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妖女哪里逃 > 第六零二章 叱咤风云李谦之(求保底月票)

李轩看得出来,襄王明显是想要过来与他说话的,不过这位还没走几步,就被一大群的文武官员围住,纷纷向他行礼作揖。

“襄王殿下,前日有人弹劾下官三年前政绩作假一事,下官这里多谢您仗义执言!”

“襄王千岁,闻说您前日上奏,请朝廷拨款重修襄阳百里长渠?这真是莫大德政,可以惠及襄阳万民。我代家乡父老谢过您的恩义。”

“殿下,昨日下官曾前往您府中拜访,可惜访客太多,未能得缘一见——能否请殿下为我说句话?前日下官去吏部述职,他们给我的评判是中下,应当右迁,可下官实在冤枉。”

襄王不得不停下脚步,和颜悦色的一一回应。哪怕是对那些七品小官,也是蔼然可亲,和风细雨,没有丝毫的不耐烦。

而此时周围百官中也有不少人议论纷纷,大多都用的是赞叹钦佩的语气。

“这就是襄王?果然进退闲雅,贤明持重,威严有度,是真正的王者风范呐!”

“我还是第一次得见,果是一位风度雍容的贤王,怪不得朝野内外都赞誉有加,还有了让襄王入继皇统之议。”

直到这个时候,李轩才发现今日参与朝会的人有点多。

他随后就意识到,这想必是临近年终,许多外官入京述职的缘故。。

这源于太祖年间,官方称呼为“朝觐考察”。每隔数年,天下府、州、县官,都要在年末的时候入京朝觐述职,再由吏部考察地方官任职时的履历和官绩,做出评判。

此时距离年关还早,可已经有不少地方官陆续入京了。

李轩眼见这一幕,眼神不微微凝冷。

他还是第一次知道,襄王虞瞻墡在地方官中有着如此人望。

而此时人群中关于襄王入继皇统的争论,已经愈演愈烈。

“——襄王殿下自然是仁厚礼贤,贤明有加的,可要说立襄王殿下为皇太叔,怕是不合规矩吧?”

“怎么就不合规矩了?襄王与宣宗同为仁宗嫡子,那可是宣宗的同母弟,是当今宗室当中,距皇室血统最近。且以叔继侄,以往又不是没有过?如汉文帝刘恒,如唐睿宗李旦。”

“我等议立襄王,也只是为防万一。这十年间天子与蒙兀人大战十数场,每每以一敌众,据说身体欠佳。而如今太子病重,晕迷不醒,而陛下子嗣艰难。如若未来有什么万一,皇室中能安定朝堂,能支撑社稷者,舍襄王其谁啊?’

“正是!不瞒诸位,土木堡之战,上皇有大罪于国,翁某是万万不愿见这位上皇复位的。且襄王贤德,淡薄名利,曾经三辞皇位,以翁某想来,一旦未来陛下有子,襄王殿下想必也会大度辞让。

且人家还未必愿意,据说朝中自有了立襄王为储的议论之后,襄王殿下就三次上书,请旨回归封地,可谓是高风亮节——”

李轩很快就把注意力从襄王与朝臣的争论上移开,只因他这边引发的动静,绝不在襄王之下。

此时也有众多文武聚拢在了李轩身周。

这些文官大多都在四品以下,他们或是为李轩的学问,或是因勘合贸易一事,还有他近日接手的金刀案。

也有人是为吏部的述职考课之事,请李轩帮忙说情的。

这些官员大多都出自金陵附近,自认是李轩的乡党。

李轩也没有完全拒绝,只回应说会了解情况,确保吏部会秉公行事。

那些真有政绩,且为人正派的官员,李轩不吝支持,无非就是往吏部递一句公道话,让那边的人有所顾忌而已。

可如果是国贼禄鬼,蝇营狗苟之徒,可没法从他这里讨到好。

江南文风鼎盛,李轩的乡党多着呢。

除此之外,就是为拐弯抹角,打探景泰帝的身体情况。

李轩虽非景泰帝的近臣,可长乐公主虞红裳对他心意众所周知。还有神医江云旗,目前是最了解景泰帝身体的人。

而相较于文臣们的热切,崇拜与恭敬,那些武官们也不遑多让,神态也更为恭敬,显得俯首帖耳。

这两个月,李轩揪着十三年前的空饷案,横扫了山东与河南两大都指挥使司数十位武臣,又将皇甫玄机逼至祖祠不敢外出。

此举令所有五军都督府系统的武臣都噤若寒蝉,惊惧不已,也让更多武官坚定了向冠军侯靠拢的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前大将军梁亨不久之后也走入进来。

他望见李轩之后先一阵愣神,然后脸色铁青的走过来叫了一声‘爹’,这才走到一旁角落里独自呆着。

李轩错愕不已,心想这个跋扈不逊的家伙,怎么会这么乖。

前大将军梁亨则想着铁面人的交代,在他们有把握逆转大局之前,绝不能再得罪这位冠军侯。

此时梁亨虽还有武清侯的爵位在身,官职依旧高于三品。可他的部属党羽却没有,无力与冠军侯正面对抗。

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铁面人认为他们现在该当是潜藏隐忍,暂敛锋芒。不动则已,动则一击致命!

