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仕子 > 第1227章 新制优势

寒门仕子 第1227章 新制优势

作者:佯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4:07 来源:笔趣阁

建武帝见是大奉天子造访,连忙中断了自己的隐士生活,并亲自出正门相迎。

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晤,并没有想象中的气势磅礴,相反,他们间的谈话更像是闲唠家常,听起来平平无奇。

无奇,却不代表没有深度,交流后的李宏裕大感受益匪浅,连叹不虚此行。

临行前,他正式邀请老僧莅临华夏,以为自己接下来的政途向导,而那和尚在斟酌了一番后,最终竟欣然同意了。ap..

对于祖国,他还是抱有不舍情感的,若能于日薄西山之际重游故土,冒些风险也是值得的。

于是,他们俩就一同出发了。

行至琼州时,李宏裕忽闻大奉的政坛波澜骤起,如日中天的齐少保竟然不幸被暗**及陨落其中。当下,南洋挥兵质问,漠北执戟叩关,霎时间就变得杀气飞扬、风声鹤唳。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父皇苏醒了!

李宏裕审时度势思量再三,最终决定暂缓回京并于琼州临时落脚,登岸后,他立即寻到了姐姐木子青,然后由她安排与父皇的见面……

听完如上阐述,李良吉不禁皱起了眉头。

儿子这么重视那建武帝,还特邀他来华观瞻以为自己的政途向导,莫非,他是对那所谓的君主立宪制产生了兴趣?

在他的理解里,那制度下的君主并不是真正的君主,更像是一个摆设用的吉祥物。

想到这儿,李良吉干咳一声对儿子问道:“莫非,皇帝是想效仿那种制度?”

对于这个敏感话题,李宏裕没有避开而是选择坦然对待,他点了点头正色回道:“不瞒父皇说,儿臣确有此意。”

“这……到底为何?”

“顺应时势而已。”

李宏裕迟疑了一阵儿,才开口细解道:“父皇,现在的世界已经和之前大不同了,再用祖宗留下来的那一套去治国理政,已然不合时宜。”

“莫非……皇帝是担心南洋和漠北尾大不掉?或者说,你认为当下的大奉朝廷已经无力再去掌控地方?”李良吉想了想,问道。

“父皇所言甚是!”李宏裕表示认可,后又道:“随着近些年不断的开疆拓土,大奉的疆域已经广袤到无法想象的程度,凭心而论,对于那些新增的领土朝廷是鞭长莫及,不仅加固不了基石反而变成了累赘。之前之所以诸事安稳,完全是得益于齐少保的威名震慑,如今他驾鹤西去,暗藏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我估计过不了多久,大奉就会出现分裂的迹象,甚至还会烽烟四起。”

李良吉心里认可嘴上却道:“皇帝多虑了,齐誉目前只是因故失踪,并没有真正确认其身陨,在大理寺还没盖棺定论之前,任何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听到这话,老僧忽然淡淡笑了起来。

看其样子,似乎对太上皇的说法不怎么认可。

李良吉对此也不生气,而是笑问道:“尊驾为何发笑?莫非吾言欠妥?”

和尚和煦点头,道:“太上皇雄才大略、高瞻远瞩,是出了名的道德明君,如今年龄逐长,目光怎么反变浅了呢?”见对方发怔,他又道:“贫僧认为,无论齐少保是否活着、掌权与否,大奉最终都抗不过大势之趋,如果不及时去调整法制以应天时,走向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李良吉洒然一笑,道:“严格地说,尊者之言倒也不能算错,从古至今,都没有任何一个王朝可以千秋万代。建国、励治、盛世、衰落、中兴、灭亡,规律如出一辙,如是反复。大奉虽盛却也不例外,最终也会沦为历史过客,难逃灭亡的宿命。这和齐誉掌权与否,确实没有太大关系。”看書菈

一顿,他又说:“不过,尊者这话太过宏观,现实中意义不大。”

老僧摇了摇头,道:“却是不然!如果说,那君主立宪制可以让大奉避开此劫,皇家会不会考虑采纳呢?若如此,近可以化解当下之围,远可以改变未来气数。”

李良吉闻言脸色倏冷,斜乜着他道:“莫非,尊者是来做说客的?要不然,怎会如此推崇?”

“说客?哈哈……”和尚畅然一笑,又道:“贫僧不过一方外闲人,早已远离功名利禄,如此无虞,游说大奉又与我何益?”

“那,你此来的动机又是为何?”

“不瞒太上皇说,大奉是贫僧的故土,吾虽处万里之外却一直对其魂牵梦萦,我生于斯长于斯,恋乡之情实在难释。如今,逢上于祖国献言献策之机,错过了岂不可惜?还有,我虽是出家之人但仍属李氏一脉,能为我族分忧乃是莫大的荣幸。若非要说我有什么索求,也不过是死后的埋骨之所而已,落叶归根为我夙愿,还望皇家能够成全。我不求入太庙、宗庙,只求能容棺椁的一席之地,如此足矣。”

故土难移,落叶归根。

这倒也符合人之常理。

听到这话,之前不置一言的殷俊突然对李良吉附耳道:“这老僧在大华富贵无虞,安全无忧,确实没有必要来趟大奉的浑水,微臣认为,他这话大致可信。”

此时,李宏裕也给父皇使了个眼色,意思确不为虚。

李良吉点了点头,道:“尊驾若真能说出个道道来,奉入宗庙又有何妨?彼此同为一宗,这点人情面子还是可以给的。就不知,那新制如何化解当下之围,又是有如何改变未来气数?”

和尚正了正颜色,道:“当下的漠北叩关和南洋质问,都是由政坛纷争处理不当而引发,只要接下来能做到严惩女干凶另体恤安抚便可恢复往日的和谐。只不过,中枢和地方由此萌生罅隙,却是难以修复,久而久之必生次生祸乱。戚景雄踞漠北久不卸甲,所担心的,无非是将来可能被皇家释权清算,故而他留此后手。南洋那边的想法也差不了多少,只是把退路留在了大华。可见这罅隙早已埋下,并非今日才有。”

李良吉‘嗯"了一声,摊手示意说下去。

和尚继续道:“倘若大奉革弊求新,推行此制,那么,皇家就从庙堂走向了幕后,高悬之剑既去,罅隙也就不存在了。若此制得推,同制下的大华必会成为连襟之盟,而南洋又和大华一脉相承,自然而然也会跟着同进同退。漠北那边主要是看南洋的行事,若南洋诚心依附,戚景也就淡去了后顾之忧。所以我才说,此制可以从根本上化解皇家与大臣的矛盾。”

李良吉的若有所思,又似若有所悟,又问:“那,改变未来气数又是何解?”

和尚呷了口茶,道:“老话常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养尊处优的皇子皇孙大都一代不如一代,即使偶现一个道德明君,也不过是多积累一些供日后败家的家底而已,最终,仍脱不过更迭之殇。”

“然,若还政于民由民施政,官民相向的现象也就不复存在了,没有矛盾就不会发生百姓起义,国家的气运自然也就得以延长。此制下,皇家依旧保持世袭,不失荣华富贵,除了权利旁落,其他依旧如前。此举既利国利民,又兼顾皇族利益,可谓相得益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