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宋锦绣 > 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陈留

皇宋锦绣 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陈留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6:49:16 来源:笔趣阁

这个火车的车厢,跟后世的火车车厢,已经很相似了,这个相似,当然不是类似动车,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达到那种程度,相似的是绿皮车的那种。

整个车厢的结构是木质的,不是赵信不弄别的,如果付出一定的代价,铝合金还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后世的主流车厢的材料。

铝合金虽然说,在这个时代,丁海军已经诞生了,可是只能够实验室和小批量生产,连军队都很少用,多是一些积累和研究的。

纯粹用钢铁构成的车身,安全性能,肯定是得到了保证了,可是重量上,就受不了了,一个庞大的车身,全部都是钢铁构成的,怕不是有几十,甚至是上百吨,这样的重量,会增加马的负担。

一些质地较好的木头,他们的材质上面,或许不如钢铁这样的金属材料,可是这个时代的火车,速度也不快,最多5到0公里的速度,就算是出事,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反倒是减轻了很多的重量。

在历史上,汽车最初的时候,整个车身,几乎都是木质的,这也是当时的主流,赵信不过是复制了这个过程。

不过,整齐的车身,一部分使用的还是板材,只有一些关键性的结构,才是用钢铁编制而成的,又涂成了绿色,显得特别的厚重。

车身上面,不是密封的,虽然木头的密封性不是很强,却有些气闷,用宽大玻璃窗,让人可以坐在那里,轻松的看到窗外的景色,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创举,车上的人,可以清楚的看到外面的动作。

4节车厢,一共会用到40匹马,他们被整齐的套在了前方,有专门的套具固定住它们,这些马基本上是受过训练的,基本上,是会听从马夫的指挥的,再加上特制的套具,足以保证安全。

皮鞭响起,在车头,一共是有10个马夫,控制着40匹马,他们配合起来,相对比较娴熟,很快的,马就从静止,开始移动了起来。

列车开始是静止的,马的力量,逐步的传导到了车轮之上,从静止到移动,差不多用去了一点点的时间,而一部分的官员开始怀疑,这么多人,这么沉重的车厢,这些马能够做到么?

不过,很显然,这种疑惑,是不存在的,因为马车动了,速度越来越快。

这些官员们,或许不懂得物理学的原理,可是基本的判断还是有的,火车不断的向前,而窗外的景色不断的向后,向后的速度,基本上,跟向前的差不多的,或许无法跟快马疾驰的速度相比,却也比一般的马车要快。

从静止到加速,一共用去了600息左右的时间,也就是10分钟,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马拉的火车,它几乎必然要受到,物理学原理的制约,在最初的时候,从静止到高速,必然要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只有速度平稳了之后,这个力量消耗才小。

铁路的优势,就在于此,一方面,使用的是轮子,轮子比其他东西,在道路上面运转,要省力,这是基本的原理,而铁路跟铁轮之间,全部都是同样材质的,摩擦的也相当的光滑,这等于说把阻力降低到了最低,从这个意义上面说,这个马拉起同样的重量,使用的力量,要比在普通的路面上面,要小。

火车的速度,不停的增加,当差不多增加到了0公里左右的时速的时候,增加放缓了起来,而乘坐的火车,也相对平稳了起来,这是差不多高速了,未来可能增加到5到0的样子,这需要时间。

在车厢之中,坐着的都是官员,任何一个官员都有长时间赶路的经历,长途跋涉,几乎成为了家常便饭。

没办法,无论是进京赶考,还是上任,北宋使用的官职,一县之中,县令是流官。

流官,也就意味着,不在家乡上任,甚至有些,还不携带家属。

少则几百里,多则上千里,长途跋涉已经是家常便饭,三年一迁的话,到四五十岁,或许已经迁了好多次。

这中间,越是升级快,越是高的官员,他们迁的次数越多,出远门已经是家常便饭,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少部分还有十来次的经验。

叶清臣的。在成为三司使之前,他也历任过地方官员,走过的地方很多

牛车马车,甚至是骑马骑驴,他都经历过,但是这一次,有些奇怪,怎么说呢的,平稳了,太平稳了,几乎感觉不到颠簸,或许在少部分的时间,会有忽快忽慢的感觉,可是在加速之后,到了一个平稳之后,就没有了,一直都非常平稳的,平稳的有些让人吃惊。

如果说,不看窗外的景色,他甚至以为,这个并不在动。

这就是火车的好处平稳,因为速度的不是很高,不存在铁轨碰撞的声音,就连噪音都小一点。

早期的火车也都如此,最多也就是0-0公里每小时的的速度,就算是有风阻,又鞥狗高达哪里去,基本上,不损什么。

这样的过程,持续了大概一个时辰,平稳的有些可怕,飞速后退的景色,又是在乡村,没有特别熟悉的地方,他们也判断不出来到哪里了。

只是默默计算,或者相熟的人员,相互之间,讨论几句,到哪里了?

