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宋锦绣 > 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

皇宋锦绣 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6:49:16 来源:笔趣阁

丁海军在赵信来之前,只是一个海边荒僻的小岛,如果不是赵信到来关系,这里会永远的穷困下去。

不是赵信高估自己的能力,目前的北宋,辉煌和发达的,永远只有运河为核心的系统,甚至说,只有以北宋四京为中心少部分的区域,可以被称之为京畿的核心区域。

江南的崛起,江宁府为核心的一片区域,也很繁华,可是在北宋众多名臣还没有南下的时代,江南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

没错,变法派跟保守派的争夺,让众多的名臣被贬谪南下,这些名臣,创造了不一样的江南,无论是王安石的蛰伏江宁府多年,还是苏轼的苏堤,东坡肉,这些历史名臣,被中枢逐出,却在江南扎根的,他们的努力,让江南开始进入到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在此之前,发展相对比较缓慢,连风调雨顺,作为整个北宋粮食生产的支柱的江岸,尚且如此,更别说海边的一个岛屿,在北宋的交通环境下,距离岸边几十里,本就是一个问题。

台风形成的区域,多在维度5度到20度之间,超过了20度,虽然有,却很少,这主要跟台风形成的机理有关系,水下50米,海水的温度达不到26度,就不具备台风形成特点,北方温度急剧下降的,也就失去了这么一个根基。

可是这个时代,并不是21世纪的,船只是可以抵挡强大的台风的,这个时代中国式帆船,别说是中心最大风力12级以上的台风,那是万吨级巨轮,都没办法穿越的强风,就算是六七级以上的风,都容易引发问题。

丁海军,处于中国的北方,没有任何遮挡,不说常年大风,大部分的时间都有相当大的风,如果不是没有办法,这些渔民,也不会选择在这里生活,在赵信抵达丁海军的时候,丁海军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死在海上。

大海是富饶的,可是对于没有工具渔民而言,那是可怕的,中国北宋,造船业已经兴盛到了一个巅峰,北宋的造船业,拥有整个世界最巅峰的造船业的,北宋的船,广泛的航行在整个亚洲,甚至包括了非洲北部的海域。

可是对于最底层的渔民而言,船,永远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对象。

在造船厂里,要兴建一艘普通船,哪怕只是一艘200石的河船,需要资金,可能会超过150贯,以北宋的购买力,这个相当于十几头牛,十几亩良田的价格,这不是普通渔民能够给的起的。

北宋,造船业兴旺发达,无论是发达的河运,还是来自海商的庞大的订单,让江南的造船厂赚的是飘满钵满,根本就不会考虑到渔民的需求。

实际上,横跨整个世界,也就是在20世纪的后期,伴随着远洋航运的逐步没落,海洋捕捞的逐步兴起,这才催生了一大批高档渔船。

再此之前,整个世界的造船发展史上面,渔船都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更别说,跟商人相比,渔民们只能够挣扎在贫困线上。

不靠谱的船,带来的肯定是危险性加大还有捕捞的效率,这会让渔民大部分都生活在的温饱线以下,或许运气好,获得一些收益,可是更多的是在挣扎的,一旦遇到了一些事情或者变故,他们就不得不赌运气。

用一根帆板,或者是独木舟,跟大海赌运气,成功的几率的,几乎是微乎其微的,可是一旦失败之后,这些船就回不来了。

如果赵信不选择丁海军,丁海军会一直这么下去,艰难的在海边活着,不会死亡,可是失去亲人的痛苦,还会持续下去,现在,丁海军的出现,改变了整个北宋的命运,直接的受益人,就是这些原来丁海军渔民们。

在丁海军,他们不但得到了良好的安置,他们破旧房子,渔船,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或许,对于别人而言,这些本地的居民根本不重要,不过是民众而言,可是对于赵信而言,他需要他们介绍一些东西,特别是熟悉的渔民,他们或许对于海洋深处,不怎么了解,可是对于丁海军周围,非常的了解。

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丁海军用了不足三个月的时间,就确定了3个港口的位置。

海面上,可以用测量来决定,地面上的这些山脉之类的,是一目了然的,可是在水下,那就不是简单的测量能够决定的,在潜水装置不怎么健全的11世纪,在各种水文,还有水下的情况没有记录的时代,一个港口的选择,别说是3个月了,3年时间都不算多。

赵信为了安置几百户的居民,花费了30万贯,平均每一个家庭,都超过500贯了。

用500贯,换取海边破房子,独木舟,或许还有的在贫瘠的土地上面开垦的几亩薄地的,在这个时代北宋海岛,真正能够开辟出田地的很少,哪怕是丁海军这么的,300多平方公里的大岛。

用不可思议的代价,换取了时间的节约,有什么比海边的渔民,更加熟悉海岛的一些,或许这些渔民,不知道这些海洋的情况,代表着什么,可是丁海军知道啊,赵信知道啊,在这些第一手水文资料的帮助下,丁海军的建设计划,不知道提升了多少的,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确定了基本建设,大兴土木。

除了水文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绘制整个丁海军的地图,这么一个河流当时就是在丁海军原居民的帮助下的,找到的。

有人会问了,这么一个明显河流,赵信他们的测绘人员会看不到么,可是实际上,这一个河流是一个季节性的河流。

夏天,水量很大,巅峰时候,甚至会向外泛滥,可是在冬季,枯水季节,除非是海水倒灌,否则的话,大部分地方都是干涸。

就算是来到丁海军进行调查的,赵信派出的测绘人员,走遍了丁海军300多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可是对于这一条河并不熟悉。

