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灾难艺术家 > 941 大刀阔斧

灾难艺术家 941 大刀阔斧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1-23 11:26:44 来源:笔趣阁

世间万物,无一不是一体两面,没有绝对积极也没有绝对消极,就好像——

争议。

大部分时候,人们都不喜欢争议,因为争议往往意味着喜恶的剧烈偏差和极致区别,这是一件坏事。

但这一次,发生在回声之上的争议,却是一件好事。

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总是需要面临各式各样的挑战。关于流媒体平台,即使入宅已经在行业初步站稳脚跟,但固定观念依旧是绝对主流,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仅仅依靠回声自己的发声和解释,人们往往心生抵触,拒绝倾听,哪怕回声在这里面红耳赤声嘶力竭,恐怕也收效甚微,如同广告一般被人们自觉过滤。

此时,争议登场。

争议,也就意味着热度,同时也意味着疑惑和挑衅,这也给予话题拓展的空间,同时成为回声自我展示的机会。

熙熙攘攘之中,回声,始终站在风口浪尖之上,热度就没有降下来过,一时之间,可以看到数不胜数的汹涌浪潮蜂拥而至,浩浩荡荡地在社交网络之上蔓延开来,伴随着争议,反而赢得越来越多支持——

真相,越辩越明。

一个好消息,回声的服务器,承受住了第一波冲击的严峻考验,并没有出现当机也没有出现卡顿的状况。

换而言之,用户们并没有感受到使用体验的糟糕。

但是!

暂时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因为网页和应用程序的流畅,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也许,全新注册的用户数量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服务器自然就没有达到负担上限,这才是人们普遍的想法,不是吗?

那么,真的是如此吗?

不管如何,就这样,回声,不一样的烟火,特立独行地登上历史舞台,徐徐拉开序幕——

以“电影感”评价打开电影/剧集作品的全新审美体系,弱化排行榜和评分系统的影响,这都是划时代的。

没有多久,另外一种质疑观点又再次得到诸多关注:

人气榜单和评分系统的影响力被弱化之后,普罗大众应该如何选择观看对象?

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各种各样的排行榜,而这些榜单则成为他们调侃作品的唯一标准。

比如,周末票房排行榜冠军。

比如,五月口碑榜冠军。

比如,热搜榜前十作品。

诸如此类等等。

他们需要看到榜单,看到那些排名数字,才能够产生兴趣,当然,看到榜单之后,再如何筛选观看对象,这又是另外一件事。

然而,现在回声却有意识弱化这些榜单的影响,尽管初衷是积极的,但效果真的可以吗?

难道他们需要回到原始时代,依靠口口相传来了解那些值得观看的作品?还是笨拙地,关注平台的每周上新,然后所有全新作品都刷一遍吗?

普通网友们表示,没有这样的时间,也没有这样的精力和耐心,这样的笨办法显然已经无法跟上时代脚步了。

对此,回声略显反常地,没有做出任何回应,而是放任社交网络之上的争论持续下去。

事实也证明,哪怕没有回声的引导,网友之间也存在大量聪明人。

其实,榜单是一种压迫也是一种焦虑,对观众对电影制作团队来说都是如此。

观众们看着人气榜单顺位挑选自己的观影对象,进而产生一种困境,人气榜单前三名的作品似乎人人都看了,如果自己不看是否落后于潮流,但如果自己看了之后却不喜欢又应该如何回应?

制作团队也同样如此,为了进入人气榜单绞尽脑汁,以至于根本没有心思放在创作本身上,而是持续不断地刷榜刷分,本末倒置地关注错误重点,进而破坏市场。

长此以往,这也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一方面,所有人在创作的时候都以榜单为对象,作品同质化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创作意识被流量操控。

另一方面,审美取向也将渐渐同质化,以至于本来就缺少生存空间的独特作品们,进一步被挤压到角落。

那么,最后呢?

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即使是陆潜也不能,他也不知道如此恶性循环最后到底会通往一个什么结局。

但是,陆潜能够确定一点,“解除好友”和“突袭”这样的作品就将没有生存空间,就好像当初院线不相信这些作品能够成功一样,榜单和流量导致的“主流性”,将会越来越流水线化、标准化、模式化。

这也是陆潜一直在避免的。

所以,回声做出了这样大刀阔斧的尝试。

当然,不是说榜单和评分不重要,而是说这些参考因素不应该抢走作品本身的重量。

从如此角度来看,回声的做法就值得推崇——

弱化,而不是取消。

也就是说,只要观众愿意,他们依旧可以看到榜单,通过榜单来寻找观影对象,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标准。

形成相对应的是,回声推出了“每周推荐”选项。

不久之后,回声依旧没有针对话题做出任何回应,却公布了“每周推荐”的运行方式,真正用意不言而喻。

“每周推荐”,借鉴了三大电影节的评审团模式以及“电影手册”的编辑模式,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

回声编辑团队一共拥有十五位成员,分为三个团队。

每个团队将轮流负责一个月的“每周推荐”,也就是四期到五期内容,三个月一个轮回,最主要就是为了确保多样性。

不同编辑团队的不同审美,源源不断地迸发灵感,对艺术进行不同解读和赏析,持续带给用户全新体验。

同时,回声还公布了编辑团队所有成员的身份和履历,完全透明——

其中,有资深的专业影评人、有电影制作团队的业内人士、有电影专业的大学教授、有纯粹的电影爱好者、有刚刚进入美术专业的大一新生。

等等等等。

大部分人,全部都是兼职做这份工作;并且回声表示,这些编辑团队不是一成不变的,包括三位主编在内,也可能随时更换,避免兰川记者协会的事情发生,确保编辑团队的灵感能够一直保证活力。

越研究,就越新奇,再次展现回声的野心。

流媒体平台在原创内容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这是可以预期的;但回声在内容之外,对审美体系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这无疑是破天荒的。

方方面面都能够看得出来,回声,正在试图走出一条不同寻常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