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妖女哪里逃 > 第六七七章 民以食为天

妖女哪里逃 第六七七章 民以食为天

作者:开荒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11-25 23:36:06 来源:笔趣阁

“这三种作物都找到了?”

李轩一瞬间就兴奋起来:“这是两天前的符信,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到通州了吧?让他们尽快入京,把东西都送到我府中给我看看。”

虞红裳却不解的看着他:“不过是些海外之物而已,也不是什么仙草灵珍,轩郎你用得着高兴成这样?”

李轩则笑着回道:“如果这土豆与红薯的亩产量都可以达到三五千斤呢?这玉米可以让北方土地的亩产量,提升三到五石呢?其中的土豆,玉米还能充作主食呢?”

在李轩来的那个世界,土豆是清朝中期的时候才由海商传入中土的。

这是一种高产的粮食,一亩地随随便便就能收获一两千斤。

后世改良品种与种植方法之后,产量可以达到三五千斤,甚至达到八千斤以上。

土豆不但适合在粮食产量极低的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北部等高寒地区种植,也可极大程度的增加南方粮食产量。

红薯则是明末的时候传入大明的,也是高产的作物,亩产可达几千斤。

史书上说是红薯‘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且无地不宜’,‘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

可惜最初几十年,此物一直都在南方种植,直到康熙年间被引入浙江,在乾隆年间,才被引入北京。

玉米进入大明的时间较早,在嘉靖以前就有记载了,那个时候叫做‘玉麦’。

玉米也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耐旱、耐寒、耐贫瘠性,关键是可以与麦、春谷或高粱等轮作,大幅度的提高粮食产量。。

正因这三种外来的作物造就了所谓的“康乾盛世”,让清朝的人口在几百年的时间里膨胀到了四万万。

李轩对这三种作物其实没抱太多的希望,只是在大半年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画出图形让虞红裳派人去海外找找。

毕竟这个世界仙魔显世,道法横行。

民间种植的作物与粮食,也与他那个世界不尽相同。

可没想到,泉州市舶司那边还真有收获。

“亩产三五千斤,还能充足主食?”虞红裳吃了一惊,神色震撼不已:“真有此事?轩郎你从哪里得知的?”

如果是真的,这些东西虽然不是什么仙草灵珍,可对于大晋来说,它们的价值却是远在最顶级的仙草灵珍之上,是能够真正活人亿万之物。

那时候整个大晋,可能都再无饥荒之忧。

李轩信口胡诌:“我是从一些海商口中听说的,以前在金陵的时候,我常与他们接触,知道了一些海外之事。

其中就包括这三种作物,我想既然它们能在海外之地养活无数人,那么能不能将之引入中土种植?不过泉州市舶司那边送来的东西到底是不是,我还得亲眼看看。”

虞红裳却还是难以置信:“亩产真能达到三五千斤?怎么可能有产量这么高的作物?轩郎你可知这意味着什么?这可是无量功德!

这会不会是那些商人以讹传讹,夸大其词了?需知江南最上等的水田,亩产也就只有七百斤不到。”

李轩哑然失笑,他想在这个世界,土豆与红薯的产量可能更加夸张。

既然大晋的稻米产量可以倍增,那么土豆与红薯的产量翻番,也是可以期待的事情。

不过在见到实物,还有种植的效果之前,他不会夸这样的海口。

“具体如何,我们试着种一种就知道了。以道法辅助催生,最多一个多月时间就可看到试种的结果。”

说到这里,李轩又想起了一事:“对了,‘神农院’那边最近有什么新的成果没有?”

神农院是数月前虞红裳第一次‘监国’的时候,李轩借助她的权柄筹建的,目前是挂在中军都督府,典农中郎将的衙门下面。

资金是由内府提供,虞红裳又以皇家的名义,从各地强行征召了数十位擅长木系的术法高人,还有十几位深谙农务的儒门弟子。

目前他们的任务,是优选小麦与水稻的良种,总结改善耕作方法,增加粮食的产量。

在年节之前,‘神农院’就已经有了一些成绩。

他们在皇庄的那些试验田,小麦的产量最高已增至五石,稻米则增加到九石。

采用‘神农院’优选培育出来的稻种与麦种,还有更科学的种植方法,上田普遍能增产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中田则能增产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五左右。

不过在今年二月以后,由于朝中局面云波诡谲,李轩对‘神农院’的关注就少了。

虞红裳听到李轩问这个,面色却微微一青,眼中现出了些许怒意。

这恼怒并非是针对李轩与神农院,而是正统帝与孙太后。

正统夺宫谋逆,也将‘神农院’的十几位供奉术修卷入了进去,使得‘神农院’的力量大减。

此时的虞红裳,对‘神农院’已是无比重视。

所谓‘民以食为天’,虞红裳知道大晋要坐稳这个天下,那么首要之务,就是让百姓吃饱饭。

可此时却因正统帝一己私心,让‘神农院’的研究进度大幅度的放缓。

她摇了摇头:“神农院那边的进展不大,水稻的产量,目前只提高到三成半,小麦则能达到三成左右。其实这已很不错了,虽然没法达到轩郎的预期,不过我以为目前的成果,已经可以在民间推广。”

李轩就心想这哪里够?

皇庄的那些试验田,可是由‘神农院’几十位术修日夜照看着的。

换在普通的农家,谁有这闲工夫做这样的深耕细作?

所以神农院的那些成果用在普通农家,能够让粮产增加半成就很不错了。

可李轩的设想,是最好能在这两三年内,让天下间的粮食增产三到五成。

这是他未来施政变法的基础,而增产的粮食,还有因此衍生出的财富,不但可安定天下,还可提升变法的容错率。

他可不想因强推变法,落到王安石与张居正那样的下场。

当然,粮贱伤农也是个问题。

可如果不将粮食的价格打到底点,他如何能将人吸引到城市里面做工?如何能将人移民到辽东与两广?如何能打击乡间的地主豪强?

想要抑制兼并,因势利导才是最好的方法。

可随后李轩还是苦笑着道:“罢了,趁着春耕还没有结束,红裳你可以先在皇庄试种。我会让家里的田庄,还有亲朋好友也跟进的。”

他想只增长半成,就能极大的改善民生,增强大晋的国力。

虞红裳闻言微微颔首,她也没打算强行推广粮种。

一来‘神农院’培育出来的粮种数量有限,二来上杆子的不是买卖。

只需皇庄与李轩家的田庄产量大增,自然就可吸引更多人跟进。

李轩则在心想这个时代,这个世界,能不能出现一个袁老?

李轩知道杂交水稻与杂交小麦的原理,可这绝不是通晓原理就能做得成的,这不但需要大量的细致工作与实验,还需要足够的运气。

李轩也曾在数月前有意无意的向‘神农院’的人透露过这一‘设想’,可至今都没有任何的反馈。

据他所知,如今神农院里唯一在这方面下功夫的,就只有那位‘惜雪姬’。

此女在三个月前痊愈之后就改换了姓名,以‘绝罪’为道号,由龙门道掌教含元子亲自举荐,加入到了李轩麾下的神农院。

按照含元子的说法,赵惜雪不但深谙音律,在木系道法上也有极高天赋,仅次于他的弟子花神笑。

李轩不知赵惜雪的木系天赋究竟如何,可此女倒是蛮听话的。

神农院那些术修,都把李轩‘设想’的杂交育种之法听过就忘,唯独赵惜雪肯下力气全心钻研。

李轩还是很期待的,心想赵惜雪如果真能在这方面有所成就。那就足以偿还她在白莲之乱时造下的罪孽而绰绰有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