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宋北云 > 904、十七年11月11日 雨

宋北云 904、十七年11月11日 雨

作者:伴读小牧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1:16:35 来源:笔趣阁

所有的部署计划都已经完成,后续就是逐渐将兵线往那个方向推进,想要依靠那边的土鸡瓦狗抵挡住具有一定时代优越性的军队只能说是痴人说梦,毕竟就他们那边……现在还普遍使用骑兵集群战术呢,用左柔左将军的话来说,给他足够的子弹,五百蓝军就能把整个西域给扫干净。

甚至都不用说左柔了,往前有王玄策,往后有辛弃疾……足以见得这个时代的战斗力真的是矮子堆里拔高个,在近现代化的军事力量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

能对抗魔法的只有魔法,同理能够阻挡近现代化军队的也只有比它更先进的近现代化军队。

因为这次的补给线非常长,所以对现在的大宋来说也是一场考验,但还是那句话,真金不怕火炼,既然有胆子主动进攻对方,那么宋北云就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

“其实我们的长项是防御,但如果防守,我们就要面临四个方向的布防,乌拉尔河、土耳其海峡、乌拉尔山脉和大高加索山脉,这里没有任何偷懒的可能,任何一个方向都可能被突破,而且你要知道这还没考虑他们从埃及线和红海那条线过来,所以如果要防御的话,难度太高。”

妙言在纸上仔细分析着几条战线的分布,多线开战绝对是忌讳,这样对后勤来说压力太大,而且还可能面临着错守、漏守的可能,人家不傻,即便是没有摩托化骑兵的闪电战术,但迂回纵深他们也是会的。

宋北云现在也不是当年那个带兵打仗的菜鸟了,多年的修行下来,虽然现在跟大宋这些年培养起来的顶尖军事人才相比还比较水,用不了什么奇兵战术,但大局观却也已经健全了。

在妙言的解释了之后,宋北云当然是明白现在最好的防御就是主动出击了,而顺着妙言的想法,自然是剑指君士坦丁堡了。

不过他倒是有个想法,那就是先由北海军作为前哨,逐步逐步进行推进,然后其他几路队伍从不同的方向进行钳制,等到时机成熟时进行一轮总攻,再配合舰队封锁海滩,以君士坦丁堡作为前哨站逐渐打通亚欧大陆的关节。

“现在你的想法都是丰满的,但咱们还不知道到底需要多少兵力才能打下那边,侦查是必不可少的,盲目进攻非常危险。”妙言沉吟片刻说道:“后勤先推进吧,然后大部队随重武器一起往前推。”

“可以。”

接下来的日子,宋北云就坐镇西北,这里的军工厂里的研发部门开始了无休模式,疯狂加班加点制造武器弹药,而妙言跟兵工厂里哪一班武器天才也弄出了不少宝贝。

首先就是多管火箭炮,射程现在已经达到了三到五公里了,这个射程在这个时代就是无敌了,但显然妙言并不满足,她要求的标准是双七,也就是说射程达到七公里,七秒内射出所有九发火箭弹。

还有氦气飞艇的研制,这个技术还真的是得益于长安保护古代典籍而开发的技术了,七年前他们为了保护孔子手书而着手开发,经过五年多的努力,长安化学院成功分离和验证了空气中的成分,并且开始着手往下一步进发,也就是单独提纯某一种特定的成分。

在战争需求下,氦气的应用也就成型了,再加上宋北云的牛逼专业知识,这个项目进展十分顺利,不光是这样,因为第一批橡胶树已经可以割胶了,大量橡胶就已经涌入了工业领域。

因为有了橡胶,很多东西都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化工领域,宋北云虽然在数学和机械方面一塌糊涂,但化学他就是神。

这几年的时间里,虽然宋北云并没有太多的精力去过问工业,但三大化工领域却仍然在他的理论和基础支撑下有了难以想象的发展。

首先就是石油化工,煤油、汽油、柴油早就已经被利用了起来,就连沥青都开始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了。

