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宋锦绣 > 第三百零六章 战争将起

皇宋锦绣 第三百零六章 战争将起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6:49:16 来源:笔趣阁

城市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定海军将来如何,赵信不知道,可是在有能力的时候,还是尽量的多做准备。

类似立交桥,环线快速道,这些,暂时没有办法使用,也没有这个必要,但是这个开放式小区和干线跟支线相连接的方法,还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方法。

不会耗费太多的力气,只是在规划的时候,规划好就可以了。

几个月的时间,定海军的发展告了一个段落,而这个时候,在远方的蒙古草原上面,却是厉兵秣马。

从5月份,辽国的招讨使被元昊干掉,辽兴宗大怒之后,双方已经做好了对战的准备,而在北宋的全力支持之下,在周家的帮助之下,周正秀也成功的进入到了位置。

周正秀的级别,没办法直接投靠辽兴宗,级别不能够大踏步的前进,可是他投奔的是北院枢密使萧惠。

这位出身于辽国后族的贵族,可以说是战功卓众,今年61岁的他,老当益壮,不但单人北院枢密使这样的要职,也是军中的宿将。

辽国跟北宋不一样的是,宗族和部族制度,还是占据了绝对的上风,没有宗族和部落作为后盾,根本没办法支撑他前进。

周正秀本身就是出色的人才,不然整个辽国也不会小有名气,一些贵族拉拢,其中,就有萧惠的子侄一辈,借助着他们,投入到萧惠的麾下,以军略擅长,同时,也拿出了实质性的好处,价值30万贯的军械。

一个小小的周家,拿出这么多,看起来有些可怕,但是周家也是根深蒂固的家族,同时,这是辽国的价格。

以北宋一斤铁80文的价格来说,在辽国,一斤铁几乎超过了400文,是北宋的8倍,是目前定海军冶炼厂的100倍。

为了取信,其中大部分都是武器,差不多,也就是相当于北宋这边,4万贯的武器,几百套精良的全身甲,还有一批精良的装备。

换成平常,这样的大规模的军械,是根本没办法流入到辽国的,辽国和西夏在马匹上,对于北宋进行控制,相应的,北宋也在铁上面,对于他们进行控制,虽然有走私,却都是民品,性能指标上面差很远。

周家拿出来的,实际上,是皇城司通过种种方法,弄到辽国去的,这么一批,足以装备1000精锐骑兵的装备,而且还是重骑兵,立刻得到了萧惠的看重,萧惠直接耀升周文秀为平章事,负责参赞军务。

当整个辽国动员起来的时候,萧惠也受命为先锋军,他要携带本部人马7000人,出任先锋。

不过,此时,由于周文秀的捐献,萧惠本部的人马已经有9000余人,其中,专门分出了一个千人队,让周文秀带领。

周文秀也不愧是北宋精心培养的,不但文士精通,而且武力也同样精通,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把这个一半新兵千人队,训练的犹如精锐,同时,他也给萧惠提议,有目的的训练地形。

赵信作为历史学家,对于北宋这段历史,相当的熟悉,这个决定了整个北宋的战争走势的战争,前期,是萧惠战胜了,让元昊御敌余外的方法落空,不得不退后坚壁清野,诱敌深入。

就算如此,当时辽国也未必会败,当时元昊趁着求和偷袭的时候,萧惠依然抵挡的相当坚决。

可是在关键时刻,大风忽然出现,向辽国吹来,因为相信鬼神的力量,辽**阵大乱,最终才大败的。

就算提供补给,让辽国跟西夏的战争之中,是全方位的发挥的话,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也是白给。

赵信特别提到的这个问题,周文秀也非常的重视,类似的风俗,他也知道,他专门调阅了一些东西,还有皇城司给,果然发现了大风的记载。

在荷兰山区,因为大量平原和沙漠,气候条件变化巨大,是有各种各样的风的存在。

周文秀当然无法影响到整个辽国的军队,但是萧惠手下,可以说,是除了东林军之外,战斗力最为强大的一只军队,这么一只军队,如果能够适合哪个气候,在辽国打乱的时候,主动的攻击之下,为重新整理,奠定了基础。

