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仕子 > 第1175章 意外消息

寒门仕子 第1175章 意外消息

作者:佯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11 15:16:06 来源:笔趣阁

齐誉的安排,一定程度上彰显出了他的谨慎态度。

客观地说,这已经是他目前能够打出的最好牌面了。

敌众我寡,不宜与之硬磕,似乎,也只能寻求一些可利用的契机了。

齐誉笃定地认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无论敌军谋划的再怎么精密,都会存在某种不易察觉的漏洞。

至于最终能不能实现自己的计划,那还要另说。一个是,要看己方的洞察力能否达到,还有就是,看运气如何。

从得到的结果上看,还算不错。

也就用了十多天时间,黄飞就和冷晴就探查归来了。且,他们还是有功而返。

好了,先说一下探来的敌军情‏‎‏‎‏​‎‏‎​‏‏‎‎‏‏况。

据黄飞报告,敌军的兵力以及规模和之前预料的情况大致相仿,这一点,完全可以确认。

而,出乎意料的是,九国联军侵犯的军事目的比预想中的还要大些。他们的计划是,如果战事顺利,就可以一举吞并琼州。

世人皆知,琼州非常富庶,堪称富甲天下,这样的巨大诱人力,谁又能无动于衷?

也正是基于这层考量,所以他们才决定稳扎稳打、逐步推进,能不冒险就不冒险。

他们最期望的愿景酒是,能和琼军来上一场一战定乾坤。己方,则是以绝对的优势生吃掉齐誉的南洋。

从他们的角度上看,这种方法是最稳妥,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也符合当下的实际。

黄飞判断说,鉴于如上,对方应该不会冒险出击,更不可能铤而走险的孤注一掷。

也就是说,琼军想要施展什么引蛇出洞,或者是什么诱敌击破,这些个思路全都是行不通了。

这个场景,有点像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

曹兵雄壮且全方面占优,孙吴势单起力且薄处处受制,双方的实力悬殊,不是一般的大。

于如曹魏的敌军来说,只要不搞什么铁锁连环类的小聪明,联军一方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即使胜不了,也不可能出现巨幅折损。

由此可见,找到自己定位的九国联军并没有因势而骄,而是非常聪明地地摆出了该有的战策。

另可见,在对方的联军中,确实不乏某些智慧谋士。否则,绝不可能提出这样的高见。

听到这些,齐誉不由得眉头一紧。

凭心而论,智慧和战法是己方乃至整个琼军的特有的优势,如果连这个长处无法施展的话,那就相当于是自折了一翼。

面对智商进化的九国联军,即使是自诩聪明的齐大郎,也感觉有些回天乏术。

再说一下冷晴这边。

她的探查,收获相对小些,也只是摸清了敌军的军需储备而已。

就比如,火药、棉衣、药品、等军事备,等等。从‏‎‏‎‏​‎‏‎​‏‏‎‎‏‏最终结果上论,联军储备的还算到位,足够当下的军士一年之需。

若是省吃俭用的话,多撑个一年半载也没问题。

他们有天竺大陆作为根基,且还在那地儿经营多年,多多少少的,都应该混到了一些家底。

即使当个败家子坐吃山空,也能多熬上一段时间。

这就是殖民地的好处所在。

在异地背负靠山,优势确实斐然。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们之前曾受过一次疑似段子成军队的抢劫。群储存的金钱皆被掠、粮食皆被烧,损失非常惨重。要不然,仓库里还能更丰一些。

说起这事来,冷晴不由得多说了几嘴。

“据我感觉,敌军的粮食储备,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充足。”

“哦?何以见得?”

“首先,天竺去年时曾遭受了一次百年一遇的大旱灾,粮食的产量大幅锐减。不仅老百姓们余粮不多,军需的缴纳也不如往年充沛。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厚着脸皮向其祖国请求援助了!”

“什么?他们向祖国发出了求援?”

“……”

接下来,冷晴便对一则特殊传闻做出了相关讲述。

根据她的说法,早在去年失收时,联军就意识到了粮食危机,并及时作出了相关对策。

然而,在天竺的横征暴敛皆是无果,最终,他们也只得向祖国发出求援。

实在是没得选择呀!

因为这事做得比较保密,所以,知道内情的人并不是很多。

冷晴也是从一位军需官的口中,无意间探听到的。

那么,西方诸国对此又什么什么态度呢?

或者说,他们有没有答应天竺的这项求援?

“最开始时,各方自然是畅快答应的,毕竟,这是开疆拓土的掠夺财富。但是,随着一些意外的发生,其祖国政客又婉拒了这个请求?”

“这话……又是什么意思?”

难道说,他们自家人还不给自家人面子?

对于这个现象,齐誉实在是有些不能理解‏‎‏‎‏​‎‏‎​‏‏‎‎‏‏。

殖民国家,为什么不支持本国的领土扩张?

这个事,实在是有悖常理。甚至,还颠覆了齐誉以往的认知。

冷晴也不太清楚其中的具体情由,她也只能从一鳞半爪的有限信息中尝试着推敲。

她认为,应该是西方诸国内的反对力量阻挠了此事,所以,才导致了此事的最终夭折。

而那股力量,要么就是亲华势力,要么就是政坛反派。反正,二者之中存在其一。

什么?亲华势力?

这种好事咱暂时不敢奢望,但是,所谓的反派势力还是有些可能的。

无论是哪国政坛,都存在博弈和角力的情况。于庙堂之高,没有任何人可以独揽大权,一支独大,有刺耳的异议者,也在情理之中。

综合权衡,后者的可能性相对大一定。

齐誉刚想就这事拍板定论,忽听冷晴反驳道:“齐大人,政敌一说不太可能。因为,那些个反对力量主要都是一些普通老百姓,并非是政坛上的高官。”

“什么?普通百姓异议?真的假的?”齐大郎闻言猛然一愕,显得非常吃惊。

百姓运动,一般出现在为难之际。

要么是本国**,民不聊生;要么是外族入侵,社稷倒悬。

谁听说过,本国侵略而老百姓们拉倒车的?

真是破天荒的新耳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