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宋锦绣 > 第三百零八章 炼钢和淬火

皇宋锦绣 第三百零八章 炼钢和淬火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6:49:16 来源:笔趣阁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进入到铁器时代,战国时候吴越的铁剑制作,已经到了相当的程度了,比青铜更加坚固的铁,成为了工具,也推进了时代的发展。

从铁到钢,按理说,几乎没有什么界限,不停的消耗铁之中的碳,达到一定数量就是钢了,可是有史以来的记载之中,很多冠上钢名字的,大部分都是铁,真正称之为钢的少之又少。

主要问题就是,封建时代,对于铁跟钢之间,没有一个明显的认识,只知道百炼成钢,知道钢比铁好,好到哪里,却不知道。

赵信给予标准化,还有对于钢的了解,直接决定了,哪怕是手工,也可以比较高效的制作钢。

北宋的钢,主要还是手工打造的,是用炼铁的方法,百炼成钢,所以价格极高,原因就是在于成品率不高。

一般出色一点的铁匠,10次炼制,能够最终成功个一两次,已经算的上非常惊人的,差一点,可能要上百次才能够成功。

这样的耗费,只是一个人力成本,就是一个非常高昂的数字,更别说千锤百炼未必一定会出,如果几率高一点,废品率低一点,这个精铁就不会那么贵了。

赵信既然敢于开启这个常识,就是对这个有绝对的信心,后世那种纯手工打制,已经可以保证成品率了。

不是说,后世的大师,比起封建时代的大师强,实际上,远远不如,但是后世对于钢铁的了解,已经深入到一定程度了,哪怕是普通人,也懂钢和铁的区别。

说白了,钢就是含碳量在0.2-2.06%之间的一种合金,后世的手工打造的方法,借助着熟铁和生铁进行折皱打造,不过跟封建时代的随便打造不一样,这里会控制比例。

熟铁之中,几乎不含什么碳,生铁也就是大于2%的那种,一般都在5%以下,后世的锻造师们,会根据经验,去一个平均量,同时计算生铁和熟铁的数量,让碳的含量保持在0.8-1.2%之间。

超过0.6%的,就是高碳钢,跟生铁相比,有差不多0.6%左右的余量,就算有误差,也可以保证在八成九成以上,这样可以保证效率。

10次成功9次,这样下来,就可以把钢的价格,降低到跟铁差不多,或者稍稍高一点的程度,这就极大的降低了成本。

这个比例,是高碳钢,是硬度最大的钢,柔韧度差一点,可是用来制作铠甲,兵器,是出色的选择,历史上的不少名剑,就是使用的这样的材料。

相对于全程没有参与水泥实验,关于钢铁打造的实验,赵信全程参与了,因为其中的一些关键的点,步骤还有比例之类,也必须他来把握,甚至说一次性也未必能够成功,必须要多次实验。

这里就展现出最终的目标,还有记录方面的好处了,古代中国虽然创造了辉煌的科技文明,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四大发明,对于中国和世界科技,有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可是一点,没有形成完整而有序的体系,没有一个培养和学习技能书,往往经过战乱之后,某些技术一失传,就消失了。

当然了,这也跟整个中国并不是特别重视,有很大的关系,中国重视的是儒学,连更加生僻难懂的医学,都也因为跟儒学沾边,而拥有了完整的体系和培养的方法,可偏偏工学没有,这或许是跟百家争鸣有关。

除了已经并入到儒学和朝堂之中的兵学,法学,有一定的发展之外,诸子百家之中的其他行业,都是被压制的,特别从北宋开始,儒学发展上升到了一个巅峰,工匠就被压制的更加厉害,有些发明,也是没有什么重要意义。

薛玉抵达的时候,赵信的这个实验,正好进行到了比较关键的程度。

赵信根据不同的比例,测算,然后对于失败的产品进行扫描,通过卡牌系统,大体上分析出了一部分的数据,然后根据成功的和失败计算,最终测算出了不同色泽,性能生铁的一个大体上面的含碳量。

