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仕子 > 第498章 周氏训婿

寒门仕子 第498章 周氏训婿

作者:佯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3 08:25:30 来源:笔趣阁

三日之后,乍起的风波悄然平息,一切全都尘埃落定。

从表象上来看,卫增的案子是既没审、也没判,貌似不了了之。

而实际上,却不然。

此事方了,齐誉就连夜书了一道弹劾奏章上达圣聪,以说明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文中,除了有关木子青的事情故意抹去之外,其他方面全都罗列地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写罢了后,齐誉急令承发房星夜发出,以八百里加急直送京城。

与这道奏章同时北去的,还有押解的嫌犯卫增。他所犯的案子,将交由大奉国的最高法院大理寺立案审理。

因事出紧急,必须立即出发,不可无端耽误。

啧啧。

可以想象,一身烂疮的卫驸马在这袭长途跋涉中,会是多么的凄惨、多么的悲苦!

活该!

对于此,齐誉不仅没有丝毫怜悯,反而还有些幸灾乐祸:你小子敢打我百姓的主意,就活该受这份罪,若不是碍于律法所限,看我不打断你的脊梁骨!

除了给皇帝的奏章之外,齐大郎还写了一封私人密信,收信人不是别人,正是当下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殷俊。

逢上这等弹劾之机,不让他在朝堂上猛开几炮,岂不是浪费了人脉资源?

有他的这一拱,即使是皇族的宗正联合大长公主出面求情,都不会那么好使了。

当然了,齐誉所参得绝不止卫增一人。作为始作俑者的岳四先,以及为虎作伥的福建巡抚高明,全都处在弹劾之列。

陛下又不是昏君,他知道该怎么处理的。

等着瞧好吧。

就目前来说,这案子也算有了了断,也该是时候办办其他的要事了。

次日,举行政事小议。

布政使庾海反映说,在最近这段时间内,琼州城里聚来了不少的外来商贩,他们全都跟无头苍蝇似的四处打探,拉拢人脉,似乎在寻找可利用的商机。

尤其是自京城赶过来的那一波人,他们的目的更是明确,就是为了寻求贸易‘老干娘’的商业机会。为此,他们还不惜给官吏送礼,以求引荐之机。

有商贾云集,此乃好现象。

所谓的重商之地,就该是这副模样,这个时候,官府应该做一些针对性的引导,让商人们尽快入行。

齐誉认为,可以开一场与之相关商贸指导会,给商贾们吃个定心丸,在阐明官府的立场的同时,也明确地告诉他们以后该怎么做。

就这么定了。

接下来,庾海又说,拓建住房所需的原材料,都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前一段时间,齐誉曾计划着引入民间资本,以用于地产方面的拓展,现在,也该是时候拿出一套可行方案了。

方案嘛……

其实早就做好了,目前还缺少一个公布的良机。

庾海建议说,不如与商贾们展开面对面的洽谈,这样

做,可以加强沟通协调的效果,万一碰到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好当面作出解释。

方法不错,相当可以。

故而,齐誉采纳了这个建议:以召开招商引资会作为契机,向公众阐述出这项行政令的具体内涵。

而庾海在接到这番指示后,就立即跑下去做规划了。

领导负责传达精神,下属负责具体规划,上下级之间互相配合,这样才能有序不乱。

可以说,齐誉的工作很有章法,虽忙但却井井有条。

然而,此时的其母周氏,却是陷入到了慌乱里面,甚至还有些不知所措。

哦?为啥呢?

这些天,不断有来自于京城的商贾们送礼求见,明言说,能不能卖些辣椒酱给他们,价格方面可以单方面协商。

单方面:即,不砍价。

这些人可都是听说,这位貌不出众的乡下婆,却是巡抚大人的高堂,鉴于这层关系,他们全都是携礼而来,态度非常谦恭。

周氏被惊住了。

你说,自己又不懂得生意之道,该如何回答是好呢?

要不然,去寻儿子阿瞒问问?

也不好,他这两天正忙着,怎好让他为此分心呢?

那,又该找谁去问呢?

有了!

