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十国千娇 > 第五百五十八章 龙城 2

十国千娇 第五百五十八章 龙城 2

作者:西风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40 来源:笔趣阁

readx;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北汉国比南唐、蜀国都小,但一动这个小国,引起的关注比所有国家都多。

幽州的重檐城楼、建筑街巷全是汉文明的迹象,但城内却大量的胡人,髡发的、穿兽皮的、戴着大耳环的人在世面上随处可见。就算是汉儿的打扮也与中原不同,交领的方向就是反的。人们对胡人早已司空见惯,绝不会对那些奇装异服的契丹人、奚人感到稀奇;甚至很多汉儿一出生看到就是这样的场面……幽云十六州正式划归辽国是在(后)晋朝,已整整二十六年。甚至河北胡化的时间更长,当年大唐意图完成民族融合的大势,终其一朝没完成,最后国策彻底崩溃,国运因此衰落。

南院大王的官邸内,同样是这样的场面,有胡人有汉人。

旁边一个叫萧阿不底的南院将领冷冷说道:“‘南人’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如此快就忘了晋朝被大辽灭国的事儿,攻打北汉,便是公然挑衅大辽。若大汗……”

萧思温立刻就打断了这个同一氏族的人的话:“郭铁匠和石重贵还是有区别,哪怕是敌人,咱们也不能轻敌。”

辽国现在诸事懈怠,强硬大不如前,不少贵族们内心都有不甘和怨气,但萧思温不能让同族在自己面前表现对皇帝不满。萧思温以前在涿州吃过郭绍的亏,致使辽军损失惨重,所以他可以唾骂仇恨郭绍,但绝不会说郭绍很弱……如果是败在一个很弱的人手下,岂不是说自己更弱?!

萧思温虽然掌南院兵权,算是个武将,但他的爹却是做大辽宰相的人;萧氏更是辽国宰相的制定氏族,他自然不是不懂谋略的人。

“上京没人来下旨,咱们要管此事(北汉被进攻)?”一个契丹武将嘀咕了一声。

萧思温听罢正色道:“记住,大辽的国势与所有人都是连在一起的!若无大辽的威势,咱们别说坐享幽州、渤海等土地之产出,恐怕在世上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北汉自打立国起,就奉我朝为宗主,这块地失去了对整个大辽的威信都不利;况且北汉国的位置重要,事关长久攻守之势。郭铁匠今日若取北汉国,能不窥欲幽州?”

阿不底听罢愤愤道:“北汉国刘家,既不能战,几乎每年都会求援、拖累咱们,可背地里只是想利用大辽自保。汉儿就是靠不住!”

萧思温听罢,回顾在座的汉人官员,大多沉默。当下便道:“此话有失偏颇,容不得人如何成大国,如何有今日之大辽?幽州又如何能各族和睦相处?”

他一表态,果然汉人官员的表情有所改变。

萧思温觉得很多契丹贵族就是不会驭人,占据幽州多年了还是那样,辽国不断改进制度后贵族们依然故步自封,把汉儿完全当奴隶,但往往适得其反。萧思温出任南院大王后一直在试图改变这些策略,他觉得对任何人都不能逼急了,恩威并济方是长久之道……这种经验,就好像他抢来的那个妇人白氏,因为萧思温表现出接纳的态度,白氏不是在府上呆了那么多年,连发式服饰也逐渐接受契丹的习惯了?若是当作牲口囚禁虐|待,她恐怕早就惦记着逃跑了!

这些汉人官吏都是生活在幽州的人,萧思温给他们门路活路,他们在无法改变幽州状况的情况下,也不会动不动就想一拍两散鱼死网破。人只要没到绝路,都懂得委曲求全。

何况萧思温懂汉话、读诗书,很能笼络汉儿。

就在这时,一个汉人官员便抱拳道:“下官有一言……”

萧思温立刻做出虚心纳谏的姿态,问道:“范先生但说无妨。”

那汉人官员叫范明义,当下便一脸忠心耿耿的表情正色道:“下官赞同大王的高瞻远瞩,保北汉国刘氏对大辽幽州都大有裨益、至关重要!对付周国,让他们内战掣肘才是最好的方略。蜀国、南唐离得太远帮不上,北汉却不能轻易丢失;若是让中原一统,下官的预见与大王相同,下一步就是咱们幽州直面周军的威胁!

北汉刘家虽较周国太弱,但晋阳城乃雄城,城池坚固、易守难攻,数十年来一直都是中原之大患;其作用并非阿不底将军所言那么不堪。敌国的祸患,便是大辽的利处。下官进言,以大局作想,大王应上书皇帝,一面从幽州出兵增援晋阳;一面请兵增援幽州,以防万一北汉不测,早作幽州防卫准备!”

