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宋锦绣 > 第四百七十八章 贵妃探家

皇宋锦绣 第四百七十八章 贵妃探家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6:49:16 来源:笔趣阁

北宋的宵禁,可不是说说而已的,每一个坊市都是需要上锁的,不能说完全没有联通,可是从一个坊到另外一个坊,需要打开坊门。

以叶清臣的身份,当然不可能被阻挡,可是必要的停顿还是要的,在这样走走停停之中,叶清臣却陷入到了沉思。

之所以长达3个多时辰的时间,赵信提出的这个方案,有些石破天惊,解决交通问题,在他看来,如此的麻烦,可是赵信却这么容易提出了两个方案。

水泥路的方案,叶清臣也算是略微的了解,水泥这一种新兴的材料,除了坐在棱堡之上以外,还作为了地面铺设,这个可以作用到棱堡之上,当然可以作用到路面之上。

有人曾经提出过,用水泥混合碎石头,然后铺设较为平整的路面,这也算是一个水泥的利用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只是停留在设想上面,原因很简单产量。

丁海军,原定是准备建设1000万吨的水泥厂的,可是后来,因为污染的问题,这个产量直接降低到了300万左右,只有之前的30%左右,虽然数量也非常庞大,可是却无力支撑大规模的建设了的。

一半以上用在了丁海军,帮助丁海军建设庞大的城市,另外的,还要利用到其他方面,单纯贾朝昌提出的,300多座棱堡,最少需要数十万吨的水泥。

水泥路对于水泥的消耗非常的可怕,一般一公里需要消耗2400立方的混凝土,抛开的碎石,沙子,还有水之类的,单纯一方混凝土大概需要250公斤左右的水泥,也就是说,一公里的水泥路,最少需要600吨的水泥。

一条路,最简单和普通,1000公里的道路,最少需要60万吨的水泥,这还没有算,其中需要的桥梁,陆基,还有其他的方面的水泥的消耗,就算是这样的层面,一年的水泥产量全部投入其中,也不过是500公里。

相对而言,如果是铁轨的话,却大大的减少,绝对不超过十分之一,也就是说50吨是一关,在同样产量差不多的前提下,铁路确实是最佳的选择。

实际上,在欧洲工业革命之后,铁路比起水泥路,沥青路,更早的出现的。

对于一个没有听说过,甚至有些不能理解的路,完全是用铁来修建的路,叶清臣是没有底的,他更加倾向于另外一条水泥路,虽然赵信也说过,因为产量等方面的问题,这个水泥路的,一年只能够挤出来2000里的产量,这在他看来,已经不错了。

从汴粱到灵州,也不过是2000里左右,只要这么一条骨干道路修通了之后,就可以增加中枢对于西北的控制力,同样,会让西北的那些牲口,大量的进入到北宋的复地,这可是的直接的资本。

可是赵信的支持,却是另外的一个,并且明确表示,如果选择铁路的话,他们不但会保证足够多的物资,也会派遣熟练的工程队,参与到这个建设之中。

赵信当然明白,要让一个人,相信一个从来都没有见过的东西,当然不现实,可是他会拿出实例,这才是让叶清臣犹豫的根本原因。

定海军已经有了30公里的铁路,并且运营的相当的好,无论是水泥还是钢铁,都是从厂里通过铁路直接运送到港口。

实际上,整个丁海军的所有的物资,包括工业产品,基础物资,这些东西,全部都压在这么一个铁路的身上。

叶清臣不会知道赵信还打了埋伏,可是单纯枢密院跟丁海军之间的交易额,就是数以千万石以上的,这么可怕运力,还在这么短的时间运出来,这个铁路的相当可怕。

深夜才回到家的叶清臣,整个晚上,都没有睡好,第二天的,他就用八百里加急,命令位于海州附近的三司人员,亲自的观看这个而铁路的运行状况,要到真正的见识到了之后,才会决定。

