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宋锦绣 > 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进度

皇宋锦绣 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进度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6:49:16 来源:笔趣阁

韩琦很满意,他满意的不是桥梁的修筑,桥梁的修筑,不过是一个热闹,对于修建桥梁,他并不懂得,可是其他方面他懂得不少。

在观测这个铁路的时候,居然还有起重机这样的意外收获,哪怕是简单的了解,也知道,可以节约棱堡三分之一的时间,这对于已经认识到了棱堡的好处的韩琦非常重要,在肯定的回答了韩琦,关于预制件的问题,给棱堡的修筑,提供一些预制件的支持之后,赵信还提出的另外一个解决的方案。

之前,赵信给韩琦的,是一个完整版的棱堡,甚至,跨过了棱堡从雏形到成熟的过程,直接给的就是最成熟的棱堡。

哪怕经过了一些调整和统筹,极大的降低了修建的难度,在完成一个棱堡的修建,都需要三四十天,如果天公不作美,浪费个十几二十天的时间,也算是正常的。

韩琦之前提出了预制件,这让赵信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给出了一个半成品的棱堡。

这种半成品的棱堡,就是把一些不必要的地方,都给去掉,不考虑内部的一些设置,用最简单,甚至是临时木板的结构,而不是防护性的东西,构筑棱堡内部。

外侧,只是修建墙体就好了,这样下来的棱堡简称的速度,甚至可以提升一倍,最多15天时间,就可以完工。

这种半成品,他们的防护程度会降低到一个最低值,可是依然是不错的选择。

棱堡的强大是全方位的,精巧的设计,内部的空间,还有灵活多变防守方法,都是棱堡的强大之地,可是真正树立棱堡的强悍的,永远是在棱堡的城墙上面。

一个25米以上高度的城墙,是棱堡强悍的原因之一,哪怕没有内部的布置,不能够灵活的运用,可单凭的城墙,就足以让棱堡拥有强大的防护能力。

不过少了内部的布置,单纯只有城墙的话,棱堡的防御能力,最少减少了三分之二,也不是永远无法攻占的,

那又什么问题,再怎么简化的棱堡,也不是10倍,甚至20倍能够简单攻下的的,单纯攻占城墙来说,就需要付出守军5被,甚至是10倍伤亡,才有可能攻占下来棱堡。

赵信不过是随口一说,既然韩琦都想要用预制件来简化棱堡的修建过程了,那不如再简化一些,在关键地方,这种半成品的棱堡,可以很快的发挥作用,在战场上面,起到不小的战术作用。

可是在他详细的跟韩琦一说的时候,却没想到,韩琦的眼直接亮了。

不同于赵信的不同军务,韩琦可是从沙场上面,走出来的文官,大大小小参加过的战争,不知道凡几。

棱堡很强大,这一点,在西北之战,已经着实的见证过,可是隐隐,韩琦总感觉有些浪费。

一个永远无法攻破的堡垒,在防御作战上面,是不错,可是这样的防御,对于战术上面,就不太适合了,命名知道无法攻陷的堡垒,又有多少人会去攻击呢?

可是这么一个半成品,看起来,防御是下降了,可是战术作用,却提升了。

一个棱堡,500人标准,最少消耗的2500人,真的布置了10个棱堡,这就是2.5万人,这些可不是简单的炮灰,这些全部是精锐,哪怕是三国之中最强的,辽国,也不可能面部改色的,让大量精锐,就这么消耗。

同样的,修建速度快,减少了内部布置,耗费也减少了很多,单纯外墙,可能投入只有1500贯,甚至因为节约的问题,未来要形成完整版的,会浪费个300到500贯,看起来,是一个非常浪费的行为的,效率提升了的,效果也提升了,韩琦这样的统帅,从来不认为,永远无法攻陷的最好。

在实际应用之中,两军对垒的时候,考验指挥官的,就是如何更加精准的利用军队。

慈不掌兵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有错,真正能够成为统帅的,从来都不会惧怕牺牲,在关键的时刻的,甚至可以牺牲一部分人。

一将成功万骨枯,用一部分的军队,消耗对手,这才是统帅应该干的,一比二都有人愿意了,更别说一比五。

500消耗2500人,甚至更多,任何一个统帅都会做出这样的兑换的的,除非是一些关键性的地方,一旦放弃就会引起连锁反应的。

听完了韩琦的讲述之后,赵信忍不住叹息一声,果然,他不适合当统帅,这么冷血的布置,他真的做不出来,可是仔细一想的,韩琦所说的非常有道理。

用一些虽然强大,却不是攻占不了的防护,来吸引对方来攻,防御战,永远是防守者比较轻松,一个永远无法攻占的防御,对方也会想尽千方百计的,绕过这些。

可是用一层层的防御,层层削弱对方的攻击,当真的到决战战场的时候,敌人已经被消耗到了极点了,当然战无不胜了。

关于军事上面,赵信没有多少的发言权,他最多只能够建议,韩琦既然觉得这样做很好,那就这么做的,反正不管现在,北宋怎么发展,都不会出现问题的,有长弓和棱堡打底,就算是最强悍的蒙古打过来都不怕,更别说远远不如的辽国。

一座比较咽喉,却不算很重要的桥梁,就在赵信和韩琦的眼皮底下,开始慢慢的完工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工地,在整个应天府到汴粱的300多里范围之中,类似的工地还有很多。

中国为什么能够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就是因为,这他是最适合繁衍的地方,有城市的地方,必然有水,必然有河流,中原因为黄河的出现,水网密集程度不如的江南的那么的发达,可是在一条直线上面,每隔三五里,就有一条河道,这也算是正常的,有些时候,甚至会近到一两里。

