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十国千娇 > 第六百二十五章 最想见的人

十国千娇 第六百二十五章 最想见的人

作者:西风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40 来源:笔趣阁

readx;大军回朝,主要的大路上人很多,但郭绍总觉得没有了以前得胜回朝的那种喜庆。人多,却有孤寂之感。

郭绍在金祥殿和大臣们决定了一些禁军休整、抚恤、军饷等事宜,然后到了金祥殿东侧。

符金盏已经不再,郭绍一回来,她就主动退居后宫,似乎在表明无心迷恋权力的态度。

郭绍走进存卷宗的小屋,独自坐了下来。这阵子纷乱的事儿从脑海浮过,打幽州不顺利、还死了个兄弟,回来就有人造反……他意识到这个王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稳固。

他伸手在额头上摩挲了一下,寻思接下来应该干些什么、见什么人……他最想见的人,是金盏。

就在这时,左攸求见。

郭绍径直让左攸进到这间小屋来谈话。左攸将李筠联络过的杨业、折德扆都谈了一遍。郭绍只是时不时点头,作出倾听的模样。

郭绍拿起桌子上的围棋子子把玩了一阵,忽然开口道:“左先生……”

左攸忙抱拳道:“请陛下垂问。”

郭绍若有所思道:“李筠谋反泄露后,便毫无胜算,其部下再为他卖命也只是白白送死。可为何他还能驱驰部下发动对史彦超的进攻,甚至还能在城外布阵?”

左攸愣了愣,说道:“或许……是因李筠平日的积威?”

郭绍微微摇头,低声道:“他们是个小山头。”

左攸顿时恍然道:“那杨业和折德扆……”

郭绍看了他一眼,咳了一声,手指拈起一枚黑子,在桌子上做着琐碎的动作。他心道:小山头难以避免,不过这或许也能算是一种团队。

他想的不仅是杨业和折德扆,还想到了李处耘……就算郭绍自己,不也有一个小山头、一个团队;李处耘算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

李处耘有两个特点:一,对本朝有归宿感和忠诚度;二,有能力。他虽然在温渝河战役中表现不佳(失去战役主动权,手握最精锐的重兵,却让皇帝行辕遭受威胁),但之前长期的表现足够证明他的才能。

暂时还没有人借机攻讦李处耘,去追究温渝河之战的具体责任。一般人可以规避,因为李处耘的女儿是贵妃、而且李处耘倒霉对他们没好处。郭绍想到的是史彦超,如果有人愿意借题发挥,史彦超出面最有可能。

郭绍看了左攸一眼,叹了一口气,沉声道:“自秦朝以来,‘中国’实力都是最强,一切问题根源都是内部问题。”

当天,郭绍传旨宦官曹泰,先去李圆儿住的地方。

李圆儿高兴之余,看起来十分意外。郭绍今天才回东京,宫廷里肯定早就知道了。

或许她意识到了什么,不过还是高兴地从奶娘手里接过小皇子,教他道:“父皇,叫父皇。”

孩儿等着亮晶晶的眼睛看着郭绍,他还不到一岁。李圆儿生的孩子,比二妹那个次子安静多了,郭绍在东京时两边都经常来看,就没记得这孩儿哭过。

郭绍忍不住说道:“我这个爹当得不太好,没怎么过问儿子。”

李圆儿柔声道:“陛下是天下人的君父,自当以大事为重。我们妇人,本就该相夫教子。”

郭绍点头道:“现在我打江山,将来也是他们的。”

他以为李圆儿会谦虚地说二妹的儿子才是嫡子,因为李圆儿本来就算比较温顺。

不料李圆儿轻声道:“江山是陛下的,不过陛下后继有人了。”

郭绍听罢愣了愣,端详着李圆儿,李圆儿低下头,一脸温柔。

当晚,李圆儿尽心服侍。

郭绍晚上偶有走神,想起了白天在金祥殿写东西时,宦官们把墨磨得特别浓,毛笔落在洁白的纸上,黑白颜色反差极大。

床笫之间,李圆儿问他,刚回来就到这边来,皇后不会不高兴么?

