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宋锦绣 > 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来的路

皇宋锦绣 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来的路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6:49:16 来源:笔趣阁

眼界是通过见识来堆积的,对于寻常北宋官员的眼里,定海军只是一片荒芜之地,他们没有深入的了解定海军的一切,甚至一些曾经来到定海军的,如果不是全面的了解定海军全部的科技水准的话,很容易就会被惯性思维所蒙蔽了。

如果还有一个穿越者来到定海军,单纯从定海军的规模,港口吞吐的货物的情况,还有钢铁的产量,就可以迅速的判断出的定海军的实力,把他放在非常危险的程度。

可是那时在21世纪的熏陶上面,把科技,钢铁产量,还有其他的一些简单的方面,判断出来的结果,这不是他们天赋或者是聪慧程度,比这个时代的北宋的这些才俊强大多少的,而是21世纪的资讯时代,带来的常识和眼光。

在北宋看来,真正的强大是军队,你拥有500人的精锐战士,就拥有500得到战斗力,拥有1000或者是2000,就拥有这些,一些后勤,钢铁,还有科技这方面的实力,就根本不会放在评价的范畴之中。

在这些北宋官员看来,各种商业上面的成就,这确实是值得注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富庶的地方,能够养得起足够的士兵,定海军有铁,能够打造兵器,还有人口,应该值得注意。

可是定海军最大的弱点就是土地,这是一个硬伤,特别是在北宋看来,无法解决的硬伤。

哪怕人口再怎么的稠密,只有百里大小的地方,在任何将军看来,都没有任何的战略纵深,根本不足以承担军事方面的任务。

棱堡的出现,或许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个时候,就算是狄青这样的天才统帅,对于棱堡的作用估计也不足,他不知道,密集布置的棱堡群,本身就可以拥有强大的防御,更别说还有战舰和火药武器这样,御敌于外的武器。

可以说,只要舰队和火药武器得到发展,定海军的问题就不存在,别说是是几十里宽的海峡,就算是几公里长的海域,对于弱者一方来说,再多的人,也无法逾越。

技术上面的领先,这不是人力所能够及的,这一点,也只有赵信看的清清楚楚,其他人,没有这个经历,当然也就不会看到了。

这不是智力所能够想到的,而是见识的,打个比方吧,就算是强如狄青这样的天才将军,天才统帅,在没有见过棱堡之前,也不会想到棱堡这么可怕的防御性武器。

可以用不足1000人的人数,抵挡住10万大军,甚至更多军队,可是这种专门为了防御而存在的堡垒,却成功的解释了这一切,哪怕是狄青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天才的,把防御做到极致的堡垒。

热武器同样是如此,一方拥有了热武器,一方没有,那就是天上地上的差别,那就真的如同排队枪毙一样,不同的是,一方拥有枪,另外一方没有而已,这跟屠杀没有什么区别了。

这一点,只有穿越者才能够认识到,没有见到实物的前提下,就算是赵信明白无误的告诉别人,一条海峡,足以挡住千军万马的攻击,恐怕他们也不会相信。

认识上面的差别,让定海军正在飞速的发展,甚至已经累积了可怕的势力的前提下,依然平稳你发展的根本,甚至现在,有了一百多万的人口,也没有引起什么重视。

当然了,如果定海军发展到1000万,2000万,甚至是3000万人的前提下,那就不一样了。

100多万的人口,在北宋来说,也不算什么,相对于北宋可怕的人口来说,100多万的人口,只是百分之一,可能大一点的州,人口都已经超过了100万了,那些人口,跟定海军的生产力比起来,还是差了太多太多了。

封建社会农耕文明的生产效率,跟真正工业化,并且进入到流水线程度的生产力水平,差别是天上地下的,这中间的差别,可不是10倍,而是几十倍。

也就是说,120万的人口,发挥出来的生产效率,最少也是30倍以上,那么120万人,可以发挥出接近4000万人的生产力,未来,人口的增加,再加上生产效率进一步的提升,这个差别还会更大。

在强大的生产力的推动下,定海军的几大拳头产品,都发展迅猛,这些是定海军的支柱了。

钢铁是一个,几万人,每年可以生产220万吨的钢铁,平均每个人,每年的产量,都超过百吨了。

这个数字非常的可怕,已经超过了中国在80年代末的平均产量了,这在大规模的电动工具没有广泛的使用的前提下,已经是各方面能够达成的极致了。

这在普通的铁匠铺来说,一天超过50斤已经是非常可怕了,这个甚至是在不计算学徒的前提下。

要知道,铁匠铺更多的是以铁匠为计算的,一般一个成熟的铁匠,打制菜刀的话,一天能够出四五把已经是非常多的了,也就是一些大型农具,耗铁量更多的农具,才会消耗的多一点。

钢铁场的产量,却是严格的按照总产量跟人员之间的对比,每一个人员的产量都是很惊人的。

就算是几倍的扩大他们的平均产量,一年下来,普通的铁匠,大概就是两三吨的样子,现在更加科学的炼钢高炉,产量是之前的50倍以上,这还是为了安全,减少了不少激进的产量,否则的话,早已经超过了400万吨了。

庞大的产量,带来的是可怕的收益,现在钢铁厂的钢铁等的出厂价格是10文,可是在系统的降低成本之后,钢铁的成本,已经降低到了相当低的程度,差不多达到了不到3文的程度,也就是说,毛利高达2倍。

