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银狐 > 第110章 武人的骨气

银狐 第110章 武人的骨气

作者:孑与2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5-02 18:15:19 来源:笔趣阁

“等殿下再长两年,到时候,一定比微臣高。”

东宫中的臣子都是不明所以,议政的时候,殿下怎么突然说了这话,看来殿下虽然老成,但少年心性还是避免不了啊。

铁喜一直绕着三位武将转悠,而后开口说道:“若是小小惩戒一番,辽国人还是不改呢。”

“到时便大动刀兵。”朱进忠赶忙说道。

“朱大人说的好轻巧。”铁喜冷笑一声,朱进忠赶忙跪下身去,而韩胄,罗守珍二人也全部跟着跪下。

铁喜紧紧盯着朱进忠道,”若是我爹在这里,他一定会支持我的,辽国人动乱一次,死的都是我大宋的百姓,这次数十人,下次多少人,一百人,两百人吗,到时候在大动刀兵,有何意义。”

“朱大人,我敬重与你,觉得你是大宋的功臣,可今日看来,我是看错了,付大人不支持动刀兵,是因为他掌着国政,心有顾忌,你一个武将,你不愿意动刀兵,为的是什么,我刚刚转悠的时候,想了想,是为了自己的声誉,还是被两年前的耶律楚齐打怕了,是吗?”

“微臣不怕。”朱进忠高喊道。

”那是为了什么?“

”我大宋现在还没有做好与辽国全面开战的准备。”

“我没没做好,他们就做好了吗?他们不就是怕我们现在和他们打,才用这些鸡鸣狗盗的手段吗?”

“微臣,微臣错了。殿下,请旨殿下出兵,出兵。”

朱进忠一代猛将,怎会想到,今日东宫中,竟是会被年纪轻轻的太子殿下,说的被辽国下破胆子了一样。

“韩大人,罗大人。”

“微臣在。”这两个人赶紧跪下来。

不说这两个人,在座的其他人也都愣着回不过神,尉迟江晚觉得殿下虽小,但说话的艺术可是要比自己高超许多。

兵部尚书也是觉得这场仗应该打,而刘兆忠更是鸡皮疙瘩起了一身,他仿佛想起了自己读书时看到保家卫国的故事时,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听完殿下的话后,刘兆忠恨不得现在就奔赴安宁,为民报仇。

付子婴是一片唏嘘,一边无奈,大宋未来的皇帝是这种性子,是好事,亦是坏事。

而王世忠却摇了摇头,心中不由想到:“若是太子亲政之后,只怕他们这些人就要形同虚设了,三言两语能够说的武将们无话可说,改变主意,这份掌控力,就算是当今陛下赵祯,也不一定有。”

“你们二人忘了吗?”

“微臣不敢忘。”

“没忘就好,武将就有武将的骨气,不怕战事……”

要是连武将如此畏战,那大宋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铁喜说完之后便回到了御座前,他本不愿意这般不给朱进忠面子,可他确实生气了。

大宋如今模式僵化,文官贪财,武将怕死,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正如铁喜所说,大宋重文抑武,导致现在这些武将一个个都不愿意出去打仗了。

好战必亡,畏战亦是如此。

铁喜不得不点一下朱进忠,顺带着让他影响一下京城的武将们,若是你们不乐意打仗,只想躺在功劳簿上吃饭,大宋也不缺武将,赶紧退位让贤,别占着别人晋升的通道。

“安宁之事,到底该如何?”铁喜坐在御座之上,朗声问道。

尉迟江晚站起身行礼:“但请殿下定夺。”

罗守珍,韩胄,朱进忠等人,也没有其他的意见,若是自己再不顺着殿下的话说,只怕出了东宫,接替自己的新人就再路上了。

“微臣皆听殿下旨意。”

三位武将也开始表态。

付子婴悠悠然叹了一口气,心中对太子殿下真是又爱又恨,可付子婴还是认为,不宜大兵压境,御前奏对,本就要有王世忠,摈除自己后,还剩下四人,四人都是自己拟定,殿下钦点一人。

尉迟江晚本是小人,爱捧殿下,他率先发难,自己并不意外,可殿下三言两语,就让武将们调转了方向。

他定下的几个人转眼间三人反水,要打,不打,就是不配当武将。

而看着刘兆忠亦是蠢蠢欲试,想要出列支持殿下,这些人仿佛都是两年前的自己。

付子婴叹口气无可奈何。

付子婴也清楚,若是自己在这个时候还压制着殿下,一定会被其不喜,长期以往,自己也不用干了,培养太子殿下的重任,若是落到了奸逆的手中,那可是要害苦百姓一代人。

一直没有说话的王世忠,心中明白,若是自己再不说话,那这场御前奏对就要被定下来了。

付子婴已无良策阻止殿下大动刀兵了。

王世忠站起身说道:“殿下,微臣亦有不同之看法。”