而自从橡胶进入这个领域之后,很多后续的发展都开始蓬勃了起来。

其次便是有机化学和化学工程这两个领域,他们的领先程度是别的学科的望尘莫及的,要不是宋北云不参与科技奖评选,其他学科可能连机会都没有了。

再加上宋北云本身就是化学大佬,他特别喜欢扶持化学产业,在有钱、有理论、有材料的三有条件下,整个化学这门学科就像是坐了火箭,科技树已经快要点到一战前了。

说起来也悲哀,整个人类的历史之中,科技迅猛发展还真的就是工业革命前后的那些年,从1700年到2000年的三百年时间里,比人类过往三千年的发展都要迅速。

而宋北云和妙言的到来,把这个契机提前了,特别是宋北云,他完全可以说是开启了混沌时代的启明星,把科技井喷和大爆炸的年代整整往前拽了七百年。

很多东西在十几年的时间里逐渐孵化了出来,利用未来人类的智慧启蒙祖先,说起来有些好笑,但那个速度却是让人难以置信。

而在武器方面,兵工厂的常规武器已经出到了第五代,接近一战末期水平,并且从机枪运转原理之中进行了多次修改,最终研制出了各种枪炮的自动版本。

栓动步枪也在冶炼技术的加持下走上了新一轮高峰,前些日子的轻武器大展中,长安兵工厂、铜陵兵工厂、金陵兵工厂和连云港的东海兵工厂都拿出了看家本领。

长安兵工厂推出了往复式风冷的重机枪,射速极快并且可更换枪管,每分钟能滋出800发子弹,射速之快甚至听上去就像是在撕扯一块厚帆布。

铜陵兵工厂推出的是一款一米七二长的大口径步枪,三膛线更精准,有效射程达到了一千米以上,还在上头加装了一个八倍带有瞄准线的望远镜,造型丑是丑了点,但试射时八百米外八百斤的牦牛一枪就能干碎脑壳,威力无匹。

金陵兵工厂的产品是短款速射武器,轻便简单使用的是圆头弹,虽然威力和射程都不行,但它恐怖的射速和机动性却让它在短兵相接以及巷战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东海兵工厂……啥也没干,只是把常规的步枪改装为可调半自动化并且把成本从均价两贯多近三贯钱缩减到了七百文。

然后东海兵工厂中标了……

这帮工程师的脑子都不知道是怎么长的,那些奇思妙想真的是让宋北云叹为观止。

海军上也开始新一轮整备了,首先第一艘战列舰开入船坞进行重新调整和大修,拆卸掉百分之八十的舰炮并安装上了速射炮,船帆也被去除了百分之七十,但是加增了新的蒸汽动力室和新的船舵。

等这艘大宋第一代战列舰从船坞中再出来时,他便宛如新生。

而现在第七舰队也已经在泉州和连云港开始建造了,八八舰队配置,但新增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船舶类型,那便超级补给舰。

这艘补给舰的吨位超越所有现有舰艇,达到了惊人了三万三千吨,它主要的用途并非战斗而是集医疗、补给、运输、科研为一体,是现阶段能够造出来的最先进也最大吨位的船舶。

它采用的是整体金属结构,外层加装电镀涂层,在这个时代看来简直就是个科幻舰艇。

而这也是近三万人的智慧结晶,是代表着东亚最强制造能力的体现,甚至被称之为大宋的移动国土。

当然了,它并不能作为军舰使用,因为用途不同,建造它只需要考虑货轮本身的材料足够承受住装载货物的压力就可以,因为它的主要用途就是运货,至于说人员在上面的分布与舒适性也不是首要考虑的。