当然了,跟丁海军调查的时间有关系,如果能有一年以上的时间,肯定能够发现这一条河的。

在雨季的时候,丁海军的降水量,还是相当大,甚至在一些暴雨的季节,这一条河的水量,会冲淡海水,让这个河道都变成淡水,并且补充整个丁海军的地下水。

作为海岛,地下水非常的重要,哪怕距离岸边只有十几里,甚至是几里,海上运输这个问题,都会让并不发达的水运感到为难,如果丁海军没有足够多的淡水的话,根本无法支撑一个上百万人的城市。

人没有粮食,还可以活7天,可是一个人没有水的话,最多就是3天的时间,相对于食物,人类对于水的需求更大,单纯是维持生命需求,还有清洁,工业和其他方面的用水。

调查人员发现的河流,只是一个不足5公里的,海水倒灌形成的河,跟十五公里的河比起来,这个价值完全是两回事。

在丁海军原住民的帮助下,发现了这一点,特别是发现,水量不足的间歇性河流,整个运河的开凿方案,肯定是有所不同。

在一个300多平方公里的岛屿,周长也不过是几十公里的样子,在直径也不过是几十公里的道路,抛开中央的山脉,分割一半的前提下,一条15公里左右的河流相当的长。

夏季,来自海洋上面的湿润空气,会给丁海军带来大量的降雨,充沛的降雨,大部分宽度只有一米河道,肯定支撑不起来造船基地这个任务,这一点对于赵信而言,没有什么问题,在拥有了大型施工工具,还有众多的人力的前提下的,定海军对于河道进行了扩张性开挖。

这中间,要考虑到海水,只有把运河的高度,定位在海平面以下,让海水充当运河之中,这样能够保证运河有足够的水量。

这一点是至关重要,间歇性的河流,一个重要的要素就在于,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如果不提前的布置,这个水道将支撑不起庞大航道。

当然了,如果单纯造船基地,5公里也差不多了,毕竟,在普通的季节,也可以保证5公里左右的水量,可是一旦这个运河扩大,没有足够深度,也不行。

正是一系列的工作做到前面,对于丁海军的了解非常深入的了解,这么一个庞大的工程,从一开始,就是一切顺利的。

这一条河很短,哪怕弄了整个全程,只有15公里左右,这个河道的开挖,是非常方便的,定海军拥有众多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在机械的帮助下,效率惊人,用了不足半年的时间,就疏浚了全部的河道。

定海军作为近海岛屿,底部是石质的,可是上层,却是长期的冲积之下形成的,多是土层,少有一些硬质的土层,这样哪怕是普通的工具,就可以开挖河道,这节约大量的劳动力。

如果全部都是石质的,那么建设难度会大幅度的增加,丁海军已经解决了炸药的问题,完美的黑火药已经完成了,甚至添加了更多硝化物的更烈性的炸药,也已经完成。

就算是石质的山,也可以炸开,只不过,开山碎石这样劳动力显著的提高,哪怕是拥有炸药,大规模的爆破,会带来隐患,爆炸产生的冲击力,会对石质产生多大破坏效果,这一点,到了21世纪,都是重点研究的东西,更别说11世纪的北宋。

反而是土质,挖掘起来并不困难,挖掘出来的泥土,也可以对内部一些低洼的地方进行填充,可以说一举两得。

这一条运河,赵信对于这里寄予厚望,这个非常简单的河道,却是按照高标准的运河来开凿的,这个河道被开挖到了90米左右,深度高达11米,让这个河道真正的脱胎换骨,拥有了停靠远洋船只的能力。

听起来,并不算太大的一个数据,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有一个类比的运河,那就是德国的基尔运河,在20世纪初期数据,也没有超过这个数字。

20世纪初,那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无论是陆地上,众多超过了500毫米的火炮,还是在海洋之中,超过2万吨的强悍战舰,以战争为基础的,各种科技已经发展到了这个时代的巅峰。

别说是万吨的战列舰和超无畏,就算是最小的一款护卫舰,放在11世纪,甚至是大航海时代,也是无敌。

在经过了修缮之后的,为了保证的超无畏进出,当时的基尔运河,也不过是44米宽,11米深,后来,在整个20世纪,甚至是21世纪,几次修缮修补之后,基尔运河的数据,平均深度11米,最窄的宽度只有102.5米。

现在,丁海军在11世纪,就能够建设这么一个运河,还是超水深的。

中国的封建王朝,开挖运河的历史,早在以前多年前,就进行,不说公元前六百年,楚国为了争霸中原而开启的灵渠,就说秦国的郑国渠,几百年的时间之中,战国列强们开凿了大量的运河。

北宋就不用说了,整个京杭大运河就是北宋的核心运河,没有京杭大运河支撑的5条大河体系的,北宋的商业就不可能发展。

看起来,北宋没有开凿大量运河,可是一些小的修补,比如说,疏通河道之中比较狭窄的地方,把原来已经废弃运河给疏浚,再加上对整个京杭大运河的维护,这一点,恐怕不比开凿一条新的运河差。

可是就算是京杭大运河,这个经过疏通之后,贯通整个北宋南北的重要河流,他的平均水深也没有很深,中国式帆船的特点,让他的持水量很浅的,就算是3万料的海船,他们的吃水深度也只有几米,根本无法跟后世可怕的海船相比。

11米的深度,还是在水平面之下11米,这等于在原有的工作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特别是越深入到丁海军,就越是如此,可是为了未来考虑,这一点增加的工作量,只是工期长短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