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仕子 > 第1213章 次辅失算

寒门仕子 第1213章 次辅失算

作者:佯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19 17:24:01 来源:笔趣阁

总体上来看,殷俊的丧事进行的还算顺利,在日落之前,英年早逝的他就入土为安了。

随后,齐誉不顾钟义的好意劝阻,坚决请来了一大票的和尚以及道士超度亡灵。在外人看来,这场丧礼确实属于大操大办,法度方面一丝不苟。

超度,这只是个礼仪,并没有特殊的意思。

有没有来生谁知道呢?不过做就给活人看来说,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齐誉把朋友关系经营到这个份上,可谓非常仁义。

对此,世人无不由衷感叹。尝言说齐、殷友谊堪比古之刘柳,现在来看,此言确实不虚。

齐誉之所以闹出这么大动静,主要用意就是想着重提醒,殷俊是死属于为国捐躯、堂堂烈士,可为民族英雄。

在民族大义面前,任谁都不敢造次亵渎,无论是达官勋贵还是走卒贩夫,都要持瞻仰姿态,不能有丝毫抹黑。

殷家已经没落了,而且没落地速度非常快,再也没有之前时的震慑力了。而齐誉的此举,无非就是想借用道德的约束力来保护一下殷家。

毕竟现在是陆博轩执掌内阁的时代,钟义的余威已经震不住了,白天时群僚的突发刁难就是证明。

凭齐誉对陆博轩的了解,他不太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故意去针对殷家,除了有损道德形象之外,基本上得不来任何好处。对于一个毫无威胁的没落家族下手,那是很不明智的。虽然,它能有效地牵制齐誉,但得不偿失。

他这种级别的人,有哪一个不爱惜羽毛的?

言归正传。

对陆博轩来说,今天无疑是郁闷的一天。

本来,他想在大庭广众之下压一压齐誉的气势,令他知难而退返回南洋,这样既不损国体也不伤和气,即使达不到理想效果,也能拖一下他前进的脚步。结果却没曾想,他只是一番慷慨说辞就化解了困窘,还让自己战队的文官集团萌生了罅隙。

陆博轩曾在广东守牧一方,对于隔海相望的琼州制度颇为理解,他只是略一琢磨,便猜到了齐誉的真实用意。

以退为进,乘间投隙。看書菈

所谓的亲口承诺,不过是避重就轻的幌子而已。琼州现在的金融制度已经相当完善,在大奉推行不过是扩大应用范围,即使齐誉因地制宜做出稍许改变,最后的走向依旧是殊途同归。

因此,他并不在乎退一步说话。

官员们的想法比较简单,只要自己贪墨的银子能够顺利变现就算是达到目的了,他们才不在乎制度怎样推行。

一切都是从利益出发,这一点非常明确。

至于谁当内阁首辅真的没有所谓,只要能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那就可以唯他马首是瞻。

可见,白天的刁难不仅无益反而有点弄巧成拙。

深宫里的苏琉在得知此事后也不禁怅然一叹,俊美的脸上满是茫茫然。

说句实话,她巴不得齐誉英年早逝,但这个念头也仅仅是想想而已。他若真有什么意外闪失,北方的戚景以及大华的齐小彤极有可能生出是非,这两股势力,也只有他才能镇得住了。

尤其他那个闺女,可是一个杀人如麻的大魔头,能不招惹就不招惹。

这还不算欧洲以及天竺等大势力。

所以呀,齐誉必须好好地活着,否则就有可能招来横祸。

正幽幽感慨,忽听内卫有事禀报。

“太后,有密报到。”

“哦?快呈上来!”

“喏!”

借着灯光,苏琉摊开浏览,阅后立即露出了复杂神色。

据暗卫得来的情报,哈里目前已经在欧洲掀起了一股政教合一的制度改革风潮,进展方面还挺顺利的。他以儒家思想定为教义核心,把华夏的汉语定为是官方语言,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同化化外。

最近几年,琼州不断地向西洋输出华夏文化,而现在,就是得效果的时候了。

除西洋事宜,还带来了另外一则消息。

目前的天竺,已经正式划入到了大奉国版图,眼下正在由驻守的文官们规划行政,估计不久后,就会有正式的捷报传来。

据消息称,该地的政治制度翻版欧洲,也是政教合一的儒家新制,估计用不了多少年,阿三们就能摇着折扇吟诗作赋了。

好一个同化手段!

苏琉的眼光远超常人,自然深知文化输出的可怕,它不仅可以让异族们对华夏产生认同感,还会形成一种以华为荣的尊崇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估计也不过如此了。

在大臣们的眼里,这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开疆拓土嘛,任谁都会与有荣焉。然于皇家来说,却是充满了苦涩。

疆域太大的累赘,已经超出了承受范围!

苏琉脸色复杂地合上密信,然后唤来一个宦官道:“传哀家懿旨,就说本宫身体不适需要静养上一段时间,近期内就不再临朝辅政了,所有政务由内阁做出处置。”

“还有就是,这段时间本宫不想见任何人,凡求见者皆拒之门外!”

那宦官连忙称喏,然后就低着头退去了,他实在想不明白,一直不喜欢放权的太后为什么会突然放弃垂帘听政,而且这么干脆。

实难理解。

事实上,并不是苏琉有意放权,而是她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万一失误,就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与其多做多错,还不如作壁上观。

如此憋屈,真是生不逢时!~

为什么会和齐誉生在一个时代?如果没有他,自己还可以走一下武则天的老路,问一问九鼎之重。

即使不如武曌,也能效仿一下慈溪。

然而,自打他提出君主立宪制时始,这个江山就注定了只能姓李,若要强改他的计划,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识时务者为俊杰,还是依了他吧,况且,这江山是自己儿子的,也不是接受不了。

太后抱恙的口谕很快就传达到了朝臣们的耳朵里,自明日起,各大朝臣就要在各自的都堂或是公廨里办公了。

官员们先是表达了对太后早日康复的祝愿,而后有表态说请太后放宽心,臣一定案牍不怠等等。

送走了传谕宦官,众官员无不唤来自家的纨绔子,嘱咐他们最近尽量少外出惹事,免得招来麻烦。

现在可是神仙打架的节骨眼,太后都选择退避三舍,何况他人?万一出现了城门失火,池鱼们可就跑不迭了。

霎时间,官员们全都变得警惕起来,似乎,最近要有什么大事发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