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宋锦绣 > 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坏测试

皇宋锦绣 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坏测试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6:49:16 来源:笔趣阁

赵信现在非常有钱,没错,单纯铁料的生意,一年就最少在5000万以上,这并不是定海军的全部,各种不同的生意,最少聚拢了超过2亿贯资金,最关键的不是这个,而是新币。

赵信当然清楚,控制一种货币,会产生多大的价值,特别还是定海币这样的,原始材料非常低廉的材料的,技术领先就是关键。

在蒸汽机没有出现,冲压不可能大规模的产生的饿时候,这个定海币几乎无法复制。

定海币的出现,不但非常精美,而且难以仿造,当定海军的宣传扩大,加上定海军可怕的商业的行为,一下子,让定海币开始广为流传。

从赵信制造出来到现在,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赵信一共做出了的大概2亿贯的定海币,这些跟其他的钱币交换,成为了北宋有一种流通货币,虽然体量还不算太大,还没有广泛的流通到整个北宋的各个地方,可是赚钱的速度,已经可怕到了极点。

一枚连半文都不到的钱币,作价一百文,哪怕加上了卡牌系统制造的成本,也不算太高,2亿贯的成本,可能只要几百万贯,可是换来的,却是2亿贯资金。

哪怕在定海军,投入巨大,可是在赵信的手中剩余的资金,也是超过3亿贯,也就是说,如果单纯购买马的话,一下子可以买到300万匹。

看起来,就连赵信这样,北宋富豪第一人,都无法全部吃掉这一笔交易,可是不要忘了的,定海军是一个可怕的印钞机器,赵信具现,可以每年最少2亿贯以上制造的,而定海军本身,不停扩大的工商业,也最少可以创造相当的数量,最多一年就彻底消化了。

不过,在这些之前,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马拉火车的项目,当这个项目遍布到了北宋的大地上面,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

这也是赵信,不怕影响,专门去一趟汴梁的根本原因。

这不是一条铁路,而是可能是无数条,最少说,把整个北宋的繁华之地,都给纳入其中,这样才能够真正的通达四方。

铁路产生的作用,不单单是互通有无,让世界的距离变小了,还有众多军事上面的作用。

相对于缓慢行驶的船只,铁路更快,哪怕是马拉火车这样的,也可以保证一小时50里,一天24小时的话,就是1200里,真正达到了日行千里。

这可不是八百里加急这样,少量的传信的骑兵,而是一个车厢最少在15吨,可以拉起100多人庞大的铁路,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资源,2天的时间,行进2000里,把最少数万士兵,运送到目的地。

这对于一个中央王朝来说,好处就是非常可怕的,中央可以集中的管理军队,不用把士兵派往九边。

当然了,九边也不是一点都不派遣,只不过可以跟棱堡结合,少量派遣,有成百上千的棱堡,可能几十万人,就足以保证着边关的安全,任何异动的前提下,都可以迅速的调动兵力,减少寻常时候驻扎的问题。

当然了,这是远景,在现在,有了西北的这件事情的情况下,才有建立的可能,但是万事开头难,以铁路的强大作用,只要开始建设了的,那就收不住。

到了19世纪末,中国已经落入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的境地的时候,铁路依然是追捧的热门。

可惜,被国外不停的坑,再加上本国人不停的贪污,中国的铁路建设,从来都没有大规模的进行过,可是到了辛亥革命的时候,仅仅是建立的这些少量铁路,全部都是盈利,并且盈利的能力相当强的状态的。

时代的限制,科技的限制,让赵信不得不采用马拉火车,听起来,非常的不靠谱,你要看跟什么相比,落后和不落后,都是相对的。

打个比方的,现在定海军使用的高炉,是连中国解放后,五六十年代的小高炉都不如,可是在北宋,却是神迹。

在19世纪末的时候,那是历史的倒退,是世界各国闻所未闻的,可是在发展之中的各国,类似的解决方案,也不是没有的。

或许不是马拉火车,却是类似,用驮马来大规模的运货,对商业产生支持。

可是在19世纪末的,在世界各国已经普及了蒸汽机车的前提下,这就是历史的倒退。有更加强力的蒸汽机车,一次可以拉起几个,甚至是十几个车厢。

铁路的布置情况,让最多也就是七八匹马拉动车厢,再多的话,相互之间影响,反倒不利于的布置。

听起来很多,一匹马,在后世有一个专门的单位,一马力,可能在最初的时候,一个蒸汽机连一匹马都不如,历史上第一个蒸汽火车,他只是拉30个人左右,还不如八匹马。

可是不停的发展,让蒸汽机没有上限,在19世纪末的时候,已经能够达到数十,甚至是上百马力,这样蒸汽机的作用就大的多了。

现在的科技条件下,无法制作出来蒸汽机,只能够用马拉火车的房市,耗费的马实在是太多了,运输能力相当的有限,马的速度,拉力的上限,哪怕是8匹马,甚至是16匹马,能够拉动的车厢也非常有限,最多两个,一般情况下,一个是惯例。

