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十国千娇 > 第八百六十四章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十国千娇 第八百六十四章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作者:西风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40 来源:笔趣阁

站在龙山上,能俯视辽西堡及整片地方,因为许军的堡垒修建在平坦靠海的地方。

萧思温迎风观望着面前的景象,海面一望无际直到天边,灰蒙蒙的海岸上,躺在地面上的辽西堡仿佛在大地上铭刻的一个图案。

风声之中,隐隐夹杂着人群的嘈杂。平地上一股股人马在距离辽西堡近一里地的地方,那都是一些奚兵、女真兵,簇拥着一架架云梯,从高处远望,就好像是一团团蚂蚁在搬运昆虫一般。乍看人群好像没有移动,但盯着看一会儿,能发现他们正在向辽西堡靠拢。

骤然之间,忽见堡垒上火光闪闪,一串串白烟冒了出来!少顷,才听到“轰隆隆……”炮响从风中传来。

辽西堡上的动静最大,奚兵和女真兵那边没什么阵仗,只见到一架云梯倒塌了。堡垒上的浓烟连续喷了几轮,远处不断有云梯断裂倒塌,人群渐渐稀疏地向周围扩散,好像受了骚扰惊吓的衣裙。没多久,几乎全部的人马都陆续向远离辽西堡的地方退却。

萧思温见状,转身离开了山边,对一个契丹人道:“不必再攻,收兵!等到了下午,再派人去劝降。”

杨衮上前道:“萧公,这样劝降,许军不会投降。”

萧思温道:“试试无妨,对他们说许国皇帝郭铁匠快死了,已顾不得他们。”

杨衮沉吟道:“上次咱们去劝降的人被杀了,这里的许军守将态度很坚决。末将觉得,只要有军需、粮秣补给,许军肯定不会投降……辽西堡西南边有一条运河,还没完工,但已容得下小船通过。咱们得先想办法切断这条运河,阻止许军从海上的粮道,方可逼迫辽西堡守将投降。”

萧思温道:“辽西堡距海一里地,运河全段在炮弹轰击之内,如何切断?”

杨衮道:“总得从这地方着手想办法。”

萧思温哼哼了一声,不置可否,围了辽西堡那么久,若能想到办法,何必现在才想?

萧思温道:“老夫看,不用只盯着那土堡。眼光要往大处看,许国人要是想靠这样修堡占我广袤渤海之地(东北),没有十年八年耗费无算不会有成效!他们的方略不是这样的,不然在此前李处耘率大军去西北作甚?”

杨衮点头道:“许国人还是想靠骑兵,向西扩地是为了战马。”

萧思温道:“正是如此。他_娘_的,许国南边那么多地不去占,非盯着咱们的膏腴之地。”

杨衮不动声色道:“郭铁匠若是挺不过鬼门关,这些威胁都不是事儿。”

两人面面相觑。

他们不再说话,从山上下来,带着一队精骑,回营州去了。

……及至营州行辕,马上有人对萧思温道:“范府事有要事禀报。”

萧思温对着一副铜镜,先整理了一下帽子和衣领,头也不回道:“让他在大堂等着,本公随后就到。”

他说罢从侍从手里接过热毛巾,擦了一番脸上的尘土,又用手指捻_顺嘴唇上的胡须,这才前往大堂。及至堂上,见耶律斜轸、杨衮、范忠义已在那里吵吵嚷嚷。

耶律斜轸道:“杨业为啥跑?!”

萧思温听罢立刻觉得对这事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时有人说道:“萧公来了。”众人纷纷以手按胸鞠躬,范忠义依旧抱拳作揖,不过都没说话,此乃哑礼。

萧思温先在上位稳稳地坐下来,不管怎样,自己的仪态和地位还是要随时注意的,连大将耶律斜轸在自己面前也要矮一头。

范忠义上前恭敬地拜道:“下官得到消息,八月初一,奉旨进京的杨业突然离京逃跑,此事颇为蹊跷。”

萧思温问道:“你如何知道他是为了逃跑?”

范忠义道:“他离京前从车马行租马、只带了一个随从,正好被咱们的人看到。那细作设法去车马行打探,杨业租马时连钱也没带足,把玉佩压在了车马行,可见行程非常仓促。城门附近的眼线也证实杨业慌慌张张离开东京之事。

另外,开封府、许州州府共有三个小吏在许国朝廷清查中幸免,开封府吏员密报,八月初一当天杨业留在东京的随从被扣押,许国官府派了快马出京北上,估摸是为了堵截杨业而去。

那三个小吏告诉斥候前哨,希望能举家迁往辽国居住。”

耶律斜轸不动声色道:“范府事受萧公重用,身居要职,已有契丹贵族不满了。”

范忠义轻声道:“萧公言,只要能毒_杀郭铁匠,便请大汗赐姓萧,居契丹世袭贵族……”

萧思温立刻打断他的话,说道:“郭铁匠死了再说……那几个人留在许国大有可为,来辽国有啥用?”

