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宋锦绣 > 第三百五十一章 贵妃探家

皇宋锦绣 第三百五十一章 贵妃探家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6:49:16 来源:笔趣阁

父母,这是赵信有些回避的问题,从穿越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离开了汴梁,转折数年,一直都没有回到汴梁去,说实话,他有些害怕,见到父母怎么说。

有神授这一点,哪怕是胡说的,但是这个时代的神秘特性,按理说,他不会有怀疑,而且之前离开汴梁,实在太过幼小,一年多的时间,也成长了许多。

虽然也才5岁,快6岁的样子,可是身高已经超过了1.4米,在卡牌系统的支撑下,已经有了一个少年的样子,特别是气质方面,就更加是如此了。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赵信如果贸然的进入到皇宫之中,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这是他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一条铁路而已,建成了之后,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北宋的实力,让西北的交易,成为一个常量化,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可是真的不修建,就有问题了,无外乎是增加一些消耗,1000头牲口这么庞大的数量,哪怕没有铁路,也可以逐步的进入到北宋,这样产生的效果一点都不会小。

作为一个穿越者,大局观,就是赵信最为强大的地方,他很清楚,仁宗的借口,他想要见一下赵信。

赵信很清楚,如果他这个时候进宫的话,会造成怎么样的影响,他一直以来都营造的东西,将会荡然无存。

哪怕赵信再怎么的说,对于皇位没有任何想法,秘密进宫,面见仁宗,这一点上面,都会说不清楚,不但所有争夺皇位的勋贵,还有那些对他有初步好感的高层,都会有别样的想法。

叶清臣,曹刿,韩琦这样的人,之所以愿意跟他交流,就在于他的一切都是对北宋有好处,北宋正是因为赵信的存在,这才获得了现在的财务正常,并且还有余钱,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赵信如果还要获得自己的位置,哪怕这个位置,就是他的,也存在问题,当夺嫡的争斗开启的话,整个北宋良好的条件,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多少的王朝,都以为这个争斗而衰弱,而到了宰辅这一个级别,也不想因为这个而考虑到战队的问题,更别说赵信这个独特的关系,朝堂上面的平衡,就要结束。

赵信考虑的就是这一点,他斟酌了再三,最终,还是给仁宗去了一封回信,入宫的要求被他拒绝了,但是同意,如果母亲愿意见他,可以探家。

仁宗既然是拿母亲作为借口,那么赵信最好的选择,也同样是拿着苗贵妃来说事,在身份上面,他属于是苗家的嗣子,也就是苗家的第三代,应该是问苗贵妃叫姑姑的。

这样的建议,也是解决他现在问题的最好的办法了,后宫探家,往往是巨大的荣耀,一般一个皇帝一生之中,愿意给后妃的,也就是一两次,往往这是皇后都不曾拥有的,这代表着巨大的恩宠和地位。

信通过正规的渠道传递到了汴梁,赵信没有选择密信,直接通过的皇城司传递到禁宫之中,而是听过正常的手段,以勋贵和后戚的身份,恳请仁宗给予恩典,让苗贵妃可以回家探视,小住些日子。

这是很正当的要求,在朝廷之中,后妃的家族,几乎每年都会上这么一个要求,可是最终批复的,一个没有的。

当这个要求传送到东府之后,东府有些古怪了,之前仁宗的迷信,虽然他是走的秘密渠道,可是到了宰辅这个级别,只要稍稍的留心的,也都心知肚明的。

仁宗心中有什么想法,或许仁宗只是想要看看这个孩子,可是作为宰辅的他们,不愿意这样的,这会带来巨大的变数,特别是针对那些继承人宗室们。

本来,有可能迈进最后一步,哪怕只有八分之一的机会,可是现在,赵信的出现,或许连这么八分之一的机会都不复存在了,这是他们所无法接受的。

好在,赵信很聪明,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走了这么的一个渠道,这也就是在高官哪里,亮明了立场,不再是秘密的进入皇宫,以人子的身份的,面见皇帝,却可以以后戚的身份,给予贵妃荣耀。

后宫的事务,外臣不得插手,东府看到这个,也只是简单的备案,任何的一切东西,都有仁宗决定,最多是仁宗在做出了决定之后,告知他们规格,他们会在规格的种类和数量上面,进行调整和限制的。

这一封要求,通过东府的默认,最快的速度送到了仁宗的面前。

见到这个,仁宗叹息了一声,他很不希望是这个结果,他跟儿子之间,不应该是这么公式化的,类似于君臣之间的对答,可是不得不说,这是目前赵信选择的最佳的方法。

从这个上面,可以看出赵信的成熟,他在冷静之中做出了最佳的选择,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赵信对于皇位的坚持,那么他的办法这的可行么,这的不用他的任何帮助么?

