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银狐 > 第174章 懂,但他们不在乎

银狐 第174章 懂,但他们不在乎

作者:孑与2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5-02 18:15:19 来源:笔趣阁

高丽自己内耗,不得不对中原王朝产生依赖。

父王铁心源曾在书信中给他讲过,所谓霸权,就是让他国变得不稳定,继而他们对中央王国产生依赖。

只是,这种话讲给付子婴这种人,除了得到一顿教训外,不会有其他结果。

“老师,我不觉得我错了。”铁喜打破沉默,轻声说道。

“殿下,绝对不能给罗守珍下旨,让他们自己处理此事,不然一定会对大宋的名声有所影响。”

铁喜叹了口气,缓缓说道:“为帝者,应务实,不务虚,这不是老师曾经对我说过的话吗?”

付子婴听完铁喜的话后,叹了口气,而后站起身说道:“殿下不要巧言舌辩,微臣之前说过的话,不是用在这里的,殿下应当遵从圣人之言才对。”

“老师,那我就有个问题想问你了?究竟哪个圣人做过皇帝?所谓圣人之言,指的是让人向善,学生钦佩敬重他们。”

“可是老师,用这些大道,正道,治理国家,真的正确吗?”

“老师一生所作所为就没有违背过圣人之言吗?我知道老师们不喜欢我父王,但我父王有一句话,我却认为没错,尽信书,不如无书。”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唐太宗说过的,这个水,是万民,是我大宋的万民,可不是他国的万民。”

“我知道老师希望我能遵循大道,成为一个贤明的皇帝,但我现在的所作所为正是为了大宋,为了大宋的百姓,如果圣人之言不能让百姓过的更好,那我就不听圣人之言。”

“学生就是这个态度。”

“古往今来,倘若所有帝王都遵循孔孟之道,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名留青史的帝王了。”

付子婴听着铁喜的话,闭上了眼睛。

铁喜说服他了吗?

没有。

可铁喜说的全无道理吗?

不是,相反,很有道理。

自己曾经违背过圣人之言吗?

违背过。

他重重的叹口气,而后睁开眼睛看着铁喜,脸上突然扯出一抹笑容,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拜谢,转身慢慢朝外走去。

圣人也是人,不是圣,既然不是人,就不一定是对的。

也许,铁喜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走到宫门口的时候,付子婴突然转过身来:“殿下,微臣只有一个要求,不管你想怎么做,都不能让这件事情公布于世。”

铁喜站起身,朝着付子婴半躬下身:“学生明白,多谢老师……”

付子婴看着铁喜半躬下身,心里五味杂陈,他转过身,朝外走去。

走出东宫后,他的脊背又重新挺直,堂堂宰相,可以迷茫,但决不能表露出来。

付子婴离开后,铁喜迟迟没有坐下。

过了许久后,铁喜看了一眼张爱说道:“将贺大人找来见朕。”

张爱赶忙应是,小跑了出去。

这东宫中,第一次见到铁喜跟付大人针锋相对。

………………

付子婴回到枢密院值班房后,便见到了一脸古怪笑意的王志忠。

自己在东宫奏对的时候,将铁喜的话全盘否决后,王志忠就告诉过他,铁喜不是软弱的皇帝,即便你反对,他也能想到办法让罗守珍他们把高丽的金银拿回来。

也就是王志忠的提醒,才让付子婴去了东宫,想要好好和铁喜谈一谈,可没想到,最后反而是他被说的哑口无言。

而看着王志忠脸上的古怪笑容,付子婴心中也就明白,王志忠事先就已经猜到这次自己去注定没有什么结果。

付子婴来到王志忠旁边的位置上坐下。

“付大人,此行可还顺利啊。”王志忠问道。

付子婴看向王志忠,而后轻声说道:“圣人之言能让大宋强大否?”

“不能。”

“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否?”

“不能,付大人问这个问题,心中不是已经清楚了吗?实际上道理我们早都明白,只是没有人愿意去捅破它而已。“

“就拿官家的事情来说。”

“我们都知道,为什么太子殿下只能铁心源的儿子,而不能是董妃的孩子……我们这样做,不早就违背了圣人之道……”王志忠说完之后,接着开口问道:“那边最近有书信来吗?董妃近况如何?”