铁喜看着王世忠:“王大人,但讲无妨。”

“微臣以为,北方形势还未到朝廷不得不战之时,安宁和真定的兵马可自足应对,殿下只需下旨训斥李京泽,让他尽早找出害人首恶,将犯事之人尽数斩杀,而后再将首级送去辽都,已做震慑。

与此同时,大军开始备战,若辽国发动大规模攻击,朝廷大军再出发不迟,三军未动,兵草先行,查验一番军备,即便北方未有大规模战事,形式可控,让兵部演练一番,也是好的。”王世忠朗声说道。

一方面满足了太子殿下为民请命的决心,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大战开启。

听完王世忠的话后,铁喜心中沉思一二。

而后看向几名武将。

“你们三人以为如何?”

“一切,一切但请殿下定夺。”三人也不敢随意表态了。

不能把话说的那么绝。

“尉迟大人,刘大人,孙大人,你们三人以为如何?”

兵部尚书孙礼站起身回应道:”微臣以为,王大人所言有理,大战之事,干系太过重大,不得不谨慎为之,应先由安定自行解决,但朝廷也要有所准备,兵部可查验一番军备,准备粮草,整军备战,以待不不时之需。”

“辅臣所言,也不无道理,最后如何进行,还是要看殿下圣意。”尉迟江晚不知道铁喜心中的想法,说起话来顾及也不得不多了起来。

刘兆忠想一会儿后,还是开口说道:“殿下,王大人所言,亦是老成谋国之语,还望殿下能够多番考虑得失,不管如何,微臣亦是听从殿下的圣裁。”

铁喜听完后默默点了点头。

现在开始推行新策吗?

铁喜心里很想在这个时候就开始,但他心中确实时机还未到。

虽然此时辽国已经不是大宋的对手了,宋军有实力彻底干掉辽国,但却需要长期的部署,打个好几年也未尝可知,到时候国库都打没了,自己在想做点什么事情就难了。

可他今日朝廷上的话已经放出去了。

那就是圣旨。

不打,对不起死伤的百姓,也对自己的威望有碍。

必须要打,可怎么打,就需要细细斟酌一番了。

“众位爱卿都是对国忠诚,但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啊,我今天也去看了那些卷宗,不由有些怀疑,卷宗中对于安宁那边的情况是否正确,若是不正确的话,我军如何出塞进军,朕想了想,还是需要一些详细的情况,这样,朱大人,刘大人。”

“微臣在。”两人齐声说道。

“你们挑选人手带着卷宗前往安宁,详细核查上面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更要研究行途路线,对现有的地图做好更改补充。”

“微臣遵旨。”

“我总觉得李御史那边有所隐瞒,正如王大人所说,兵家乃大事,朱大人所言也对,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以为,不打则已,一旦开战,必要获大胜班朝,大宋再也不能出现渭水之败这种事情。”

兵家乃国之大计,他十分清楚,统属,布置要详细。

对于军阵之事,铁喜什么都不懂,当然不会越界去指挥将军,但他却知道,无论什么时候,情报都是最重要的。

听完铁喜的话后,付子婴等人也觉得有其道理,身为太子,虽未亲政,但人家跟你讲道理,你讲不过,就要随着太子的想法走。

当即大局难改,付子婴王世忠等人便顺着铁喜的想法进行了部署。

刘兆忠,罗守珍前去调查,随从人员由二人定下。

此行目的,

一,调查往年辽国入侵大宋境内的辽国骑兵具体数目,若李京泽,赵浩然却有瞒报失职之罪,就地拿下,由刘兆忠暂代监察御史之职,罗守珍继任安宁总兵官之职务。

二,安宁到幽云十六州地理环境由专业勘图人员,专门誊录。

三,了解辽国人分布详情。

…………

刘兆忠端着酒杯,与副位上的李京泽碰了一杯。

二人一饮而尽后。

“李大人,监察边疆,多是辛苦,但殿下的旨意,还是应多多上心啊……”

“刘大人放心,为人臣子,本官知道其自身的担子,万万不敢有松懈之心。”李京泽的脸色微红,想来也是喝的尽兴。

刘兆忠笑了笑,而后便又斟酒,一杯酒倒完后,刘兆忠忽然说道:“我再来宣旨之前,去了城南……”

城北。

刘兆忠的话一出口,满堂皆惊。

推杯倒酒,大快朵颐的官员们停住了手中的动作,而后齐刷刷的看着刘兆忠。

李京泽面露怯意,但还是稳住了自己的情绪,为自己倒上了一杯酒,而后端起酒杯,放到嘴边。

“不知刘大人是何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