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宋锦绣 > 第二百八十二章 给钱和新币

皇宋锦绣 第二百八十二章 给钱和新币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6:49:16 来源:笔趣阁

王松当然知道,赵信想要干什么,之前赵信就简单的跟他提了一下的,要给仁宗一部分的利润,他当时还在劝说,仁宗归为皇帝,怎么可能缺钱。

可是赵信笑笑不说话的,王松突然想起来什么,也住嘴了。

实际上,不缺钱,看跟谁相比了,之前,带着大队人马,离开京师,也不过是携带了千贯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的大头,还是苗家给,贵为一国皇帝的仁宗,不过是拿出了几百贯。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连一个宰辅都不如。

参知政事,基本上每月的薪水在300贯以上,如果有制司的,比如说,开封府尹,这个负责开封府的全部事物的,甚至还有额外的资金。

传闻包拯一年收入数十万贯,其实,并不是他的真实收入,真实收入,可能每年四五千贯,之所以有百倍的差距,原因非常的简单,那是把他掌握的资金,也算在内了。

打个比方吧,一个城市,市长的薪水是多少,一年最多也就是十来万,可是把一个市长掌控的所有的拨款都算在内,哪怕是再怎么低级的城市,也有几千万,甚至是上亿。

赵信不可能把全部的利润都给出去,这是拿出一部分而已。

比如说,铁料,从朝廷获得的所有铁料的订单,可以每一斤拿出来2文来,保守估计,整个朝廷,会定下4亿斤左右的铁料,单纯这一个的,就是80万贯。

虽然说80万贯,对于整个北宋这么一个庞大的帝国来说,不算很多,可是单纯针对仁宗来说,已经不少了。

更别说,赵信并不准备只是这么多,纯碱和肥皂的生意,一年会固定的抽取30万贯,这对于这么庞大的生意来说,根本就不多,至于民品,这个生意太赚钱了,赵信会给出60万贯。

这样算下来,单纯这些生意,一年下来,就可以支持仁宗200万贯,这笔钱,别说是直接给仁宗,就算是直接给叶清臣,也相当的可怕了。

叶清臣第二天,一大早,就找到了赵信,赵信找他干什么,他心中有数,应该是给钱,至于给多少,暂时,他心中没底。

不过,铁料的生意,从某种意义上面说,是给北宋的朝政减负,可是从另外一个意义上面说,何尝不是给赵信增加收入,从这一点,于情于理,都应该给一点好处。

他当然立足的是政府订单,至于民品,虽然声势浩大,可是总量一直都没有怎么的宣传,他也不知道会是那么的可怕的,也就没想。

很简单的一次会面,当叶清臣出来的时候,他几乎无法呼吸。

200万贯,叶清臣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经手三司,每年2000万贯,甚至是3000万贯,他都经手过,可是,一个朝臣,一个才四五岁的孩子,一次性拿出来这么多,还是让他出乎意料的。

哪怕这一笔钱,是直接给仁宗的,可是在叶清臣的眼里,给了仁宗的跟给三司,没有多少区别,以前是仁宗的内库之中,没钱,现在有钱了,当然能够一点的弄出来。

赵信还不知道,叶清臣实际上是在打这个主意,如果知道,早就把他踢出去了。

不过,就算知道,再加上了解仁宗的一些态度,也是在所难免的,真的只是为改善仁宗的生活条件,给仁宗的钱的话,几万贯就够了,根本不用200万贯。

现在,在大名府的收入,可能一年超过了2000万贯,拿出十分之一补贴,应该是不错的,毕竟,在目前来说,定海军还没有成长为一个的参天的大腿,现在很多方面,还要依靠大宋的。

以仁宗和叶清臣,还有辅佐朝政的这些名臣,这些钱或许不如定海军这样,用到更加关键的地方,也不会乱用,只要北宋能够平稳的发展10年,对于的赵信来说,一切就解决了。

叶清臣回去的时候,一脸的笑容,韩琦等人很奇怪,问完了之后,才吃一惊,特别是韩琦的。

之前就知道,赵信的本事一流,当年在保州城的时候,馒头包子的生意卖的飞起来,可是那个最多就是跟几万贯挂钩的,北宋的钱币购买力很强,万贯,已经可以被称之为的巨富了。

可是谁曾想到,一次性就是200万贯,这可是一笔可怕的财富。

赵信此时,却为钱发愁,不是没钱,而是钱太多了。

北宋的铜钱数量惊人,可是计算起来,就不太方便,太过于沉重了。

后世有一个新闻,一个村民,在挖掘宅基地的时候,意外的发现了4000公斤的宋朝的铜钱,下面跟帖的网友们,说是很么的都有,都是感慨于这些铜钱太多了,有的甚至说,是不是把国库挖出来了。