萧惠不是听不进话的人,在得到周文秀的警告之后,也派人去找了一些情况,实际上,元昊的一些布置,在贺兰山的这些情况,根本就没有秘密,之前只是辽国没有注意到而已。

光是在辽国境内,生活的这些羌族人来说,有很多都去过那里,稍稍打听一下,就知道,在贺兰山区,有这样的不明天气,而且非常平常,经常会出现。

萧惠不得不重视,作为北院枢密使,他已经得到命令,他将作为先锋,首先出动,去给整个王师奠定基础,万一他遇到这种情况,全军覆没都是有可能。

顾不得别的,他立刻决定,找一个类似的地方试验,果然,在辽国境内找到了这么一处地方,他的9000人,全部在这里训练,并且通知了辽兴宗。

辽兴宗也相当重视,他却影响不了下面的大将,最终只有不到4万人,专门训练了一周左右,不能说在大风中作战,但是从某种意义上面说,却可以在大风中,正常的,不会大惊失色了。

时间慢慢的接近农历的九月中的,也就是阳历的10月多,几次最后通牒不果的前提下,辽兴宗终于忍受不了,开始出动大军,西夏的作为,让辽兴宗无法忍耐,那就打吧。

大军开拨,10万人马,浩浩荡荡,这根本就瞒不过,历史上面,就是北宋没有注意到的,辽国,又没有掩饰,在他们看来,他是教训西夏的,西夏跟北宋之间,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更不会影响到他们。

可是此时此刻,整个枢密院,甚至是仁宗,都在关系这一件事情,经过了韩琦等人的努力,再加上现在的调查的,对于辽国和西夏的战争底蕴,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的前提下,他们知道,这一战,对于北宋非常重要。

只要这一战,给辽国和西夏造成了比较大的损失的话,这一战对于北宋就非常重要。

打残,灭亡西夏,占据有利的战略地位,并且布置大量的棱堡,虽然无法让西北的军事投入,彻底的降低到零,却可以减少七八成,如果再加上对于北方的改变,逐步的裁撤的话,军事支出会减少大大的一块。

这一块,跟铁料的减少,是相互重合的,但是折扣来说,也有千万贯左右,这么庞大的钱,只要是投入另外的区域,比如说农田水利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面,可以增加,整个北宋的底蕴,这对于北宋来说,是一个大好事。

农田水利建设,虽然无法避免全部的灾害,可是对于水,旱,蝗等对于农业生产有巨大的影响的灾害,有巨大作用的。

大量的水利建设,修建一些的湖泊等调节的方法,可以避免水灾,调配旱灾,同时,大旱之后必有蝗灾,就算是在大旱之年,借助着水利设施之中储存的水分,也足以让粮食生产,这就能够减少蝗灾的产生的。

蝗虫的产卵,需要水旱交替的环境,可是潮湿,并且的植物较多的,不适合蝗虫产卵,只要有一定的植被,不是万里寸草不生的话,蝗灾就几乎不可能发生。

赵信已经明确告诉叶清臣跟韩琦了,在未来,必须要重点做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对于水旱灾害的调配能力,增加水浇地的面积,这对于大宋是最大的好处。

农田,本身就是王朝的根本,特别是水浇地,如果有可能的话,叶清臣也想投入,只不过之前,都是勉力的维持,现在,在铁料的帮助下,可以减少支出几百万贯,只要度过了这一年,就可以积累起足够的资金,用于到农田建设之中。

辽兴宗终于出发了,通过皇城司的渠道,把消息穿到了北宋,并且通过军方渠道,传送到韩琦哪里,此时的,北宋是不会动手的,要等到辽和西夏之间明朗化再说。

前期的准备,都已经完成了,是否能够成功,就要看周文秀的努力,还有韩琦的临场发挥了。

韩琦在接到这个情报,脸上,并没有露出多少的表情,他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准备,按照赵信的提议,组建了15个军,差不多3.5万精锐部队,聚集了差不多2.6万长弓手,经过了训练和部分的野战,已经表现出非常出色战斗力了。

对上任何一个军中,都有一定的优势,除非是超过他们数量的优势重骑兵的包围。

西夏才有多少重骑兵,他们的15个军,恐怕整个西夏,倾巢而出,都未必能够大败到他们,除非他们贸然的进入到对方的伏击圈。

这是韩琦对于这一战的杀手锏,所有的准备都已经完成,他甚至派出了大量的探马,去探听动静,当然不会去战区,可是这么数十万人的大战,哪怕是相隔很远,也能够听到动静,这一点,他从来都不担心,思绪不知道怎么的,就飘向了几百公里之外,哪里,会爆发一场怎么的战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