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仕子 > 第665章 旧事重提

寒门仕子 第665章 旧事重提

作者:佯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11 15:16:06 来源:笔趣阁

今天的晚宴可谓是丰盛饕餮,满目琳琅。

周氏和柳荃把家里珍藏的好食材全都给搬了出来,然后精心烹制,以为小彤的归来做出庆祝。

若论这桌宴席的实际价值,一点都不落于光禄寺的头牌国宴,绝对能称得上是奢侈的每一口。

这对于素来倡导勤俭节约的齐家来说,已经算是破天荒了。

晚饭过后,齐誉立即赶回了省府衙门处理公务,而小彤,则是留在家中陪着母亲和奶奶述说衷肠。

天都这么晚了,齐大人还要不遗余力地去办公?

那当然!

眼下来说,还有两件大事没有完成,不搞定,哪能安然入睡?

所谓两件大事,乃是指白日里商定好的上书至皇帝的‘博弈’奏章,以及写给段子成有关于土豆之战的秘密文件。

尤其是后者,乃是天字第一号的军机大事,能不耽误就不耽误。

他有他的事情忙,妇人们也有自己的家常唠。

周氏所聊的话题,依旧还是家长们老生常谈且百说不厌的催婚大事。

“妮子呀,你也老大不小的了,也该是时候寻个主了。你知不知道,奶奶我已经给你准备了一份像样的嫁妆,保证出阁时风风光光。”

齐小彤闻言脸色微红,略带着羞赧地说道:“爹爹曾说,女子过了二十岁成家才好,若是提前太早,会对身体造成不益的。”

这……什么理论?

对于齐誉提倡的晚婚晚育一说,婆媳俩皆不认可。

尤其是柳荃,更是直接否定道:“我觉得,你父这话纯粹是在胡谄瞎扯,古往今来,哪一家不是在力倡早生贵子?你有听说过晚生为佳的吗?”

周氏也跟着附和道:“是呀,只有早生,才能人丁兴旺,而晚生只能拖慢香火。如果你能争争气有所出的话,那咱家就成了四世同堂的大福人家了。这样的天伦之乐,自然是来的越早越好了。”

见奶奶和母亲一直揪着这个话题不放,小彤只得被迫做出表态:“我倒是想找,可是,目前还没瞅到合适的人。”

柳荃闻言一喜,顺着问道:“我说闺女呀,你想找个什么样的男子呢?”

小彤笑笑说:“我听说,殷桃小姨娘在遇到爹爹前,曾为自己的择婿定下了两大标准,我想效仿于她,以为人生向导。”

柳荃略思,而后摇头道:“你小姨娘的心气不是一般的高,她的择婿标准,并不一定就适合你用。”嘴上虽然是予以否定,但她还是

忍不住好奇地问道:“那你先说说看,你小姨娘的那两大标准,具体又是什么?”

小彤笑道:“其实也不复杂,就简简单单的两句话而已。”

“哪两句?”

“一是,文可定国;二是,武能安邦。而我爹爹,刚好就吻合这两个点,所以,小姨娘才会倒贴到咱们家来。”

柳荃闻言怅然一叹,道:“这两个点啊,没有一个是简单的,这天下间的男子,能有几人达得到的?你若以此为鉴,姻缘堪忧……”

齐小彤却是嫣然一笑,道:“娘的意思是说,两条要求有点过高了?”

“当然!”

“既如此,那我就下降一个级别,于这两条之中只取其一,只要那人能做到武能安邦这一项,我便作出接纳的考虑。”

嗯??

姻缘的事,也可以这样去打折扣?

柳荃看着若有所思的女儿,心里头不禁泛起了困惑。

莫非,这小妮子已经动了知慕少艾的心?

看她这模样,似乎还真有点像。

心细的柳荃,默默将这事记在心里。她打算,日后必须详加打听,看看能不能察出什么端倪来。

……

时光犹如指间沙,悄然流逝,不受任何因素所掌控。

这段时间,各方的关注点,仍是聚焦在赈灾方面的事宜。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依旧还是琼州的出手情况。

先说一下灾情。

在节点出现以后,蝗灾很快就进入了逐渐衰落的阶段。它来势汹汹,去也匆匆,也就几天时间,就成为了今年诸多大事中的一个过去史。

也就是说,这场天灾基本上算是控制住了,剩下的,就是接下来的善后问题了。

谈到善后,就不得不提琼州排出的大手笔了。

这也是各方封疆大吏,甚至是庙堂之君最为关注的事情。

不管是谁,这次的观后感都十分深刻,简而言之就是一个词:震撼!

琼州的粮食储备,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甚至,比朝廷的户部还显殷实。

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援赈粮食基本上都是以海外杂粮为主,传统谷物几乎不见。

如,玉米、地瓜干、土豆粉条等等。

这些个东西,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见,在此前,只是有所耳闻却不曾目睹,更不要说是现实中的烹饪品尝了。

那么,这些粮食究竟好不好吃?

对此,老

百姓们大多都是笑而不答。

他们觉得,好吃不好吃权且不论,他们所想讨论的是,为什么这些高产作物只在琼州一带种植,其他地方却是没有呢?

如果说,这些可以得到普及的话,那还用得着朝廷的赈灾吗?

眼下事实俱在,不由得不让人引发深思。

而在这个时候,身处永川守孝丁忧的殷俊,对此问题公开作出了回应。

他说,在很久之前,齐大人曾竭力地上谏此事,希望这些新粮可以在整个华夏大地得到普及推广,继而解决粮食不足的历史性难题。

这本是一件好事,却不料,竟被户部尚书拒之门外。

老尚书认为,这些杂粮来历不明,也没有华夏的本土人试吃过,万一要是有毒或者说是暗藏着未知的副作用,那岂不是坑害了我亿万国民?

从表面上来看,户部尚书的理论确实严谨,在没有得到确切的证据之前,确实该保持一些该有的谨慎。

然而殷俊却觉得,老尚书只懂得纸上谈兵,却是忽略了现实情况。

这些新粮早已在琼州推广种植,却从没听说过有什么不良发生。并且,人家齐大人还带头做出品尝,这难道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人家封疆大吏都带头吃了,你一个平头百姓还怕个锤子?真若是有毒,他还能活在现在?

总之,由于户部尚书的这次拒绝,直接让内地的民众与海外的新粮失之交臂。

于事后,齐誉不禁痛心疾呼:这又不是转基因产品,有必要这么谨慎吗?

那,陛下又是什么态度呢?

对于当今圣上,殷俊没有多作妄论,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表述了一句:最终,陛下采纳了户部老尚书的建议。

这席言论,很快就被流传了起来,且越传越广。

民间的主流评判为,户部尚书是个鼠目寸光、误国误民的迂腐之人,他但凡有半点的廉耻之心,也应顺应民意退位让贤,让有德者居之。

你不作为也就算了,何必非要乱作为呢?

眼下有海量的事实为鉴,随便拿出其中一条,便可驳得这老家伙哑口无言。

此事对于对皇帝,多多少少也产生了些负面影响。

比如说,他偏信奸佞,重用庸才,有失明君之风范。

这话传着传着,就飘到了圣天子的耳朵里。

皇帝听后眉头一皱,满含委屈地叹道:“朕又窥却不了天机,哪能未卜先知?这件事情,能怨得着朕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