实际上,4000公斤铜钱,重量多达4吨,对于一般人而言,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可是实际上,你细算算就知道了。

铜是金属,比重比木头了,石头一类的都要重,一般的封建社会的铜钱,折合成后世的重量单位,一文钱大概是4文。

1000文等于一贯,那样就意味着,一贯铜钱,差不多就是4公斤,4000公斤铜钱,不过是千贯左右。

听起来,依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可以在北宋买10头牛,可是跟真正的巨富比起来,这的比不上,一般参知政事,三四个月的薪水,也就是1000贯,一些经商的人家,或者是大一点的地主,也可以拿出来千贯。

由此可见,这个重量,虽然说,北宋已经拥有了钱庄,可以对钱的流通,进行疏导,可是还是不方便。

给叶清臣的200万贯,其中只有30万贯,是钱庄的飞票,剩下的,都是一些货款,当汴梁和周围的几个城市物资运到,那些经销商们,交割了物资之后,这些钱,会直接的送入到仁宗哪里。

铜钱不方便,虽然是北宋货币的基础,可是太过沉重,稍稍大宗一点的交易,就容易引发波动。

更加贵重的金属,黄金和白银,这不是不行,关键是总量太少了。

中国地大物博,可是这个地大物博,是有一定的限制的,比如说,有些矿产,就没有很富裕的矿,有些矿产,甚至没有多少。

比如说,白银和黄金,整个中国,这么庞大的领土,都没有一个大型的金银矿藏。

与之相对的是日本,虽然只是一个岛国,很小,却有世界级大银矿,石见银山,盛极的时候产量高达38吨,差不多就是白银百万两,这样的产量甚至绵延了一两百年。

这是极为可怕的数量,而且日本很多地方产银,总量甚至达到年产200吨,在相当一段时间,日本的产银量,占据了世界三分之一的。

虽然到后世,中国也是白银的重要储备国,可是大部分都不是富矿,没有开采价值的,除非北宋能够占据日本,开采日本的大部分世界级银山,否则的根本支持不了银本位和金本位。

那么,生产一种比较难以生产,比较醒目的,却有数量较大的金属,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赵信第一个选择,就是钢,也就是俗称的精铁,这玩意,本身价格高昂,高等级的精铁,一斤价格超过10贯。

赵信做出的,又会是钢之中的从来未曾在中国出现的,高硬度不锈钢。

这种钢材性能极佳,表面光滑闪亮,卖相很好,不容易生锈,也不会被磨损,是铸造的最好的材料。

虽然说,要想生产出这个,不太容易,可是把他当做一种在铜币之上大型货币,到时一个不错的选择,就算是以以前精铁的价格,一斤等于10贯,做成20克左右钱币,也就是25个差不多是10贯,这就是一个比铜币币值要高,又容易解决货币。

从给叶清臣钱,想到创造一款货币的程度,赵信的思维跳跃,可不是一般的活跃,不过仔细想想,这似乎很有搞头。

钱荒,在一定程度上面,是北宋一直都出现的问题,仁宗甚至为了解决钱荒,发行了皇交子,只不过,因为不懂金融,更不懂的量力而行,最终让交子破产,让纸币诞生的可能性完蛋。

不过,北宋的钱荒,多多少少,也影响到了北宋的商业发展,而不方便的携带,也让商业受到了限制。

定海军,肯定要走大型工业化的道路,一个小小的作坊式的铁匠作坊,就可以创造每年3000万贯上的产值,未来,集中了后世的知识和大量的人口的定海军,会是什么样,一个更加便于携带,币值更高的货币,是势在必行的。

看起来用不锈钢,减少的不多,可是差不多80-100倍的差别,哪怕是铸造跟北宋相同数量,也都让整个经济总量,扩张一百倍,更别说,不锈钢,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只要锻造,就可以大规模的生产,这是两全其美的选择。

制作不锈钢的事情,赵信当然不会亲力亲为,他还记得不锈钢到底是什么,吩咐牛大力跟进,他则把精力放在了晚上举行的拍卖会上,哪怕是鸡肋,也到了必须开启的时间了,这些有钱的商人,不能随便耍着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