郭绍答不上来。

李圆儿又轻声道:“我不懂陛下的治国之道,不过相信陛下,内心一定是为了天下百姓。”

……

次日天还没亮,宣德门内外灯火辉煌,文武大臣要打着灯笼进宫。众人在路上纷纷侧目,因为王朴进了宫手里还拿着个烙饼在大嚼。与他最熟悉的魏仁浦却很淡定,仿佛习以为常,不过魏仁浦是从来不干这种事的。

大多数官员是去设在皇城内的官署,只有一小部分先去金祥殿。

宦官曹泰亲自到殿外接待诸臣,不过诸臣要先被搜身。大伙儿早也习以为常,就是个规矩而已,武将交了佩剑,然后站在那里让宦官们搜一下就放行。

李处耘把佩剑递过去,展开双臂坦然站在那里。

曹泰这时走上前来,低声道:“官家昨日刚回朝,便在贵妃娘娘那里。”

李处耘没吭声。但前后的同僚却纷纷转头看他,显然曹泰的声音虽小,却让好些人都听到了。

过了一会儿,史彦超被搜完身过来,笑着脸大声道:“恭喜李点检,贺喜恭喜……”

“哼!”李处耘一甩袖子,浓密的黑胡子都起得快翘起来了,大步向前走。

一众文武也不去台基上正面的大殿,径直往东走,到书房后面的一间厅堂里。厅堂里两边都是摆得整整齐齐的椅子。

过得一会儿,换上了黄色锦袍幞头的郭绍便大步走上上面的位置。

众臣跪伏在地,高呼:“陛下万寿无疆。”

郭绍的声音道:“平身,赐坐。”

“谢陛下。”大伙儿一起说道,然后分两边各自按上下落座。

一般情况下,日常议事多是大臣们提出具体的事宜和主张,郭绍一开始不会吭声。但今天郭绍一坐下就说道:“幽州之战,是朕登基以来第一次与辽军角逐。无功而返是因攻城速度不快,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样是骑兵,为何辽军比咱们灵活?”

在皇帝面前,众人都很注意言行举止,不料史彦超却侧头去看李处耘,仿佛在示意他说话一样。李处耘一声不吭,闷闷地坐在那里。

就在这时,左攸起身抱拳道:“臣有愚见。”

郭绍道:“左少卿但说无妨。”

左攸道:“臣与昝使君谈起过辽军骑兵,若同样是四万骑,大周禁军的马大概就只有四五万匹;但辽军的马却超过十万匹!咱们对比兵力,只算骑兵,未算战马。但正是辽军的战马比大周多,比大周的马好,才让禁军骑兵处于劣势。”

众人听罢纷纷附和,都赞成辽国在骑兵上比大周实力强得多……这也是事实,要是辽国动员起全国的骑兵,更是远远超过周军的骑兵。

李处耘这时便道:“臣有负陛下重托,在用兵上也没做好。”

郭绍道:“顺州、檀州等诸地有辽人准备的粮草,但是我们没有时间余力去一个个攻打,加上辽国的马匹有优势,本就难以防范。一开始分兵防范辽军援兵的方略,是我决定的,此事最大的责任还是在我,战前决定的方略并不明智。”

“陛下……”李处耘动容道,“臣等食君之禄,便该为陛下分忧。”

郭绍挥了挥手:“御驾亲征,所有的决策都经过了我的同意。李将军在战阵上没有犯错,方略上的错不能怪罪到前线大将头上。”

众人纷纷道:“臣等有罪……”

郭绍此时不怎么说话了,众将议论起来,史彦超道:“西北有良马,咱们有兵有粮,不如先去抢些好马回来,再找辽军算账!”

王朴“咦”了一声,说道:“陛下,史将军此言不差。河套、河西等地沃野千里,正是盛产良马之地。”

郭绍听罢说道:“尔等若有良策,尽可献来。”

郭绍登基后,总体国策是以收复幽云十六州、统一天下为目标;至今未改,但今年初试了一下没成功,奇袭幽州投机取巧似乎不容易成功,确实应该重新议定路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