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宋锦绣 > 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粮食

皇宋锦绣 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粮食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6:49:16 来源:笔趣阁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整个中原文明的基础,无论是曾经关中,河南,甚至是现在的河北山东,这些最为重要,也是历史最为丰富的地方,几乎都是在黄河流域。

曾经千年之前的战国七雄,除了楚国之外的其余六国,都是深受黄河的影响,他几乎可以说是炎黄文明的起点。

不过,在唐之后,因为黄土高坡的气候条件急剧恶化,人类生活,越来越改变自然环境,造成了人类奇景的黄土高原,也造就了黄河的泛滥,黄河成为了一条灾难之河,几乎影响了整个中原。

在黄土高坡之上,在中国的西北边陲,黄河拥有着特别的意义,黄河的水量极大的增加,是在几字形后半部分,在山西陕西,大量的支流注入,特别是经过了河南之后,黄河水量开始迅猛的增加。

整个黄河几字形东内侧,在黄河中游,最重要的几个支流,他们形成了蜿蜒的水系,也形成了河套盆地富庶根基,可是这并不是全部。

在韩琦的计划之中,利用这些支流,形成一个广泛的,密集的水网,而当第一批资源抵达之后,庞大的热力,在支流和黄河的中间,开启了一个系列的大型工程。

说白了,基本的农田水利建设,就是借助着地形的优势,在相对于河道低洼的地方,兴建一部分的蓄水池,然后,通过沟渠,把黄河之水,引入到这些蓄水池之中,当蓄水池之中,拥有了足够的水量之后,就可以通过四面八方的沟渠,把水运送到各个地方去。

在没有足够的抽灌站,抽水设备的前提下,只能够通过人力,还有地势的天然优势,进行改变。

黄河虽然是比较低的,否则,支流也就无法注入到黄河之中,但是在中间的地方,也不是没有地势较低的地方,再加上通过挖掘,只要挖的深一点,也可以形成相对的落差,这就成为了这些沟壑水的来源。

这样只要黄河之中的水量充足,就可以向这些沟渠之中注水,当这些沟渠之中有了水的情况之下,就可以把旱田变成水田,大幅度的提升土地品级。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各种的水,按照计算,一亩小麦,需要260到400立方的水,一亩水稻,更是高达的800-1000立方的水,这也是中国南北的变化。

只有南方充沛的水量和丰富的水网,才能够支撑起水稻生长,如果在北方种植水稻,单纯一个水的问题,就是巨大的问题。

北方缺水,有时候,在干旱的季节,为了争夺水,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人的生命,两村之间的械斗也经常是因为如此。

但是那是小河,甚至是小溪,容易受到影响,在北宋,因为对于水资源没有合理的利用,黄河不但没有出现断流,甚至每年注入到大海的水量非常的惊人,保守估计,每年有1000亿立方米。

按照每亩使用400立方米来算的话,这些黄河水,足够2.5亿亩的良田,在完全干旱的情况下的供水问题。

全面积的干旱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在最为严苛的时候,也是小规模的干旱,更别说,平均降水量的存在,大部分华北地区都爱400毫米以上,基本上满足了一季小麦的基本需求,唯一的区别就是不太均衡,在小麦需要水的时候,未必能够有水。

风调雨顺,一直都是农民们最大的期望,一旦风调雨水,哪怕是最差的土地,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收成,而丰收,就是农民们活下去的希望。

风调雨顺不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一个地方的农民而言,太难太难了,大部分的情况下,浇水,就成为了唯一办法。

这中间,又分成水田,水浇地,还有旱田,水田不用说了,是最肥沃,也是产量最高,根本就不会缺水,水田形成的原因,或者是在南方地区,大量降雨和径流形成的。

或者就是在北方,靠近湖泊河流形成的,只要湖泊和河流不干涸,他们拥有足够的水源。

这些地方,不用浇水,甚至某些情况下,甚至还要考虑水太多了会怎么样,稍稍努力一下,精耕细作之下,都能够达到四五石的产量。

没错,就是这样,早在宋朝的时候,有些产量,已经跟解放前产量差不多,在没有科学的种子之前,只要有足够的水和农家肥,粮食作物已经能够非常不错的生长。

水浇地,是周围相对较近的地方有水,可以通过浇灌的方式,进行浇灌,以保证农作物的顺利生长。

旱地,就是距离水太远,除非一些关键性的生长环节,才会努力的用水车拉过来点水,甚至完全不浇水的土地。

水可是说是生命之源,连生长最为旺盛,甚至可以说可以无需生长的杂草,没有水,也无法生存,仅仅依靠着天降的水,稍稍有点问题,就会减产,就算没问题,一年的收成,也大大的减少。

这实际上是中国北方常态,大部分的土地都是旱田,只能够靠天吃饭,所以,大部分的亩产,不足的1石也是关键。

整个北方的水资源和径流体系,是有水的,可是为什么这么多的旱田,原因就在于人力。

哪怕再怎么勤劳农民,也没有时间和力量,跑到一两里地之外去取水,那个劳动力,就要命了。

哪怕是小麦,一个生长周期,一亩地就需要300吨左右的水,以农民的担子,能够挑多少,恐怕,粮食没有打到,自己先要累死了。

可是通过沟渠连接,形成一连串的水网的话,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中国农民的耐劳的程度,超过了世界上所有人,正是他们的辛苦,才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

只要兴建庞大的沟渠网络,让水可以在网络之中平稳的分布,水网周围一两里的范围之中,都可以变成水浇地,这样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对于勤劳的农民来说,他们完全可以承担这个强度的劳动。

一个水浇地,对于土地的提升,非常的可怕,看起来,亩产从1石增长到了2石,或者是2.5石,可是换算到一个大的数据上面,这是一个可怕的数据。

单纯是灵州和西北四路,就可以因此增加500万亩的水浇地,因此多打出来的粮食,非常的可怕,灵州将会一举的解决粮食问题,成为可以自给自足的存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