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宋锦绣 > 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约而同

皇宋锦绣 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约而同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6:49:16 来源:笔趣阁

灵州的天然优势,加上韩琦的野心,最终催生了这个中国西北最庞大的工程的,这个机缘巧合诞生的工程,在300年后,跟千年之前的都江堰相提并论,都江堰造就了四川的富庶,而这个最后被称为灵州体系的工程,造就了河套的奇迹。

韩琦之前就准备上一个大的工程,可是现在,牛马的到来,给了他们巨大无比的力量,再加上渭州大会的成功进行,可以给他们提供相当足够的资金,有了这些资金的话,就可以让西北的这个工程变得更好。

韩琦对于灵州的规划,就是两条路,一个是畜牧,一个是耕地,前者,是因为灵州和议之后的必然选择,北宋不可能在短时间,把2000多万的牲口,全部消化掉,特别是来自河北方面,辽国的牲口,那么灵州这边就地养殖,是必然的选择。

耕地则是持久的作用,吃肉虽然是很多人的奢望,一些底层的民众,吃到肉,就如同过年一样,可是肉要用到其他的地方,那么支持整个西北生活的,那就是粮食。

想到西北,很多人自然的想到,西出阳关无故人,雁门关外的风雪,类似的诗句和词语,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到了西北,那就是漫天飞雪和黄沙漫天。

没错,西北就是这样,可是在的黄沙处处的西北之中,有一个例外,就是河套平原。

北宋只是得到了灵州,而不是河套平原的全部,却已经拿到了河套的精华之地,在这里,不发展农耕,真的对不起这里这么优秀的条件。

农耕文明,土地是最基本的资料,中国,甚至大部分的文明,从原始文明脱身出来,拥有了固定的土地,形成了稳定国家的根基,实际上就是在农作物上面。甚至毫不客气的说,土地上,生产了多少的粮食,直接决定了这个地方,能够养育多少人。

西北的贫瘠,花费巨大,就是西北根本供给不了本身人口消耗的,如果再加上几十万的驻军的话,就更加如此。

单纯军事的费用,也就是筑城稍稍的高一点,落后的交通,运输的消耗,甚至可以达到5倍,甚至是10倍于运送物,粮食从汴梁的700文一石,到西北的接近5贯一石,其中的大部分就是运费。

军队总是消耗巨大的,普通的平民,可以一天两餐,饥一顿饱一顿的,在一些关键的时刻的,可能一天半升粗粮,就可以让一个人活命,可是军队怎么可能,不给军队吃饱肚子,战争到来的时候,就会给你掉链子。

河套平原,就是充满了各种的水源。黄河的几字形,是按照地势开始形成,在这个几字形的内部,有几条的支流,特别是靠近东方的这一个几字形的边缘,河套平原也被称为芳草优美,塞上江南。

水草水草,有水才有草,只有有水的地方,草才能够生长的旺盛,没有水,就算有草,也生长的不好,草尚且如此,更别说是粮食。

粮食耗费的水,远比水草高的多的多,这也就是一般的旱田,收成远不如水田的根本原因,除非是类似红薯,玉米这样,能够天然抗旱的作物。

天然的,靠近在支流的土地,那并不是很多,叶清臣开启的北方农田水利建设,它的施工范围,韩琦也知道,当时没多想,现在开发灵州的时候,很容易的就想到了。

韩琦就是利用灵州的庞大资金,在灵州,复制这个的过程,甚至从某种意义上面,韩琦在灵州可以做的更好,因为掣肘很少,可以大刀阔斧的做所有,想要去做的改革。

在目前,北宋的北方,河北西路和东路,甚至包括了陕西那边,一直都在进行着一场史无前例工程。

遍布中国北部,从海河流域,一直持续到黄河流域,甚至是淮河的一个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累计投资超过1000万贯,各种劳役数百万,一旦建成,北方的水旱灾害就会减缓,因此可以受益5000万亩的土地。

这是大好事,却并没有得到地方上面的拥护。北方,一直都是宗族力量和乡土力量比较充沛的地方,死板的宗族,让政令都无法到村,更别说到户了,掌管着亿万利民的,是以村和里为单位的,乡老和里长。

