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电影世界大抽奖 > 第十三章 统一战争

电影世界大抽奖 第十三章 统一战争

作者:熊猫胖大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3-10-29 03:53:08 来源:笔趣阁

十年前,燕国借着赵国新败,四十五万靑壮被秦国白起所杀,而出兵攻打赵国,要不是老廉颇力挽狂澜,将燕军打败,只怕赵国早就亡国了。

十年后的今天,左小右帮赵王找了个很好的出兵理由:“为十年前被燕国杀死的军人、百姓报仇雪恨!”

经过十年的努力发展和研究,赵国在两年前成功制作出了攻城炮这种利器,当赵国带着三百多门攻城炮到了前线,然后齐齐发射炮弹之后,燕国的军队还以为天神发怒了,吓的屁滚尿流,毫无战心,三两下就被赵**队打败。

这一战,杀死燕军四千余人,不算多,但俘虏却高达二十万人。如果换在粮食短缺的时候,这些俘虏肯定不能留,因为二十多万人会消耗大量的粮草,这是战胜一方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只能杀俘,但现如今赵军最不缺的就是粮食,而且赵国方面男丁稀少,这二十万靑壮可是绝好的男丁补充。不过他们毕竟是俘虏,总是要让他们先从劳改犯做起,改造好了才能享受赵国的国民待遇。

总之赵国依靠这一仗,一下子补充了大量人口,且之后更是攻城略地,沿途的燕国城池望风而降,以致赵国只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打到了燕国都城,在劝降不成之后,三百多们攻城炮轻松轰开了城门。

因为燕国的权贵没有选择投降,所以进城之后,赵军毫不客气的把这些权贵全都抄家灭族。就此,燕国正式并入赵国领土范围。

不过这场仗只打了不到一个月就灭了一国,让赵王觉得这场仗打的太轻松了,而且不过瘾,所以在酒宴上提起的时候,左小右淡淡的道:“那就继续攻打齐国好了。”

齐国的大量边境和燕赵接壤,而且齐国背靠大海,渔业丰富,而且打下齐国,赵国就彻底掌控了渤海,背靠大海,不管是打渔还是晒盐,都是可以长期稳定的国库收入。当然晒盐之法左小右还没有推广。过去赵国根本不靠海,拿出来也只是便宜那几个沿海国家,他当然不会做资敌的事,但有了燕国和齐国这两个沿海地盘后,左小右就有一大堆赚钱的法子要推向前台了。

和燕国相比,齐国的国力要更强盛一些,想当初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底蕴还是有的,不过遇到了超越时代的攻城大炮,齐国再强也抵挡不住,依旧是不到一个月的工夫,齐国被灭,并入赵国领土范围内。

不过因为这两场仗打的太轻松,太舒服了,赵国完全还有再发动两场战争的实力,于是左小右看了看地图,干脆!把魏国和韩国也一并打下来吧!

打下魏国和韩国,天下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但赵国坐拥北地巨大的人口数量优势,这比虽有秦川之险,但人口不足的秦国,和还未开发过的楚国的总人口还要多。

在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和楚国其实都属于比较偏远的蛮夷,但因为两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二,这才和中原文化相靠拢,不再被当做蛮夷对待,但认真说起来,赵国占据的领土,才是中原文化的核心之地,这样一来,也让赵国占据了绝对的强势地位。

但现在赵国摆明了就是要吃掉周边各国,一统天下。秦国和楚国见了,自是不能坐视不理,但赵国的速度实在太快了,而且有着攻城大炮的助攻,魏国和韩国根本没抵挡多久,就被赵国吃了个一干二净,而且消化的还挺好,没有给秦国和楚国留下任何机会。

赵国只用了短短三个月就消灭了四个国家,正面和秦国、楚国鼎足而立,而且赵国经过十年发展,无论是任何一方面都要比秦楚两国强,而且强的多,这让秦楚两国十分惊恐,生怕赵国会顺势出兵,把他们也灭掉。

但两国的人都想多了,赵国就算再强,也只不过发展了十年而已,一口气发动了三场大战,已经达到了赵国可以吸收的极限,总要腾出两三年时间进行消化,不然人心不足蛇吞象,只会把自己撑死。

不过现在天下只剩下赵、秦、楚三国,形势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最要命的是赵国打了三场大胜仗,一口气吸收了大量的顶级人才,有了这些人才的辅助,赵国的底蕴明显要比秦楚两国强的多的多。唯一可虑的就是他们的忠心,不过这个时代的人没几个对国家忠诚,为了自己的理念,远走他乡,协助他国变得强大,然后反过来打自己的国家,这种情况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常见,这些降将、降臣如果不想瞎折腾,他们最好跟着赵国干。

只要是天下的有识之士,已经可以看出这个天下十有**会被赵国统一,要是这帮降将、降臣跑到秦国或楚国,最后却被赵国打败,那他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不过要想用这些降将、降臣,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思想道德培训,这种事左小右和项少龙都很擅长,于是降将被送到了项少龙那里,降臣被送到了左小右那里,两个人分别对这些人进行思想改造,只有改造好了,才能为赵国的四个现代化做贡献。

此后三年间,天下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当然这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谁都知道赵国现在是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等到一切准备完全,就会对秦国和楚国发动最后的统一之战。按照左小右的战略,赵国首先要对付的是楚国。

首先,秦国有八百里秦川之险,易守难攻,眼下还是进行防御比较好。其次,虽然秦国易守难攻,但秦国也把自己锁死在了山川之地,只需要少量的守军,就能让秦国不敢动弹,这样赵国就可以集中力量去对付楚国。而楚国是出了名的人口少,原本的历史上,秦始皇一统天下,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皇帝,但在那个时候,楚国却不服,并出现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豪言壮语。