萧思温听罢大为赞赏,一副推诚置腹的口气说道:“幽州是幽州人之州,尔等虽未汉儿,却与中原汉儿不同。今日本王将尔等当自己人,在中原王朝,他们能真把你们当自己人、不加以防备?本王说句实话,你们在南院能做官享富贵,在中原朝廷却未必有你们的位置。”

萧思温能判断汉儿官员的谋划是不是忠心为主,对范明义所言“晋阳雄城是中原大患”深感认同,既然有坚城拖住周军,怎能不全力保住那颗钉子?

他当下便果决道:“即刻快马上书上京,请旨出兵!诸将应尽快召集兵马,准备出征。”

这回萧思温不敢先斩后奏了,上次出兵劫掠,在他看来几无风险、也是为大局作想策应李筠,但立刻上京就派了杨衮下来巡视,这让萧思温不得不有所注意。另一方面,他还想未雨绸缪提前增兵幽州,兵力自然要靠北府(上京)来增援。

他顿了顿又道:“晋阳,是幽州之前哨;救晋阳,便是守幽州!”

……

北汉国首都晋阳城外的大军云集,让北汉国君臣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这一次保国大战,并不比高平之战后柴荣几十万大军围攻晋阳轻巧。

上次北汉“先君”就是因为被围攻心力憔悴,战后就去世了。这回北汉主国君刘钧照样不轻松,他日夜都在操劳,从登基到现在就没如此勤政过,大概人都是被逼出来的。他不间断地召集大臣商量对策,不顾一切想要自保!但事到如今,说来说去无非“死守城池,等待辽军救援”一条路,选择确实不多。

同在晋阳城的赵匡胤想尽了办法想得到重用,他找了冯进珂,还见过宰相郭元为,但一直没有音信。只好感受着此时晋阳生死存亡的紧张气氛,却在家里坐等。

陈旧的房屋,窗外下着小雨,冷风吹得撕坏的窗户纸“哗哗”直响,如同此时赵匡胤的心境。

自打出生到现在,如此糟糕的心境确实很少。他是个曾经能掌控大军的人、甚至看得到更高的权力,这样的经历,让他最难忍受的就是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事关自己存亡却只能旁观,寄托于他人之手的感受,让他坐立不安。

赵匡胤在窗前站了一会儿,又黑着脸坐会椅子上,搓着手做一些琐碎的动作。

此时此刻,大周大军就隔着一道城墙,赵匡胤忍不住会想:假如自己被抓住,会是什么下场?

可以合理地推论,肯定是活不成的,然后会被灭门杀|全家!当仇怨积累到一定程度,报复起来又不用担心被制裁时,很少有人会那么宽容大量……赵匡胤回忆郭绍的为人,不觉得自己应该被那表面的仁义蒙骗,郭绍暂时未杀赵家的人,无非是因以前车为鉴!

当年汉隐帝就是胡干,最有威胁的郭威还没落网、而且带着兵,他就把郭威全家杀|了!结果下场如何?

赵匡胤抬起头看着窗外灰黑的天空,揣度郭绍的心意,此人肯定恨极了自己,而且还隐约有某种敬畏心……但恰恰有敬畏心的人最可怕!郭绍此人非常沉得住气,而且很懂得时机;若是他认为不能一击将敌人置于死地无法报复性地还手,绝不愿意轻易出手。

他愁眉苦脸,伸手在发髻上挠了几下,情绪复杂地小声念叨:“我实在看走了眼,人应该从小事看……今日回过头来想,当年此人第一条命案的手法,就应该明白他的为人……”

赵匡胤平时待人很厚道,很能拉拢周围人,天生的大哥,但是他骨子里并非是厚道的老好人,做人不能看他说什么、演什么戏,得看他做什么;这和郭绍一样,那郭绍开口闭口就是仁义,难道是个善茬?

(历史上赵匡胤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赵家世仇、颜家满门抄斩。)

所以赵匡胤在某种程度上非常懂郭绍这个人,正所谓敌人才是真正的知己。

他实在不愿意坐以待毙,心里很不甘。但是失败后长时间依旧保持着自己的为人作风,顾及身份名声,这大概是还没完全认识到自身的处境,舍不得从大好前途的心境中脱离。

而今,赵匡胤终于真正地意识到了……想找回以前的志向前程,已经绝不可能了!自己已经完了!

在此情此景下,他才猛然发现自己做错了一件事,感到了后悔:手里剩下的一点实力,根本无济于事,因为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不值得再留恋;这辈子,最多只能东躲西藏苟且偷生!如同一个命案在手的通|缉犯,比那还要严重。

而现在,晋阳一破,就是落网之时万劫不复!之前还因顾及剩下的兄弟和人马,留在这里作甚?r1058

最快更新,阅读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