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十国千娇 > 第五百一十一章 国力的转化

十国千娇 第五百一十一章 国力的转化

作者:西风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40 来源:笔趣阁

郭绍从宦官手里拿到了一份上书,却是出自后宫太皇太贵妃张氏之手。⊙四⊙五⊙中⊙文√∟,

他瞧着上面字写得秀气工整,便觉得十分爽心悦目,又想到这张氏是驻南唐军首领曹彬的姨娘,当下就看了一下内容。张氏说她清心寡欲、清静无为,想到三清殿出家为道,并自己取了个道号“玄真仙师”。

郭绍不认识张氏,唯一的印象就是她和曹彬的亲戚关系,寻思应该善待。不过后宫里,他了解的人太少,平素也没怎么过问后宫诸事,只是略有感受水比较深。当下便把奏书送还给宦官:“交给我皇嫂处置。”

……御书房内摆着郭绍日常使用的一些物什,案牍旁边放着一本《易经》,一本(后)晋时编撰的《唐书》;还有一卷大周官职体系卷宗,一册全国五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名单。

墙角还有剑、弓、弩等兵器,几天前有大臣上书,在宫廷里摆放兵器不好,但郭绍没有理会,因为他就喜欢这些东西。

《易经》和《唐书》郭绍还没看过,摆放在这里的原因是他一直想看看。有个很奇怪的状况,郭绍在古代已经好几年了,但他其实对这个时代的文化思想缺乏深入了解,干武夫的职业长期就是打仗,没怎么接触这些东西;但是现在他做皇帝了,既然为天下人之主,总觉得应该真正理解一下中国古代思想理念,所以想逐渐阅读一些典籍。

在郭绍的想法里,每天就算有事要忙,总会有不少空暇时间,就可以翻阅书籍。但事实上往往并非如此,很多眼前的事儿会把心境弄得很急躁,得空了便觉得有点累;而那些典籍偏偏非常难读,所以摆了好久了他一页都没翻过。

幸好不必花太多的精力处理奏章,否则更要被拖住。

郭绍转过头看了一眼正襟危坐在案前的左攸,左攸提着毛笔,专心致志又神色淡然,时而提笔凝思,时而下笔如行云。挺佩服这些文官,面对成堆的案牍却非常有定力。

不过也许他们乐在其中。这高高台基上的明净殿宇,阳光从精雕细琢的窗户洒进来,古色古香又大气精致的环境,墨砚的清香在空气中飘荡;况且,这里是国家的中枢、权力的中心,世人称为“天上”,本身就赋予了高上的意义。人们接触的是明智的思想、影响天下的重要言论,言行儒雅有礼……这些对于人们来说,本身也是一种享受罢。

郭绍收回目光,放下手里的毛笔,起身拿起了墙角的一张弩在手里把玩起来。

他是一名神射手,但平时一向不用弩,而是用弓……操作弩虽然也需要很大的力气,但技术含量很低。可是制造一张弩的技术含量就很不低,郭绍手里这张弩,是单兵使用的复合弩,构造比较复杂,而且不轻。

弩的缺点,一是制造成本很高,需要手艺精湛的工匠;二就是重,而且很容易损坏,动物皮胶做弦还很怕潮,小棕索不怕潮威力较小;消耗的弩矢也得需要大量工匠制造。总之材料、成本都很高昂,大量装备弩的军队都是非常费钱、后勤压力巨大的军队。优点也很明显:对兵员素质要求不高,训练弩手比较容易。

……郭绍的面前的御案上,放着他的一本小册子。字迹依旧不怎么好看,不过现在他写得比较工整了。

上面记录了他平素思考的一些军事思想:农耕王朝对付辽军这种游牧民族,不是国力不如,而是国力、人口、资源难以有效转化为武力。

就像现在的周军,十余万精锐是几十年混战历练出来的精兵,自然有战斗力;但相继吞并蜀国、南唐、南平等地盘后,经济、人口增加几倍,武力却没什么实质性提高。便是因为精兵强将不是只靠钱粮就能膨|胀起来的。

想要利用大不多数的人口和资源,迅速转化为武力,只有一条思路:壮丁稍加训练数月,就能组成有战斗力的军队。

所以郭绍的目光关注着面前的弩,这种兵器,就能比较低效率地实现那种军事思想,如果手里有十万精锐、数十万有战斗力的弩兵,而且能不断得到兵员补充,这个国家的战争潜力就很强了……另外战胜辽国之前不能急于使用文官政治,还得保持军国体系,才能保障足够的战斗力。

……还有一种东西可以替代弩,郭绍的册子上写着两个大大的字:火|枪。

这个东西,郭绍不知道怎么造,因为前世他没有专门研究过这种东西。

但是他明白火|枪是什么玩意:从人类兵器的长期发展方向看,热|兵器必定是一条王道。但在短期技术不成熟时,火|枪不一定比弓|弩有战斗力。

就算造出来了,前期的缺点是射程、射速、精度都远不如弓|弩;优点是成本肯定比弓|弩低,连训练成本都更低,短距离的穿甲能力可能比弓弩强。

但一想到弩消耗的资源,必须从百姓身上榨取,带来的社会矛盾和饥饿;以及造甲术可能在中长期内泄露。郭绍坚定地认为火|枪才是出路!

