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宋北云 > 857、十年1月18日 雨

宋北云 857、十年1月18日 雨

作者:伴读小牧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11:16:35 来源:笔趣阁

一早,宋北云便起身整理衣着,站在镜子前他静静的等待着宫中派来的宫女为他整装。

桌子上是他今日的宣讲稿,借着灯光他利用最后的一点时间在背诵。

他本可以不用脱稿,但今天毕竟是一场汇报会,脱稿才能让情绪更好的传递到每个人的头上。

看着他念念有词的样子,那很早之前就伺候过他的宫女小声问道:“大人,还是第一次看到你如此慎重呢。”

宋北云没回头,只是轻笑一声道:“年少轻狂时,我不将天下人看在眼里。如今年岁渐长才发现,天下众生不过都是斗中之米,只不过有些米饱满一些有些米干瘪一些有些米被虫蛀了,还有一些发了霉。然而米终究是米,变不得金粒子。那你说我能不慎重么?”

宫女嘻嘻一笑:“大人说话可真有趣。”

宋北云只是淡然一笑,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继续温习,直到外头的马车停在了门口处。

他上了马车,来到了弘文馆便径直从后门走了进去,来到了准备室内。

不多一会儿北坡也走了进来,看着宋北云笑道:“贤弟可是来得早。”

“早点来准备一下,总不能让人太失望了。肆意纵横者有那李太白一人便能名留青史了,大宋如今要的不是风流骚客而是严谨肃穆。”宋北云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然后又吃了一些带来的干粮:“年轻人是需要榜样的,所以现在我可得小心翼翼了。”

“果然不愧是你。”北坡笑着拿起宋北云放在旁边的干粮:“你就吃这个?”

“唔,不能吃汤汤水水的,容易饿。”宋北云掰了些干饼放入口中:“吃这东西再灌点水,一上午都不虚。”

宋北云的话让北坡不由感慨,到底是成大事之人呐。北坡自认为自己若是到了宋北云这个层次断然做不到如此的,他好像对身外之物一点兴趣都没有。

这些年来,朝中也不是没有人想要扳倒宋北云,但不论是私德还是官风都可谓是无可挑剔。当年有人专门为刁难宋北云而去查他的私账,却发现他手中除了一些早年投资的分红之外,收入便只有每年朝廷的俸禄和奖赏了,甚至于那些投资收入也都被他投入到了那个“宋北云科技奖”之中,之后就再也就没听过他有过什么私产之说。

至于私生活,这玩意是不能查的,因为谁查这个就等于是把自己的脑袋别在裤裆上,上至皇帝下至刺史在这种事上没有一个是干净的,甚至有些人自己的日子都得腌臜无比,至于其他的就再也没有什么能扳倒他的地方了。

难不成参他一本酷爱吃肥肉不成?那可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其实即便是这样,如果皇帝想要搞他,那诬陷大臣三板斧还摆在那里,就是莫须有三连,拥兵自重、苛捐杂税和枉顾圣恩。

但问题就是先不说皇帝想不想扳倒宋北云,即便是想的话,他也没有办法,因为诬陷他拥兵自重和他真的拥兵是有本质区别的。

真的说谁敢无缘无故用个“莫须有”把宋北云扣在京城,那都不用想了,哗变都算是轻的,重则直接清君侧,杀个金陵城人头滚滚也不是难事。

到了宋北云现在这个级别,那些整日玩弄权术的大臣根本已经动他不得了。

这一点宋北云比谁都清楚,岳飞死就死在了皇帝的小心眼和古怪脑回路上,在这样一个时代,说什么狗屁的群臣蛊惑那就真的是胡说八道,皇帝不行那就是真的不行。说白了,如果不是历史出现分歧,没有赵性这一脉上台,大宋该死就是得死的,一溜皇帝没有一个能打的。

所以宋北云认为与其说是他自己救了大宋,倒不如是老赵家的祖宗显灵让赵性这个混账当了皇帝。而这个皇帝看上去和明武宗朱厚照有一拼,但其内核却是一个秦始皇似的人,因为纵观历史再也找不出一个既不窝囊却又会进行自我辩证的皇帝了。

“宋大人,到时候了。”

“胡说八道什么呢!”北坡眉头一皱回头训斥道:“嘴上不留神,到时不知什么时候你就人头落地!”