赵信是心里有数的,叶清臣也是差不多,因为之前了解过火车的实验速度,差不多可以达到每个时辰百里以上,不过没有手表的情况下,他也不知道,到底时间过去多少。

手表,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赵信却犹豫,要不要推动,手表是时钟原理,在古代被称为天文,天文这玩意,在古代的意义不一样,司天监那是对皇帝负责的,会根据天像判断凶吉,贸然的介入肯定会出问题。

可是手表,只是在丁海军使用,甚至外流都受到限制,就跟赵信一样,在丁海军,随身会携带,可是出了丁海军,能够不携带,也就不携带。

不过,在没有手表计时的时代,会诞生一些拥有特别天赋的,比如说,他们有一些独到的,判断时间的方法,这个方法不一定全部准确,可是却也能够大概的估算。

快,半个时辰了!一个精通此道的官员,肯定的说道。

“半个时辰能够到哪里?”一个年轻的六部官员,略显轻佻的说道,看他的官服,应该是六品上,这个年纪到了这个地步,要么是科举高位,要么是背景深厚。

在众多宰辅都在的车厢之中,也敢于说话的,恐怕是后者居多。

“应该不远吧?”之前判断的官员,略微不确定的说道。

“老大人以为,现在要到哪里了?”赵信突然也有了兴趣,轻声的问道。

“这……”叶清臣略显犹豫,如果按照半个时辰来计算的话,按照之前列车的实验时候的速度的话,最少也就是50里左右,可是这有可能么?

实验时候,那是完全没有遮挡,而且是空车,坐了这么多人,能够一样么的?

赵信一看叶清臣的表情,就知道叶清臣心中的想法,重车跟轻车,那绝对是不一样的,可是也要看是什么重车和轻车。

火车在最后,投入使用的时候,进行了改变,车厢的重量减轻了不少,而且现在平均每一个车厢,不过是100多人,这个时代的北宋,还真的没有多少的胖子,这种情况下,一个人最多就是五六十公斤,100多人,就是五六吨,这个比起空车要重,却称不上重车,而且调整之后的火车,会更加的顺畅,速度明显是快了一点。

“估计快到陈留了?”赵信平静的说道。

叶清臣的表情,一脸的愕然,陈留并不算远,可是也不近啊,这么快就到了。

似乎是印证了赵信的说辞,车的速度在这个时间,开始降低了下来的。

不同于高速车的降低,是缓缓的,甚至需要拉刹车,这个车,只要马的速度开始下降,车速就明显的下降。

最开始,只有叶清臣和赵信注意到了,接下来,几乎所有人都注意到了车速在下降。

一些官员很奇怪,甚至脱口的说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不是马跑不动的话,叶清臣却是满心愕然,不是真的到了陈留镇了吧。

在汴梁跟应天府之间,一共就是00里的铁路线,设立了六个车站,出了汴梁,第一个就是陈留,这个地方距离京畿不算远,可也不近啊,就算是开封府的一些差役,想要到陈留镇送点信,也需要快马加鞭半个时辰才到。

单独一匹马的快马加鞭,跟坐在火车之中,这么平稳的闲聊喝茶,也是半个时辰,就到了,这能一样么,舒适度就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选择。

以往,官老爷出行,都是坐牛车,从汴梁到陈留,怕不是要走一天的时间。

列车的速度明显的降低了下来,叶清臣看向窗外,因为速度下降,窗外的风景开始逐步的清晰的,似乎还是农田,可是伴随着速度的逐步减慢,一些房屋出现在他的面前,他愣住了,因为眼前的景色让他非常熟悉,这不是陈留镇么的?

揉揉眼睛,似乎眼前的一切,就如同虚幻一样,可是这个作为三司管理比较多的镇,他最少来过十来次,对于这些房舍都非常清楚,甚至镇子最高的那个建筑物,陈留学庙,他还给提过字。

因为列车速度的降低,很多官员也把视线投入到了外侧,刚开始,没有什么关注,不就是破农田和村子么,这些在京畿,又不是什么难以见到的东西,甚至那些破屋子,也不算什么,不就是一堆物资在一起么?

可是看着看着,有些官员看着那些屋子很眼熟,毕竟车速越来越慢,可以比较清晰的看他们。

陈留距离的汴梁非常的近,这些京官之中,到过陈留的也不少,甚至一些,来过的次数还很多。

一个不小的热闹的镇子,在京畿这边,不算少见,可是陈留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因为它有一个巨大的学庙。

当学庙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官员,失声的叫出来:“这不是到陈留了吧!”

“陈留,不可能,不可能这么快吧!”

陈留,算是京畿的一个镇,因为靠近东京的关系,也相当的繁华,只不过,这里距离汴梁,超过了70里,这个速度,也太快了点吧?

“那个是学庙,它很高,也很独特,我可以确定,京畿别处没有这样的学庙!”一个熟悉陈留的官员,大声的说道。

这不是一个两个人确认,只要是到过陈留的,都知道这里,这是一个很大的标志性建筑。

可是就是因为确定,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了,这也太快了吧,70里,这才半个时辰,这个速度可是快马加鞭的速度,可是他们一点都没有感觉到颠簸,就如同在家里面坐一会,然后就到了。

是错觉么,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这中间,叶清臣站起来,快步走到门口,正要下车,就被列车服务人员给挡住,询问了之后才知道,这里确实是陈留车站,是从东京出发向西的第一个车站,不过在这里停留的时间,只有50息,刚刚已经过去一半了。

停靠,这个叶清臣知道,主要的目的是换马,当然了,如果投入到运营之中,也会有一些别的,比如说,上下车一些乘客,这些都会利用这个时间,一般是50息左右,到了应天府,应该会更多,因为是终点站。

心中还是有些怀疑,但是叶清臣并不在意,反正列车还要走,有什么疑问,等到应天府到了在说。

在叶清臣坐到座位上,因为刚才跟列车员的对答,并没有刻意压低声音,他们都听到了,确定是陈留,之前唯一还剩下的一丝怀疑,彻底的烟消云散了,真的超乎了他们的想象,车厢里面顿时嗡声一片,每个人都忍不住讨论,到底为什么会这么快。

当然了,也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不会真的,几个时辰,甚至更快的时间,就能够抵达应天府了吧。

之前只是一个笑话,可是半个时辰赶了70里,那么个多时辰,最多个时辰,到应天府,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