“听说董妃,不提也罢……”付子婴说完后叹了口气:“这个事情除了我们,谁都不知道。”

…………

周晓今日刚刚踏进衙门不久,宫中来人传唤让他去东宫。

这让周晓愣了半天,太子殿下找自己,肯定有要事嘱托。

周晓赶忙看向朱进忠,见后者黑着脸不看他,才转身离开。

周晓离开后,朱进忠才抬头看向韩胄。

感觉很不对,太子殿下提拔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却对他们这些老人采取放置政策。

他们如今的地位,都是因为官家信任他们,一旦他们在下一任官家面前失宠,家族的衰落也就一眼可见了。

当朱进忠找到韩胄诉说了自己的担忧后,换来了韩胄的苦笑。

而后韩胄又开导了一番朱进忠。

说铁喜之所以找周晓去,正是因为在朝中没有那么重要,去高丽呆多久,都对大宋没有一丝影响。

可你我二人却不能轻易离开。

殿下这是让他们坐镇京师,节制天下呢。

听完韩胄的话后,让朱进忠的心里面好受了一些。

实际上,他们心里都清楚,韩胄虽然说的没错,但一朝天子一朝臣也是必然的。

东宫中。

铁喜平静的看着台下的周晓。

而周晓的脸色却有些不对,自己还是要去高丽,可是铁喜说的话和他想的不太一样。

铁喜要求他禁止插手高丽的战争,而是在开京观察开京和大兴府的战争,将所有事无论巨细全部写成奏章送到东京。

自己可是武将啊,竟然让他干太监的事情,这是什么情况?

他好不容易才从外地被调回东京。

虽是自请离开东京,可那是去打仗啊,是建功立业去了,现在自己去了,干着太监的活,自己的功劳从哪里得到。

“怎么,不愿意?”铁喜问道。

“不,不是的,殿下,臣只是以为这种事情,只需要用一名内官前去不就行了,让臣去,是不是有些……”

“大材小用,是吗。”铁喜轻笑着说道。

他心里其实对周晓早有安排,这个人胆大心细,未来哈密与大宋合流的时候,派去哈密最适合不过。

这次让他去高丽,就是磨砺一下。

“内官不懂军阵,也无权查看高丽的军报,更不可能从军前进讨伐,即便是去了,也看不出什么东西。”

“你去了,便能对开京军,大兴府叛军的实力有个评估,及时做出判断,我让你去,可不是只汇报战事,我还需要你弄到一副整个高丽的地图,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要你去做。”

周晓赶忙说道:“殿下,还有什么事情。”

“你再高丽可以便宜行事,若是开京军与大兴府军并无任何一方有绝对优势,你不能插手两军之战,可若是大兴府军有了优势,你就要想办法帮助开京军,帮他们稳住阵脚,但不能灭了大兴府的叛军,最好让他们保持现在的状态。”

周晓听完之后,心中就已经知道了铁喜是什么心思了。

让他们打,打的疲惫,打的一分为二,大宋就可以对其分而治之。

太子殿下有这个想法的源头就是那大兴府使臣带来的国书吧。

可想要让大兴府,或者开京承认这个事实,没个十来年,都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啊。

自己去了什么时候能回来啊。

”你若是完成的好了,等我亲政之后,你就是现在的韩将军。”

听到铁喜的这话,周晓立马来了精神。

“殿下放心,臣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祯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铁喜可以说是数着日子上位,再高丽那地方呆上几年也划算。

看着周晓转变如此之快。

铁喜满意的点了点头。

果然,武人们没有被四书五经所束缚,想要什么东西,都写在了脸上。

而后,铁喜又详细叮嘱了一番周晓。

让孙跃随同前往,不用在东京久留,准备好便出发去高丽。

孙跃不用在高丽呆那么久,他去的目的就是要问责,为什么高丽国内发生如此重大之事件,却选择隐瞒大宋,顺便再将大兴府派遣使臣去京师的事情,如实告诉对方。

大宋桂州府。

官道之上,一支车队正在前进。

尉迟江晚坐在马车上面,闭目养神。

而在外的潘军以及其他的亲卫顶着寒风前进。

今年冬天格外的长,再加上桂州府大旱的缘故,干冷之极,让人的骨头缝中都渗着冷。

尉迟江晚在给铁喜的奏章上写的很清楚,自己在桂州府一定会亲力亲为,不放过任何细节,将复查核实之事尽数完成。

尉迟江晚是这样说的,他也要这样做。

尉迟江晚按照名册单不知道到了多少镇子,多少村子。

这一切,他都没有感觉到疲惫,反而有种享受的感觉。

因为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高座庙堂之上夸夸奇谈,不知人间疾苦,整日将圣人之言挂在嘴边的官员最是可恨。

他们根本不懂百姓们过的什么生活。

或者说,就算懂,也不在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