宋北云倒是笑着伸手拦了一下:“没事,我知道不是那个意思就行了,别怪人家。”

不过他说完,却回头正色对那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说道:“但是你下回一定要注意,我不计较总归是有人计较的,若是招惹上谁,你还得连累你上头人。”

北坡瞪了自己那书童一眼,拂袖出门。宋北云笑着摇了摇头,快步跟了上前笑道:“北坡兄,不用这么气愤嘛。”

“这些草包,这些年的书都读到了狗肚子身上去。”北坡摇头道:“北云你是有所不知,这些年这冒出来的人多了,妖魔鬼怪、歪瓜裂枣也多了,有时真的是让人怒其不争。”

“哈哈哈哈,正常正常。”宋北云摇头道:“往后啊,读书人会越来越多,歪瓜裂枣也会越来越多。因为不管怎样,天底下总有八成是废物。”

北坡苦笑摇头,一直将宋北云送上演讲台。

这几日的光景,整个金陵的文化圈都已经知道宋北云已经回来了,那个曾经带着天下士子带头堵皇宫门后被关在囚车里游街的宋北云回来了。

据说他这次回来是做汇报演讲的,但所有人都不知道他究竟是要给谁汇报。

所以本着看热闹的心思,来的人还真的是不少,许多人甚至早早的从外地星夜兼程的赶了回来,就为看看宋北云这次究竟要汇报些什么。

看着外头里三层外三层的人,松北四周围开始加装起玻璃来,而他站在玻璃里头调试着麦克风的收音效果。

感觉差不多之后,他便双手撑在了台子上,抬起眼睛环顾一周。

下头的禁卫已经将人隔在了二十米之外,有人不满正在理论,而宋北云这时恰到好处的咳嗽了一声。

“诸位,我先给大家道个歉,今日呢我便没法子站在你们之中了,至于理由嘛,诸位也都能想到,这天下想要我宋某命的人,那可是数也数不清。宋某不才,贪生怕死,还望大家见谅。”

台下听众的笑声雀起,顿时心里头的不满也都消散开来,要知道宋北云可是凭一己之力将数百年的取士制度翻天覆地的改革了一番,其中侵犯了多少王公世家的利益,大家心知肚明,所以在这样的场合下,一定的安保措施的确是需要的。

正在这时,赵性叼着一个包子还提着三个饼子从人群中钻了出来,身边还跟着几个将经世救国为己任的年轻人。

而要仔细看的话,人群里除了有赵性这个臭不要脸不畏呵骂插队的人之外,基本上满朝文武都到了,但他们没有穿官服,一个个都是便服过来看个热闹,这人来的多了,自然就难免碰上。

“哟……许大人。”

“这不郭大人么?”

“唉?黄大人也在啊?”

“那不是丁相么?”

就像一个大型认亲现场一般,惊叫声连成了一片,感觉就像是在工作日发现同办公室的同事出现在电影院,而他还刚刚捂着肚子请假说自己时日不多要去看病。

他们来这里看宋北云,倒不是要来被他洗脑,单纯就是想看看这厮又要玩什么花招,毕竟这人每次来金陵都是一场腥风血雨,这些年下来不知道多少人的坟头都已经长满了丁香花。

不止是朝中的大臣,各国的使臣也都悄悄的来了。也许对于国内,宋北云其实还都只是个当得国士之人,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意识不到这人到底牛批在哪里。

但是对于外国来说,宋北云可就是解开了束缚的猛犬,这些年下来周围没有一个国家不认识他,大到辽国和刚刚消失的金国,小到百越、天竺诸国、大理、西域、西夏、吐蕃这样的地方,说他是外交界的天花板也不为过,至今为止还有最少七十五个以上的小国在靠着宋北云制定的政策养家糊口。而也有九个国家或者部族已经因为这个家伙的压力而纳土归宋,即便是当年风光一时的草原现如今也打得一塌糊涂,南方诸部已经宣布成立蒙古帝国了,而北方草原则坚决的以金帐汗国在争夺正统。

而这一切都是面前那个年轻人在过去的十年里一步一步经营出来的结果。

“今日宋某到来,不为其他,就是为在场诸公汇报一下过去我大宋所取得之成果。”宋北云抬起头看了看远方:“并以此为启,通报一下未来十年的国家计划和步骤,这次演讲因为某些人的关系,所以会是白话文演讲,诸位若是觉得我离经叛道了,现在可以退场。”