老太太当机立断,立马派人薅来了女婿孙大财,让他来替自己招待众商。

别看那货郎孙在平日里拽得二五八万似的,但逢上丈母娘的一声召唤,却跑得比那野兔子还快,前后也不过半柱香的时间,他便飞奔而至了。

在了解到了岳母大人的困窘之后,他第一时间作出表态,十分愿意为老娘来分忧解难,义不容辞。

义不容辞?

这词是这么用的吗?

不过,能明显看得出来,他的态度谦恭随和,就像是传说中的老好人一样。

然而,才一转过脸去,他就鼻孔朝天地对着众货商们道:汝等全都在外等着,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进来。

还别说,在他的这声吩咐过后,乱糟糟的局面立即就变得趋于安稳了。

接下来,就是他们二人的密谈了。

孙大财想了想,决定先探探岳母的想法,然后再出主意。

周氏的想法比较直白,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既有钱赚,那又为什么不赚呢?是呀,好不容易才逢上个了大主顾,怎能弃之不顾?

这买卖不仅要做,而且还要长期地合作下去,这样才能财源滚滚来嘛。

孙大财闻言挠了挠头,道:“娘啊,虽说咱们家的辣椒有些囤积,却也撑不住这样的大买卖呀,依我看,这事还是作罢了吧。”

这意思是,家里头的辣椒储存量不多,没有必要往大了折腾。

这是实话。

然而,在周氏听来却是一种暗讽,意思就是:有多大的头发挽多大的卷,凡事都要讲究量力而行,莫要不切实际。

呔!

好你个货郎孙,居然敢小看我!

周氏扁了扁嘴,酸溜溜道:“辣椒不够?那还不好办,待明个,你做些垫资,帮我买个几万斤回来,这不就一举解决了吗?”

“啊?为啥让我垫资?”

“咋了?你不愿意?”

这……

也就愕了一瞬间,孙大财立即恍过神来,陪笑着说道:“呵呵,看您老说的,小婿我怎么会不愿意呢?垫资乃是借钱,早晚还是要还的嘛……”

要我还你?

呵呵,到时候再说吧。

周氏也不说破,答复上含糊其辞,一笔带过。

接下来,就辣椒的收购事宜,孙大财展开了自己的商业展望。

当下而言,琼州之地的辣椒储备已经算是相当不菲了,多了不敢说,几万斤的收购量,还是可以拈手即来的。

这种农作物的成熟周期本来就短,农夫们只要略加勤劳,一年就可以轻松地收获数季。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琼州的辣椒才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丰收囤积之象。

此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那就是,琼州的老百姓们目前已对‘经济作物’的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自然而然,他们种植的积极性也就变得高涨起来。

综合来看,收购辣椒没有困难,只要价格方面合适,应该可以随时筹集。

这个问题是解决了,可新的问题又随之出现。

啥呢?

所面临的产能不足。

要知道,海贸的买卖走得乃是大宗的交易,这哪是小型作坊所能供应的了的?

周氏一听不禁愣住了,茫茫然道:“那你说,这可咋办呀?”

“其实,也不难办!”

不得不说,如今的孙大财已经甚具商业头脑,他几乎想都没想,就立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要想实现大规模量产,必须要走工厂化的加工方式,比如,购上几台粉碎机,以取代原有的畜力石磨,然后,再买一些大的腌缸作为储存,此外还有……”

似乎有些道理。

周氏虽然听不太懂,但从感觉上表示了赞同,并全权委托女婿为己代办。

“娘啊,这所需的钱,又由谁来出呢?”

“那啥,还是你先帮我垫上吧,等将来我手上有了,一定会还给你的。”

啊?又是我垫?

孙大财显得有些不太乐意了,他讪讪地说道:“您说,我这既出钱又出力的,好像是什么好处都没捞到呀。”

“嗯?好你个泼才,居然还想着从我这里捞好处?”周氏恼怒地瞪去了一眼,又气咻咻道:“也罢,我找阿瞒评理去!”

“别!”

一听这话,孙大财立马就变蔫了,忙表态道:“为您老分忧排难,乃是小婿三生的荣幸,区区好处,不提也罢。”

这话就听着顺耳多了。

周氏满意一笑,开始赞起了女婿:你终于懂得孝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