范忠义忙道:“萧公、耶律大帅言之有理。不过前阵子被杀了那么多人,他们估摸着被吓破了胆。”

范忠义顿了顿又道,“八月初一杨业逃跑那天,还有两件事发生,许州长史周端被定为谋逆大罪、押解回东京,许国伪帝郭绍当着几百人的大朝昏厥。之后不久,护国公罗延环在大理寺自_裁,郭绍似乎再也没有视朝,仍由大符监国。”

萧思温抚摸着帽子上软软的貂皮护耳,沉吟道:“有意思了……”

杨衮开口道:“难道杨业也与周端有所勾结,得知周端获大罪,临时逃跑?”

范忠义摇头不客气道:“非也。杨业乃东汉(北汉)降将,这才投降东京伪朝多少年?他连在东京也没什么人脉,和许州周端有啥关系?再者,若是郭铁匠想这么办杨业,杨业估计没机会跑。”

杨衮还是白身,对范忠义的口气有些不满,但也没说什么。

耶律斜轸却十分赞同道:“范府事说得在理。”

萧思温冥思许久,皱眉道:“郭铁匠中毒之后,许国朝廷发生的事究竟是怎么回事?”说罢看向范忠义,这厮虽是幽州人,到底也是汉人,说不定对汉人那套了解更深。

但范忠义也有些犯难,开口道:“咱们看结果,前后死了两个国公、一个宰相,以及郑王郭宗训(柴宗训)、寿州防御使郭进,许州长史周端没死也差不多了,还有数千人被牵连。

许州长史周端,以及一大帮人,因为牵连伪帝郭绍中毒大案,栽得很明白。宰相范质等党羽,想浑水摸鱼,扶_植郭宗训复辟大周,也没啥奇怪……许国官方言称那些人一起勾结谋逆,不过范质、仲离两人与咱们大辽毫无关系,与赵家也没任何联系,所以许国朝廷邸报不足采信。

最蹊跷的是那两个国公、郭铁匠的心腹是怎么死的?”

萧思温看了范忠义一眼,不住点头:“范府事确有真才实学,说得很在理。”

范忠义大受鼓舞,抱拳一拜又道:“李处耘杀了大辽的信使,看起来也没造反。可他竟被近身幕僚所害,那幕僚仲离为啥要杀李处耘?”

耶律斜轸问道:“那人不是咱们安排的人罢?”

范忠义道:“下官布局时间才几年,如何能在国公家中也能布置这么要紧的棋子?这人的来路十分蹊跷,曾是叛将李筠部下,但许国官府审讯后无甚问题,便放了,李处耘敢用他估计也查过没啥问题。”

萧思温若有所思道:“难道是为旧主李筠报仇?汉儿的书里不是有个啥人……就是毁了自己的脸,谋刺旧主的仇人那个。”

范忠义不动声色道:“先秦豫让。”

“对,对!”萧思温恍然道。

范忠义道:“回萧公,因朝代不同、民风不同,先秦时有豫让,这会儿怕是没有豫让了。况且李筠之死,与李处耘也没啥关系。”

杨衮和耶律斜轸不约而同地挠起脑门来。

萧思温道:“难道是郭铁匠要杀李处耘?”

范忠义沉吟道:“极有可能……能杀国公的人不多,郭铁匠倒是容易。”

萧思温站起来踱了几步,转身道:“本公最大的对手除了暴_君耶律璟,就是郭铁匠。本公时常都在琢磨此人,但总有感觉,这样杀李处耘,似乎不像郭铁匠的作派。”

范忠义道:“难说,汉儿内斗,都是不择手段的。”

萧思温又问:“护国公罗延环又是咋回事?”

范忠义想了好一会儿:“罗延环和李处耘乃生死之交……”

“哦!”萧思温先是恍然,接着细思,又是一头雾水。

这时范忠义祥言道:“八月初一罗延环承认与许州长史周端勾结,满朝皆知,不久各衙门上下也有所听闻。然后周端才被定谋逆大罪。

下官以为,罗延环是中了郭铁匠的圈套,是郭铁匠要他死。与其说罗延环是勾结周端而死,毋宁言他是和李处耘有关。

因罗延环与李处耘本是好友,与周端不容易有啥关系。”

萧思温听罢叹道:“中原朝廷一向复杂,实在不好弄懂路子……”

范忠义道:“说难便难、说不难也不难,只不过咱们在许国朝廷没有重要的人脉,所以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因为自古汉儿皇_朝便是表里不一、内法外儒,就算身在朝中的官吏,若不在中枢之内,也无法知道他们葫芦里究竟在卖什么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