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仕子 > 第983章 大奉基建

寒门仕子 第983章 大奉基建

作者:佯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11 15:16:06 来源:笔趣阁

“求助公文?”

“是的!大人!”

“且拿过来,给我一观!”

“喏!”

陶辞和赖达源是琼州走出去的进士,所以,他们在潜意识里与故乡。有啥事,自然是先找故人。

就他们俩的仕途来说,不是一般地顺风顺水,简直就是走了顺应时势的狗屎运。

在金殿传胪后,他们俩顺利地进入了翰林院中进行镀金。而今年,就被安排在了工部执事。

从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角度上来看,他们俩的前途还是很光明的。

之所以被安排在工部任职,主要是和太上皇当年的布局有关。

南洋一行,让李良吉深刻意识到,工业建设非常重要,重要到关乎国运。

于是,他下定决心,欲将琼州的成功经验引入大奉,以此来振国兴邦。

而陶辞和赖达源,就是那时被天子谴回了琼州进行深造,待他们充分了解了工业常识后,再回到工部任职。

用意非常直白,就是要取琼州之长来补大奉之短。

这条思路不仅正确,而且效率奇高,简直就是即插即用。

由此可见,李良吉并不是拘泥不变的人,该变通的时候,他一点都不含糊。

若在往年,于工部任职乃是不受重用的体现,而如今时移世易,这个职位已经成为了最受瞩目的香饽饽。

原因很简单,元赟器重什么,什么就有前途。

这一点,他说了算。

他还认为,工业建设不仅要落地生根,而且还要即刻就办,不能拖延。

故,在李良吉还未实施手术之前,就已经做好了相关相关规划,而今上的李宏裕,不过是占了个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便宜罢了。

规划这块,英明的太上皇也参考了琼州经验,把铁路建设排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除了水利和水库外,此项目可列为是国家级第一大工程。

常言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

没有好交通,如何实现了?

这可是琼州经验的最核心,马虎不得。

新君登基后,完全继承了他父亲的‘遗志’,把大基建列为了内政的首要。

新一年的百姓徭役,他定位了大修铁路。

这可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没个三五年的时间,基本上是连贯不起来的。

但,陶辞和赖达源联袂的上谏,却将此事提速了不少。

他们认为,可以将此事全权放给地方官员们去做,谁的辖区就由谁来负责,不得虚与委蛇,也不得推辞不行。

而朝廷的工部,则由原来的大包大揽变成了相对单纯地统领调度。他们只负责提供所需的建造材料,却不参与一个用工。

这样的操作,不仅预防了财政上的贪墨,还会因各省同时开工而加快了建设进度,如此妙事,何乐而不为?

那,各地的大员们会愿意配合吗?

由不得他们。

因为,接下来的吏考中,皇帝特地将铁路建设的比重提高到了八成,你若不想提前致仕,就要把这件事情给办妥了。

且,以八个月为限,届时还未完成者,其吏考皆列为‘丙’级。

八个月?

这也忒紧张了点吧?

其实,不然!

陶辞解释说:有琼州产的蒸汽离心冲击锤以及大型起重设备全程相助,还有什么搞不定的呢?

八个月,已经算是非常宽松的了。

得!

先就这么着吧!

走一步、看一步。

别说,这手段还真管用。

才刚刚入了中秋,各地便先后传来捷报,说,他们辖内的建设已经如期完工了。

先抛开质量这块暂且不论,单就这份速度而言,已经堪称是飞一般了。

不过,现实中有无猫腻,还需要进一步的巡视勘察才能得知。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铁路竣工,再接下来就是试车的事了。

火车头,属于是这项工程的最核心,有自知之明的大奉工部哪里敢拍胸脯承接?

于是,他们便尝试着从琼州引进。

但,那老尚书和南洋交际泛泛,根本就搭不上话。

斟酌了一番之后,他便委派出了陶辞和赖达源去和琼州交涉。当然了,资金方面是先欠着,可在日后的朝贡税银中勾兑抵扣。就这样,陶、赖二人向新任首牧庾海庾大人发去了求援。

结果!

等来的却是闭门羹!

庾海不仅没有爽快答应,反而要他们等到明年再说。

是呀,自己辖区的使用还安排不过来呢,哪顾得上你们这些赊账的?

等年后~~

真到了那时,恐怕连黄花菜都要凉透了。

不得已下,他们俩只得换了个大腿,转向齐大人发出求援。

于是,他们就写信来了。

从感官上说,他们乃是货真价实的齐誉门生,比之庾海,不知道要近乎了多少倍。有这层关系在,还担心说不通吗?

况且,齐大人虚怀若谷、深明大义,岂是庾海那厮所能比的?

“原来是这么回事呀!”

“父亲,你对此到底允不允呢?”

齐誉脸色一正,道:“铁路建设非同小可,于国于民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事。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要拒绝呢?”

齐霄笑笑说:“世人尝言,父亲的处事素来倡导从以民为本,现在来看,果然如此。”

“区区虚名而已,不必在意!”

“是!”

齐誉所说的利国利民,并非虚谈,事实上确实如此。

铁路,是交通上的主动脉,输送量大且效率高,无论是从军事层面考量,还是从商业角度来看,都是不可或缺的绝对载体。

所以,必须得大力支持。

在批复完了之后,齐誉这才感慨道:“现在的大奉,终于算是步入正轨了。虽然,制度上还存在不少的弊端,但和以前相比,已经算是不小的进步了。苏琉,我真没看错你!”

说起皇太后来,齐大郎不禁有些哑然失笑。

从当下的布政上来看,她好像和自己有点较劲。

要不然,她也不会‘怂恿’陶、赖二人上谏那八个月的建议了。

由此来看,她不是一般的心急。

难道,她真想超越自己,来一雪前耻?

然,这不正是自己想要看到的吗?

正徜徉间,忽听周氏喊了一嗓子:“你们快来餐厅这里,咱们要开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