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仕子 > 第1219章 反击齐誉

寒门仕子 第1219章 反击齐誉

作者:佯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30 14:21:45 来源:笔趣阁

今上禅位给其父,确实是陆博轩构思出的方案的一种。

他认为,这样操作不但于国无损,反而能更有利于当下的时局。

太上皇的能力在那摆着呢,他就是用脚指头来治国,也比今上强出几个档次。而最为重要的是,前者的御人之术超然象外,肯定能震慑住那些拥兵自重的封疆大吏们。

也由此可见,戚景和齐小彤的表态对他造成了多么大的压力,既然自己没有能力破局,也得琢磨一下‘旁门左道了。

从利弊上说,若太上皇能再次入朝,必定会重用他执政时期的心腹老臣,而陆博轩恰好就在此列,如此利多弊少的绝佳方式,岂可视若无睹?

不过,这件事情实在太大,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成势,所以,必须拉上一众官僚共谋才可促成。

深思熟虑后,陆博轩设下了今日的闭门密议。

且说回眼下。

陆博轩清了清嗓子,开始为众同僚阐述自己的观点理念:

“今上才疏,无法明政,必须依靠能臣辅佐方可坐稳江山,而能臣之首选,肯定是与其半师半友的齐誉齐大人,可这是样一来,咱们一系就变成了失势之众,预后有些不佳呀!

之前时我还曾想,可以趁天子不在京的时间交好苏皇太后,让其念在我劳苦的份上扶我登首辅之位,可实际上却是失算了。宫中的那位似乎慑于齐誉的***,丝毫不敢做出任何动作,想想真是有些让人失望。

不过,略一琢磨也就恍然了,齐誉他北通漠军,南交大华,东治扶桑,西揽天竺,权势之大已入超然之境,换是谁也断然不敢与之硬撼博弈。皇太后选择作壁上观,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放弃?自然是不可能的!

权利近在咫尺,岂可因难舍弃?这么说吧,老夫若是失了势,你们距离致仕的时间也就不太远了。若齐誉当政,必然会重用南洋学派,到时候你们何去何从?我等属于一条船上的乘客,同浮沉共命运,一荣皆荣一损俱损。”

陆博轩先从仕途发展的角度阐明了利害关系,以此来加强众官员的团结力和凝聚力,以他们的见识,不可能不晓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说明了利害关系,对策才会显得具有针对性。

以此为基,陆博轩就有关太上皇摄政做出了相关分析。论点大致如前所述,先主若是临朝,肯定会重用一些老臣来制衡齐誉、戚景等人。

虽然,李良吉曾对齐誉有托孤之重,信任感方面超越了普通君臣,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国家形势,已经容不得他再感情用事了。

“嗯,结论就是,让太上皇入朝摄政是我等目前的上策之选,所以必须设法促成。”

“可是,他老人家若是不愿意呢?”

“呵呵……汝等多虑了。但凡帝王者,无不对权利视若生命,拿得起放得下这句话并不适合用在他们身上。更何况,太上皇是因身体不支而迫不得已中道弃权,并非其本意所致,这和尧舜之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我敢断言,在他老人家的心里,一定满怀壮志未酬的不甘情绪。我甚至还敢断定,只要条件允许、不损名声,他并不介意再次问鼎,目前所缺的,不过是一个合理的契机而已。”

“阁老之言甚是有理,就不知您口中的契机具体是指什么?”

陆博轩见众官僚连连点头不再反对,旋即露出了欣慰之色。

他畅然一笑,便对契机二字做出了细解。

其实也不算复杂,简而言之就是拉拢一众朝臣联合上谏,言中强烈请求太上皇以江山社稷为重,再高座于金銮殿中主持大局。

这样一经造势,就给了李良吉以台阶下,同时,

也给了天下士子一个说得通的理由。而先主,大致会在盛情难却下‘勉强接受。

说白了,就是一场郎有情、妾有意的撮合戏,只要你能奉上一张合适的大床,凹凸相合就能水到渠成。

所谓的契机,不过是人为地去创造条件而已。

虽然逻辑清晰、计划有度,但仍有官员质疑道:“常言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太上皇身为是道德明君,又怎会不介意流言蜚语呢?虎毒尚不食子,帝王又焉能不讲舐犊之情?若真是那样做了,弄不好就会引发讨檄之声。”

“哈哈哈,此言确也有理!”陆博轩先是认可地点了点头,随后又道:“有些事情不宜拘泥,完全可以变通处置。倘若说,先主爱惜名声坚持不复帝位,那我们也可以跟着退上一步。到时,咱们可以谏言说,希望太上皇以监辅的名义参政议政,这样一来,今上的帝位不予动摇,完全可以堵住士子之口,而我等的目的也赫然达成,不失为是备用良策。”

别说,似乎还真可以。

这样一来,今上就变成了庙堂傀儡,这和李良吉亲政并无不同,方法虽然不同,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效果基本上是一样的。

面对二选一,李良吉又会怎么选呢?

圣意难测,咱们还是不猜为妙,当下要做的,乃是计划实施。

心动不如行动,说干就干。

商讨完了之后,一行官僚纷纷取出纸笔,酝酿起了自己的泣血苦谏。他们旁征博引、盖以大义、口若悬河、舌如利刃,说得就跟大奉朝已经摇摇欲坠,急需一位能够力挽狂澜的圣明之君来主持大局。

当然了,这其间也少不了尖锐的攻讦,至于对象,自然是以齐誉为首的各方封疆大吏。

要反击齐誉,光是攻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造成大的风潮来给其施压。

任他军功再高,威望再盛,也拗不过大势所趋。

当下,应该立即去散播消息营造气氛,先让太上皇的回归成为焦点。只要关注的人多了,就能形成舆论浪潮,到那时,只要有人登高一呼,不就有响应者了吗?

舆论导向这种东西,不都是人为营造出来的吗?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