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皇宋锦绣 > 第三百零七章 冒险的做法

皇宋锦绣 第三百零七章 冒险的做法

作者:十年残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5:44 来源:笔趣阁

韩琦抵达陇西的时候,已经是6月了,可是在此之前,他早在三四月份,就已经接了四路总管的职位,在铁料生意确定,三司预计可以节约一大笔的时候,叶清臣虽然无法在资金上面,给他巨大的支持,却可以方便的调动物资。

实际上,加上直接从大名铁匠作坊获取的,还有叶清臣输送,韩琦能够调动的资源是大大的增加。

接近2.5万的长弓手,还有的大量的训练用箭矢,这些消耗,三司都全包了,而且三司也用所有的能力,支持西北的这一战,就物资上面,韩琦非常的充足。

长弓容易训练,陇西这边,本身就有弓箭手的基础,以弓箭为主,这不是说笑,在边军,厢军,甚至是禁军之中,大量集中有经验,却力量不足的弓箭手,本身只是的软弓的使用者,一跃成为真正的战兵,这个诱惑,可不是一般。

陇西以作战立足,对于战功的奖励,非常之高,滕子京的问题,就是把边贸的一部分资金,用于士兵的赏赐上面,这本身就是一个潜规则,滕子京太不小心了,同时被政敌所利用,最终无奈贬谪。

韩琦当然不会犯他的错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中,之前是没有达到标准,现在长弓的出现,彻底的降低了这个标准,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了。

战兵,获得战功,更高的封赏,这才是吸引众多军士投入的关键,而充足的后勤物资,又给他们带来了足够的给养,用伙食来激励训练,是最好的方法。

基础,容易掌握的长弓技巧,再加上严格的训练,最终长弓队已经成型,所有的攻城和野战的技术项目,都训练完成,只等战争开始。

韩琦这边在厉兵秣马的时候,元昊却是满头是包,辽国真的来了,而且是辽兴宗率领10万大军,御驾亲征。

他也没想到,一系列的事情,最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辽国已经出征了,他不可能退缩,作为一个一生都在战争之中度过的帝王,元昊有自己的骄傲,三战定北宋,赢下了立国战争,西夏在他的手上,也获得了扩张。

辽国境内的党项族,是既定的路线,西夏狭小,党项立足,时间太短,人口并不多,大规模的掠夺汉人,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容易让国内出现问题,那么位于辽国境内的党项人,是天然的目标。

同时,辽国境内的党项人,也是受到了巨大的欺压,一边是最底层的牧民,一边是主要种族,位列上层,谁都会选择。

本身,元昊的方法是勾勾搭搭,慢慢的吞并,并且获得部族,可是最终引起了辽国的注意,在党项叛乱的时候,派遣大军,却被元昊杀掉了,这也是一切的根源。

当然了,也有其他的事情,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元昊是一个君王,更是一个战士,他立身之战,就是在进攻甘州的一战,他的父亲打了六次,都没有打下来,他一战而成,以此奠定了继承人的位置,然后一生之中,转战南北,很少败绩,这也是这个时代,三国之中,战绩最为可怕的一个统帅,说是天然的将军,毫不为过。

在将军的眼里,迎击是肯定的,一些必要的准备也是必要的,他很清楚,10万大军,并不是辽国的极限,作为三国之中,军事力量最强的国家,辽国有动用50万,甚至是更高军队的实力。

在这一点上面,他甚至的要感慨,如果不是北宋顶在前面,不是在河北一线,牵扯了几十万的大军,辽国稍稍动用更多的军力,就不是他能够阻挡的。

河北,不但是北宋防御的重点,也同样是辽国防御的重点,双方在这里囤积了百万大军,长达百年的对持,在军事领域,是非常少见。

强大的驻军,拖住了北宋和辽国的力量,也给了西夏发展的机会,否则的话,无论是辽国,还是北宋,在没有外部的影响,可以调动全部军队的话,西夏怎么可能存活。

元昊是无双名将,这是所有人都认可的一点,克并不代表着他,可以以一敌十,实际上,无论是北宋跟西夏的战争,还是辽国跟西夏的战争,在军事力量上,占据优势的,反倒是西夏。

一个只有五洲的小国,居然在军力上面,压倒了辽国和北宋,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笑话,双方都在跟西夏的作战之中,充当了第三者的盟友的身份。