郭绍曾经好几次想过火器这玩意,但一直没有头绪,这次发生了敌国窃取造甲术的事,他才更加急切地考虑这件事了。

就算对手某一天有了板甲,但我有火|枪,只要保持技术领先,对手永远追不上我。

……郭绍不知道怎么造火|枪,但知道这玩意一定不用工业就造得出来。

封建社会,科技进步十分缓慢,宋朝和明朝的科技可能差距并不明显……反正戚继光时代就有鸟枪,西欧也是工业革命之前就大规模使用火器。显然它不是用工业和机床生产的玩意。

郭绍立刻召见了军器监兼枢密事昝居润。

昝居润跟着宦官躬身走进御书房时,并不见郭绍,宦官指引,他才走进了后室……御书房后面原来堆放卷宗存档的地方。但现在已是别有一番光景,墙上贴满了图和纸条。那些纸条上写着字,但大臣显然不能仰起头在墙上东张西望。

礼节罢,郭绍便道:“我要交一件给昝公去办。”

“不敢不敢……”昝居润忙拜道,“陛下的差事,臣定当竭尽全力。”

郭绍道:“我要建一个军器作坊,这个作坊暂时不造任何东西,只要照我的想法去尝试,咱们要研制一种全新的兵器……首先得吸取教训,这回一定要保密,不能让机密轻易泄露出去。”

昝居润拜道:“臣谨记在心。”

郭绍站在一张画着各种房屋图案的皇城布局图前面,指着一处地方,“就在北苑西北角,皇城内划一块地方,修好隔离墙。一般人绝无机会混进皇城内。”

“喏。”昝居润应了一声。

郭绍又道:“工匠不用太多,但要精挑细选。要那些出身没有问题的人登名造册,机灵聪明的青壮工匠。可以带一个妻妾家眷住在北苑内,平时严禁出入;有特别理由告假,需内侍省内务局的人护送。”

昝居润躬身问道:“陛下,这个军器作坊需要准备些什么东西,工匠是何种工匠?”

郭绍脱口道:“铁匠。”

昝居润一不留神,神色微微有些异样。郭绍也想起了自己的一个名头叫“郭铁匠”,便注视着昝居润片刻。昝居润立刻低下头弯腰作恭敬状。

郭绍挥了挥手,昝居润便叩拜谢恩,倒退着出了后室。

郭绍坐在凳子上,看着周围的图纸和成片的纸条,以及木架上呈放的各种卷宗,摩挲了一下额头,只觉得脑子有点混乱。

但是他仍旧是争强好胜的武夫,心道:老子就不信邪了,皇帝我都做了,还能被辽国压在头上欺负?

郭绍觉得自己有一种超越今古的神秘力量,在天子名位的刺激下更加自我膨|胀!他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力量无限,却受困于一些莫名的局限一直不能全力发挥,一定要实现自己的能力!就好像一个数学博士,不甘心只教小学数学,会认为能力没有用武之地而苦闷……

他提起毛笔,在纸上轻松地划出了一个枪管,然后就停下。火|枪长什么模样他当然知道,但首先枪管就让他有点迷惑了。后世的古人究竟是用什么法子作出枪管来的?

郭绍首先排除了铁棍上钻孔的工艺……显然不可能。这不是费多少工夫的问题,根本不可能办到。别说用手工钻,钻头工具、技术难以解决;就算用现代机床,能在铁棍上钻出那么长的管路?中间肯定要偏,稍微有一点方向误差,钻得越深偏离距离越大,恐怕用机床都很难做到。

剩下的就只有两种办法,铸造打磨,或者锻裹?

郭绍在纸上写下两种办法,先逐一分析……用铁铸然后打磨不行,他尤记得不久前做玩具时的经验教训,铁铸的东西冷却不均匀、砂眼极多。除非是做那种粗|短没有气密性的火铳,否则这种方法做出来的东西内壁太过粗糙,难以加工。

锻裹的枪管,郭绍也很怀疑抗压能力,毕竟不是无缝枪管,会不会承受不住火药压力而炸膛?

郭绍想了半天,有点搞不清楚古人究竟是怎么实现火|枪制造的。单凭想象肯定不行,他打算亲自动手尝试一下……因为不敢过分相信古代工匠的系统创新力,因为他们没见过任何相关的东西,只能凭空想象,也没有成体系的理论知识;手艺全靠前人经验传授,所以几千年的技术进步都是非常缓慢的过程。

如果从概念到实用那么容易,从古希腊“汽转球”到蒸汽机就不用一千多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