这个含碳量,远没有精确到小数点后面几位,可是有一个大体上面的范围,0.5%以内的误差,已经可以实际上进行了。

这个基础的数据,会通过不停的实验,不停的记录和计算,而变的越来越精确,可惜这个工作不可能交给别人来做。

哪怕是最简单一个比例的计算,如果是有精确的数字,四则运算,这对于北宋来说,有些难,一些精研的人,未必算不出。

可是赵信要的是一个概率,一个混合,一个模糊,根据一些数据,最终给出来一个相对精确,误差较小的,这就只能够使用高等数学,或者数论的方法。

这玩意,就算是在后世,一个出色高中毕业生,都不太可能做出来,更别说这个时代,整个大宋,懂得这个计算的,只有赵信一人。

得到了薛玉确切的消息之后,赵信却不能立刻离开,因为这个炼钢已经到了关键的程度。

在经过了众多铁匠的磨合之后,加上赵信数据,出钢比例,已经从最开始的1%,提升到了50%,这已经让铁匠们喜出望外了。

这些铁匠,都是附近的,或者是从禁军之中来的,后者在整个北宋,已经称得上比较精锐的那种了,可是跟工部局的相比,差的很远。

一个大匠,或者是领匠之类的,在打造精铁的时候,能够有3成,已经算是登峰造极了,他们却可以达到五成,还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大部分人都达到五成,他们兴奋不已,就只是凭借着这个,他们的级别就能够升一升,就算是回到军营之中,月俸也能够升一升。

才5成这算什么,动用了数论,练废了最少500次材料,虽然每一次不多,人工和原料的消耗也不少,才5成,这太低了,好在,经过大量的累积,数论和概率这种东西,累积的数据越多,最终的结果越精确,钢铁,不同于后世的特种型材,必须要精确到小数点之后好几位,不过是2%左右,甚至还有差不多1.4的误差范围,这还能只有5成。

赵信继续下去,他负责数据计算,让铁匠们也凑到一起,回想一些经验,争取能够解决掉问题的。

终于,通过比对,计算,大体算出来各种各样的生铁的含碳量,用熟铁跟生铁褶皱打造,计算出了一系列的数据,用模糊的方法,给出了一定的余量,给了一个比较完整方法。

包括了大部分的身体和熟铁的配比和混合方法,也把打造的步骤,给精炼了,减少了没有意义的步骤的,要求每一次都达到一定的效果,节约人力成本。

这样下来,效率显著的提升了,以前打造一件兵器,可能需要三到五天,一些比较贵重的宝物,甚至需要十来天。

拿落月弓作为例子,单纯他的身体,都不是一次性成型的,在天然陨铁之中,经过了几轮,去掉了杂质,并且逐步的敲打成型,现在,哪怕是精铁,最多需要4个时辰的时间,这比起以前,大大的减少了。

减少的时间,就是成本,这个北宋还没有意识到,可是后世在无数的论文之中都表述了,人力也是成本,生产的越快,实际上,是减少了这个成本,变相的让成本降低了。

就在众多铁匠兴高采烈,可以稳定达到九成的几率的炼钢手段,他们就这么的得到了,这有些出乎预料,而且大部分的钢的性能都很好,几乎比得上天然精铁了。

可是赵信的传授,依然没有结束,这些炼钢的过程都没有错,他少了一项最关键的步骤,淬火。

中国的金属冶炼工艺,很长时间,都在世界上占据着领先的位置,可是有一项,一直以来,都是弱点,那就是淬火。

淬火也被称之为蘸火,主要是把高温材料,迅速的降低温度,形成常温下的合金,从青铜器时代,就一直沿用至今,大部分的中国冶炼,都是用水来淬火,甚至一直延续到整个封建时代。

水是比较常见的淬火材料,能够迅速的降低温度,保证淬火的效率,对于铁,和普通材料,淬火的效果还可以,可是上升到钢这种程度了,就有些不足了。

大部分时间,没有形成稳定的合金,应力释放不均,炼钢的损失,一半以上,是淬火造成的,淬火失败的钢,甚至连铁都不如,这也是良品的钢价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赵信却知道,如何淬火的办法,最简单的,也就是游牧民族和后世还在保存着冷兵器工艺的民族惯用,水和油分段淬火。

这个就是时机的问题,经验丰富大师,可以把握住这个时机,让合金形成的更好,水和油不同的释放环境和冷却,会让内部应力得到巨大的释放,最终性能更好,哪怕没有掌握着这个时机,这样的淬火方法,也比单纯的用水,把烧红的兵器放在水里要好。

这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水跟油都是现实生活之中常见的,这个时机也可以通过不停的实验来完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