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电影世界大抽奖 > 第一章 村长说媒(第二更,求月票)

元旦这天,左小右和张阿依、张阿彩姐妹,连同任老太爷一起下山送温暖。

又是新的一年,凉山脚下的村民们依旧生活的较为贫困。虽说吃的饱,穿得暖,但吃的都是廉价的米饭咸菜和地瓜,穿的也都是又脏又旧的破衣服,和八十年代的农民一样。

人心都是肉长的,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多,左小右早把这里的村民当了自己的乡亲,逢年过节都会买一堆东西送给村里人,让他们改善伙食。

另外从去年秋天开始,左小右就开始高价收购村民耕种的粮食。村里人都有地,除了自己吃的粮食之外,每年都会剩下一些粮食,去山外换些钱,添置点东西。

不过去山外道路难行,一次带不了多少,而且外面给的价格也不高,这也打消了不少村民的积极性。

去年看到秋收的丰收景象,左小右就动了心思。先是问了村民们平时卖粮食的价格,后来又跑去县城粮站问了一下他们的售卖价格。大概算了算,村民卖一斤大米,只能卖一块,而县城粮站的卖价却是两块五。简直就是暴利,也是吸农民的血。

左小右看不下去,干脆就以外面两块五的价格,从村民手里收粮。去年收秋粮,左小右收了二十几吨的米面,每一家都赚了数百、上千块。这也是因为村民往年粮食卖不上价,而且卖不出去,减少了耕地的缘故。这次有了左小右的收购,村民们已经开始计划春耕的时候多开垦一些耕地,多种粮食,也好多赚点钱。

左小右也当着村民的面向他们保证,只要他们手里有粮食,他就会以外面最高的售粮价收购。不过他也有要求,就是村民的粮食一定要干净,不要掺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村民朴实不假,但村民也有爱占小便宜的不良习惯。三十岁上下的人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家里的大米总是要淘好几遍才能下锅。

为什么?因为大米里面有很多的小石粒,如果直接下锅,肯定能把你牙崩了。郭达曾经演过一个小品叫《换大米》,他就是那个时代农民的典型代表,换的大米自夸很干净,其实抓一把,就得往外吹吹砂粒,非常不干净。

明明可以让大米更干净的,可为什么会有小石粒呢?原因很简单,五毛一斤的大米掺一两小石粒,就能多赚五分钱;十斤大米掺一斤小石粒,就能多赚五毛钱;一百斤大米掺了十斤小石粒,就能多赚五块钱。

八十年代,五块钱能买什么?那时候在小县城,油条一毛一根,一碗麦子粥两毛,加了肉骨头也不过五毛钱。省吃俭用一点,一个人一顿饭只要五毛钱,五块钱就是十顿饭。

当年的贫穷是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的,哪怕是正经的八零后,小时候吃不起鸡蛋的也大有人在。甚至是九十年代的那批孩子,也有不少尝过穷的滋味。

真正从小就衣食无忧,要什么有什么的孩子,基本上是零零后。

左小右想尽力帮助山里的村民,但不希望村民受到他的帮助,还坑他。为什么有很多做好事的人,最后却心灰意冷的不做了?其实有很多都是受帮助的群体自己作死,以为别人帮他们是理所当然,就横挑鼻子竖挑眼,还真以为别人欠了他的。

等到帮他们的人真的离开了,他们就一个个都懵逼了。

好在,山里的村民还是很厚道的,也懂得感恩,每家每户都把粮食弄得很干净。左小右对他们好,他们也会真心回报。

今年元旦,左小右按照人头,每人分到了五斤真空装的速冻水饺。现在是冬天,哪怕凉山地处盆地,气温也在十度以下,非常适合食物的保存。每人五斤水饺,有个两天就能吃完。

左小右一直这么照顾村民,几乎每次都是无偿付出,让村里人愈发的爱戴,只可惜左小右常年住在山上,和村民相处时间不多,不然村民都想推举他当村长了。

“左老弟,今天说什么你也要在我这喝杯酒。”左小右刚分完饺子,就被村长一把薅住:“你要是不喝,信不信我一头撞死?”

左小右好气又好笑:“村长,大过节的你这是干什么?是不是找我有事啊?”

