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十国千娇 > 第五百二十二章 寝食难安

十国千娇 第五百二十二章 寝食难安

作者:西风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40 来源:笔趣阁

晋阳北汉朝廷内,这阵子上书议论大周要进攻北汉的人很多。∷四∷五∷中∷文∈♀,人们拿各种迹象作为凭据,有说周军的主攻方向已经转向北面。也有说大周没有收回禁军大将兵权的动静,就是想继续穷兵黩武。

总之大周相继吞并蜀国、南唐、南平、武平等大片土地之后,如今已是南方超级大国,国力人口已有与大辽抗衡之象;相比之下,北汉这点地盘就实在太小了……地盘太小,人、粮、钱、物资全都很困乏,支撑不起大规模的长期战争。而且那大周皇帝郭铁匠是纯粹的武夫,名声在外。

北汉主刘钧面对的武力威胁很大,寝食难安。

大臣们纷纷想为国主分忧。有人建议和大周国谈谈,可是说来说去连刘钧自己都觉得没法谈。

河东和中原的积怨实在太深;北汉国和周国也积怨太深。周太祖郭威起兵造反,灭掉了(后)汉朝;而北汉国开国皇帝又是(后)汉高祖的弟弟,北汉主一向认为是郭家谋夺了他们刘家的江山,完全是世仇。北汉国向大辽自称“侄皇帝”,向辽国寻求庇护,站的阵营也是完全敌对的。加上还有更多的旧恨:柴荣登基时的高平之战,北汉国一向支持蜀、南唐等的敌对行动……以及多年来双方厮杀的仇恨。

有时候两国之间为了利益,就算是敌国也能谈。可是,有些国家之间确实没法谈,北汉和大周就是没法谈的关系。只有靠打了……

于是有大臣建议重用赵匡胤,觉得赵匡胤是一员良将,又熟悉周国的军政、战术。但刘钧很快就婉言拒绝了,说北汉国并不缺良将,比如“杨无敌”(杨业)这些都是千里挑一的沙场战将……其实刘钧也不完全信任杨业,因为杨业的弟弟在大周做防御使;相比赵匡胤和郭铁匠结怨,立场上杨业还比不上赵匡胤。

但刘钧认为,赵匡胤这厮比杨业难驾驭的地方在于:杨业是纯粹武将,赵匡胤是和郭绍一类人。刘钧打心眼里不愿意看到赵匡胤在北汉势力坐大。

刘钧虽然提心吊胆,但还没到火烧眉毛的地步……毕竟周军是否要对北汉用兵,尚停留在猜测阶段,东京内外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周军在调动兵马准备动武。

……况且,北汉国虽小而强,也不是好欺负的国家。刘钧忙着想办法武备,听说赵匡胤的人捉回来了造甲的工匠,便派人接手了俘虏,负责此事。

刘钧亲眼见过那种盔甲,对此事尤为重视,派遣的人是枢密院事李信。

李信是个颇有才干的文官,及至看押俘虏的地方见了一面,就知道那姓卢的工匠肚子里没货,这人连个名字都没有,人称卢大。

李信心里“咯噔”一声,知道这差事难办了。若是一个人肚子里藏着东西,只要落到了手里、有一百种办法让他吐出来;可要是那人肚子里没东西,叫他怎么吐?

“李府事,咱们要不要拿刑具进来?”一个胥吏头子问道。

卢大听着身体一颤,脸“唰”一下白了。

李信微微抬头,明亮的小眼睛从卢大脸上扫过,说道:“暂时不用了。”

“喏。”胥吏抱拳应答。

李信不慌不忙地翻看着手里的卷宗,看了一遍上面记录的有关此人的事儿。卢大为了保命,将一个姓孙的造甲坊坊头出卖,害死了那坊头的全家……看到这里,李信又想起刚才卢大的表情,心里已经确信,此人并非骨头硬的人,已经被逼得穷途末路,逼迫得太甚也是毫无作用。

“孙坊头一家的死,是不是与你有关?”李信开口问道,语气并不凶狠。

卢大哭丧着脸,点了点头。旁边的胥役骂道:“没长嘴?”卢大急忙答道:“是,有关……”

李信转头看了胥役头子一眼,那人忙弯腰不开口了。李信又道:“你现在若是逃回周国去,官府是不是要找你算账?”

卢大道:“是。”

李信招了招手:“把他的脚镣手镣取了。”

卢大忙感恩戴德,千恩万谢。

李信又道:“你暂时就呆在这里,现在回想一下,在造甲坊都看到了些什么。只要说的东西有一点用,今天就有饭吃、有水喝。你听明白了吗?”

