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十国千娇 > 第八百八十一章 烽火再起

十国千娇 第八百八十一章 烽火再起

作者:西风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40 来源:笔趣阁

春天来了,上京的早晨依旧寒冷。杨衮掀开厚实的羊皮帘子,迎面一股冷风灌来,让他猛地一阵窒息。刚从温暖的炕上下来,寒冷似乎比平素还要让人难以忍受。

他忽然发现帘门旁边系着一卷纸,忙解下来,先四处看了一番。天才刚蒙蒙亮,风中空气干冷,搭帐营地一个人也没有,什么也没发现。

杨衮拿着纸走进帐篷,拿一块木炭点燃油灯,凑到灯下一看,上面写着:越王必反。

杨衮忙将东西藏在怀中,收拾东西出帐去了。

及至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府邸,便见萧思温、耶律虎儿已在厅中。耶律斜轸见到杨衮便道:“杨府事即刻安排一些人手去鸭绿江女真大王府。”

杨衮问道:“发生了何事?”

耶律斜轸道:“朝廷派往生女真的使者上书,当地女真部落借口珍珠产出减少,要减少上供的珍珠数量。咱们得知道,那些生女真是否开始藐视大契丹的威信。”

他想了想又沉声道,“我也怀疑高丽人是否与女真部落有来往。”

萧思温狠狠地说道:“隔阵子不给那些野人教训,他们就会忘记恭顺!”

杨衮听了一会儿,终于从怀里掏出那密信来,双手递了上去:“这是有人悄悄放在我帐篷外面的信。我不太相信,但也不敢私留……越王一向谦恭,这封信或许是有人私怨诋毁他。”

几个人一看:越王必反!顿时面面相觑。

越王名叫耶律必摄,辽太宗第五子,“暴_君”耶律璟的弟弟。但耶律必摄的母亲地位较低,为人一向谦逊,当年常劝哥哥耶律璟不要嗜酒滥杀,救过不少人,名声很好。

耶律贤继位后,也没难为他,还封他为越王。

萧思温皱眉道:“越王不像是野心勃勃之人。”

耶律斜轸却道:“若是一些人怂_恿他又待如何?”

杨衮道:“大汗将徙行营于东丹,此行咱们必得多加防备。”

大辽都城在上京,但权力中心不一定随时在上京,王帐行营迁徙到哪里,哪里就是统摄辽阔草原的中枢。

……而就在半个月后,许军三路已经完成聚集北上。

黄河北岸的原野之上,成片的庄稼地已泛新绿。到处都是寥寥升起的烟火,那并非村庄里的炊烟,而是烹煮的粪肥。

去年黄河、长江南北大丰收,漕河上的粮船从秋季一直到冬天络绎不绝。一个小土丘上,骑在黑马北上的郭绍不由得欣喜道:“今年又是个大丰年!”