不说利润,按照每斤铁平均的出厂价10文来计算,一吨差不多就是20贯,每年220万吨的产量,4400万贯的总产值,这中间的利润超过了7成。

炼钢的产出,是整个定海军的拳头产品,其中绝大部分,都供给北宋的枢密院,有不少的份额,是直接生产军事产品,比如说箭头,各种的武器,装甲。

这些东西的技术含量更高,当然了利润也更高,这些几乎占据了整个定海军的三四成的份额,每年为定海军创造了可怕的收益,成为了定海军的重要支柱之一。

如果说,钢铁的产量,是整个的定海军的拳头产品,可是其他的各种产品,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支撑,这些产品绝大部分都是民用。

一些民用用品,既有定海军的新产品,比如说水泥,铁制品等新产品,也有一些传统的产品。

相对于这些新产品,新产品开拓的是新的市场,传统的产品,才是真正的广阔的,甚至不用开发就可以占据的市场。

比如说,为什么大名府的铁,直接就能够占据整个北宋的市场的,原因就在于,本身,铁的用途非常广泛,大名铁匠作坊又降低了成本。

这才是关键,同样,或者是更高的质量的前提下的,还降低了成本,降低了售价,哪怕是降低了一点点的程度,就足以的占据市场。

同样的东西,通过现代的生产方法,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带来的成本的降低,当然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新产品,一个推广是一个问题,就如同水泥这样,如果不是棱堡的深入人心,枢密院大规模的采购,还有本身定海军的的消耗,这些东西生产出来的太多,就容易挤压,无法销售出去,产生利润。

可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就不一样了,瓷器,黑陶,各种的手工艺品,铁质的各种的工具,这些东西,本就是日常生活中间常见的,只要在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一两成价格降低,就足以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这样的成本的降低,对于现代化生产,还有采用流水线的技术的定海军来说,根本就不成问题,一些效率的提升,大规模的生产产生的成本降低,就不止一两成了。

比如说,传统的黑陶窑,一次性的出产的,也就是上万件黑陶,在控制等诸多的方面,并不的严格,有时候成品率能够保证在7成以上已经算不错了。

可是定海军从各地聘请名匠,然后通过汇总,用科学的实验的方法,一步步的减少消耗,降低一些不必要的消耗,同样加强配方,提升成品效率。

能耗降低一两成,成品率提升到九成八以上,这样方方面面减少,就可以降低成本,这可不是一两成的降低,甚至是五六成的降低,

在大宗商品之中,一成的降低,就足以让一个家族兴旺发达,两成就足以造就一个区域的特产,三成以上,就是无以伦比了,任何关系和背景,都无法抗衡的东西。

就如同大名铁匠作坊来说,就算是赵信还是皇子身份,在同样的条件下,甚至是成本稍稍少一点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动摇铁匠的订单。

可是大名铁匠作坊直接就降低了一半,从原来80文左右,降低到了40文,后面,又降低到了30文以下,这还是成品,而不是最原始的铁料,这种情况下,哪怕贾朝昌贵为枢密使,都无法动摇这样的订单。

现在,其他的产品也是一样,哪怕都是民品,却更加合适,对于升斗小民来说,在同样的效用的前提下,能够节约成本,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说,是天大的惊喜,他们不可能拒绝的。

工业替代的手工业,必然会带来原始的手工业者的破产,因为北宋的富庶,暂时还没有展现出这种可怕,但是赵信未雨绸缪,对于人口的需求,是永无止境,只要造船业获得发展,基本上获得差不多的远洋船只,就会向外扩张。

一个定海军,就能够容纳下100多万人,那么边境的众多岛屿,台湾海南岛呢,甚至是东南亚的,辽阔的海洋会给他足够的养料,并且借助这些养料逐步的发展,最终变成一个庞然大物。

保守估计,台湾抛开中央的那些山脉,仅仅是海边的这些平原,就足以的容纳超过5000万的人口,这还是在相对比较稀疏的前提下,后世的台湾,甚至都拥有了2000万以上的人口,。这是在跟大陆相互不流通的前提下,不然在大城市和集中的前提下,最少能够容纳5000万以上。

一个小小的上海,就有3000多万的常驻人口,还不包括大量的流动人口,超级大城市的容纳程度,是远超过的其他城市的。

一个定海军,这么小小的地盘,就容纳了这个时代不可想象的100多万人口,一个更加庞大台湾,能够容纳的更多。

更别说台湾之后,还有小一点的海南岛,更加庞大,甚至是富庶的东南亚诸岛,这些本身就是自然分布在中国旁边的岛屿,却在中国放弃了海洋之后,成为别人的肥肉,现在,在赵信穿越了之后,又深刻认识到未来属于海洋时代的前提下,更加不可能放过,一定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的。

赵信从造船厂出来,今天的进度比较满意,却跟他预想的有些差距,不过这些事情也急不得,只能够慢慢来,他缓步走在港口上面,港口的第二期第三期工程,正在紧张进行,这是规模庞大的现代化港口。

看着远方的落日,赵信是浮想连天,达北宋已经快要两年的时间了,除了最初的半年多时间,一直挣扎在生存的前提下,是被动的,强化战斗力的发展,之后的一年半,从大名府开启,然后到定海军,全部都是在商业和工业上的发展。

这个发展势头非常的凶猛,也就是到了炼铁厂出现了巨大的事故之后,这才稍稍的放缓,却还是快速发展。

半年的时间之中,赵信除了强调安全生产之外,也对生产进行了一些调整,从原来的四面开花,逐步放在了有目的发展,现在的定海军,已经有些不一样的感觉了。

定海军已经拥有了一个城市的样子,并且去掉了所有的隐患之后,稳步的向前发展,可是在赵信眼里,这还是有些太慢,需要决定方向,那就需要赵信来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