还没开始就赶人走,要不怎么说他是宋北云呢,根本就不在乎这些人说些什么。

不过推广白话文是晏殊那头的事,至今为止还是有人对此颇有不满,认为晏殊就是在数典忘祖,摒弃精华。要换一个人他们肯定是要愤然离场的,但现在上头的宋北云,而且要听过去十年的变化和未来十年的规划,这种事可不是随时随地能遇见的,所以即便是最坚定的官文拥护者也舍不得走出大门。

“好了,差不多可以开始了。”宋北云看到场下离开的人不多后便清了清嗓子:“有宋至今,已是将好一个甲子了。一个甲子的光阴之中,故事有太多,今日便不再赘述,有兴趣者可去弘文馆大图书室查阅史家典籍。”

他抿了抿嘴:“自三十七年前始,大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灾荒连年、外强入侵、各地赔款,千言万语难以描述其一二。”

“十四年前,宋国势弱,将都城拱手让人,偏安一隅。”

宋北云的手指轻轻敲在桌面上,沉重的声音从扩音器中传出来,似乎敲在在场所有人的心上,每次敲打都会让人的心中猛然一缩。

“十年前,国朝几乎断送。新历元年,白莲猖獗,蛊惑人心。东南水灾,数十万人流离失所,粮食崩塌、有商不仁,囤货居奇,国家之命数岌岌可危。”

“幸得天下有志之士于迷离之处挺身而出,挽大厦之将倾,生生将一个风雨飘摇的大宋用血肉之躯撑了起来。此为幸,也为不幸。幸是天下终究还是有人能站出来,不幸则是势单力薄,孤木难支。”

“新历二年,西北兵变、荆楚作乱,恰逢大宋粮食欠收,七十五万人饿了一年的肚子。据各地官府统计,此年饿死在七万余众,加上漏报瞒报,饿死之数应当在十万之众。白莲教趁机起事,作乱东南。”

听到这里,不少人的眼里都泛起了泪花,回望那个时候,若是贫苦家里出来的,谁家没有一两个人饿死呢,更不用说有的地方更是十室九空。

“新历三年,白莲平息,各地斩杀白莲教众近三万人。这件事将是有史以来嘴不光彩的一笔,只因所谓白莲教众也不过便是饿肚子的百姓罢了,因饥而起事者,罪在国家。此事本不该发生,但无奈大宋那时却已是残破不堪,难以顾忌头尾。”宋北云抬起头看了看天空,然后低下头继续说道:“同年,工坊成立。”

“新历四年,工坊起,万物生。大宋的瓦砾之下,绽出了新苗。同年七月,宋辽定盟。而后冬月,徽州瘟疫,死者近三千,已故赵相身先士卒,以身试牛痘。”

“新历五年,收复长安,进行改革。同年七月,两金之战爆发。”

“新历六年,西夏纳土归宋、大理纳土归宋、百越纳土归宋,大宋国土比肩盛唐。”

“新历七年,大旱。大宋无一人饿死,同年八月,第一艘海船于泉州下水。”

“新历八年,连云新港建设完成,第一艘巨舰下水,同年炮轰平安京。”

说到这里时,人群中的日本使者黯然退场,而同时琉球和虾夷使者带头欢呼了起来并引发整个现场第一波小**。

“新历九年,全国改革近乎完成,学籍制度、士兵制度、官吏制度、税收制度四大框架正式完成构建。同年,金国在我第二舰队的进攻下,完颜皇帝陛下以不可伤害百姓之条件向宋辽献国,金国并入宋辽。”

听到这里时,下头又是一轮海啸一般的**。

虽然十年被浓缩成了十句话,但是真的可以听出来这十年的真切变化,那种轻声细语之间的自信是根本无法被掩盖掉的。

而就在这最后一句话说完时,远处突然汽笛声出现,接着围墙之外一辆巨大的铁疙瘩冒着浓烟穿行而过。

宋北云转过身指着火车:“语言不够力度,还请诸位亲眼一瞧。”

第一阶段告一段落,但台下的赵性知道第二阶段才是宋北云的重头戏,所以他连忙将手中的包子吞了下去,搓了搓手,静静的等待着火车的首秀结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