该怎么办,到现在为止,仁宗朝,还没有一个后妃归家的恩宠,也苗贵妃的身份,稍稍差一点,可是现在的恩宠,也足够了,只是,这会不会有阻挠。

可是仁宗在考虑之后,还是决定让贵妃探家,并且以中旨的名义,发送到了东府。

这个决定,本来应该会引发巨大的争议的,甚至会造成后妃之争,皇后还活着,这个荣誉,代表着地位的不同,本身贵妃就是最接近皇后的一个位置,如果再更进一步,那是什么?

但是这一次,包括中枢,甚至是后戚,都没有任何的反对,连本来应该激烈反应的皇后一族,也没有强烈的反对。

或许,对于中层官员来说,这个是一个秘密,不太可能知道的,可是所有有心的人,都会知道,特别是当请求送到东府之后,更是隐瞒不住。

谁都知道,这一次的目的是什么,只是让苗贵妃见一下儿子,实际上,有很多的解决方法,没必要搞这么大,只要秘密把赵信接入宫中,那就可以了。

仁宗的密信,很多人只是猜到,还是经过结果来猜到可,可是但是这么高调,也就是表示,赵信从来都没有想过,要介入到继承权这一点。

这已经安了很多人的心,甚至连皇后那里,仁宗也过去主动的安抚,告知了这一次的目的,也因此,没有多少的反弹。

在汴梁城内,暗流涌动的时候,赵信已经在启程的路上了,这一次,他不是孤身秘密前往的,而是乘坐着巨大的沙船,携带了最少20多船的礼物。

从苗家庄开始,一年多的时间,到定海军成立,还不到一年,可是定海军已经发展成为了,百万人的庞大城市。

在合理的布置和运作之下,定海军的发展极为的迅速,一些常人无法想象,甚至连基本作用都判断出来的新产品,陆续的出现,有些已经逐步的投向市场了,可是更多的,却是在赵信的手中,比如说棉布和印染。

棉花,在中国的种植,不过最早是在新疆这里,而且植株也是非洲的草棉,这种棉花,产量低,种植的难度也大,一直以来,都没有向国内蔓延,只是在新疆哪里。

更适合中国,而且产量更大的是木棉,也就是原产于印度的棉花,世纪上,早在五代十国的时期,已经在中国出现了,只不过没有推广,慢慢的发展,很多时候,如同野草一样的长着。

赵信当然知道,棉花意味着什么,棉花代表着一种廉价的,更容易加工制作的纤维,同时,当棉花大规模的普及和推广之后,南方战胜北方才成为可能。

北方高寒,恶劣的气候,让不熟悉水土的南方人,很难的适应,再加上地域的不同,北方的人种更高一点,力量也更强大一点,所以,在明以前的朝代,都是北方统一南方,很少有南方统一北方的。

棉花出现不一样,更加保暖和贴身的衣物,让南方人在寒冷的状态下,依然可以发挥出足够的战斗力,再加上火器的出现,解放的人力,让力量和人种的差距不那么的明显,这才有明朝的南方统一北方的出现。

在搜集各种东西的时候,赵信已经开始注意,并且收集了大量的种子,并且让一些来自印度和阿拉伯的商人,进行种子的收购,几个月的时间,也培养了一批,种植了一批,数量不多,大概就是3000亩左右的小规模种植。

生产出来的棉花,一部分被织布,另外一部分,则送到了专门的作坊,用于制作火器,硝化棉是一种最容易得到的发射药,比起火药,要好很多的。

因为产量有限,一亩地的棉花,只有几十斤的样子,3000亩,也不过是的十几万斤,这个根本不用工业化的大生产,仅仅手工也就能够生产完毕,一共是5000匹各种样式的布匹,还有一些专门印染和剪裁的衣物,这些称谓了礼物之中的重点。

除了棉布和衣物这些新产品之外,还有大量其他新奇的东西,最重要的是钱,一方面,赵信会给仁宗带来不少钱,另外一方面,如果说服了叶清臣,让定海军介入到铁路修建领域,这个初期的经费,朝廷肯定拿不出来,也只有他能够拿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