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宋锦绣 > 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应天

皇宋锦绣 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应天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6:49:16 来源:笔趣阁

叶清臣再一次的来到了定海侯府,在最近的这一段时间,他来的略微有些频繁,不说天天登门了,两三天一次,几乎踏破了定海侯府的门槛。

按理说,这些东西,是要在朝堂上面,或者是三司,或者是在东府讨论的,可是赵信不方便去,哪怕有再多的理由,他连上朝都给推辞了,更别说去东府和三司。

基本上,来到这里的时间,要么就是在家里,要么,就是去了苗家,很少出门。

叶清臣很清楚赵信的身份,也知道他现在担忧的问题,从这个方面来说,之前他做出来的那个决定,是对的,赵信是没有那种心思的,这也会让朝廷少一些争斗。

此时,是整个北宋最好的时代,毫不客气的说,一直困扰了数十年的西夏问题,终于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北宋最大的一个漏洞解决了,再加上的得到了丁海军的支持,在节源的方面的,一下子让北宋的赤字变成了正数,哪怕未来,北宋的政坛财政状况,继续恶化,也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叶清臣之所以做北方的农田水利工程,也是为了如此的,整个北宋的北方,曾经是整个中国最富庶的地方的。

比如说,在唐朝之前,长安是王霸之地,从秦朝开始,到汉朝,再到唐朝,无不是在关中发力,然后占据了四川,拥有了争霸机会,关中的粮食加上四川的盐铁,成为了争霸的根基,也让秦朝成为了开天辟地,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王朝,而唐朝也拥有了王霸之资。

不过,现在,关中早已经没落了,就连山东之地,也不是什么富庶之地,可是他们却拥有基础,只要北方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兴建,用大量的水浇地,提升整个北宋的粮食生产的话,对于北宋来说,就是一个开源的过程。

叶清臣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利用现在,各方面的资金,没有快速的被使用掉之前,用在更加合适的地方,当北宋的财政收入的体量进一步的变大之后,然后改变整个北宋的财务状况。

叶清臣只能够在自己的角度,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北宋的这个系统性的问题,却不知道,这个问题,已经被赵信解决了。

北宋的问题,是没有意识到税收的重要性,你收农民的农税,别说是30%,就算是十抽一,甚至是三十抽一,都不能够解决农民的问题,后世甚至连农业税都不收了,可是农村问题,依然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

可是放在商业上面,你还是十税一,甚至是三十税一的话,不就太安逸了,哪怕是一个倒手的普通商人,不赚个30%左右的收入,就不能够算是经商。

一件产品,从穿产地到消费者的手中,5倍是非常正常的,10倍也不会产生什么问题,一些有独特的作用的,独门的产品,500倍,100倍,都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

后世已经证明了,商业上面的增值税大概是17%左右,加上个人所得税,商税,固定的税收,这些东西,让商业的产品的税务压力很重,可是他就没有出现问题。

北宋不可能如同后世21世纪那样的收税,计算和统计,是最大的问题,要想在整个北宋给普及,需要很长的时间。

可是简单的提升一下,把整体的税率,提升到的20%和30%,这样简单粗暴,却可以让整个北宋的商业税收的,提升两三倍,仅此一项,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收益。

其他的,诸如国有企业,科技跟技术的结合,用于收割的前提下,资金量会膨胀到一个可怕的程度,这也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问题。

叶清臣是北宋最为顶级的人才,可以说,整个仁宗大臣之中,超过他能力的,没有几个,甚至从一定意义上面,在三司使这个位置上面,能够比他强的,更是屈指可数。

仁宗朝正是因为叶清臣的出现,才基本维持下来,当叶清臣因为不堪北宋的问题,积劳成疾,最终不幸去世,当时仁宗也是悲痛无比,而北宋的财务状况,也从叶清臣开始,出现了恶化的迹象,虽然继任的大臣,都是比较出色的,可是北宋依然陷入到了深渊之中。

此时的叶清臣在赵信的眼里,却是充满了活力,财务这玩意,真的是一个很繁琐,很细节的东西,如果是财务方面没有任何的问题,一个合格财务人员,可以平稳的分配,可是当钱不够的情况下,那个麻烦也就大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都没有米,哪怕你有的御厨的水平,也无法发挥出来,当时叶清臣,或许是因为这个日夜苦思,最终陷入到了牛角尖,最终郁郁而去。

现在,北宋的财务状况,远没有恶化到那种程度,再加上最近对于财政问题的缓解,叶清臣的心情肯定比以前好的多。

叶清臣来的目的非常的简单,稍稍的闲聊两句的,叶清臣就把问题引到了他来的目的上面了。

叶清臣透漏给了赵信,询问赵信有没有一个短一点的,可以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例子,这样方便介绍。

叶清臣这样的实干家,他可以为了验证某一个方面好坏,选择派人,用快马的方法,到丁海军去验证,可是其他人,不能够都这么做,要想受到最少的责难,一个投资不算大,又距离的汴粱很近的铁路,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叶清臣说的非常的对,赵信之前没有考虑到这点,在思考了之后,又拿出了一份计划书,这是一条汴粱到应天府的铁路计划。

北宋的四京,都是北宋最为繁华和富庶的,在北宋的版图上面,地位也相当的高,这中间,又以汴粱到应天府的最为繁忙。

汴河联通应天府和汴粱,应天府之下,那是淮河,汴河是一条支流,水量较少,却是联通应天府和汴粱的重要通道,哪怕几经疏浚,可是运输量还是不高,这实际上是制约了汴粱跟应天府之间的联络。

