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十国千娇 > 第五百三十章 利害

十国千娇 第五百三十章 利害

作者:西风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40 来源:笔趣阁

北汉使臣李信被护送回国,议和的消息就在晋阳不胫而走。∷四∷五∷中∷文∈♀,

刘钧问策回来的枢密院事李信,李信竟说周国主颇有诚意,未尝不能试试。照李信的说法,两国一向相互仇视、互不来往,这次若能拿赵匡胤作为议和条件;或许不能避免战争,但可以走出缓解关系的一步。

北汉主又问宰相,宰相说赵匡胤对北汉国没什么用……此话倒是深得刘钧之心,刘钧不敢用赵匡胤。

……赵匡胤等兄弟听到风声,几个人聚在一起唉声叹气。

石守信忍不住牢骚道:“我等与丧家之犬有何区别?”

李继勋道:“而今我等眼看要被出卖,却无计可施、想走也没法走,北汉主恐怕不会放咱们。郭铁匠是铁了心要赶尽杀绝,这等手段都用上了!”

“郭铁匠就是十足小人!”石守信骂道,“从来都是他对不起赵兄,先是害死赵兄的父亲和兄弟,后又发动兵变对付咱们,还将咱们在禁军里的人赶尽杀绝……不久前还派刺客意图谋|杀!咱们何时做过对不起他的事?到头来,咱们有仇还没报,反倒是郭铁匠不依不挠,好像咱们倒亏欠了他。”

“人心呐!”李继勋长叹了一声,“人心险恶难测,他越是自知理亏,越是不会放手。”

赵匡胤皱眉道:“因为郭铁匠知道咱们怨恨他,揣测咱们会报复对付,他自然视作心腹大患、要先动手铲除,不给咱们报仇的机会。”

李继勋打量了一会儿赵匡胤,恍然道:“赵兄应有破解之策?”

如果必死无疑,以赵匡胤的性子,此时该沮丧消沉才对。但赵匡胤看起来只是发愁,还沉得住气的样子。

赵匡胤道:“我觉得还没到走投无路的时候。北汉主总会想明白,把我出卖给大周他也得不到好处,与虎谋皮罢了。现在主要缺一个替咱们说话的人。”

李继勋沉吟道:“听说杨业(改姓北汉国姓,明面上一般称刘继业)是个正直的人,我也有过两次泛泛之交,说得上话。”

赵匡胤摇头道:“找谁都不能找杨业,此人肯定不愿意替咱们说话。他弟弟反复在大周和北汉之间投奔,现在大周出仕,我怎么瞧怎么觉得杨家是在留后路。咱们现在的身份其实是大周的要犯、更是大周新君郭铁匠的仇人,杨业要是替咱们说话……极可能两头得罪,他不会干这种事。”

众人听罢一筹莫展。

赵匡胤道:“我倒觉得,和杨业同在侍卫司的冯进珂应该会愿意为咱们说话。”

李继勋问道:“赵兄认识那个冯进珂?”

赵匡胤摇头道:“不认识,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人。”

众人一听,都好奇地转头看着赵匡胤的黑脸,想知道为什么要找这个不认识的人。

赵匡胤道:“我只是揣测北汉侍卫司的人事布局。北汉的文武制度,是继承了(后)汉朝;而大周太祖也是(后)汉朝的武将,大周朝廷也与北汉有相通之处……北汉国的掌兵衙门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殿前司,所以侍卫司的兵权尤重。

在兵权最重的侍卫司,高层大将不可能一个鼻孔出气,不然北汉主不能安心。因此我猜测,杨业和冯进珂不是一路人。

北汉的大将武将不少,北汉主却专门让杨业姓刘,我以为除了拉拢安抚、北汉主心底对此人多少有点提防心。那么和杨业在同等位置的冯进珂,是北汉主专门安插制衡的可能,就更大了。”

李继勋听了一会儿,觉得此中关系复杂,更加对赵匡胤有敬畏之心……李继勋比赵匡胤年龄大,现在他更不敢做大哥了,赵匡胤的心智并非不是一般武将;李继勋觉得退一步,尊称赵匡胤为兄,是明智的做法。

赵匡胤道:“我先找个机会拜访,与冯进珂谈谈便知。”

……两天后,赵匡胤拜访冯府,立刻就被接待了。

虽然赵匡胤在北汉国职位不高,现在也没实力了,但挡不住他曾经地位高、有名气。名气就能叫他被人高看一眼,哪怕是侍卫司大将也愿意接待。

及至客厅,上茶、寒暄,一番客套。

赵匡胤便径直说道:“末将听闻,陛下(国主)欲将末将押解周国,以此议和。”

“本将确是听闻过风声。”冯进珂点头道。

赵匡胤观之,冯进珂并无厌烦的表情。赵匡胤觉得就这样直接说明来意,反而更好;本来就没交情的人,若是太多奉承和无用的话,会叫人家摸不着来路……不知道你想干嘛,就会有提防心。

直接说明有求于人,对方反而懂了路数,交情依旧没有,但会坦诚不少。

赵匡胤想罢,便道:“末将有不情之请,想请冯将军在陛下面前,进几句忠言。”

冯进珂淡定问道:“赵将军何以独独来找本将?”