这也就是它为什么能被造的这样庞大的原因,但不管怎么样,如果连它都能被击沉了,那么它能不能战斗已经不重要了不是么。

百姓没人知道现在究竟怎么了,但战争的阴云已经逐渐密布了上来,一些嗅觉灵敏的人已经猜到要干什么了,但他们却不知道到底是哪个国家需要像大宋这样的巨兽这么费劲的筹备。

当然,现在制约机动性的根本还是交通运数的不便利,很多地方并没有通路,所以现在仍然是以纯陆军和山地部队为主,海军为辅。

宋北云看到那些没有道路的地方直挠头,但不管怎么样,这件事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所以路可以边打边修,铁轨也可以慢慢来,但陆军却必须要先行一步。

七个月,战争的筹备工作大概完成了百分之七。

没错,就是百分之七。这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在不考虑气候条件下,准备一场全面战争绝对不是“一声令下”那么简单。

就这百分之七都已经是全国上下加班加点的结果,毕竟产能不能全部进行转化,国内的日子还是得过的。

对此宋北云是非常不满意的,但想想却也释然了,因为这已经是非常快的了,因为大部分时候筹备一次全面战争,战争准备阶段短则两三年,长的甚至可以达到十年。

因为战争之前,特别是大规模战争之前需要的内部工作非常多,大概有四个方面。

首先是制造舆论,取得其他利益相关国家的支持或默许,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在政治和外交上陷于被动。

其次是国内取得共识,压制反对派声音,加强国内生产建造和维稳工作,保障普通群众的生产生活能够正常进行,划拨生产资源进行更详细的分配,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第三战前演练演习,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明确作战目标,以控制战争成本和风险。这就需要侦查、测绘、后勤等方面先行出动,并给出明确的评估。

最后就是战备物资的划拨,包括粮食、武器、弹药、药品、生活必需品、御寒衣物等物资的调配和统计。

打仗不是过家家,全面战争更是如此,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甚至可能会导致战局的失利。

而大家常说的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那还真的只是一个小方面,这玩意真的是启动一次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宋北云不喜欢打仗就是因为这样,因为不管是战争胜利还是失败,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经济上的延误。

但谁让对面是那面旗呢,哪怕是他娘的星条旗都是可以谈的,唯独旭日旗和丸子旗是没的谈的。

大规模的侦察兵已经出动,三个月后应该就会抵达预定的地点开始侦查行动。

而现在侦查大队手中拿着的正是那个黄阿毛给的地形图,如果那些地形图是真的,很快侦查大队就可以根据地形图绘制出完整地图了。

到那时,也就是该真正启动战争程序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的时候了。

接下来的等待无疑是漫长的,而不知不觉长安又迎来了一个冬天。

想到那年宋北云入长安时也是冬天,一晃十几年就过去了,不由得让人叹息。

如今他很少出去晃荡了,因为他再也装不成少年郎了,毕竟狗蛋都已经十八叫十九岁了,而宋北云也正一步一步的走向四十岁大关。

“时间过的可真快啊。”

长安今日大雨,一场冬雨将庆春楼浇得有些凄冷,宋北云站在楼上眺望愿望,烟雨朦胧中他依稀能看到正在建设的长安第一高楼和已经建好的巨大钟楼,每次整点时它都会发出厚重的钟鸣。

“是啊,真快啊。”妙言一只手托着腮看着宋北云:“咱们都来这里快四十年了。”

宋北云嗯了一声,双手握住围栏:“不知不觉,我都成了土著中的土著了,前几天我做了个梦,梦到一觉醒来我被老师用粉笔头砸中了脑壳,你是我同桌,正看着我笑。”

“你肯定摸过我大腿!”妙言突然说道:“高中的男人最下流了!”

“怎么?被摸过?”

“那倒没有,但是我好闺蜜被摸过。”

“她为什么不反抗呢?”

妙言想了想也是笑了起来:“可能是因为她也喜欢吧,哎,你说咱们如果死了,会不会回到原来的世界?”

宋北云眉头挑了一下:“你想回去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