虽说是豪言壮语,听着让人热血沸腾,但那个‘楚虽三户’,却也暴露了楚国人口实在不怎么多,而且因为领土内的开发有限,所以国力也比较有限。

历史上的战国时期,秦人口大约5百多万,军队就将近60万;赵国350多万,军队也将近50万;楚**队军队应该在45-50万之间,依此推算,楚国当时也应该有350万至400万左右的人口,最多也不会超过500万人。

依据一:秦正式大举出兵灭楚时,楚国的国土实际上已经损失了大半。兵员数量只相当战国鼎盛时期的1/3到1/2之间。不过为了自卫,楚国对自己国内兵员的征集率应该有所提高。因此,满打满算也是50万左右(正规军差不多只有20万)。兵力、士气、装备上都与秦军相去甚远。不过是面对灭国之灾,楚人终于同仇敌忾了一次罢了。

依据二:在秦灭楚之战中,虽然秦的兵力写明是60万人,而楚国的兵力没有写明,但却明确写了与秦60万人军队对峙的项燕所率领的楚兵为20万人,这应该是楚国的主力部队了。如果以此推算,再加上其他的部队,楚国当时的总兵力也就在45-50万之间。

通查所有古代战争记载,楚国参与的几千次大大小写的战争中,兵力没有一次超过20万人的。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楚国的后勤能力无法保证它一次动用20万以上的军力。像秦国那样,动用60万兵力,在边境与楚国对峙一年,所耗费的钱、粮都是楚国的实力所无法负担的。

依据三:楚灭前经历两次大战。第一次,秦国将军李信带兵20万。楚出兵25万,将军为项燕。楚军胜。

后王翦顷国之军60万再伐楚国,楚军又临时增军30万,总数量达到55万。是时,楚军新胜,士气高涨,数月间屡次出营挑战,秦军不应。6月后楚国力不支,军大饥,引军东归就食,秦军乘机挑选精锐突击,楚军五战皆败……

出于对历史的了解,左小右知道要打败楚国最好的办法就是跟他打持久战,只要打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自己这边前两充足,不需要消耗多少兵士的生命,就可以让楚国不战而溃。至于秦国……先让他当一段时间的缩头乌龟,慢慢收拾他。

按照左小右提出的战略战术,赵国这边并不需要派出多像样的将领,只需要水准线以上,能防守,能熬就行。而且三年时间,赵国的攻城大炮又多了一千多门,其中五百门被送到了赵国和秦国边境,由项少龙来防御秦军的偷袭。剩下的就被投入到了这次与楚国的作战当中。

其实很多将士不理解,为什么赵国有攻城大炮这种利器,却不和楚国正面硬杠,而要打持久战呢?其实左小右觉得正面硬杠也没问题,但现在赵国最不缺少的就是时间,最不怕的就是打消耗战,这一点是楚国的绝对劣势。而楚国人作战勇猛,是战国时期唯一有实力和秦国硬杠的军队,而且后来秦国虽然一统天下,但依旧被楚霸王项羽推翻了,由此可以证明楚军之骁勇善战,这一点赵国的兵将稍显不足,所以没必要去送人头,慢慢打就好。

耗也耗死他。

于是这一年,赵国出兵一百万,楚国出兵八十万,双方屯兵于边境线,浩浩荡荡,一望无际。但赵军早早就挖了战壕,做足了防御工事,摆明了就是要和楚军打消耗战。而楚军不知道赵军要干什么,总是精神紧张的防备着对面,以免赵军会突然袭击。

这可是一百万赵军,不是闹着玩的,哪怕赵军摆明了要打持久战,楚军也不可能放松警惕,每天都会在前线加紧巡逻,防备赵军的突袭。

不过楚军毕竟出动了八十万大军,每天的粮草消耗实在是太惊人了,所以楚军和赵军在边境对峙了十天之后,楚军有点受不了了,于是主动对赵国发动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结果被赵军的连弩射了个稀里哗啦,丢下数千具尸体狼狈退走。

自此之后,楚军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但每天的粮草消耗实在是太重了,以楚国目前的国力,勉强可以支持20万楚军打一年的仗,但现在楚军却征召了80万大军,粮草消耗是20万的四倍,也就是说,楚军粮草最多只能支撑三个月,如果三个月内不能决出胜负,楚军将不战自溃。相比楚军,赵国这边却又源源不绝的粮草运抵前线,而且将士们吃的还不错,每天三顿饭,虽然不能保证顿顿有肉,却也保证了一天一顿肉。

有了足够充沛的伙食供应,赵军的士气一直非常的高昂,而且为了让楚军八十万大军不撤出一部分,赵军的探子每天都会观察楚军埋锅造饭的总数量,只要察觉到数量不对,就会对楚军发动一轮进攻,逼的楚军只能把刚撤走的军队再调回来。

就这样,楚军在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折磨之下,三个月过后,全军粮草被吃光,不战自溃。而赵军看准机会,一路追击,俘虏饥饿楚兵无数,并一路追到了楚国都城。

百万大军压境,楚王绝望之下自尽身亡,就此,经过三个月的消耗战,楚国硬生生被赵国耗死,以最小的代价占据了楚国广袤的领土,国土面积瞬间扩大了一倍以上。而且楚国境内有着大量的未开发之地,这为赵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平台。

到了此时,战国七雄只剩下赵秦两国,天下一统就在眼前。如此巨大的荣耀一直让赵王出于亢奋之中,群臣也开始提前准备未来几年的登基仪式,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只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这一天并没有等太久,因为赵王已经迫不及待,所以赵国只用了一年时间,只是将楚国大概消化之后,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对秦国发动了最终的统一之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