卢大急忙点头,想了想,比划着手势道:“一个大锤子,铁的!哐哐哐……”

李信眉头一皱,仍旧提起笔记录下来。

卢大伸手揉着太阳穴,冥思苦想道:“有这么大一个,起码几千斤重!铁链子拉上去,又落下来,下面有铁砧……铠甲就在下面捶出来!”

李信问道:“究竟几千斤,九千,三千?”

“两三千斤,或是一两千斤?反正很重!”卢大皱眉道。

李信问道:“还记得什么吗?”

卢大道:“墙上有轮子,铁链通隔壁,隔壁我没去过……”

李信点点头,不再多问,说道,“你们俩看着就行,一会给他水喝。”说罢起身离开,走到门口,又对手下吩咐道:“先去雇一些铁匠回来。”

……

“驾!”带着幞头的郭绍吆喝了一声,带着一行人在皇城北苑策马。前面一道城墙出现在草地尽头。

那里仿佛是一座小城,有砖包的墙,上面还修建了墙垛,不过城墙不考虑军事防御功能,比较薄而矮,那便是军器监设立的试验作坊。如今郭绍对保密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了,这小城只有一道城门,里面几乎与外隔绝;而且小城本身在皇城的城墙内,更与外界很难联系。

而且世人完全没地方知情,知情的只有军器监、内侍省两个衙门。

这地方现在在按照郭绍的意愿,研制火器。

火器已经进行了第一次试验,军器监昝居润今天写了一份奏章上来,但郭绍心里不太满意……并非昝居润能力不足,或者文章写得不好,实际上奏章写得十分漂亮,也很详尽;但是总是缺点严密的逻辑性,古人的思维习惯没有那种分论别类的方法,可能是没见识过的原因。

于是郭绍打算亲自跑一趟看看情况。

一进去有些临时修建的房屋,是工匠们的生活区,然后又进了一道门,不久后就到达了作坊区。里面各种铁匠用的工具、铁料、木炭、风箱一应俱全,郭绍一到来倒是有一种熟悉亲切感。

一群几十人跪伏在地,大呼道:“陛下万寿无疆。”

“起来。”郭绍随口道。

昝居润和两个文官躬身站在郭绍身边,带着他去看东西。到了一间屋子里,只见案板上大大小小一排颜色不同的金属管状物摆在那里。

昝居润说道:“陛下,都是照您的旨意制作的。您请看,这一枝是铸铁管,同样的铁管一共铸造了五枝。先铸造后,把内壁慢慢钻磨光滑,不过铁水冷得慢、有砂眼气泡没办法;铁管比较狭小,试铳时铅丸大小正合适……炸膛了。铸铁实在太脆,内壁也不太光滑。”

郭绍微微点头。

昝居润又指着另一根更大的:“这枝也是铸造的铁管,不过管壁更厚、口径更大,又短|又粗。试铳倒是没坏,不过只能发十步远,且不能穿木板。臣窃以为,这玩意不实用,比梭枪(标枪)还不如,而且麻烦。”

他又换了一根,说道:“此物是熟铁反复锻打之后,以铁棍为芯,锻裹而成;然后钻磨光滑。铅丸大小合适。装了火药试了一下,铁管锻接处被撑开口了……”

昝居润一连禀报了好几种金属管。都是郭绍的意思……因为郭绍完全记不得火|枪枪管的工艺,于是采用了分类试验法:只要能想到的法子,都试造一种出来,然后一一试验性能。

铸造、锻打的技术,完全是这个时代铁匠们能容易做到的手艺。唯一新奇的地方,是分类实验的方法、以及设想。

昝居润说了好一会儿,指着一根绿乎乎的管子:“它是青铜铸造而成,也是最好的一枝。先用青铜铸造成型,然后拿铁钻钻磨光滑,青铜比铁软一些,钻起来也容易……不过里面常有一些杂物,仍然没法做得太光滑。发火药铅丸时打得最远,四十步能穿薄木板,二十步可穿铁甲,也没啥准头……比弓|弩还是逊|色很多。”

郭绍听罢是对比之下最好的东西,便拿起来看。一拿在手里,觉得很沉,然后比较粗、也比较短;口径倒是不大、管壁是很厚的。他看了一会儿,总觉得哪里不对。他没见过真的火|枪,但打鸟的火药|枪是见过的,电视里也看过模样;完全和这个不一样。他印象里火|枪要细长得多,不是这么一根粗棒子。

至于为什么这根铜管有点短,郭绍也干铁匠,是清楚工艺的,整体铸造这么小口径的管子,没法做太长的砂模。

而且听昝居润说,四十步才能穿薄木板,二十步的杀伤力才比较大,而且没什么准头……郭绍心里更是一凉,想想自己射箭,射一百步还能大概保持个准心!这差距也太远了点。

不过一想,普通神射手用弓箭也没自己厉害,要保持准头和杀伤力也就几十步远,心里才稍稍有些许宽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