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十国千娇 > 第四百四十三章 风雪中的腊梅

十国千娇 第四百四十三章 风雪中的腊梅

作者:西风紧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2:40 来源:笔趣阁

下雪了,江南的雪因为气温不够低,带着点湿润,小小的雪花不是在空中飘荡,却是簌簌往下掉,看起来就没那么悠扬、显得急切又急躁。

王朴刚过长江,此时正站在郭绍的身边,两人默默无语地观赏着空中的雪、路边的腊梅。但两人都没有什么诗情画意、闲情逸致的心情……身在敌国,一天接一天的战争环境下,好像谁也难以产生什么逸趣。

郭绍特意观察着路边的那丛腊梅,小小的白里透红的花瓣,看起来十分娇嫩,还没完全绽放就在风雪中落到了路边的泥泞中。他的视力很好,看到了花中的蕊、花瓣的颜色、以及它在寒风中微微的战栗,眼前的景象就好像一部微距相机精心呈现出的模样。

这么多年来,他确实没有这么仔细地看过一枝腊梅、甚至别的花草;何况在现在这种急躁的心情下。以前同样如此,郭绍要关注更多的东西,现实的、事关生存生活的东西,而梅花确实不能对他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最多偶然间看见时觉得:咦,这花真漂亮。如此而已。

梅花让他想起了一个人、一些事。于是他莫名地陷入一种淡淡的情绪中。

而那个人,很快就能见到了吧?会在怎样的场景下重逢,又应以怎样的身份和姿态去面对?

郭绍长长呼出一口气,抬起头眺望远方,远远的山坡下、朦胧的风雪之中,几条黑色的长龙正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缓缓地爬行。那是周军在6上的人马,无数的人正向北面的南唐都城江宁府进。

这片地方有那么多人,却显得寂静而空灵。历史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郭绍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对的……为了自己认识的、能想象到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为了在这里将要出生的、生活的后世人。

郭绍不认为自己是天才、是天资越世上所有人的人杰;但他有一些越世人的东西,于是拥有了隐秘的力量。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当他站在了高高的山岗上,总觉得自己有那个责任,为族人指一个方向、一条通向阳光的道路。哪怕这条道路依旧充满了血腥和杀戮。

“我们在做一件大事吧?”郭绍转头看了一眼王朴,终于开口道。

王朴收回翘眺望的目光,正色道:“足以彪炳青史的大事。”

郭绍淡定地点点头,说道:“这里风大,站久了提防染上风寒,我们下山再说。”

于是一行人6续开始沿着山路下山,这种天气这种路况不敢骑马,卢成勇走后面牵着郭绍那匹黑马。沿路上郭绍说了一句“王使君慢点,看着脚下的路,下雪有点滑”,俩人倒很像忘年之交的好友。

这时郭绍又提起刚才的话题:“我们在做一件大事,此时却感觉没什么特别,就像今天就是出来走走、看看、说说话;丝毫不像史书记载的那样。”

王朴笑道:“青史是春秋笔法,自然不会写咱们怎么吃饭怎么走路,如何赏梅赏雪。”

郭绍道:“我倒是觉得,青史如同标本,而我们活着是有生命的,所以会有所不同。”

“标本?”王朴面露疑惑。

郭绍忙想解释一番,这时迎面飘来了一片梅花小花瓣,他便敏捷地抓到了手里,伸到王朴的面前道:“这是树上刚掉下来的花。若是把它夹在书里,明年翻出来看它长什么样,就是标本。”

王朴听罢恍然大悟,片刻后又若有所思。郭绍不动声色地看了他一眼,心道这些能走到高位的文官,悟性是很高的。

一众人下了山,道路宽敞,便上马慢行,先回中军。大路上走军队,平原地区的大路是很宽敞的。左侧是四列步兵、或牵着马的骑兵和骑马步兵;中间行马车驴车,右侧留有空隙用于前后信息快传递,或是损坏了的车辆暂时停靠,以免影响整个大军的行军进程。古代没有汽车交通规则,但人们还是把人群的组织布置得井井有条。

当时是,一骑就从大路右侧急奔过来,马上的骑士抬头看了一眼中军的高高大旗,勒马缓下来,随即跳下马来,和中军的武将说了两句话,便牵着马向郭绍这边走了过来。

郭绍听到一声“曹将军奏报”,便拍马让到右侧,从信使手里接过军报,拆开来看。

他浏览一遍,便追上中军的一辆大马车,弃马上了马车。不多时,王朴、左攸、李处耘、史彦等人也6续上了马车。郭绍将手里的奏报递给王朴,自己从椅子下面的包裹里翻出两张图来。