哪怕是辽宋之中最弱的宋,能够调动20万以上的大军,还是最为精锐的中央禁军,那会是什么后果。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在漫长的对持之中,军费和人力都消耗在了河北前线,当经济环境逆转,灾害天气不断的情况下,又有了昏君,一切都无法挽回,强悍的,可以跟辽国和西夏的重骑兵争锋北宋禁军,真的就变成了仪仗队了。

现在一切还来的及,仁宗不但拥有璀璨的文臣,也拥有一批能文能武的儒将,更有还没有彻底没落的将门,开国的将门,或许已经腐朽,可是新成长起来将门,却成为了中流砥柱,更别说,狄青这个不世的名将还在。

这一点,元昊根本不知道,他还没有意识到,北宋准备向他下手。

在立国三战之前,元昊或许会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当时北宋是主攻的,当立国三战之后,伴随着军事上面的大量失利,伴随着重要军事的区域的占据,北宋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攻击西夏的能力,战略态势逆转。

元昊是军事天才,也很注重于情报收集,可是,韩琦做的更好,他所在的陇西,距离西夏前线,最少有千里之遥,对于步兵为主的北宋而言,要调动,并不容易。

前线的军力,自保有余,攻击不足,重要的兵力都是放在内线,准备随时支持,这是一个防守态势。

在元昊看来,或许北宋并没有得到,西夏跟辽国大战的消息,或许,已经准备签订的合约,给了他信心,或许,是辽国的压力,总之,元昊在这里犯错误了。

元昊忘了一点,北宋也是有马的,虽然不是什么军马,没有可能上阵厮杀,可是在极端的前提下,大量调动,还是没问题。

同样的,早在几个月之前,韩琦已经在准备了,大量物资,孤注一掷的送往了边境。

如果,在这个时候,元昊派遣大军,对北宋边境,进行攻略的话,效果肯定比拿到辽国的一点点部族强的多。

长弓队的好处众多,这也是韩琦毫不犹豫的普及长弓队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手底下的骄兵悍将,从来都不拒绝的根本原因,连贵为将门,守卫北宋西北边陲的种家和杨家,都认可的前提下,这一切顺利的铺开了。

长弓的种种优势,如果说有一个唯一的弱点,那就是,对于后勤的要求巨大的。

长弓的威力,来源于强大的动力,箭头和长度,是关键,西北连树木都很少,箭头箭杆,都是加工好,送到了边境。

同短弓不同,长弓的箭的重量,比短弓差不多重了一倍左右,再加上在战斗中,三四倍的射速,带来了长弓巨大的消耗,如果后勤没有保证的话,长弓,根本无法做持久战。

韩琦的打算是,一旦西夏跟辽国,在贺兰山,打成一片,新组建的15个军的禁军,将会兵分三路,共同攻击夏州,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继续攻击兴庆府,以直捣黄龙的方法,瓦解掉西夏。

4万人左右,8万匹马,还有大量的辎重车队,现在,大部分的后勤物资和民夫,都已经抵达边境的,在三个地方缓慢的聚集。

这是最佳的瞒天过海的方法,民夫不同于军队,调动起来更加隐秘,更加不引人注目,当然了,唯一的弱点,就是,把大量的物资,还有没有多少抵抗能力的民夫,丢在边境,如果遭到西夏大规模的攻击,那么损失惨重。

韩琦这么做的原因,就是有情报的支持的,在调查了西夏和辽国的情报,双方的主力,最少是一大部分的主力,都集中在辽国和西夏的边境,辽国的先锋,距离金肃城,已经不足600里了,对于全是骑兵部队的萧惠部来说,可能要三天,就抵达金肃城。

辽国的强大,这是西夏和北宋都清楚的,御驾亲征,其中包括了最为精锐北院,南院,还有铁林军,这些精锐部队,不是辽**力的全部,却是很强大,元昊哪怕是本土作战,可是实力上面的差距,让他不得不全力以赴。

这种情况之下,连桀骜不信的元昊,都主动的向北宋求和的,为此不惜把条件一在降低。

换成之前,北宋是求之不得的,减少西北的支出是终点,可是现在,必须要从这一战之中,获得足够的好处,灭亡西夏是最高的想法,最不济,也需要占据战略上面的优势,保证不被西夏主动进攻。

在这种的情况下,看起来冒险的举动,却成为了节约时间,增加效率的最好的方法,现在,一切都要看另外一边,辽国方面发展,特别是身为死间周文秀,在这一战之中,能够做到多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