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宋锦绣 > 第六百零四章 火枪和长弓

皇宋锦绣 第六百零四章 火枪和长弓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6:49:16 来源:笔趣阁

赵信之前也想过,实验室产品,它肯定不可能大规模量产的,在定海军,有一整套实验室产品,向着工业化产品的转换的流程,很多时候,按照这个流程来就可以了的。

在最初看到这个滑膛枪的时候,他就是这么想的,对于定海军目前,长弓作为主流武器的前提下,慢一点的生产速度是可以接受。

不过再怎么慢,赵信也没有想到,会慢到这样的程度,一天把,这要是规模的问题,也是可以接受的,大不了,增加足够的投入,增加规模。

无论如何,赵信也没有想到,不但是慢到了每天把的程度,还直接限制了来源,4个高手匠人,这不是定海军的全部,已经是大部分了。

用高手匠人,来打造枪管,这个不能接受,这样的高手匠人,在整个定海军来说,40万劳动者之中,才只有10人不到,哪怕全部都投入去制作枪管,一天也不过是5把,也就是说,要保证000个以上滑膛枪的话,需要一年多。

这个速度太慢了,不但是速度慢,而且把全部的高手匠人,都放在了打造枪管这个任务上面的话,这对于定海军整个是一个损害。

高手匠人在赵信看来,他们应该去做更加重要的事情。

赵信不懂得八级钳工到底是什么的层次,能够从一个铁管之中,用了天的时间,生生的造出来一个合格的枪管,这样的能力,不说是八级这样神级层次,六七级应该是能够了吧,在定海军,以钢为主体的生产之下,这样工人,有他们施展的舞台,他们去做那些事情效果更好的,对于定海军的帮助也最大。

实际上,定海军的钢铁产量如此的庞大,可是定海军的很多产品,并不是使用的钢铁的结构的,一些所谓的机器的,只有关键的地方是钢铁结构的,其他的不少结构不是钢铁,而是木头。

钢铁作为地球文明,最主要的材料,廉价并且可塑性强,是他的特点,在使用了钢铁作为机器的时候,耐用性很强,可以使用更长的时间,可靠性也强。

在通过钢铁厂的提升,现在定海军的产量高达00万吨,这样的产量,也足以支撑整个定海军的机器换装,可是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之下,定海军依然放弃了更好的材料,选择木材,原因很简单,定海军在材料上面,已经非常的出色了,在加工能力上却上不了。

钢铁是需要加工才使用的,那些直接完成的钢铁铸件,往往是不太重要的材料,铸造在大型钢铁材料上面,有天然的优势,可是这个东西,也必须要等到进行简单的处理,比如说,推平一些毛刺,把一些连接的地方,打磨光滑之后,才可以使用。

在一些小型化,精度要求较高的机器的生产上面,很少有直接铸造的,往往是打造出毛胚,再来加工的方法。

要加工钢铁,在后世,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一个拥有最初级的机床的简单的手工作坊,都能够对铁料进行加工,可是在这个时代,这样的想法几乎是不可能实现。

有了牛大力这么一个铁合金的大师,再加上赵信这么一个拥有卡牌系统逆天强人,在铁合金上面,实验室生产最硬的合金,已经超过了6.的硬度了的。

在硬度标准上面,6.的硬度,如果再兼顾耐磨和韧性的话,已经可以作为加工钢铁的刀头了,就算是钢不行,铁也没有问题。

实际上,刀头这样的东西,早已经生产出来了,当时赵信也是为了机床做准备,研究的历史,很清楚机床出现之后,对于工业的提升。

当时赵信也是满心欢喜,想要让定海军从手工作坊和简单机器,向着真正的机械化转变,可是最终发现,这是没有用的,没有足够的动力推动,也没有多大的作用。

机床的刀头,只有在稳定和匀速的前提下,才能够使用,类似定海军现在的畜力,单纯畜力使用不均衡带来的误差,已经超过了刀的本身,在没有稳定的动力之前,贸然的进入到机床之中,那是冒险。

简单的手动机床,已经做出来了,只能够用于木质结构的,人力带来的动力,能够切开木头,已经是刀具够好的原因了,钢铁,那是几乎不可能的。

无论是钻床,镗床,甚至是综合性的机床,赵信就算不懂得它的原理,大体上面的,基本的结构还是可以做出来的。给那些专业的研究者,稍稍的研究一段时间,或许无法做出来精确度较高的,基本的还是可以的。

这些全部都是对生产有巨大促进作用的机器,后世的世界,各方面的发展迅猛的基础,就是机床的,在高精尖领域之中,最尖端的机床,足以影响一个国家的战争实力,三轴以上机床,对于中国的禁运,足足让中国的武器,在相当长的时间之中,无法解决核心问题。

哪怕是没有办法制作出,切削金属的机床,一些前瞻性的研究还是在做,甚至在实际应用上,因为定海军大规模的使用木质的机械,一些木工机床已经开始出现。

这中间,有普通的加工机床,当然,也少不了钻床,赵信最初给的理论,就是从充气钻上面来,以类似充气钻的钻头,类似的形状,用高手匠人磨制出来,然后固定在可以旋转的平台上,只要固定住了木材,就可以通过旋转,拉动,来给木头打眼。

实际上,人力要钻开木头还是有些难,这里使用了多种传动装置,让数个人的力量,集中到一起,就形成了目前的打孔方式。

在原有的木工之中,打孔的方法非常的困难,有时候,必须要分开凿眼,还不能很小,类似现在这样,从铜钱粗细,到最细的只有筷子粗细,什么样的都可以。

木头可以,铁也是可以的,刀头和结构都不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动力就成为了最大的问题,一般的人力,还有畜力就不行了。