在整个铁路施工的路线上面,大大小小的河流,最长的和最短的,甚至差了10倍以上的距离。

这些提前施工的,将会决定了整个工期的进行程度,而在春节过后,伴随着一座座的桥梁的逐步完工,铁轨的铺设工作也已经开始了。

在300里的距离之中,一共被分成了10个标段,每一个标段不过是30里的距离,然后招募了大量的壮年劳力,进行施工。

修建铁路,在这个时代,几乎全部是要劳力来执行。

铁路最重要的就是各种的建筑材料,枕木,还是有铁轨,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是有便利的交通状况,单独的铁轨并不沉重,按照后世的标准,12米一根的铁轨,平均每米的重量在25公斤左右,也就是说,一节12米的铁轨,也就是300公斤,这基本上一个两轮马车,可以拉起两根。

四轮马车,可以拉的更多,差不多能够拉起六七跟,只不过那样马车,对于道路的要求非常的高,按照之前的计划,整个工程部门,大量征集的马和马车开启了原料的运输。

能够本地解决的就本地解决,比如说,就近开设了沙场和石头场,甚至一部分的砖厂,为此,甚至泄露了一些技术,让红砖开始逐步的出现在在北宋。

对于这些,赵信基本上是不在意的,实际上,类似水泥,砖头这样的基础建筑材料,如果当运输的成本,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根本无法占据市场,一般水泥厂的辐射范围有几百里,不超过1000里,可是砖厂,就基本上是城市的附近了。

一块几分钱,甚至更少的利润,当运输成本激增的前提下,直接会让这个厂黄掉。

类似水泥和砖头这样的基础的建筑材料,在逐步的发展之中,赵信是准备放开的,比如说,水泥的配方,就已经交给了北宋,逐步放开这个配方,只是专注于高端。

铁路的修建,除了水泥砖头和枕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铁轨了,这个,是没办法放开的,也只有丁海军的钢铁厂,才能够生产铁轨。

这些铁轨需要通过水运,从丁海军运送过来,其中会在洪泽湖进行中转。

应天府到汴粱的铁路,通过的河流不少,可是能够通行的,只有汴河和少数大一点的支流。

汴河属于是的北宋京杭大运河体系的一员,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是遏制住咽喉的,这一条铁路的修建,就是为了缓解这一切。

刚刚过了春节,寒冷的北国,冰雪还没有完全的融化,可是在破冰船的帮助下,汴河已经可以保持通航了。

这倒是帮助了这个铁路的建设,汴河在除了冬季之外的其他季节,都是繁忙无比的,到处都挤满了船只,要想在中间运送铁轨和其他的建筑物资,是非常困难。

一条150公里长铁路,两根铁轨就是300公里,一米25公斤,公里就是25吨,总共需要铁轨就是7500吨,加上其他的铁器和物资,总共的运输量最少在5万吨以上。

这个运输量,对于本就繁忙的汴河来说,在寻常的时间,简直是噩梦,恐怕要把各种的物资运送上来,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

现在,几乎独占的前提下,大量物资,通过水运,运送到了各个港口,以这些港口为节点,建设了大量的仓库,从定海军运输过来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输到了这些仓库,这样可以极大的节约时间,让每一个铁轨从港口运送到工地的距离,不超过50里,这对于整个铁路的兴建,也是一件很有好处的事情。

相对于白天施工,晚上就停下来的其中体系,其他的工程队,几乎是日夜赶工,特别是最简单的土方,他甚至会工作到晚上,在一些马灯的灯光照耀下继续进行。

如果有一个航拍的无人机在的话,就可以看到,300多里的距离之中,无数人员在这里夜以继日的挥洒着汗水,正是他们的努力,一个划时代的工程正在快速的完成。

在这中间,还有一个更大的统筹体系,他们几乎如同润滑油一样,融入到了整个铁路的兴建之中,通过快马,把整条铁路的施工状况,汇总协调所,通过计算和协调,调配整体修建的速度。

比如说,一些小一点桥梁,会放少一些人,慢慢的完成修建,一些大一点的,会多放人。

当然了,其中也有例外的,赵信他们观察的这个桥梁,就是一个例外,这个比较小的桥梁,本身的建筑优先级,远低于的其他的,甚至起重机也会在一周之后抵达,一周之后,才是它建设的高峰。

赵信和韩琦的到来,改变了这个进程,让它提早了也一个星期,不可避免的,对整体的计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不过,一个最长不过是十几米的桥梁,对于全局的影响并不大,先修建就修建了的,只要稍稍的调整,最终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

实际上,现在的施工进度,远比计划的更快,较为发达的水运系统,没有阻挡的独立运输,再加上因为出色的待遇和伙食,所激发的劳力们的积极性。

这个时代,普通的农民,还是比较淳朴,要到大城市和繁忙的港口,才能够找到100文一天的工作,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以获得,而且伙食的标准还非常的高,这种情况之下,这些淳朴的农民,当然会拼命的工作了。

如果没有统筹的话,这样的拼命工作,根本无法提升效率,每一段都有固定的工期,你这边提升了,那边不提升,也是没有办法,一些桥梁,都是有固定的时间的,不是说调整就可以调整的。

可是有了统筹就不一样了,最少布置了120个统筹人员,在这个工程上面,他们会通过快马,进行联络和数据计算,然后找出最适合的施工方法,甚至有时候,一两天的时间,就会有上千的劳力,调整工作的地点,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

整个铁路,分成了十几个段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效率不低的,原定,可能需要的3个月时间,才能够修建完成的铁路,可能不超过2个月的时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以修建完成,这样的效率,非常的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