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十国千娇 > 第六百五十五章 衣锦还乡

十国千娇 第六百五十五章 衣锦还乡

作者:西风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40 来源:笔趣阁

readx;>,!

俞良回到家,把投军的事儿说了,结果老娘和妻子哭哭啼啼,他差点没被爹打一顿。后来好说歹说,说是去做官只是武官,这才稍稍得到了谅解。

接着他开始卖力鼓动乡人投军,不厌其烦地说成为乡军士卒的好处。因为不找些人去,就做不了十将……他一个生徒,要是做小卒,在家里交不了差。

情况还算不错。开封府分司不好招人,是因为乡人都不知道那回事!乡里的人不识字,也很少进城,偏偏那县里的官吏也没好好执行朝廷的政令。

……张庄那村子里,老张家本来五个儿子,而今还剩三个,大的已经三十出头了,都是光棍!

一家五口正在院子里一边吃晚饭,一边商量着俞家说的事儿。

虽是个院子,却只有一堵破烂的土墙,连门都没有。天色已经黯淡,几个人都端着粗碗在院子里,还有点光,而屋里黑乎乎一片,灯油是没有的。

老二和老四已经死了,修黄河死的,如今除了张老汉还有三条汉子。

张老汉喝了一口菜叶汤,说道:“免徭役哩……”

花白头乱蓬蓬的老妇忙道:“要上阵卖命的,刀枪不长眼。”

老三道:“总比每年修黄河强,不用带口粮。”

老大有气无力地说道:“死了还有不少烧埋钱……”

一家子一人一句,然后又不吭声了。

张大一身破烂的衣裳,头用一根麻绳拴在头顶,他很很瘦,却因骨骼长得粗壮,看起来个子竟然很大,比较魁梧。

他喝完了一海碗菜汤,碗里留下了薄薄一层饭粒,便站了起来,走到蹲在门槛上捧着碗一声不吭的老五,老五才十二岁。张大把碗里的饭粒倒进了老五的碗里。

老五吞了一口口水,忙道:“大哥你吃,你吃。”

张大转身进屋放碗了。

过了一会儿,老三也把剩下的饭粒倒进幺弟的碗里,笑道:“半大小子,正当能吃的时候。五弟长好点,以后讨个媳妇,俺老张家传香火哩。”

老五抹了一把眼睛,说道:“俺要是能讨着媳妇,让她也侍候大哥和三哥。”

老妇人一听,唾了一口,骂道:“蠢话!”

张大从屋里走了出来,哼哼道:“俺去找俞书生,俺去从伍。”

张三道:“大哥,还是俺去,你种地是把好手。”

张大道:“老三还年轻,说不定还能讨着媳妇哩。俺要是死了,官府给的钱拿着娶媳妇,给俺一床草席裹着埋了便是。”

就在这时,两个弟弟忽然大哭起来。

“哭个屁!”张大骂道,“老二老四不也是这样埋的,死都死俅了,还费钱作甚?”

张大和爹娘说了一声,便出门去俞家,老三不由分说就跟了过来。

及至俞良家,进得瓦房堂屋,还有两个汉子在那里和俞良说话。张大和老三一声不吭,在门口靠墙站着,俩兄弟一个动作,双手拢在破烂袖子里,锁着脖子站在那儿。

俞良把目光投过来,随口问道:“你俩干啥的?”

张大道:“就干那活,俞书生在庄上说的。”

俞良道:“投军?”

“哼。”张大从鼻子里吭了一声。

俞良道:“你们老张家去两兄弟?”

张大道:“俺去,他来看。”

老三道:“俺也去。”

俞良语气稍稍客气,又问:“吃饭了吗?”

不料就在这时,旁边的俞老汉“咳咳”干咳了两声。张大转头看了一眼,说道:“将将吃过。”

俞良提起笔写了一阵,抬头道:“那回去准备准备,三天后和我走。”

“中了?”张大纳闷问道。

俞良道:“中了!我一报上去,你们张家就是军户了,只要有人在军籍,全家都不用徭役。”

俩人稀里糊涂几句话就都从了军,回去说起,惹得老_娘又哭了一回。但一家子说已经入军籍了,不敢反悔,怕被官府抓去问罪。

三天后俞良已经召集了十几条汉子,带着步行到县里。一个绿袍官儿接待了他们,然后带到官府院子里吃饭。

竟然是白米饭!

一群人两眼放光,坐上桌拿起筷子就开吃,没有一个人说一句话,桌子上只有筷子和碗碰撞的声音和咀嚼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有吃的快的,没一会儿就捧着碗在舔碗底了。

就在这时,突然听到了一阵哭声,众人转头看时,张家老三在那奥啕大哭。张大恼道:“你哭甚?丢人不丢人!”