钢铁的硬度,远在木材之上,更别说,新式滑膛枪,使用的都是硬度在5.7标准的钢材,它的硬度更大,对于动力的要求更高。

在没有钻床的时代,枪管的可靠性很低,生产效率也不高,这是公认的,当然了,赵信也可以使用之前的方法,那就是卷的方法,这实际上,是在钻床大规模出现和普及之前,热武器枪管普遍的生产方法。

定海军不同于北宋之前的冶炼方法,他使用的是平炉的冶炼方法,只要有合适的模具,钢水就可以直接的注入到这些模具之中,生产平板钢铁的难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的大,甚至生产钢管,也不是不能生产。

可是钢管不同于枪管,这是两个概念的东西,特别是越细的钢管,越发无法使用模具,在钢管之中,任何的一个炮眼,一个气泡之类的,都会影响到整体的性能。

卷钢的话,如果再加上赵信所看到的钢箍的方法,用外侧加力的方法,提升枪管的强度,这样可以做出来的差强人意的枪管,可是跟高手打造的相比,使用寿命,还有精准性射程上面,都有较大的差距。

如果说的,定海军没有长弓作为武器的话,以明朝中后期的武器情况的话,说不定,就真的硬着头皮生产了。

火枪,特别是相对比较廉价的火枪,一旦大规模的普及,带来的作用是巨大的,可是它还是无法跟长弓相比。

赵信看到了一款非常出色滑膛枪,这样的枪械,放在19世纪末期,一点都不会落伍,可是他生在定海军,还是有些生不逢时。

任何科技,都不是随随便便的出现的,科技存在着偶然,不少出色的发明,最初的时候,往往是另外的目的。

比如说,百浪多息,是一种染料,而不是后来的磺胺,比如说大名鼎鼎的,让人闻风丧胆的沙林,这个在最初的时候,是一种高效杀虫剂的副产品。

实际上,在农药和杀虫剂的领域,往往会偶然间诞生这样的化学杀伤性的武器,他们的出现,很多时候,只是偶然。

可是偶然之中,还有必然,在炼丹的时代,就算是做出来沙林,又怎么样,除了把炼丹师给毒死,没有其他的作用。

百浪多息也是如此,这是一种染料,发现他作用的科学家,只是研究链球菌的科学家,他的小女儿因为针刺的关系,感染了链球菌,当时,整个世界,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对于链球菌的感染,有治疗的作用。

在绝望之下,这位科学家,给小女儿注射了大量的百浪多息,没想到,居然成功的治愈了。

百浪多息也成为了当时的神药,甚至因为服用它,而浑身都被染红了,也在所不惜。

可是,如果不是有足够的研究条件,如果不是大规模的应用这些意外的发明,这些意外,也只是意外而已。

赵信的穿越是一个意外,长弓也同样是一个意外,滑膛枪也是,不同的是,现在没有大规模的使用滑膛枪的条件。

长弓却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中国虽然没有诞生长弓,可是在北宋,长弓的出现是合适的,长弓非常的简单,中国也拥有大量制造长弓的材料,可是如果没有北宋积累了多年的弓箭的知识,要想制作出来,很容易,可是的从普通长弓,变化为真正的战弓,这个发展就需要时间。

必须逐步的摸索,把长弓逐步的应用到的战争之中,很不幸的话,在他的诞生初期,有任何认知上面的偏差,这种武器就出不来的。。

因为长弓的制造简单,赵信甚至有理由相信,在中国的早期,长弓是出现过的,只不过,他出现的时候,只是简单的木材,而不是弹性更强的木材。

长弓,应该是的最简单的弓,用一根树枝,加上一个韧性不错的树藤,经过捆绑,就是早期的弓。

原始人最初就是拿着这样的武器,开始了狩猎,后来,或许会用上兽筋等材料,让它的威力越来越大。

中国古代,没有在长弓这么一个科技树上面攀升,而是在各种理论结合之下,走上了另外一条路,反曲弓和短弓,因为它们的强大,反倒是制约了长弓的继续发展。

连整个理念都不同了,如果没有赵信这么一个穿越者,没有他了解后世欧洲英国的发展,把成熟的长弓拿到了北宋,也正好珠联璧合的适合北宋的发展,让长弓成为了最重要的武器。

赵信从这个意义上面,被称为长弓之父也不为过,可是赵信提出了长弓的基本理论,也制作出了三棱箭头这样可怕的杀人利器的,但是他并没有推动长弓的发展,反倒是孙吉这样的超强弓手,还有枢密院专门对它的研究,提出了更多的改良方法。

用弹力更强强大的木材,或者是复合材料,替代原有的树木,这是枢密院提出的一个方面,甚至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原来短弓的基础上面,进行复合的生产。

赵信当然清楚这样的研究是错误的,什么东西,一旦进入到了复合的领域的,他的成本一定会激增,它就失去了长弓的普适性。

普通的木头,他的弹性,肯定不如用多种材料处理的复合材料,北宋因为有这样的基础,之前在短弓和复合弓上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应用到长弓上面,未来长弓的弓臂,会更加强悍,可是这样就少了数量的优势。

如果三年,才能够制作一个弓臂的话,这个长弓的成本,一定会激增的,这实际上,已经偏离了赵信指导的长弓的路的。

可是赵信阻止不了北宋枢密院,甚至连定海军的研究都没有组织,他很清楚,长弓不是未来的方向,可是他却无法改变,长弓是目前,定海军乃至整个北宋,最重要,也是最主力的武器,这种武器的一丁点的性能提升,就足以改变整个定海军战斗实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