他按剑回头望去,原野上的几条大路上,黑压压的人马、弥漫的尘土,让崭新翠绿的春天增添了几分厚重。

衣甲闪亮的骑兵在一条大路上快速涌动,其它路上则是缓慢移动的长龙。扛着火器的步卒在大路边上以纵队缓缓步行,道路中间则是各色车辆。驴车、马车、独轮推车应有尽有。

大车上重大千斤的铜炮,在覆盖的毛毡下偶露狰狞的金属光泽。粮草、帐篷、火药、箭矢都随步军在运送。

中军有多大数十人的官员组成辽西军前营军府,帮助郭绍管理大军的粮道、仓库。数万步骑在河北国内调动没有什么危险。郭绍遂率领亲卫骑马离开辽西军,直趋山东巡视。

几天后他就来到了登州港。蛟龙军统帅韩通出港外一里地迎接,带着郭绍等人巡视另外两路大军。

登州港内外已是营地帐篷成片,铁州军、苏州军两路都在此港等待。这几天里,郭绍见到了这个时代又一次大规模的军队动员,场面十分壮观。

几艘巨大的木兰舰停靠在码头上,桅杆像参天大树一样耸立。一队队背着包裹行装的将士,正在通过海岸上木头修建的走廊,走上码头。他们从绳梯上攀上高大的木兰舰甲板。

许多小船在码头上穿梭,而大船上攀附的将士仿佛蚁群一般。码头上的人们发现了皇帝的旗帜,不知什么时候,“万岁”地呐喊声喧嚣起来。

这将是大许王朝第一次对辽国本土进行大规模进攻,但战争的方式,却与以往朝代全然不同。

……辽东半岛南端海边上,辽国苏州城附近人烟稀少。这片地区的中心在几百里外的复州(复县),南女真大王府、南女真汤河司都在那里;苏州城只是个破落的小城。

几只木板小船正在海边上飘荡,穿着兽皮的女真人用力地向水里抛出一张渔网,手里拿着鱼叉盯着海面。

海风和浪声一成不变,这是个宁静的早晨,薄雾在海面上如烟涌动。就在这时,忽然传来“叽里哇啦”的一阵叫喊。

船上的女真人抬头望去,顿时瞪大了眼睛呆在摇晃的船板上了。

三艘巨大的船首先映入人们的眼帘,偌大的纵帆仿佛云层一样覆盖过来,大船上黄色的龙旗在迎风飘荡。过得一会儿,更多的船只弥漫到了海面上,三列纵队仿佛海面上的雁群。

女真渔民急忙划着小船向海边逃跑,仿佛见到了怪兽一般。

许军船队渐渐靠近海边,海边上有一个破落的渔村。渔村背后一串尘土飞扬,一股辽军骑兵已经出城到向海边靠近。

就在这时,薄雾中的黑影忽然向闪电一样一亮,一声如雷的响声传来。渔村里野人一样的渔民受了惊吓,乱糟糟地跑了出来。

不多时,成片的亮光闪起,雷鸣变成一片。三艘大船侧弦的大炮一起响起,十斤重的铁球呼啸着飞向空中。渔村里的房屋忽然就成片地坍塌了,土石茅草四处乱飞。

许军大量轻舟舰也靠近了海边,大大小小的炮声怒吼。海边的辽军骑兵握着弓箭,挥着铁矛和铁骨朵,在那里叫喊着。这时,一枚铁球呼啸而来,“砰”砸在海边的土上弹起,旁边的战马受了惊吓,“嘶”地鸣叫,调头就奔。

“轰轰轰……”子母铳的铅丸劈头盖脸飞了过来。辽军人马中惨叫着不断有人落马。一员武将扬起铁剑一挥,大伙儿便调转马头,向北面奔跑,远离那些铁球和铅丸。

海面上的炮声响了几轮。便见许多沙船出现在了海边,上面的人拿桨划着沙船向海边靠近,接着不断有士卒跳下沙船,几乎毫无抵抗地登陆了海边。

辽军武将见那大船上火炮能击中海边,不敢再次上前,一声令下,带兵跑回城里去了。

……许军大量人马不伤一兵一卒就顺利在海边登岸,先设立营地工事。辽军见人马越来越多,情知不敌,急忙派快马去复州告急。

复州又立刻向东丹国首府辽阳府告急。

但此时辽阳府已是惊慌不已,因铁州、辽西走廊的军寨也派人告急了。大汗王帐不日又要到辽阳府,东丹国诸衙门忙作一团。

大辽行营耶律贤大帐里的君臣,从辽阳来的消息中逐渐摸清了许军的动静:许军已从辽西走廊、铁州、辽东半岛三路海陆并进,大举入寇!

一些贵族劝诫,辽阳不再安全,应停止向辽阳迁徙。

萧思温则道:“辽阳四野平坦空旷,正合大辽骑兵驰骋,许军依旧以步兵为主,不足惧也。”

今年十九岁的耶律贤径直问道:“可有退敌之策?”

萧思温展开一幅图,指着上面画的城和山,说道:“许军东面两路总共几千人,主力数万在辽西走廊。我大军在辽西腹地以逸待劳,遣轻骑一路从霸州(朝阳)越松岭,断许军粮道,另其进退两难。”

耶律斜轸却不动声色道:“就算陆路能断许军粮道,许军会从海路水运粮草到辽西堡。”

萧思温顿时无言以对。

一年前许国人突然在龙山强兴辽西堡,孤城杵在那里,如今终于确定了那座堡垒的作用。

坐在虎皮铺垫的大椅子上的大汗耶律贤,手里紧紧握着权杖,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粗犷的王帐中,满朝大臣贵族都沉默了。耶律斜轸沉思着什么,萧思温猜测,北院枢密使就想议和……

萧思温抢先站了出来,向上位鞠躬道:“自太祖开国以来,西面大草原的游牧部落、东面靺鞨渔猎部落尽数臣服大契丹,我们是草原上的王者,丛林中的猛虎。若是猛虎向羊圈里的羊低下头颅,就不会再被世人敬畏了。”

耶律斜轸忍不住说道:“南人不像是羊圈里的人……萧公以前也说过,以前的匈奴汗国便是被南人所灭,不复存在。”

萧思温情绪激动道:“诸位也见过不少南人奴隶,他们软弱胆小,你们愿意向这样的人认输?”

终于有一些贵族恼羞地嚷嚷起来了,有人大声道:“辽阔的草原,无边的木叶山,将是南人的墓场!”

萧思温趁机鞠躬道:“大汗,东丹国府可从辽阳迁走,重建于渤海国古都忽汗城。大辽避开许军锋芒,在伺机反击!”

耶律斜轸等北院官员不置可否,耶律斜轸只道:“朝廷仅靠草原产出难以维持,大辽失幽云之后,东丹国不能有所闪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