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仕子 > 第1205章 刘柳之交

寒门仕子 第1205章 刘柳之交

作者:佯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11 15:16:06 来源:笔趣阁

齐誉是当朝探花郎,堂堂鼎甲进士,文采方面确有过人之处。

虽然,尚达不到泰斗风范,却也有几分大匠的风采。

中肯来说,此文写得催人泪下、感人肺腑,是篇难得的上好文章。开头处,从齐誉和殷俊的相遇相知落笔阐述,一直写到彼此同护朝纲、并肩作战手笔结束。字里行间,全都是满满的真情流露。

由于是缅怀类的文风,感慨之词自然是少不了的。

要知道,殷大人可是康慨殉国,缺了呜呼哀哉的句子岂不是美中不足?

虽说感叹语甚多,但文章的核心主要是阐述两人间的情谊。为表现贴切,还特地用了一个典故词形容——刘柳之交。

这里‏‎‏‎‏​‎‏‎​‏‏‎‎‏‏提到的刘柳乃是指唐朝名士刘禹锡和柳宗元,他们的友情如若磐石,常被后人赞颂和乐道。

此例之所以称之为贴切,主要是因为他们二人的经历与齐、殷的交往有些相似。

典故且略做表述。

话说于某科举年,刘禹锡和柳宗元正式相识,并同科中了进士。那个时候,柳二十岁,刘二十一岁,皆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

随后,他们俩同朝为官,为国家的建设献言献策。并且,还共同推动了史上着名的‘永贞革新’,只可惜未能获得成功。

在柳宗元临死前,他把自己所有亲人全都托付给了刘禹锡照料,而后者也不负亡友期望,全都安排地妥妥当当。并且,还殚精竭力地将柳之子培养成才。

以上这些典故,都和齐誉与殷俊间的经历相吻合,称之为贴切也算合理。

在文章的结尾处,齐少保似乎很动容地愤笔痛呼:吾欲北上入京,亲自为老友出殡扶灵送行,若不了此愿,必为终身憾事。

阅罢信,黑袍男突然问道:“爱卿觉得,刘柳之交的说法是否过了?”

素衫男幽叹一声,说:“颇有相似之处,他这样形容倒也不差。”

“卿却是说错了!”

“哦?哪里不对?”

黑袍男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道:“刘柳二人虽都有大才,但他们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相反,其仕途

还非常坎坷,皆怀才不遇、含恨九泉。可以说,刘柳之交的本质属于一场仕途悲剧,这一点,和齐、殷实况的严重不符,如此差异,又怎么能称之为是贴切呢?齐誉他罔顾事实偏激举例,目的,乃是想借典故之名来形容友谊深重,以此来为他接下来的入京制造理由。如果我所猜不错的话,他恳请的折子早就呈到朝堂上了。”

“噢,我明白了,他这是故意寻找借口玉成进京,以为之后的良图。这个死村夫,鬼点子还真不少。”素衫男面露恍然,并不由得称赞了一声。

事实上,不仅是他们俩,就连齐誉本人也对这番操作自赞高明。

客观而论,为友扶灵的噱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朝廷方面完全可‏‎‏‎‏​‎‏‎​‏‏‎‎‏‏不卖面子。但是,殷俊的死乃是为国捐躯,有这黄环罩着,他的丧事就不同寻常了。

不是国丧却胜似国丧。

影响力不是一般的大。

倘若拒绝了齐誉的恳请,天下百姓肯定会有所说辞,而齐大人,就能顺着这个竿站到道德制高点上。

那样一来,朝廷就抹上了负面形象。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苏琉自然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来阻止此事,除了同意外,她确实没有第二选项。

对于齐誉来说,只要恩准了国丧之请,请丁忧的舆论就能被压下去。

而到达京城,就具备了另做良图的先决条件,所以这一步必须要跨出去。

走之前,还得和亲戚们去道个别。

周大舅家自然是要去的,此外还有二舅母家以及老泰山那里,都需要一一点卯、登门拜访。

他们岁数大了,黄土埋了半截身,见一面少一面。

现在的周大舅已经是个满头华发的老人了,生活完全处于退休状态,整日里除了喝茶听戏,基本上没有其他事做。

大舅母吕氏则是清净居多,平日里大门不迈。

不过,齐誉的到来却是打破了他们的日常节奏,让他们重拾人间烟火。

茶余饭后,齐大郎劝道:“二老若闲得无聊,不妨去南洋看看,那地儿四季温润、不冷不热,非常适合颐

养天年。”

或许,是出于不愿客死他乡的考量,周大舅果断婉拒了这个提议。

他一边摇头,一边回道:“老胳膊老腿的,哪里受得了奔波劳累之苦?我呀,还是呆在家里头算了。”

也罢!

不愿去就不去!

转过头来,齐誉又对在座的二舅母曹氏道:“待我入了京,一定会尽量运作,帮助表弟再度升官。”

那妇人却是摇摇头说:“春生现在已于京城扎根,人熟地也熟,我已经没有什么挂念的了,你若真有心,就多关照一下我孙子的学业吧。”

“那是自然,舅母放心。”

“……”

舅家一行一晃而过,次‏‎‏‎‏​‎‏‎​‏‏‎‎‏‏日,齐誉又携着妻子柳荃去到了柳守业家。

才一进门,就见老泰山在那里训斥儿子。

“你自己说说看,若不当官你还能干啥呀?说句不中听的话,若不是闲婿特别关照,你连个无品典吏都不可能混上,可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

“唉……姐夫的意思也是想让我再干一届,既然你们都这样说了,那我就再辛苦几年吧。”

柳锦程经营整个吕宋,忙得没日没夜,平日里极少回家,因此,齐誉特许他多待些时日陪陪家里的老人。当下四海升平,贼不敢犯,确实用不着速归。

可是,这些时日不断地碎碎念,还是惹来了老父亲的冷脸训斥。

有些人就是这样,吃硬不吃软。

很明显,柳锦程就是这样的人,经一顿训斥过后,效果立竿见影。

齐誉见场面尴尬连忙上前解围道:“老泰山,小婿我特地赶过来辞行了!”

“哦?”一听是辞行,柳守业立即调转了思路。

柳荃也跟着说道:“不日之后,相公就要离家进京了,若再不过来和您絮叨,怕是挤不出时间了。”

“呵呵,都是自家人,何必那么客套呢?”

“……”

见姐姐姐夫暗帮自己,柳锦程甚是感激,为表达敬意,他连忙准备了一桌酒菜。

不论待客也好践行也罢,先得把礼节做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