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宋锦绣 > 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铁改进

皇宋锦绣 第二百二十九章 冶铁改进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6:49:16 来源:笔趣阁

苗远在赵信抵达之前,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这让赵信非常的满意,实际上,在提出之后,整个迁徙,也就开始筹备了,赵信抵达之后,更是进入到了实质的状态之中。

封建社会,人口流动并不大,除非是朝廷组织的大规模移民,否则的话,绝大多数的民众,都会在家乡度过他的一生,除非是成为读书人,或者是商人。

数千人的大规模移民,甚至还要携带必要的物品,这就需要很多的准备,甚至还必须报备,否则的话,路过的军队,说不定会把你当做流寇个直接的干掉。

保州靠近海州水系,跟京杭大运河相连,而海州,则跟淮河末流洪泽湖相当的近,船运,一直都是在陆地上,大规模迁徙最好的一种方式,因为从保州,一直到洪泽湖,一直都有水路同行,最好的方法,就是水路。

在来的时候,赵信就做好了准备,一路上,吩咐人员在大名府和沿岸的港口,租用大量的船只,差不多有2000多艘,按照一艘船容纳2个家庭来说,最多两趟,就可以把这些人,全部都给运送到洪泽湖。

洪泽湖之后的这一小段路程,就简单的多了,可以慢慢走,也可以在当地先安顿下来。

赵信也在上书之中,申请在的洪泽湖租用一个码头,用于移民的暂时挺举,还有未来,商品的的销售计划,这个要求,得到了仁宗的批准,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仁宗对于赵信现在的情况,可以说是言听计从的。

别说这是正当的要求,就算是不正当的要求,也无所谓。

忙碌的苗家庄,谁都知道,他们即将离开,未来充满了未知的可能,他们知道,跟着赵信,以赵信眼花缭乱的赚钱方法,他们肯定会收获不小的,可是背井离乡的那种感觉,着实让人有些忧伤。

不知不觉,已经是1044年,庆历四年的6月了,穿越到现在,差不多到10个月左右,赵信终于摆脱了之前的那种受到追杀的窘迫,真正的深入到了北宋这个历史时空。

不得不说,这个时空是整个封建王朝,文治达到鼎盛,无数的文学家,大儒,甚至是封上神坛的人物,跟这些人物同样的一个时代,这是难得的庆幸。

几个月的亲身经历,让他真正的认识到了古人的智慧,如果,他困在这个时代的话,如果他不后退一步,退出赵昕这个身份,他都不敢保证,自己能不能顺利的,活到成年,继承那个万众瞩目的王位。

从后世的眼光来看,北宋有很多,他没有想到,甚至是说,比起他想象的更好的地方,可是更多的,北宋是一个都封建王朝,繁华的地方,非常的繁华,不繁华的地方,也相当的不繁华。

如何把它们发展起来,这是一个关键,需要考究赵信的能力,不过赵信对于这一切非常有信心,一边发展,一边挣到足够的钱。

在紧张准备之中,只有一部分人没有收拾行囊,他们还在准备,正在做着实验。

在馒头包子无法大规模推广,肥皂还需要时间,才能够成为人们所认可的必需品的时候,铁器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苗家庄有一批铁匠,一部分是苗家庄附近的老铁匠,还有就是曾经属于禁军后勤力量,在了解了苗家庄的待遇之后,愿意跟随者苗家庄和赵信的。

这部分也为数不少,毕竟,对于铁匠来说,按照苗家庄的标准,是要高于工坊,一些差一点的,每天都可以拿到150文以上,的好一点的,基本上是300文了。

这不是小数目,一个月九贯,或许跟宰抚无法相比,韩琦这样的额,每月都是300贯以上,可是跟普通的官员,甚至是刚刚科举之后,被选为官员的进士来说,一点都不少。

9贯可以干什么,2贯的收入,已经足够一家几口人,舒舒服服的过上一个月了,9贯,足以让很多人完成升级。

赵信接下来的计划,更是如此,很多人在赵信的教导下,特别是一系列的指导,调整他们的生产方法。

之前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知道哪一种生铁的大致含碳量,现在就是扩大他的规模,不同于刀剑,必须要保证外侧,是钢,保证足够的韧性,还有其中的硬度。

钢块就不用了,甚至可以通过熔炼,混杂,然后去掉少部分的杂质。

一些后世方法,一些只是在咨询之中看到的,却不曾被用上的,让赵信用在了这里,并且顺带的,对于传统的炼钢炉进行了简单改造。

封箱,密封度更高,还没有橡胶这样廉价的密封物品,可是一些鱼胶之类的,也勉强可以用,加强了密封性能,提升了火的利用率,把这些都给做到了极致之后,炉子的温度也提升了很多,炼钢的效率也打打的提升了。

最终完成9成以上的成功率,特别是接下来,赵信是打造的铁块,而不是武器,这就更加的提升了效率。

精钢快,比的武器容易打造,一部分人,则去研究夹刃的做法,这本身就是铁匠的一个基本功,只要熟悉钢的一些特性,做到这一切非常好。

有些甚至可以的让这个刃,跟本身浑然一体,看不出来任何的区别。

最开始,能够成功冶炼出钢铁的,只有十来个水平最好的铁匠,赵信让他们总结经验,并且进行了标准化和体系化的控制,很快就推广开来,在赵信回到苗家庄的第十天,也就是苗家庄第一批人员即将上船,前往海州的档口,已经有80多人可以完成了。

这些人,会是他接下来挣钱大计的一个重要的根基,王松目前还在大名府开辟场地,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同时大量的雇佣铁匠,按照一个熟练铁匠一天可以3炉,每一炉50公斤来算,他必须要达到1000人左右,再辅助一些打造工具的铁匠,未来这个大型的冶炼作坊,最少也会容纳9000人。

只是一个工资,可能一个月支出就接近5万贯,可是产出也会非常惊人,他的冶炼方法,让从铁到钢,增加的成本不到50%,未来大规模冶炼,还会有一定的降低,当这个成本不高于30%的时候,这个利润,可是相当的高了,只要能够成功推广,这个铁匠作坊,会源源不断给他提供资金,海量的资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