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宋锦绣 > 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制失败

皇宋锦绣 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制失败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5:44 来源:笔趣阁

好久好久之后,还是韩琦打破了平静,他拿起了这个火枪,平静的说道:“如果只是这个威力的话,这个火枪还不可怕,但是他的可怕之处在于,普适性!”

普适性,这个也是北宋的军方,一直都研究,为什么长弓会比传统的弓箭的,强大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射程,而在于威力,以前北宋的生产能力,足以让整个禁军,全部变成弓箭兵,可是不行,只有拥有天赋的,才能够成为弓箭兵,否则的话,强行的成为弓箭兵,反倒是有些不好。

长弓要求低,容易成型,甚至只要听从命令,就可以进入到长弓队,最少说,在短时间发挥作用了。

可是这一个武器比长弓更加的可怕,整个的使用方法,只要是智力不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就可以简单的学会,能开枪,就能够上战场杀人,至于精准性,虽然需要慢慢的来练,却也比长弓要强不少。

要知道,他的亲兵,才用了半天的时间,就似模似样,几百米外,能够打到靶子,不会脱靶,或许说,他的亲兵,实力比一般人更强,但是普通人,哪怕是文人,只要掌握了技术,也能够打的像模像样。

在场的这些高层之中,多数是文官,可是有差不都五分之一,是从事过兵事的,其中一两个年轻一点,主动上前尝试,韩琦一一的讲述,实际上,到了定装弹的枪械,操纵上面已经简化了许多了,弹仓先不必考虑,只要里面有子弹,拉动枪栓,然后射击就可以了。

仁宗在前,当然不可能让这些人亲自的操作,可是不带子弹的模拟一番,还是可以的。

这些的明眼人很多,稍稍尝试一下火枪,结合着韩琦所描述的,定海军对于各种火枪的使用方法之后,就可以简单的得到了火枪使用的一些规律,难怪,定海军并没有大规模的发展长弓。

这也是之前,他们一直都考虑的问题,长弓从普及在了禁军之后,就开始被北宋重视,对于所有合适做为长弓材料的树木,都进行的登记和监控,有专门的人保护它们,或许这会让长弓的成本,上升一些,可是保证了足够的产量,并且控制了这么一个战略性的物资。

定海军虽然生产能力相当的高,可是他们原材料,大部分是不出产的,一旦进口大量的长弓使用的木材,还有丝线的话,肯定是可以被发现的,实际上,在长弓大规模的猎装了之后,这些木材已经被管制了起来。

一部分人对于定海军,还是相当的警惕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定海军想要少部分装备长弓,比如说几千,一两万,这没问题,如果再多的话,就不行了,这也是之前,他们一直都对定海军比较忽视的根本原因,在绝大部分的朝臣眼里,定海军,恐怕只是一个有钱的土财主,最多,有些许武力而已。

没错,赵信最初,就没有走长弓这一条路,只是在登上定海军的初期,因为武备不够,这才装备了一些的,主要的防御是棱堡。

后面,伴随着定海军的逐步发展,可是守备部队一直都保持了相当的规模,轮换比较的频繁,可是武器上面,只是最简单的武器,用于训练整个的纪律性而已。

从战争诞生开始,远程武器比起近战武器,都有相当的优势,如果说,定海军没有遇到牛大力,没有跨越式的发展,也不会选择长弓,虽然长弓非常的不错。

发展弓弩武器的时候,赵信有很多的选择,比如说,后世的钢弩,那是比普通的弩更加强大,同样的,可以大规模的生产的,只不过物理比不上化学,有了火枪,就没有必要在这个上面攀升科技线了。

最终讨论了一圈,谁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最终,仁宗把视线落到宗正身上,这个宗正是仁宗的叔叔一辈,已经年过70了,一直在朝中都很低调,以仁宗马首是瞻。

一部分的重臣看到了宗正要出来说话,心中一惊,不管形式恶化到什么程度,这并不是一步好棋,甚至连韩琦在内,都不认为,赵信会回归原来的身份。

越过了那个阶层,就越过了那个阶层,那就不能够再向下了,赵信成为了辽国的皇帝,自然有一群的追随者,而不是原来的孤家寡人,不可能放下这个身份,回归北宋的。

连韩琦和贾朝昌,这样的东西府的首脑,都主动的提出,其他的重臣也不是特别的赞成,仁宗也思考着的,现在对赵信而言,已经不能用孩子来看待了,他是一个帝王,那么之前所想的东西,或许,真的有些的冒失了。

一场讨论,到这里,已经告了一个段落了,韩琦带回来的消息,非常的让人震撼,他们想过定海军会非常的强大,能够灭掉辽国,还不承认他的强大,那绝对是坐井观天,可是强大到吊打辽国,甚至吊打北宋的程度,这多多少少让人接受不了。

定海军的这个事情,如同一个巨大的阴影,彻底的笼罩在了北宋的政坛,定海军从一个边陲小州,到可以灭掉辽国,现在,甚至可以直接威胁北宋。

无论是百万禁军,还是棱堡,这些东西都无法抵御,北宋没有一丁点的安全感,现在之所以能够存在,不是因为北宋足够的强大,而是因为,定海军还没有把心思放在北宋的身上。

最终,意兴阑珊的仁宗,主动的散了这个聚会,韩琦本身,还想说什么,毕竟,还有一个战略性意义的东西,比如说,定海军所在的位置,还有所掌控的庞大的海运的力量,连北方的辽国,甚至更加遥远的几千里外的北国,都能够大规模的移民登陆的,那么更加近的北宋,更是没有丝毫的问题吧。

