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仕子 > 第1229章 泰山封禅

寒门仕子 第1229章 泰山封禅

作者:佯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4:07 来源:笔趣阁

齐誉的忽至,直令在场的人皆心生摇荡。

相比殷俊的纯友谊情怀,其他人就显得复杂多了。

建武帝老神在在,表面上古井无波心里头却在猜忖齐誉的想法;李宏裕则是惊喜交加,同时还泛起一种得了依靠后的如释重负感。

唯独李良吉特殊,第一时间他竟萌生出了一些曼妙遐想。既然齐誉未死,那么是不是可以把新制的事往后放一放?以他当下的势力和威望,应该可以做到拨乱反正、平息波澜。

“爱卿,一晃数载,别来无恙?”

“劳陛下挂念,臣一切安好,在这里,臣先恭喜陛下脱离沉疴、康复如前。”..

“……”

似乎,齐誉早就猜到了李良吉的企图,借着行礼的机会,便趁机将其引向一边暗下私聊。

且,还不等其金口微张,他就一袭冷水泼了下来。

“陛下,你莫不是又泛起了维护旧制的想法?如果是那样请恕臣直言,即便臣倾尽肱股之力铁腕维护,最后的结果依旧是螳臂当车,无法使大势回旋,于历史洪流面前,臣这张小帆最多也只能稳一时动荡,再苛求就有些不现实了……假若说,臣哪天不在了,大奉的天下谁来维护?届时,依旧会像现在一样刀兵四起,即使我叮嘱小彤竭力翊奉,也无法再控时局。”

“可是……”

“陛下,于大势面前,任何势力都是过水流沙,此乃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左右。即便上苍不生你我,规律依旧不会改变,顶多,也就是再晚上个几年而已。我相信,这段时间内,陛下也大致了解了南洋以及大华的发展方式,以您超然的智慧,一定可以从中看出道道。”

“这,唉……”

李良吉渭然唏嘘,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

看得出来,这番话确实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齐誉见状继续劝说:“就目前国内的波澜,臣确有能力设法平息,但努力换来的,也不过是一时的苟安而已,将来依旧会再度重演。只有从根本上化解,才能杜绝困厄之源。不瞒陛下说,我很想趁此时机来促成华夏的大一统,若事成,戚景就会因了却后顾之忧而释放兵权,所有势力都团结在以大奉为核心的阵营上,如果失此良机想要再寻可就难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陛下眸光万里,慧眼如炬,一定能看得明白。”

言外之意就是,你是想要一时的苟安,还是整个民族的长期繁荣?

若以民为本,就应该顺应天意。

“陛下,天下为公……”

“且容我再思一二……”

现在的李良吉有些纠结,显得有些犹豫。

是呀,放手权利,谈何容易?

对于权利,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看法。

在某些人的眼里,权利代表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是鞭策自己前行的源动力。而在另一些人的看来,权利却是身份的象征,也是与生俱来的**。

前者,自然可以做到拿得起放得下,淡淡然然无愧于心。但凡是出现纠结者,必定属于后者无疑,也就是虚荣心和**心作祟。

鉴于此,齐誉劝说的重点主要放在克服**和虚荣方面:即使没有天下为公的责任感,总也要留个好名声不是?

他深知,李良吉属于那种极爱护羽毛的君主,对于能名垂青史这事他看得极重。

以此为由,或许可以说得动他。

又过几日,大奉的时局开始愈发混乱。

戚景的漠北军擂起战鼓,做出要扣关的姿态;齐小彤的军战舰列队完毕,似乎即将展开扑杀。洪涛的南洋军东海满帆,示威的炮声不绝于耳。而齐青云的陆军旌旗招展,貌似就要起营开拔。

陆博轩终于承受不住这偌大的压力,最后挂印封金、引咎辞职。

而他一脉的党羽骤然土崩瓦解,已经不复存在了。

可这么一来,所有的矛头都齐齐指向了宫闱里的苏琉,重压下,她竟然放弃了久居的京城,转跑到陇西之地度暑去了。

权利真空,群龙无首,要不是孟既明竭力维持,京城的治安估计都要乱翻天了。

就在形势临界失控之际,突然传来了一个大的消息。

所有的喧嚣之声,戛然而止。

那消息说,齐誉齐大人竟然现身在了泰山脚下。

现在的他精神抖擞,谈笑风生,丝毫没有受伤的迹象。他的出现,不仅击碎了其身陨的谣言,同时也为苏琉和陆博轩于一定程度上洗刷了冤屈。

可是,这个消息来得有点晚了。

苏、陆二人一个离京,一个下野,即使把他们把肠子悔青也不好意思再走回头路了。

齐誉的这次出现还带来了其他效应,四方的威压竟于无声之间消失掉了,那感觉,就如同是朝阳下的白露,须臾之间就蒸发了。

是呀,既然他人还活着,也就没有必要再讨什么说法了。

不仅仅是戚景等人深感震惊,就连吃瓜群众们都为之呆掉了下巴。

然,更令他们震惊的事情还在后面。

据接踵而至的消息说,与齐大人同时出现的还有四个消失已久的大人物。

他们分别是归国后的今上李宏裕、康复后的元赟太上皇、大难不死的殷俊大人,以及那个传说中的建武帝老僧。

这四个人随便出现一个,都属于天字第一号的特大新闻,如今同时出现,已经严重超出了大众能接受的范畴。

轩然大波,已然不足以形容当下的舆论风潮。

伴随而至的,自然是各种猜测以及议论。

太上皇还会拿回帝王的权利吗?今上在海外都游历了些什么?殷俊他又是怎么死而复生的?那建武帝忽降华夏动机为何?

就在众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之际,齐誉突然亮出了答案。

天子和太上皇欲封禅泰山,垂绩上表,以为华夏祈福。于此同时,还会颁布一项非常重大的国策。吾等只是随行见证,以全观瞻之礼。

什么?封禅泰山?

这可是非常重大的优先国事,不管帝王上表的内容为何,都会被史官载入史册。看書菈

就是有点想不太明白,这么大一档子事为什么会突然发生?

又为何不事先昭告天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