,目光在自己身上瞧来瞧去。

“王使君,咱们走罢。”郭绍道。

王朴道:“李谷今天到江宁城,身为同僚,老夫去城门口迎接他。”

“李相公这会儿到?”郭绍立刻改变了打算,“我与王使君同去。”

李谷虽然是政事堂宰相,但多次随军出征,当年晋阳之役负责从各州县调粮,干得不多;后来征淮南,被任命前锋兵权,可显然在作战方面不太擅长。之后打仗就一直负责后勤,平叛二李之战、攻蜀之战、以及这回进攻江南,他都干着这活儿。他出力还是不小的,郭绍与他私交也不错。

一行人到了城门口等了一会儿,果然就见李谷等人骑着马进城来了。于是一番见礼寒暄,郭绍将李谷请去中军行辕。

郭绍觉得王朴这人,并不善于与人结交攀交情,但今天却专门来接李谷,当下又些诧异。果不出所料,王朴就没说几句寒暄的话,立刻就提起了他的目的:“老夫听说,李相公与南唐大臣韩熙载有多年交情?”

李谷倒也坦然,说道:“韩熙载家本在中原为官,当年与我为忘年之交,互为好友。后来韩家牵连谋反,韩熙载难逃,当时便是我护送他到正阳渡淮河。”

李谷笑道:“分别之时,韩公与我相约,若南唐重用他,必取中原。而今南唐已灭,怕是羞于见我了。”

王朴摇摇头道:“好友之情还在的。”

“哦?”李谷打量着王朴。

王朴在马背上转头对郭绍说道:“这么些年来,中原连年混战,从士族到百姓都不断难逃;南唐国人口兴旺,很大一部分来源中原南迁。韩熙载身居高位,结交甚广,颇有名望,他能影响很多士族的态度、对舆情也很有作用。若是能拉拢此人归复大周,对稳固南唐国局面大有裨益。”

郭绍点点头。

王朴又道:“南方士人,为了名声和家族名望,表面上至少是常常修路铺桥、积善行德,在地方上百姓中颇得民心,庶民最信的还是士人;他们上下结交,又善文墨道理,舆情尽握其手。郭将军若想尽快安抚南唐国各地,必不能急于对这些人劫掠勒|索,相反得拉拢他们,否则难得人心。”

郭绍听罢以为善,当即采纳王朴的建议:“若能让韩熙载到大周为官,自是好事。”

“还有光政院辅政陈乔,据我所知,此人也是南唐文士领袖。”王朴道,“不过陈乔如今不知下落,见了韩熙载先问问再说。”

王朴说罢转头对李谷道:“李公现在就与我去拜访韩府如何?”

李谷风尘仆仆刚进城,连落脚都没有,可又不好拒绝,只得拱手道:“既是国家大事,哪敢懈怠?”

郭绍看向李谷笑道:“王使君乃雷厉风行之人,便辛苦李相公一趟,今晚在中军行辕,我设宴为你接风洗尘。”

于是郭绍与二人拜别,这时王朴神色严肃,沉吟片刻道:“对了,上次我自请暂留在江宁,不过我想到李公(李谷)或许更加合适。郭将军班师回朝时,我也随军回去罢。”

“到时再商议不迟。”郭绍随口道。

他和左攸等人返回了中军行辕,征用的一座南唐的官署衙门。左攸随行入堂,二人刚进大堂,他便说道:“在下以为,王枢密使今日改变口风,可能不是因李谷到江宁,而是重新表明立场,或许是想支持主公之大事。”

郭绍也正寻思,当下不置可否。

左攸又道:“敌国北汉、南唐人散|布流言,说主公要自立,不过从对手之口放出风声,或许并不全是坏事。”

郭绍当即赞同左攸的看法:“本来大事部署完之后,确得放出点风声,好分清哪些人是什么态度。”

他想到的是今天的史彦超态度改观,猜测可能和长江那块篡位石头有关,史彦超看起来并不愿意阻止自己称帝。还有别的一些观望的人,也可以有点准备;郭绍在干大事前夕越多的人拥护、风险就越小。

左攸说完了想说的话,看外面太阳已到中天,便告辞而出。

郭绍从后面出大堂,也准备去吃饭。他当下忍不住从口袋里掏出东京来的奏报,又看一遍……虽然照左攸和自己的判断,被人戳穿意图并不会有太大影响,但黄河里捞出来的那四句话也实在太难听了。郭绍顿时又忍不住地心生恼怒。

肯定是赵匡胤干的,还有河东李筠。最不愿意看到自己称帝的人,显然是赵匡胤,但他身在北汉国,要到黄河这边来不容易,可能和李筠勾结了。

郭绍在屋檐下踱来踱去,过了一会儿想出一个法子来:招安追随赵匡胤的那几个兄弟、以及那些亲兵,让他们提着赵匡胤的脑袋回来将功补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