哪怕是叶清臣这样的三司使,朝中重臣,要想开启一个项目,也必须要向他们低头,叶清臣的北方农田水利建设,虽然起到了巨大的效果,可是这个效果,是建立在巨大的妥协上面。

北方的农田水利建设,为了照顾某些大地主和乡老,绕路十几里,甚至上百里,仅仅是耗费上面的提升,就让最少三四成都花费到了空处,产生的效果有限,有时候,甚至出现了巨大的浪费。

作为一个三司使,甚至担任三司使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能够为北宋减少支出,曾经在重大的项目上面,减少了数百万贯的支出。

可是面对着复杂的宗族,他没办法,叶清臣何尝不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为黎民办的事情,还需要照顾这些大地主,里长和宿老们的利益,甚至为此,损害了政府资金。

这些人,即便以前不是富户,在成为乡老之后,也会逐步的变成富户,这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哪怕是叶清臣这样的强硬派,也不可能彻底对抗这些人,更别说,对方也不是贪腐,以民意为代价,压制你,这对于清官来说,是最难受的。

贪官可以不管那些,草菅人命,就算是这些地头蛇,也不会正面跟他们的对抗,可是清官就不行了,面对着滑蛇一样地头蛇,他只能够妥协。

这也是为什么叶清臣这样有眼光的三司使,开启了北方水利建设之后,陷入到困局的原因,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整个北宋层面上的问题,用更多的产出,增加财政收入,并且让整个北宋更加的稳健。

这些跟这些乡老们,说的着么,这些人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利益,甚至依靠着身份欺上瞒下的,影响了一大批人,这些人构成了北方人口的全部。

面对着这些抱团的力量,哪怕是智计百出的叶清臣,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够步步退让,因此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本来计划之中,最多投资的数量,一下子增加了也两倍,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个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项目来说都,怎么可能不出问题的。

韩琦比叶清臣有魄力的多了,如果叶清臣的步子会慢一点,换做韩琦主导这个农田水利工程,当然也会超过预算,却不会让出这么多的利益,甚至其中很多的沟壑,完全可以不修建,至于那些地头蛇,真的当韩琦的刀是摆设。

一个三四品的武将,说杀了就杀了,几个捣乱的乡老宿老,真的想要推行,不杀个血流成河,还叫是韩大将军么。

当然了,韩琦也不可能全杀了,会杀掉一些不长眼的,抓大放小,这一点,叶清臣缺少地方执政经验,缺少一把手经历,这就非常重要,这也是他只能够做到三司使这个职务的根本原因的。

分化瓦解,一拉一打,在关键时刻,还敢于动刀子,真正为了利益,不顾刀子的,还是少数。

韩琦和叶清臣最大的不同,实际上在于,叶清臣是一个有操守的,而韩琦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未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才是好男儿,说白了,也是一个迎合这个时代特点,为自己扬名的说法的。

叶清臣在前,韩琦在后,甚至叶清臣的做法,对韩琦也有诸多的影响,甚至韩琦采用的某些布局和设计方法,跟叶清臣方法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从开启到建设,甚至是最后完工,韩琦都比叶清臣快的多,身处西北,掣肘很少,都是一片无主之地,可以选择最合适的地方,这是一个关键。

农田水利建设,也是要测量的,不是一个一拍脑门子,得划了一条线,这么一条线容易,可是为了实现这么一条线,所要付出的却是千倍万倍。

江河湖泊,有各种各样的地形,真正最节约,最有效率的做法,如果如同叶清臣那样,对着那些乡老里长们妥协,对上退休官员们妥协,甚至为了某些利益,绕路数十上百里,不但浪费巨大,也产生了难以估计的效果。

本身最佳的土地,人家地主不同意怎么办,只能绕路,选择别的,别的也不同意么,妥协和修改,成为了北方农田水利的基础,可是这一切,在灵州这边,完全不存在,不说灵州这样,完全无主的土地,就说西北四路,那都是地广人稀的地方,韩琦的政令下来,基本上,也就解决了。

两个干臣,都在掌握了自主权之后,开启了水利工程,这不是巧合而是必然,韩琦为什么要追随,范仲淹,不就是因为北宋的局面,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程度了,叶清臣长期在三司,对于北宋的财务状况更加的清楚。

农田水利建设,是最直观,从最根本上解决北宋问题的关键,除了投资大一点,其他的都不会有任何的问题,一旦建立,就会立竿见影的解决问题,一点整个北方粮食产量的增加,必然会提升整个的稳定,对于整个北宋来说,都是天大的好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