张三哽咽道:“俺吃白米饭,俺爹娘在喝菜叶汤哩……”

张大神色一阵黯淡,说道:“赶紧吃罢,吃的不是家里的口粮,也替他们省了。”

众人个个都埋头不语。

县衙了几天的麦饼,拿布袋子装着!然后俞良和另外一个领头的汉子一路,带着人去开封府。前两天人群里很沉闷,没多久,因为顿顿都吃饱饭,大伙儿也不觉得累,气氛愈活泼起来。

及至东京城外大营,大路上一辆辆独轮车推着粮食入营,那麻袋上还有“太仓”字样。大伙儿一看那么多粮食,心下愈踏实了。

指挥使亲自接待了俞良和他的十几号人,见都是青壮汉子,十分高兴,立刻任命俞良为第一指挥右团右都第三队十将,另外又安排了十几号人给他凑满一个队。

接着,一大车的衣裳运过来了,车上还有一面旗,上面写着:沈陈李织造。

押运的长袍人抱拳道:“这一批戎服是沈夫人的心意,还请将军笑纳。”

指挥使脸都笑烂了:“沈陈李商行仗义轻财,堪为义商!”

“哪里哪里。”长袍人客气地说。

指挥使一挥手:“去河边打水烧洗澡水,洗干净了换上!”说罢目光停留在张大那身破烂不堪的衣服上,皱眉道,“像这种衣裳,赶紧换掉扔了!俺们又不是讨口要饭的!”

除了衣服,一人一副头盔;盔甲是没有的,兵器也无。

等大伙儿洗完澡换上戎服,营地里更是闹哄哄一片,时不时传来“哈哈”大笑,一个个都高兴得很。因为这戎服煞是好看!

肩膀上是皮革的!看起来好像肩甲;腕部也是皮革。灰色的麻布,结实平整,做工很好针脚又密又整齐。胸前一大块衣襟样式如胸甲,腰上有青色的芴头,皮革的腰带;下身的麻布裤子,颜色稍浅,整套的颜色很有层次感。千层底靴子穿起来也很舒服。

指挥使也笑道:“听说那沈陈李织造做的都是达官贵人的衣裳,做的东西当真了得!威风!”

张大瞪圆了眼睛,看着自己的三弟,前后转了两圈,“啧啧”出两个声音道:“娘_的,难怪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三弟这莫样儿哪愁讨不着媳妇?!”

俩人的腰也直起来了,吃饱了饭也有精神,在那里说个没完。

老三道:“要知从伍这般好,早该来哩。”

……过了十来天,开封府指挥的人招齐了。指挥使也不练兵,只叫大伙儿稍稍站好队列,告诉他们是要去江南大营。

东京是大周国都,却要去江南,大伙儿也不清楚为啥,不过大部分都是老实巴交的农夫,十分听话,每天有饭吃,叫去哪就去哪。

很快,好事来了!不仅管饭,还钱!

一人一贯铜钱一匹布,作为“安家费”。指挥使说得有一阵不能回家了,训练完直接上阵;给大伙儿几天时间回家送“安家费”,然后开拔南下。

指挥使一连说了几次,必须回来。所有人已经登籍造册,三年内不听军令,逃兵要杖打五十流放三千里!

拿了朝廷的好吃,想跑就是重罪!

下面老三嘀咕道:“谁愿跑哩,每顿吃干饭,赶俺也不走……”

几天后,张大等两兄弟拿着钱财回到张庄,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半个多月不见,他们摇身一变,“衣锦还乡”了。

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出来围观,张大昂着头,被熟人七嘴八舌问,也答不过来,时不时说一声:“皇帝的。”“吃的是皇粮,俞书生说了,粮袋上写着太仓的字,皇帝从自家粮仓拿出来的……”

百姓们听到皇帝的词儿,无不敬畏地看着他们。张家兄弟一时间变成了皇帝的侍卫一般。

他们家的破院子里更是挤满了人。老三把自己得的安家费到屋里交给他_娘,张大却不动声色看了五弟一眼,故意当着众人的面,把钱袋子里的铜钱摇的“哗哗”作响,还把布斗开了看。又故意大声道:“天子下圣旨了,俺们立了功,的便不是布,要绸子金银哩!”

众人哗然。

至于什么矫诏的风险,张大还没那意识,况且这村子里,谁知道天子的事?

张大学着军营里武将们的样子,抱拳在侧,说道:“官家厚待将士,俺们敢不效死?”

一身破烂骨瘦如柴的张老汉,和乡邻说话时,语气不知不觉已经变了,俨然德高望重的乡老一般。众人说话也十分客气,一口一个张员外。

张大注意到,人群里围观的小娘媳妇,看他的时候,脸蛋都红扑扑的。时隔不到半月,他感觉自己好像投胎换骨了一般。

……

……

(对不住大家,这两天有点事出门耽搁了,心里一直怀着负罪感,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