王朴看完说道:“吴越国主调兵从中吴(苏州)出兵,听从曹彬的建议,以大军沿运河水6并进,虚张声势,直趋常州;再以精锐部署在东面。南唐国江阴守军果然出动往救常州,半途遭吴越军伏击,大败、全军折损殆尽。吴越精兵趁虚攻占江阴,对常州成围困之势。”

郭绍拿起毛笔在舌头上舔了一下,在图上画上了箭头和圆圈,又在小册子上写下了片言只语。

李处耘道:“常州是京口的南面门户,破常州可沿运河直逼润州(镇江)、京口水寨,势必让润州、乃至江宁府的南唐军震恐。而此前郭大帅定下的“声东击西”方略便是分散江宁府的注意,对南唐国都施加压力,目标在夹击京口南唐水军。吴越军此番动静对大略大有裨益,末将进言派使者前去吴越军嘉奖其主帅。”

王朴道:“附议李将军的主张,大周军兵力不足,吴越军北上是雪中送炭之举。”

郭绍转头看左攸,左攸道:“曹彬这回没带兵,但他出使吴越的功劳不小。”

郭绍点点头,再次舔笔尖写了两个字,然后又目视史彦。史彦看了一眼李处耘,哼哼道:“我有什么好说的?反正上面这些人都是郭大帅的人,你们说怎么办就怎办,我说的法子有被用过吗?”

在场的几个人脸色都变了,这史彦有时候说话着实刺耳。数人纷纷侧目,默默关注郭绍的反应。

郭绍拿着毛笔,垂目看着木底板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抬起头直视史彦,史彦的胆大是真的、他丝毫不回避郭绍的目光。郭绍的心带着诚挚,他相信此时自己的眼神也是真诚的,因为不是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吗?

“史将军,你这话不对,但我不会因为你说什么便与你计较。

有人的地方、特别是权力场,不一定会结党,但一定有圈子,和唐代韩愈大师所说过?朋党论?类似。咱们是人,就有自己的喜好、以及志同道合的结交,但是仅靠关系定论功过是非就会陷入党争。

党争绝不利于整个国家挥实力。咱们在座的人,不是荣华富贵身居高位就够了,还有更多的梦想和大事要做。要成事、要实现九州全族的抱负,我得尽量避免内斗,所以史将军放心,我不会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来判断一个人。

史将军在战阵上多次为大周立下汗马功劳,所以你在朝廷就该有自己不容动摇的位置、该有说话的余地。我记得你为国家做过的事,这也是在咱们这里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没有采纳史将军的主张,是因为我认为与整体方略有所偏斜,如此而已。”

郭绍说罢又轻松地笑道:“其实我私下还是挺敬重史将军为人的,很直率、也懂军中规矩。”

史彦听罢神色有点尴尬,伸手在额头上不断摩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时郭绍注意到,不仅史彦这个武夫服了,周围几个人全都对自己投来了敬重的目光。拿韩愈的朋党论来做论据很能说服这个时代的文官的。

其实那篇文,郭绍以前好像看过只是全忘了,前不久在东京家中才临时看了一遍。他是个善于自学的人,这点确是自己也认识到了的长处。

有些东西他也是到了位置才真正领悟到的,后世一种称为志同道合的做法,照样适用于古代:用一种光明的理念来凝聚人心,比简单的党同伐异更加高明。郭绍心里也并不完全当作工具,他确实也相信世人有喜好阳光的一面,自己也想如此。

众人在沉思郭绍的话,他又说道:“李将军应下令江面水师主力,随6路大军其后,向江宁府进逼施压。”

李处耘抱拳道:“末将明白了。”

郭绍随后挑开车帘,望着外面。各式车辆的轮毂出不同的声音,人们的脚步声凌乱而松散,但说话的人并不多,路面并不好走、加上连日行军作战,将士们脸上都有些疲惫之色。

白天行军防寒倒不是问题,北方的冬天比江南的气温低多了,人们还是能适应寒冷的,步行行军也会暖和身体。只不过风雪吹在脸脖上还是很刺人,不少将士用脏污的肩巾裹在脖子上,如同戴着围巾一般。

郭绍的目光仔细看着一切,久久不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