不过,韩琦没有说出来,连火炮和火枪都解决不了,不说这个战略的问题,直接平推都可以,这个说起来,也没有多大的意思,再说了,他也没有解决的方案。

隐隐的,在韩琦的心中,冒出来了一个念头,火枪和火炮,恐怕只有同样级别的火枪和火炮才能够对付,那么舰船,也是一样。

那么弄清楚这些东西,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就尤为重要。

这个念头,不但韩琦有,一部分精明一点点大臣,也都注意了这个问题,如果说,北宋可以复制,或许以北宋庞大的财力,可以装备一部分,或许无法如同定海军那么出色,怎么说,也能够有一点抵抗之力吧。

很快的,就有人提出来,把韩琦带来的0把枪给分了,由专门的工匠来研究。

韩琦留下了个作为纪念,18个都研究不出来什么,恐怕0个,也很难的研究出来什么,剩下的都分给了那些出色的匠人。

北宋目前,不但各方面发展平稳,匠人的待遇也因为定海军的出现,得到了提高,虽然大部分都被定海军挖走,可是剩下的,也得到了重视,不但待遇提升了,个人的手段也提升了。

最少说,不会出现,在作坊不紧不慢,到定海军就飞起来的那种,在通过学习和总结之后,比起之前的生产效率提升了好多倍。

虽然说,他们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武器,可是单纯枪而言,没有什么困难的,甚至在定海军打靶的时候,拆卸枪支这一个基本的技巧,定海军还传授了。

整体的枪械不容易仿制,可是基础的结构都可以把,拆开了之后,确实的,很多东西都可以用铁来替代,一部分可以用目前工部比较好的精铁替代,可是两个东西没办法解决,枪管和弹簧。

这是北宋从来都没有研究的领域,前者是柔韧性和硬度超高的钢铁,就算是在定海军都是在高端地位,类似北宋这样,连普通的粗钢都不能够达到量产的,根本无法做出满足需要,当然了,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加厚,这个意见有人提出来,可是却被韩琦否决了,因为如果加粗加厚,这个重量就太大了,真的一把枪的重量,超过80斤的话的,这对于使用者,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弹簧也是一样,硬度足够,又有足够的弹性的弹簧,这个算是钢铁之中的高端货色,在后世也是如此,更别说是北宋了。

枪械算是进展顺利,可是到了子弹上面,就卡壳了,赵信曾经随口说了一句,枪械不过是最基础的东西,有了枪,如果没有子弹的话,那就是一个烧火棍。

在韩琦看来,枪械很大,也很复杂,有众多的部分构成,又是钢铁的,应该难以复制的,可是真正研究下来,难以复制的是子弹。

小小的,比起枪械来说,小的多的子弹,打开之后,是简单的弹壳和弹头,而在中间的部分,则是不同颜色,不同分布的粉末,这些粉末,让任何一个工匠过来,都认不出来,这是什么。

发射药,还有整个发射的机制,这是整个定海军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是在绝密实验室之中,由赵信的引导下进行,以硝化棉为核心,然后加入了一些不同的东西,做成的无烟火药,不但威力大,还没有残留,是最佳的发射药。

整个就算是到了正常的历史上,也是用了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慢慢的走过的路,只不过定海军多了赵信这么一个金手指,这才可以做出来,北宋缺少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实际上子弹和枪械,他们的技术含量,差的相当的远的,在拥有几个机床,拥有一些钢材之后,就算是小作坊,也可以加工枪械,可是子弹,除非是复装的那种,真正的子弹生产线,整个世界上,拥有制造能力的,没有多少。

18把枪械,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分别的进行研究,可是成果很小,甚至连提到都不太可能,子弹更是如此,不知道拆卸了多少子弹,最终只是弄明白了,子弹之中的药粉,应该是一种火药,可是到底是什么,就不知道了,威力很大,比起黑火药要高的多,如果用黑火药来替代的话,根本就打不响。

赵信用金手指,跨越了不同的枪械,最终做出来的东西,北宋连看都看不懂,更别说仿制了,技术的碾压,带来的结果就是如此,这样的结果,让对仿制寄予厚望的北宋高层,一下子心都凉了。

在御花园的展示,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东府也好,枢密院也好,都开会,大规模的会,从参知政事这个级别,一直到普通的中层官员,毕竟,定海军在拿下了辽国之后,这个也瞒不住了。

这下子消息立刻扩散开了,之前,只有朝中重臣知道,就算是对定海军保持敌意的贾朝昌,在这个节骨眼上,也不敢胡乱的说,要知道,之前是觉得定海军是韩琦的助力,为了打断韩琦的臂助,这才下手的,谁知道定海军这么厉害。

取代辽国,成为皇帝,跟仁宗平起平坐,这个也倒罢了,关键还有,他是仁宗的亲儿子,天知道未来怎么发展。

现在,扩散开来,第一个知道的就是那些被送入宫中的宗室子弟,他们被挑选出来,在过去的几年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因为到现在,最大的才不过十几岁,还没有学成的,仁宗的年纪还不算大,身体还很好,没有必要挑选的,还是按照固定的规则,慢慢培养一段时间再说。

可是现在,本来早已经退出来,完全没有可能回来的,现在却异军突起,他们是关心则乱,没有想着,赵信已经成为实际上辽国的控制着,跟北宋可以平起平坐了,他们想当然的认为,赵信夹着灭辽的功劳,重新回归北宋,拿回继承人这个位置,这让为了这个位置,已经努力了几年的人,怎么可以接受。

这些储君们首先就乱了,先是通过各个渠道,开始影响中小层的官员,然后通过向高层求救,一下子局面混乱了起来,这下子,赵信的身份,从少部分人知道,一下子转成了大部分人知道,本来不应该知道这个身份的中小官员,甚至是汴梁的一些财大气粗的地主,也通过方面明明知道了,这个消息无法控制,瞬间,汴梁的局势,有了失控的迹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