在古代,运河和河流就是一切交通的基础,除了京杭大运河之外,没有其他的人工开凿的河流,也只能够适应这个河流的情况,而不是改变。

现在,如果一条的铁路在这里兴建,300里的长度,并不算很长,只要投入足够的人员,分成七八段一起修建的话,铁路可能在八到十个月之间,修建完成,而且一旦完成,所产生的经济效率,也就更高了。

实际上,在赵信原来的计划之中,还有另外的一条路,那就是汴粱到河南府的铁路,这也是一个优势,虽然说,曾经的古都洛阳,早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灰飞烟灭了,没有发达的水运,汴粱跟洛阳之间商贸往来并不高。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的,这是一个西北铁路的一个分段,也算是一个初期的尝试,只不过,相对而言,这个距离有些太长了,400里,几乎长了三分之一,最关键的是,洛阳周边的那些山脉,也不容易穿透的,不像是从汴粱到应天府,一马平川,适合修建。

商议完成了之后,叶清臣在朝会上面提出的这个新的计划,这个计划,跟以前的计划完全不同,马拉车,在两个铁轨上面快速的行进,不说因为建设他所需要的技术问题,单纯只是这个想法,就让人们无法想象。

这可以么,不用专门修建一条道路,只是两节铁轨就可以了,不是后世,有投影和图片,在叶清臣手中的,只有派去人员绘制下来一系列的土话,中国古代的画风,又有些抽象,更加看不出来这是什么。

更别说,这一次被叶清臣派往到丁海军的人员,他们负责归负责,他们在记录方面,非常的详细,几乎记录了整个铁路的各个步骤,却没有一个擅长画画的,甚至没有给铁路配一个图。

这个时代的人员,对于铁路,没有一个直观性质的认识,单纯依靠这些文字,不可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叶清臣的担忧,果然是正确,一下子修建一条贯通汴粱和灵州的庞大铁路,肯定是会引起一系列的保守派的反弹的,可是一条实验性质,只有300里的铁路,就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投资不大,300里的铁路线,没有一些大型的工程和桥梁,一条贯通应天府和汴粱的铁路,的投入大概是40万贯左右,这已经考虑到了固定原料,还有施工等诸多方面的成本,或许未来有说出入,但是整体比例绝对不超过10%。

在之前,40万贯,对于整个北宋来说,绝对不能够算是一个很小的钱,那是一个很大的钱,除了已经固定的大项之前,一些临时性的支出,很难得到支持。

现在,伴随着一系列的开源节流之中,北宋的财务状况,已经相当的不错了,不说从仁宗哪里得到的300万贯,在叶清臣的手中,还有结余200万贯左右,只不过这些钱是用来应急。

现在就是这种紧急的情况了,投入40万贯,在应天府跟开封之间修建一条铁路,让这些朝臣,在近距离,看看铁路的好处,以保证铁路的兴建。

300里的距离,不算长,也不算短,黄河在开封这里,开始向北,作为东都和南都的应天府,中间只有洛阳到扬州的这一条京杭大运河,无法通过黄河水系的。

在南北交通密集的情况下,实际上的,通行有些密集,需要一条陆上道路作为补充。

300里处于较为平坦的平原地带,整个华北平原,没有多少山区,险峻的地方也不多,300里,又不是太长,如果上了大量的人力的话,应该会很快。

早就准备好了,作为的西北道路的预先工程,定海军也派出了大量的熟练的,在各方面的水平都出众的工人。一条300里长道路,被分成了10个分段,开始了前期的工作,一旦这些关键地方的数据,得到了汇总之后,整个铁路的兴建立刻可以进行。

相对于后世的铁路,这个要求不高,后世需要考虑经济,周围的自然环境,可是这个不过是承受15吨左右,又是简单的马拉火车的的铁轨,这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只要找到相对比较近的线路,少修建各种的桥梁,然后就可以了。

少修建河流这是一个大方向,可是完全的,一条河流都没有,这也不存在的,为什么大陆之上,会有这么多的文明,能够繁衍如此庞大的人口,跟地表径流有很大的关系。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都是要有水流经的,没有水的城市,就无法存在。

古代楼兰,在古代,在汉朝,甚至更早的时代,那是一片芳草丰美的富庶之地,所以,建立了庞大的城市群,巅峰时刻,有很多的人口,成为周围的关键节点。

可是,气候变迁,在不可抗力的推动之下,周围的环境迅速的恶化,变成了的沙漠。

没有食物,还可以坚持几天,可是没有水,人类恐怕连一周都坚持不下去,北方的水网,没有南方那么的密集,每隔三五十里,总是会有大大小小的河流存在。

真的想要绕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桥梁是必须要兴建的,定海军在各方面去的了一定的突破,预制件也出现,借吊车,不过是滑轮组的应用而已。

或许一些性能初衷的滑轮组的,无法用量产的方法生产,但是手工打造还是可以的,出色的钢铁,制作出的任性强度都非常不错的钢索,再加上大量滑轮组的组合的,可以让力量的节省,达到32甚至是64分之一,也就是说10个人的拉力是一吨的话,这个,最少可以拉起来64吨左右的物体,这对于修建桥梁而依然,非常的关键。

虽然说,大型的,超过1000米,甚至以上的桥梁,这些也预制件,最少也在300甚至是是500吨的,可是200米以下的桥梁,64吨,已经非常好了。

助着葫芦吊这种简单的工具,实现吊装,在足够准备了预制件的前提下,桥梁等的修建速度大大的加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