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电影世界大抽奖 > 第十三章 领土扩张

电影世界大抽奖 第十三章 领土扩张

作者:熊猫胖大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3-10-29 03:53:08 来源:笔趣阁

提起吐蕃,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什么?

大部分人会想到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吧!

虽说历史教科书把这件事当成了一件民族融合的好事来赞美,但实际的站在历史角度来看,这对大唐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事。

一个地方土财主松赞干布娶到了十几岁的文成公主,还得到了一大堆唐朝的能工巧匠、庞大嫁妆,可是之后发生了什么?吐蕃逐渐发展壮大,唐朝逐渐衰落之后,吐蕃不但没有对大唐伸出援手,反而派兵攻打大唐,掠夺大唐资源。说是狼子野心,丝毫也不为过。

左小右将这件事称之为唐朝版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左小右对吐蕃没有任何好感,反而十分讨厌。眼下他要锻炼益州军的实战能力,而吐蕃刚好就在益州边上,不打他打谁?

至于吐蕃的高原气候问题,这就对将士的体质和适应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原问题即便在后世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除了适应只能适应。

吐蕃的战斗力基本上就是高原战斗力,一旦离开高原,吐蕃军队的实力就不足为虑,但因为吐蕃人适应高原作战,所以在吐蕃境内的战斗,吐蕃人基本是无敌的。

当然,那只是出于古代人对高原反应研究不足,准备不足的情况,在益州军这边,则完全不是问题。过去二十年的现代军事的训练之下,益州军的将领早已学会了情报战的重要性。当左小右提出要对吐蕃发动战争的时候,益州的军队就开始了情报方面的搜集,并开始有效的针对高原作战进行适应性训练。

吐蕃的地盘其实不小,足有大唐三分之一的领土面积,但吐蕃地广人稀,偌大的国家,人口却不足千万,比益州还少。当然吐蕃的生存条件也比较恶劣,看看后世当地人的穿着就知道,白天热死,晚上冷死,气候变化莫测,不做好充分的准备,真会死在那的。

经过差不多一年的准备时间,益州五万军队进入吐蕃境内,依靠着最新研制成功的步枪,成功突破了吐蕃防线,开局就打了个大胜仗。

之后益州军按照既定路线,根本就不和吐蕃的地方军队纠缠,而是直扑吐蕃王庭,擒贼先擒王!

吐蕃从松赞干布开始,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时间,但这一百多年的发展还不如益州十年的发展。由此可见一个有远见、有蓝图的领袖是多么重要。益州有左小右在,美好生活指日可待,而吐蕃只有一帮地方干部,又基本上靠着放羊牧马为生,根本就没什么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环境又恶劣,每年光是生病就会死不少人,一百年最多只是民生好了些,其它都不咋地。

吐蕃境内的路实在不太好走,好在五万大军装备了自行车,即便道路难走一些,但依旧可以顺利的日行数百里。

说起这自行车,可是过去二十年中的一大成果。尤其是轮胎技术得到了解决,从而有了生产自行车的基础。随着近几年钢铁铸造业的成熟,以及车床技术的出现,自行车终于在去年的时候制造了出来,而且首先投入到了军用当中,暂时不对民间开放。

现如今,凭借着自行车,吐蕃难行的路途变得不是问题,五万益州军高高兴兴的蹬着自行车,轻松无比的朝着吐蕃王庭进军。虽然中间遇到了一些地方军的拦截,但一通子弹射过去,渐渐地就没有吐蕃军队送死了。

这次为了进攻吐蕃,五万大军可是每人装备了两条步枪,且每人有一百发子弹,这就相当于五百万发子弹,只要吐蕃当地老百姓不自己送死,基本可以把吐蕃的统治阶层打死一百次了,而且五万大军都携带了压缩饼干、肉干等军粮,足够他们吃上一个月。这些军粮就绑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携带方便,还不耽误行军。

说实在的,目前益州军这种作战和行军方式,左小右都有点辣眼睛。长这么大,他就没听说过有哪支军队是骑着自行车打仗的,益州军也算开创历史先河了。

如此三天过后,益州五万大军终于抵达了吐蕃王庭,而后经过一轮扫射过后,吐蕃的三十万大军瞬间崩溃,这一仗只打了半天就结束了。益州军以不足百人的伤亡大获全胜,占领了吐蕃王庭,一口气将吐蕃的领土并入了益州,如此一来,左小右所掌控的领土范围达到了五百万平方公里,体内的皇道龙气暴涨。

而大唐朝廷得知左小右只用五万益州军就攻破了吐蕃王庭,吞并了吐蕃领土,满朝文武为之震惊,而后这些人终于开始正视起了左小右这个二十多年前以山贼身份侵占益州,强逼李隆基封其异姓王位的人来。

这次益州的五万大军其实并没有杀多少人,除了刚开始攻破吐蕃边防军,以及最终攻破吐蕃王庭时前后杀掉的人比较多,全部加起来也不过杀了四五万人罢了,所以吐蕃的人口基本保存完整,只是吐蕃的贵族阶层改变了,左小右也是基本完整接收了吐蕃的国力。

这样一来,合并了益州和吐蕃的力量,大唐军队面对左小右这个异姓王已经没有优势了,这让大唐的皇帝十分焦虑,满朝文武也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臣子是最容易叛变的一群人,因为不管国家是谁掌权,都会重用他们这些臣子,一旦没有这些臣子的支持,任何掌权人都没法顺利接掌一个国家。风往哪边吹,臣子就往哪边倒,这很正常。

为什么人们总是歌颂那些忠臣,还不是因为忠臣难得吗!