“没事,就是想好好谢谢你。”村长抓住左小右胳膊,道:“别废话!走,去我家,今天咱们不醉不归。”

盛情难却,村长都六十多的人了,左小右也怕他急出个好歹,只能跟他回家。

村长家在村子里算是比较富裕的,至少家里的房子是比较漂亮的二层小楼。村长今年六十多,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还有三个孙子,三个孙女,外加两个外孙和一个外孙女。

不过女儿嫁到了城里,外孙和外孙女也都在城里生活。

村长两个儿子也都在县城买了房子,一直住在外面。孙子孙女也都大了,眼瞅着也要找对象结婚了。偌大家里,只有村长和他老伴两个人,孙子孙女啥的只有寒暑假才会来村里住一段时间,不过因为山路难行,这些年,村长的儿孙们来村里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城里孩子体质太差,又哪受得了山路的颠簸之苦呢!

左小右来到村长家的时候,村长的老伴早已经做好了午饭。午饭很简单,一盘酸辣白菜,一碗好像昨晚剩下的炖鸡,还有一碗煮地瓜,外加米饭。

“老伴,再去煮点饺子。”村长把左小右送他的五斤饺子丢给老伴,和左小右上桌了。

越穷的地方,女人的地位越低,哪怕村长家里也不例外。村长的老伴是个很贤惠的女人,结婚四十多年,兢兢业业的相夫教子,不但家务活要干,连农活也要干,几十年下来,晒得黑黝黝的。明明还不到六十岁,看起来却像个八十岁的老太太。

相比起来,村长因为常年坐办公室,倒是保养的还不错,六十多的人,看着跟七十多的一样……汗,也挺显老的。

村里人不注重保养,平时劳动比较多,所以非常显老。前两年六十出头的赵雅芝去养老院探望同龄老人,那些老人是真的老,比他们年龄还老,一个个看着就跟七八十岁似的,但赵雅芝却如同四十岁的贵妇,还穿着短裙,露着大腿,让现场的老头一个个直盯着看。

让人唏嘘啊!普通人到了六十岁,就已经是老白菜梆子了,一个个篆刻着岁月的风霜,但同龄的赵雅芝跟他们站在一起,套句时髦的话:画风完全不一样啊!

“来,左老弟,家里没什么好酒,都是自家酿的,尝尝。”村长倒了一杯白酒递给左小右,左小右看着这到了半斤的酒杯,道:“太多了,我喝不了这么多。”

“这是米酒,甜的,你肯定喝得了。”村长说道。

“哦,米酒行。”

说实话,吃惯了自己做的饭,再吃别人做的,嘴里的味儿就是不对。好在左小右不是个挑嘴的人,再加上这桌饭菜都是绿色无污染食品,味道还是很不错的,左小右吃的也还行。

没多久,饺子也溜好了。左小右本来还招呼着村长老伴入座,但老太太却笑着婉拒:“男人吃饭,女人不能上席,你们吃吧!我在外边吃。”

“……”左小右心中暗叹:穷人穷地方,穷毛病也多。

也难怪那些从村子里走出去的年轻人就不想回村了,村里的规矩实在太多了,哪像城里那样简单舒适。而且城里的教育和医疗条件也比村里好得多,除了空气之外,农村确实没多少值得年轻人留恋的。也许只有老了,该养老的时候,才会向往农村吧!

当然,这里的农村是指穷村,要是华西村那样的地方,怕是没哪个年轻人愿离开。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村长吃个饺子,把筷子一放,道:“左老弟,你今年就三十二了吧!”

“对。”左小右点点头:“过了生日就三十二了。”

“这岁数,一直也没个婆娘,不寂寞?”

“……”左小右看着村长,淡淡一笑:“阿依和阿彩都长大了。”

听到这话,村长皱皱眉,道:“那俩女娃娃还小,我觉得你该找个二十岁的,能结婚的。”

听到这话,左小右轻笑一声,道:“村长,我记得你有两个孙女,岁数刚好二十。”

村长顿时嘿嘿一笑:“左老弟就是聪明。那俩丫头你也见过,模样啥的都没挑,你要是看的上,咱们就结个亲,怎么样?”

“呵呵……”左小右放下筷子,道:“村长,你那俩孙女都挺好的,但是我已经有阿依和阿彩了,就不耽误她们了。”

“左老弟,你再考虑考虑。”村长道:“我知道你是个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男人三妻四妾很平常,我说说那俩丫头,跟你和那张家那俩丫头一块过日子肯定没问题。”

左小右脑门冒汗,不愧是三不管的穷山村,连这种事都能接受。不过村长那俩孙女去年过年的时候回来过一次,的确很漂亮。只可惜眼睛里透着一股虚荣,他是怎么也不会喜欢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