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十国千娇 > 第四百八十章 帝国之树

十国千娇 第四百八十章 帝国之树

作者:西风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40 来源:笔趣阁

没多久宦官曹泰便出宫办事,径直南下见郭绍去了。

此时南唐国南都(南昌)的太上皇李璟重病去世,南都文武率各地官吏上表投降,至此尚未攻占的南唐国西面和南面大片土地归入大周版图。

江宁城府衙内,郭绍专程叫人设了灵堂,在门窗上挂上白幡,祭奠南唐国太上君,并邀江宁府各级官员前来参加。来的人很多,这是周军主帅郭绍签押的邀请函,又是为了祭奠李璟,无论什么立场的文官,都不便谢绝。

郭绍和王朴以及诸将站在大堂旁边的屋檐下,与6续到来的南唐国官员见礼,人到的越来越多。

二三月之交,府衙院子里种的几棵李子树白花盛开,正与白色的幡布纸钱映衬,绽放到极致的白花瓣零星从树上凋落,此情此景连春天也有几分萧瑟伤情。还有几个士卒拿着?头在院子里挖坑,前来的官员无不悄悄侧目,好奇地看那些人在府衙院子里挖坑作甚么用。

因为是拜灵堂,郭绍等人自然也不能随便笑,礼节之间大家都板着脸,气氛肃穆低沉。

就在这时,便见一个披麻戴孝的大胡子从大门那边过来了,不是韩熙载是谁?李谷见其打扮,神色顿时一变,郭绍则不动声色瞧着。

韩熙载走到大堂门口,也不理会站在屋檐下的郭绍等周军文武,“扑通”一下就跪伏在地,“哇”地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还伤心地念叨,比死了他爹娘还伤心。

周军这边的人顿时哗然议论,董遵诲一脸恼怒。郭绍忙转头瞪了董遵诲一眼,大伙儿便没什么举动,纷纷瞧着披麻戴孝的韩熙载在那里哭。

郭绍心里是真的不理解人们怎么能那么伤心,旧主给过自己恩惠不假,要是从理性上想大家都应该感恩,正所谓人们提倡的忠孝。可主人毕竟不是爹娘,都没朝夕相处,哪来的那么深的感情?反正换作郭绍的话,这种情况压根伤心不起来……或许古人的感情构成因素,和郭绍不太一样吧。

南唐国都变成大周的了,韩熙载还在那里哭旧主,着实让大周的文武挺尴尬的。

不过郭绍此时没阻拦韩熙载,并且觉得不是什么坏事:南唐国诸臣,大伙儿都是要脸的人,就算里面很多都想面对现实、在大周朝廷的名义下继续做官,但是表面上还是要谈谈忠心旧主的;韩熙载要不表现出念旧、不畏强权的样子,如何维持他在士林的名节?郭绍既然铁定心想拉拢韩熙载,就是觉得他有用;如果韩熙载声名狼藉、不能号召诸公,拉拢来有何用?

这时郭绍便和颜地走上去,亲手扶住韩熙载,叹气道:“逝者已去,韩公节哀。”

韩熙载被扶起来,仍旧在抹眼泪抽泣……他_娘_的,郭绍要不是死命憋着,得笑出声来!因为面前的样子太搞笑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大胡子大汉,在那委屈伤心地哭鼻子,真的叫人有点受不了这场面。

下面的无数官员见此场景,不仅没笑,个个都凄然,有人在叹息。

门外,一颗树苗被人抬进院子里来了。郭绍遂从屋檐下走出来,走到院子里那个土坑旁边,那颗树苗也被抬到了旁边。众人瞧着,有人小声嘀咕起来了……那坑是种树的,总算看明白用处了。可大伙儿恐怕也觉得奇怪,丧事上种什么树?

王朴等却淡定地看着郭绍,谁也没过问。

“诸位……”郭绍提高声音,回顾左右开口了。所有人都被吸引了注意力,纷纷关注着他,毕竟人都有好奇心,想搞明白郭绍究竟想干嘛。

“南唐国先主治理江南十余年,而今寿终仙去,本将闻讯也深感惋惜,更能体会诸位哀切之情。”郭绍道,“昔日天下大乱,群雄分疆裂土、割据河山,南唐国李家守一方之地,使士民在江南免遭战火之苦,理应会教天下的感怀。”

众人听到郭绍这么说,大多面有纳闷之色。征服者还说亡国者好话?

郭绍淡定道:“但是,华夏本为一族,分疆混战只是一时,内战不应无限期地持续下去。今天下人苦战乱久也,一统之大势浩浩荡荡,各国归一乃天意、乃人心。诸位,勿因忠心而忘大义啊。江南人确实亡国了,但未亡天下;大周非外族所立之国,收复南唐土地也非征服,各国同族同袍合之为一,方能减少无谓的内耗。一隅之地的邦国与天下,孰轻孰重?”