赵信也不着急,按照他的行程,他会在汴粱超过一个月的时间,从汴粱到丁海军的,快马加鞭之下,可能不会超过3天,来回也不超过10天,加上亲自观察的两三天的时间,也足以在半个月之内解决问题。

这个方案,暂时而言,赵信只是准备交给的叶清臣,叶清臣是财相,是掌控资金的,一个铁路不可能离开中枢的支持,没有中枢的支持,没有自上而下的东西,他根本无法影响到沿路这么多的州府。

叶清臣已经有心思建设交通了,无论是水泥路,还是铁路,都是一个解决的方法,只要有心思,资金其实不是什么问题,无论是投资还是合股,都可以。

只要叶清臣动心了,赵信就没有必要就的推动了,虽然说他还可以说服仁宗,可是这个时间点,他直接跟仁宗接触,真的有些不太合适。

有些事情,做到就可以了,叶清臣的到来,只是一个意外,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接待贵妃。

赵信来到了苗家,名义上,赵信是苗家的嗣子,在贵妃抵达的日子之中,赵信回到苗家,等待着苗贵妃的到来。

作为贵妃,哪怕是宰辅们默认,也不可能长时间的在娘家,她获得批准的大概是10天,这已经是一个极限了。

实际上,只有在京的,才有资格返家,时间都不会太长,有的嫔妃,甚至只有几个时辰,10天已经是20年来,最多的一次了。

在出宫的第一天,因为有众多仪式,从早晨离开过宫城,然后一路游街,彰显的皇家风范,最终,回到苗家庄的时候,已经是过午了。

贵妃的仪仗,果然是不凡,赵信不知道,这其中,还有他的功劳,如果不是赵信给了仁宗那么多的钱,这些钱,大部分,都被叶清臣给弄走了,可是也剩下了一些,再加上北宋的财政状况转好,在这样的前提下,不可能铺张浪费的大兴土木,可是最基本的花费还是可以保证的。

有了这些基本的花费,皇家的风范还是可以保证,仁宗哪怕一直节俭,对于贵妃,对于赵信,还是有所亏欠的,这一次,除了没有穿着皇后的服饰之外,一些礼仪,已经超过了贵妃。

对于此,高层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御史们,也有一些的不长眼的提出了弹劾,都被御史大夫给压下去了,开玩笑,这些只是补偿,又不是真正的确立这个位置,甚至不客气的说,以贵妃的地位和仁宗的宠爱程度,真的定为皇后,也不为过。

最少说,长公主还在,还有赵信这么一个不是儿子的儿子,身份地位都够了。

苗贵妃当然是归心似箭,毫不客气的说,她想要见到自己的儿子,可是按照礼仪,归家还是要跟父母相见,有一整套完善的礼仪,这些都是避免不了的。

贵妃只能压住心中急切,一一的见礼,按照礼仪,做了一系列的礼仪,然后在见后辈的时候,才见到了赵信。

没有介绍,母子之间的天性,几乎让她第一时间,就认出了自己的儿子,两年没有见,可是赵信个子长的很高了,已经不是六七岁的小孩,而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个子似乎已经超过了她,以为相隔较远的关系,看的不太清晰,但是眉眼上面,跟之前几乎一模一样。

眼睛一酸,眼泪似乎忍不住,就要流下来,可是她强忍住了,此时不是真情流露的时候,她必须要保持着的仪态。

赵信当然注意到了贵妃的眼神,有了卡牌系统之后,他的身体素质很好,感觉也越发的敏锐了,哪怕没有抬头,也知道,苗贵妃的眼光,在他的身上,停留了多久。

他的位置,不是刻意的挑选,再加上这两年的变化非常的大,混在大量的人之中,他应该是不抬起眼,毕竟,在他的上面,还有老太君等人,可是苗贵妃几乎第一时间,就看到了这边,这或许真的是冥冥之中的吸引吧。