比如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魏征,他就是太子李建成的人,后来李建成被李老二弄死,他就跟了李老二,然后在历史上还得到了铁骨铮臣的美名。可如果魏征是个忠臣,李建成死的时候他也跟着殉主,他就不会得到历史上那么高的评价。所以臣子的忠诚是值得歌颂的,但臣子为了自己的家族利益,另寻他住,也不要责怪他们,毕竟大家都是出来混的,没人想死。

以前大唐强盛,臣子自然会对大唐忠心耿耿,但现在突然冒出一个不逊于大唐的左小右,这些臣子当然会打起自己的小算盘,虽然明面上不会说什么,但背地里肯定会和左小右这边有书信往来。这就和历史上官渡之战前,曹操这边的臣子基本和袁绍那边有私信往来,因为没人觉得曹操能赢,就连曹操自己都觉得自己输定了,但最终曹操却赢了。

这时候曹操就从袁绍那里搜到了一大堆曹军官员和袁绍的私信,而曹操的做法很让人赞叹,他看都没看,当着所有官员的面把这些书信烧掉了,由此感动了那些暗地里做好了头像准备的臣子们,这才有了此后曹军的势如破竹,乃至一统天下。

只可惜曹操的后人不争气,偌大江山白白便宜了司马家。

历史留下了很多故事,而历史也留下了很多可以借鉴的东西,比如臣子私通外国什么的。左小右看到无数大唐臣子发来的书信后,并没有因此鄙视他们,毕竟他们也都是为了生活,跟着谁不是吃饭,但只有跟着最强的那个才能吃的更好,所以他们暗地里投敌的行为可以谅解。只是他们目前效忠的对象被推翻了还好,他们照旧可以过日子,而一旦他们效忠的对象把他们通敌的对象干掉,他们就免不了要得个‘卖国贼’之类的头衔了。

所以一个国家要想稳固,首先要做的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如果一个不爱国的人在自己国家里搞事,那这个国家好不了。后世的华夏和世界局势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被西方搞皿煮的国家,基本都国破家亡了,而那些‘独裁’的国家,反而生活的更好。

面对这些大唐官员的暗通曲款,左小右表示了欢迎,不过他也表明自己刚刚拿下吐蕃,暂时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吐蕃方面的建设上,没工夫对大唐下手,所以让他们安心做他们的大唐臣子,如果以后自己这边腾出手来,自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得到左小右的保证,这些大唐官员也就安心了。

而左小右说到做到,之后他用了差不多五十年时间来发展益州和吐蕃。虽然吐蕃属于高原地带,物产不怎么丰富,但有着全世界最干净的空气,最好的自然环境,只要建设方面跟上,绝对可以发展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左小右并没有盲目的对吐蕃进行一窝蜂似的建设,而是因地制宜,根据吐蕃当地的特点,进行不同程度的发展建设,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要书同文,车同轨,将汉文化当做唯一的文化进行教育推广,从而达到思想行为的同步,加以对国民的管控。

因为吐蕃的地盘实在有些大,左小右也是花了五十年时间才把吐蕃建设的有模有样。经过这五十年发展,左小右所掌控的领土范围内,已经有了七千多万人口,这一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大唐。大唐目前的人口数量也只有六千万出头而已,吐蕃的人口密度明显更高。

而过去五十年时间,左小右已经将自己的地盘治理成了一个完全的工业化国家,凭借着工业实力,火车、汽车、轮船等大型交通运输工具成为主流,而且其他各行各业也随着工业化的成功,有了爆炸性的发展,现如今左小右治下之民的生活条件和七十年前比起来完全变得天翻地覆,各种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子让地震多发的山川地区百姓再也不怕发生地震了。

而地下的水利系统也十分发达和完善,完全不用担心一场暴雨,将城市变成水上乐园。另外民众们也实现了家家用电灯照明的条件,即便到了晚上,百姓们也可以享受夜间的美好生活了,而不像以前,一到晚上就只能在床上造小人玩。

随着这五十年发展,左小右治下的交通系统也基本发展完善,从而让他的统治力得到稳固,再也不用担心地方军队会不听指挥。

这些年左小右还对天竺那边的领土动起了念头,毕竟是一块不比吐蕃小的领地,而且当地的百姓生活似乎也不咋样,战斗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一打一个准。

不过天竺是西方如来的地盘,他不确定自己打过去,如来会不会跟自己搞事。所以考虑再三,他还是暂且放弃了对天竺的侵占。不过天竺那边没搞头,他发展的轮船什么的可是对南边的海洋很感兴趣,所以最近这些年,他开始着手朝着南边开发。

南边可是有一大片无主之地等着开发,左小右根本不用考虑和大唐之间的争夺,直接就派自己境内的商队、百姓朝着南边开发,过去这些年,基本上南边的无主之地被他占了个干净,这也让他有了一大片辽阔的海洋疆域。

不过还没开发的南方领土环境不是很好,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毕竟是未开发之地,而且高温天气和蚊虫等问题很让人头疼,这都需要时间来将他一一解决掉。

另外南边这片地盘还有不少的土著,这些土著基本就是些未开化的野人,虽然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语言系统,但非常简单,而且为了食物,杀人根本毫不留情。左小右为了消灭这些土著,也是花费了不少的功夫。

原本左小右还打算拿出五十年时间进行对南方疆域的开发,但此时大唐愈发衰落,北方游牧民族对大唐虎视眈眈,已经发动了数场战争,现如今大唐对北方的控制权基本丧失,五代十国的历史似乎要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左小右发现这种情况后,立即调整了国家政策,将发展南方改成了驱逐胡虏,重现大汉辉煌。

就在这一年秋天,益州军从汉中出兵,直扑北方,开始了益州最大的对外战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