赵匡胤道:“听闻冯将军是陛下最忠心的大将,这番话得要忠臣才敢说。”

“本将自是一心报效国家。”冯进珂坦然接受了吹捧,又问,“可本将与你本无交情,为何要替赵将军说话?”

赵匡胤道:“冯将军不仅是替末将说话,也是为国家着想。”

冯进珂饶有兴致,言辞干脆:“愿闻其详。”

赵匡胤道:“国家之间征伐大事,岂能因这点小事而改变?若周国一心想用兵,就算将我送过去,也不会改变他们的决定。冯将军应知,此事对北汉国没有半点好处……只有坏处,便是未战先示弱。

其次,辽国尚未与周国示好,我国先向敌国示好,将辽国置于何地?”

冯进珂沉吟片刻,说道:“赵将军所言,前者我很赞同,没有什么好处。不过后者倒不用计较,辽国不是一两次看咱们不顺眼;他们在后面给咱们支持,也不是因为关系好,而是相互利用罢了。”

赵匡胤抱拳道:“冯将军英明之见。还有一个最要紧的利害干系,朝廷不能不考虑。

周强汉弱、周大汉小,话虽不中听,却是显而易见。今日若陛下示弱、示好,叫臣民们何去何从?我国与周国虽为敌国,交战多年,但两国官民皆为汉人,一旦关系放松,不利的是弱国……难免有一些人为将为官,不过为升官发财、荣华富贵,现在可以为我国效力,今后为何不能为周国效命?

一旦议和,缓解关系来往,要是有奸细趁虚而入,拉拢、煽|动、劝说军民,恐怕会有倒戈相向的风险。”

冯进珂听罢良久沉默了。

赵匡胤留意观察了一眼,当下便不再多言。

过了好一会儿,冯进珂才道:“我一个武将,不便对国事指手画脚。不过朝中司空郭元为与我交好,这事儿我与他说说。若是他认为有理,上书进言陛下,必能凑效。”

赵匡胤听罢,起身道:“大恩不敢忘。冯将军军务繁忙,末将便不多叨扰了。”

……果然不多久,北汉主就明确拒绝了交出赵匡胤的事。并且说了一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是大周的武将受到了不公的对待,到北汉来,朝廷随时诚意款待云云。

……

周朝廷出主意的人是魏仁溥。东京得到消息,又一次在谈判上失败;不过朝廷再一次采用了老办法(耍流氓),谈不赢就要动手。

魏仁溥进言皇帝,趁议和不成,马上对北汉开战!

魏仁溥道:“此时便意图一举灭掉北汉,准备尚不充分,时机尚不成熟。但可先对北汉进行袭扰、试探,攻打蚕食其边境。此战的动静不能太小,咱们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袭扰,而是试图吸引辽军来援。”

他回顾诸重臣,似乎已经忘掉了被北汉国拒绝和谈的不快,侃侃而谈,“北汉举国也就几万兵力,精锐不过两三万。我朝只要一支偏师出辽州,虚张声势,作势要大举进攻晋阳;北汉必请辽军来援。

辽军远道而来,一到晋阳,大周军便撤出北汉国。南撤观望,疲劳消耗辽军和北汉国力。为将来攻取晋阳做好准备。”

郭绍听罢觉得颇有道理,反正暂时还没把握一战攻下晋阳;和北汉进行拉锯袭扰的战争也是利大于弊。因为大周的国力远超北汉,最不怕与北汉消耗,正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郭绍顿时就问:“尔等以为,调动哪些兵马妥当?”

魏仁溥最近很积极出谋划策,当下又拜道:“得要一股精锐,尚能在野战时保有优势。驻相州的龙捷军张光翰部,有精兵两万;另外新任昭义军节度使慕容延钊,手里有镇兵、淮南感德军数万之众,可调动一部人马为援。”

郭绍心里又想着授权给谁来主持此战,乍一想,侍卫司厢都指挥使张光翰、或昭义军节度使慕容延钊都可以胜任。但郭绍一时间想起了另一个人:符昭序。

河北的近况,没有大战。符昭序去河北部署兵力后,辽军应该不愿意在此时与大周军决战,迟早退走;郭绍就等他的奏报。

只不过河北那里的功劳,仍然不够提升符昭序的军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