而就在襄王,陈询等一众重臣陆续到来之后,景泰帝也在几声钟鸣之后,准时到来。

众臣大礼参见之后,就第一时间往御座的方向投望过去。

他们自以为动作隐蔽,可太和殿中千余臣子同一动作,想不引人注意都难。

这是极其失礼的举动,换在往常是要被负责维持朝纲秩序的礼部与鸿胪寺官员呵斥的。

可这个时候,这些礼官都很默契的视如未见。

而这一望之后,殿中绝大多数朝臣都心神大定。

景泰帝的面色红润,气息强健,双眼则明亮有神,这可不像是外面传言的圣躬违和,寿元不永。

就不知这位天子在那方面的能力如何?能不能再诞下子嗣?太子又能否苏醒?否则这立储一事,还是势在必行。

也就在殿中众臣起身之际,李轩与司礼监掌印太监钱隆遥空对了一眼,然后都面色冷漠的各自移开视线。

李轩已经从虞红裳那里,知道这位掌印太监在景泰帝面前指摘他‘类同操莽’一事。

司礼监掌印太监钱隆则是因李轩最近打击内官监一事,心生不快。

钱隆在朝中文武中风评不错,他本人也没有参与到与扶桑的‘勘合贸易’中,可内官监的那些太监,大多都出自他的门下。

李轩知道这就是朝堂,即便同是忠直清正之臣,同为帝党一员,也未必就能走到一块。

不过他没想到,这次朔望大朝议论的第一件事,就是他主持的‘金刀案’。

吏部尚书汪文第一时间,从众臣当中走出来:“陛下,臣弹劾冠军侯李轩尸位素餐,不尽职守!自其人主持金刀案之后,不审人证,不问案情。

这一个月以来,他或奔走于京城各大书院聚众讲学,或与女子嬉戏游玩,以至于金刀案迁延近月未得进展。李轩此人有负于天子期许,有负于众臣之望,臣请陛下罢其差事,另择他人办理。”

李轩听了之后,就神色淡淡的一抱拳:“陛下,金刀案错综复杂,一时难以侦破。如果朝廷以为微臣尸位素餐,可以令择贤明。”

户部尚书萧磁就坐不住了,当即就从群臣中走了出来:“陛下,汪尚书此言差矣,金刀案牵涉极广,错综复杂,哪里是一时半会儿理得清楚的?以愚臣之见,这桩案子一两年都未必能查得清楚,朝廷该多给冠军侯一点时间。”

汪文就不禁拧眉,心想好嘛!这一桩案子你居然想拖一两年。

次辅高谷也随后跟上:“陛下,如今朝中论人品,论功绩,论断案,何人能及得上冠军侯?还有谁能让群臣心服?

冠军侯破案历来都别出枢机,吏部尚书汪文焉知冠军侯没有在暗中使力?且此案事涉体大,如因查案过急而有了疏漏,岂非事与愿违?臣以为此案,朝廷勿需干涉过多。”

景泰帝听了之后,就微微颔首道:“此言甚善!朕也以为这金刀案宜缓不宜急,冠军侯你且安心去查,要有耐心。需得查个清楚明白,让诸臣工心服口服。”

而就在汪文无语退下之后,又有一位礼部给事中从群臣中走了出来。

“陛下,自‘金刀案’案发至今已经为时两月,朝廷至今都未查到确实证据,而慈庆宫与南宫已被封禁两月,太后与上皇都被困居深宫,难见天日。臣恐朝廷此举有损天子令名,请陛下下旨,早日将慈庆宫与南宫解禁。”

李轩侧目看了一眼,发现那是一位平日与太子走得较近的科道官。

此时襄王也是眉头微皱,眼现忧色,看着天子欲言又止。

他的人设就是如此,仁孝忠义,友爱亲朋。

以襄王的为人,自然是不忍见太后与上皇被拘禁的。可他似又顾忌景泰帝的态度,不敢说话。

李轩心想这位要穿越到现代,一定可以拿影帝。

不过襄王不方便说的事,这朝堂中却自有人为他张目。

很快就有人站出来,说绣衣卫千户卢忠,之前已从‘南宫总管太监’阮浪的侍从口中拷问到了口供,还有‘大日金虹刀’作为证据,岂能说没有确实罪证?

随后还有许多御史,科道官与大臣跟进,这些人的声势,甚至更胜于高谷萧磁等人,几乎占据朝堂的四分之一。

然后还有礼部的几位官员出列,从礼法上进行驳斥,认为景泰帝此举并无不当之处。

景泰帝是绝不愿在这时候,放松对太后与上皇管制的,自是顺水推舟。

可李轩却敏锐的发现景泰帝眸光深处,竟是阴冷如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