火车永远不是一个车厢,他的身后,跟着七八十来节的车厢,这才成为火车的发展源泉。

一列火车的效率,肯定是要高于一个车厢的,中间必须要空出马的距离,同时要给予安全距离,不然一个接着一个,万一撞击发生问题,对于铁路来说,是噩梦。

赵信更加熟悉的,当然是后世的火车,那是一节最少十来多节,甚至最大的火车,一列甚至可以运送5000吨的物资,这在北宋,简直是神话一样的而存在。

现在,在橡胶,在各个子项目都没有达到一定的积累的前提下,哪怕赵信很清楚,蒸汽机的理论,就是利用蒸汽,把热能转化成蒸汽的推力,最终拉动火车或者其他东西,快速的往复运动。

可是,从这一个理论,转换成结果,需要漫长的路要走,实际上,水蒸气推动水壶,这个最简单的自然现象,早在人类使用火焰的时候,已经发现了,这个理论,走到蒸汽机,用去了几千年的时间。

最初级的蒸汽机,是在的公元一世纪出现的,那个蒸汽机,最多只能够称之为蒸汽机的雏形,他跟后来的蒸汽机,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理论。

17世纪的时候,初级的蒸汽机诞生,要到100多年后,才有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建立了现代蒸汽机的模型基础,然后才推动了这个更快的发展。

以北宋对于科技研究的能力和科技的水准,要想进行这一切,非常困难,赵信是历史学的研究生,或许因为爱好,知道长弓和其他一些简单的东西,可是让他造出蒸汽机来说,是不可能的,他甚至连蒸汽机的基本模型都没有做出来。

所以,赵信甚至还没有开启蒸汽机的运作,甚至连个头都没有,这个可能是划时代的,对北宋有巨大影响力的机器,可能只是图纸上面,当定海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甚至开始普及了科学知识之后,才会开启。

道路交通又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在定海军大炼钢铁已经奠定了基础,完成了年产几百万吨的大型冶炼综合体的建设的前提下,困扰铁路的问题已经不复存在的。

为了解决问题,赵信选择了更加容易达到的结果,用高品质的钢制作铁轨,车厢,而动力上面,交给了最容易获得的畜力,两者结合之下,马拉火车越过了千年的历史,成为了现实。

环岛铁路37公里的路线,赵信已经进行一定的测试,主要是关于续航和更换上面,甚至为了测试,还把这一条铁路变成了一个环线。

岛屿不大,链接整个岛屿只有37公里,可是一个环线的建立,要测试多长的距离,就可以测试多长的距离,这也是赵信耳闻后世铁路测试的一个方法。

刚刚诞生的机车,要测试他的可靠性,当然不能在真正的铁路上面进行,那么环线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依靠各种环境构筑的环线,可以进行5000公里,1万公里,甚至是10万公里破坏性试验,以此来测试这个极限。

按照目前环岛铁路总结出来的经验,37公里还是太少了,一般而言,一匹马在马拉铁路上面,拉着一个满负荷的沉重的车厢,37公里也不会耗费全部的力量。

不过15吨的车厢,还是相当的沉重,在高速奔跑的时候,已经有了速度减慢的迹象。

北宋的惯例别说是测试了,大致估计的都很少,可是赵信不同,工业化带来的是严谨,是苛刻到了极点的严谨。

一个不严谨的东西,放在工业化之中的时候,将会是噩梦,借助着完整的环岛铁路的时候,才能够测试出大部分的马拉的极限。

为此,甚至废掉了几匹马,倾覆了一个车厢,让一节铁轨最少三天的时间没有办法运行。

对于发展节奏非常快的定海军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大的代价了的,但是这些的测试,最终证明,是必要了,因为这测试出了马拉火车的极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