郭绍说罢拍了几巴掌,便有一些拿着铲子过来了,上前分给众人,郭绍也拿了一把。他还亲自上前送铲子,一些官员不敢推辞,接受了。南唐国士族与灭国者周军武将肯定有隔阂,但毕竟双方长期都有来往,表面上还是各自有礼的。

“铲土,咱们把这树种在江宁府院子里。”

郭绍先铲了一小铲土到坑里,大伙儿也不愿太忤他的脸面,纷纷帮忙种树,一起种一棵树,这件事倒是有点新鲜。

众人七手八脚地把树苗种进坑里,郭绍又当众不慌不忙地从水桶里舀水浇灌。等大伙儿都觉得挺无趣时,郭绍拿着瓢,说道:“我以为,帝国如树、本是活物,活物就会生根芽、成长,也会生病。今蜀国、南唐逐一归入大周,我_朝已有帝国之苗,天下人共同治理,给树苗浇水,它就会成长壮大,出现汉唐盛世、恢复帝国荣光!这是所有族人的共同心血,谁也没权力擅自去破坏它;若是掌权者不施仁政,不给浇水,活物就会生病、枯萎。诸公与我同种此帝国之树,也应同心协力,共治地方。”

郭绍说的时候,表情诚挚、声情并茂。周军将士听罢,纷纷抚掌叫好。南唐国官员这时才弄明白一起种树的寓意,当下面面相觑。

郭绍表态完了,又好言几句,当下便带着随从的人员离开了大堂院子。

及至中军行辕,王朴赞道:“好一个帝国如树,郭将军此喻甚为恰当,古往今来,多少朝代起初强盛,此后不施仁政而衰亡;也有许多君王励精图治,方有盛世中兴。活物不会一成不变,好!”

郭绍在椅子上坐了下来,笑道:“韩熙载本就是北方士人,南唐国都灭了,我猜他权衡利弊想通之后还是愿意归顺的,只不过世人都被一个名声舆情掣肘,不得不那般。”

几个人听罢纷纷点头附和。

郭绍一本正经道:“不过,咱们既然诚意拉拢,还得替别人多考虑一下,韩熙载就算动心、也不愿意背上骂名。我想了个法子帮帮他。”

他一面说一面看向李谷:“南唐国皇宫里有一副图《韩熙载夜宴图》,这图画工精巧;不过这等东西的身价,不仅决定于水平技巧,画中之人的名望是很重要的。我认识一个大商贾,可以把图卖给那个商人,并提醒她想办法为韩公正名,如此商人也能得到名画的好处。

就这么说:韩公忠于南唐国,只因明智的政见主张不受重用,常叹抱负不能实现,反受猜忌,故郁结于胸,放浪形骸终日买醉。实则是个有着赤心忠肝的名臣……”

李谷听罢兴致勃勃,说道:“郭将军实乃韩公知音之人,韩公本来就是那样的人!”

“对,这也不是编造,本属事实。”郭绍正色道,“不过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才出此下策、让门道较多的商贾帮衬一下,从画上着手。”

李谷点头称是。

郭绍当下便道:“南都投降了,南唐国全境归属大周,这边不必再用大军,禁军近期要班师回朝;我看李公留下主持局面,比较妥当。”

李谷抱拳道:“理应尽力。”

郭绍又道:“曹彬节制驻军,高彦俦的剑南军也暂且留下。让曹彬好好干,本将回朝之后,定为他请功,不会亏待了他。”

王朴和李谷点点头。王朴似乎有话要说,郭绍便暂且没开口,侧目看他。王朴便道:“此番攻唐,吴越国很尽力,我朝先撤军,倒也能表现出仁厚的气度。”

郭绍懂王朴的意思了,正好大军在江南,对吴越国也是一种威胁,恩威并济可以图谋更多的地盘……不过郭绍正准备回去称帝,暂时抽不出手去理会吴越国。南方剩下的那些地方,军事实力较弱,恐怕不敢在大周强势下有什么妄动,威胁已经很小了。

李谷道:“若是有吴越国的官吏就近到江宁府来结交,我便先不言语武力威胁,只道朝廷念功、待人仁厚,劝他们纳土归顺,到大周朝廷来封侯拜官。”

郭绍道:“甚好,朝廷也会下诏嘉奖吴越国主。”

他说罢拿起一条直尺,转身指着身后墙上的大图:“回京的路线,也得在中军先定好。这次大军班师,要运不少东西,辎重也很多,最好沿水路回去,好让战船运载物质……”

刚才还在说话的文官和武将顿时都不吭声了,默默地瞧着郭绍指的那副图。

郭绍拿直尺在上面的一个位置敲打了两下:“禁军6兵从这里和这里,采石浮桥、京口坐船,先渡过大江;然后在扬州先聚拢集结。侍卫司水师战船走京口北上进入漕渠,水6汇合,沿水路北归。及至淮河……”

大伙儿顿时聚精会神地听着要紧的路线,要沿水路,南边这条路没得选;过淮河走那条水道才是关键所在。

郭绍环视左右一眼,“行军在大周境内,用不着绕路折腾,走汴水罢。”

郭绍说罢,又观察王朴的目光,不过图上地名太多,看不出王朴究竟在关注哪一点……但猜得出来,是宋州。走汴水,宋州是离东京最近的地方。

“是否要沿途州县准备军用粮秣?”王朴问道。

郭绍道:“几万大军水6并进,行踪无法掩饰,咱们也不必掩饰,以江南前营军府的名义,分别下令各州准备大军粮草,州府备五日之粮。”

他说罢便端起公案上的茶杯,却故作看面前的卷宗迟迟不饮。

李谷率先起身道:“若无别事,我等告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