对于苗贵妃而言,在看到了赵信之后,几乎是度日如年的,感觉到时间一分一秒都过的很慢。

在众多的仪式进行完毕之后,又见了一些人之后,表面上的仪式都做完了,苗贵妃也换下了仪仗,进入到了园林。

美轮美奂的园林,并没有吸引住贵妃的眼睛,而是进入到了房间之中,立刻让人通知赵信过来见他。

说实在,在得到了通知之后,赵信是有些忐忑的,不过还是慢慢的走到了这个房间,这是他专门安排的,这些日子,几乎十来次的进出这里,当然非常的熟悉。

苗贵妃是一个非常感性的,太长时间没有见到儿子,几乎一把抱住了他,长时间压抑的情感,几乎在瞬间喷薄出来,泪流满面,不停的说这对不起。

跟在苗贵妃旁边的,则是福康公主,也就是赵昕的姐姐,虽然只是比赵信大两岁,可是看起来却比赵信低了一头,看到母亲哭,不知道为什么,在旁边劝说。

女儿和儿子都聚在旁边的,再加上现在赵信的身份,哪怕是高层之中,人所公知的秘密,却不太适合跟女儿说,她顿时止住了,放开了赵信,开始例行的询问。

福康公主好奇的看着赵信,当年赵信出宫的时候,富康公主才5岁,对于小两岁的弟弟,印象并不深刻,赵信的变化也极大,特别是身高,这么高的个子,还是一个青年的样子,她甚至不知道这是弟弟,奶声奶气的说道:“母妃,这位表哥是谁啊?”

表哥,苗贵妃听到之后,眼睛再一次的红了,自己的儿女,却只能够以表相称,这也算是她的悲哀吧,不过,这些沉重的东西,不太合适让女儿过早的接触,她转而看向赵信,想要看赵信应对。

虽然说,赵信比起福康来说,更小了两岁,可是按照天授只说,再加上丁海军的可怕发展,无不证明了赵信的睿智。

赵信看了一眼福康,对于这么一个姐姐,赵信当然是非常的清楚的,甚至她悲惨的遭遇,也是清楚的。

因为赵昕的身死,仁宗实际上,没有一个活下来的儿子,福康公主作为活下来的长公主,而且聪明懂事,也就成为了仁宗最看重的公主。

本身乖巧懂事的福康,很早就获封,而且是公主之中最尊崇的,因为爱屋及乌的关系,再加上一些补偿,仁宗之后做主,把他嫁给了舅舅的二儿子。

仁宗生母一声没有享受过太后的尊养,舅舅也是家境贫寒,到仁宗知道真相才开始富贵,这样家庭怎么配得上这么一个长公主,更别说,李玮成婚之时,已经30多岁了,可是福康才19岁,差了十几岁,同时生活习惯完全不一样,福康要幸福才怪。

如果只是这样也倒罢了,还有一个粗鄙的婆母,拿着市井人家来要求公主,这就成为了矛盾的焦点。

不过那是过去的历史,赵信只要在这个时代,肯定不会让悲剧重演,他拱手对福康公主行礼道:“表妹好!”

说完之后,从怀中拿出了礼物,这本来就是送于福康公主的,在知道福康公主跟贵妃一起来了之后,就准备起来了。

这是一个简单的玻璃手链,却经过了精心的雕琢,一共十二个珠子,却包括了十二生肖影像。

哪怕是现在,已经成熟的玻璃工艺,要想在玻璃之中,融入图形,也非常的困难,几乎集中了能工巧匠,用了成千上万次的实验,这才成功了不同归给的12套,这些都被赵信收入到了卡牌系统,然后复制出来。

就算如此,赵信也不准备多复制,毕竟这样可以称之为奇宝的东西,确实不适合多的生产,物以稀为贵。

赵信温和的跟福康介绍了这么一个珠串的好处,就算是贵妃也有些动容,这已经不是精心了,而是鬼斧神工一般精巧。

看看两个子女和谐在一起,却反了个,让弟弟成为了哥哥,姐姐却成为了妹妹,一想到这里,贵妃的眼睛一酸,眼泪却又流下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